为什么会设计多层股权
A. 股权有什么作用
股权有以下作用:
1、股权是投资创富的主要工具
纵观世界及国内富豪榜,无一例外都是持有公司股权(或股票),股东对企业出资后,享有分红权、股份转让权、优先认购权、剩余资产分配权等经济性权利。在当下财富重新配置的伟大时代,企业上市实行IPO注册制改革,可以通过股权投资获得收益和溢价增值,实现财富增长,实现财富自由。
2、股权可用于企业融资
凡是做大做强的企业,大多是通过一轮又一轮的释放股权,不断的增资扩股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即便是企业上市,也是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的融资行为。因此,股权可用来解决企业资金发展问题,并可用股权换取先进资本和先进理念的力量,为公司发展保驾护航。
3、股权可以整合资源
通过股权合作可以获得对公司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资源、渠道、市场、资质或准入门槛等;通过股权众筹可解决企业的资金、资源、市场与客户难题;企业家还可以用股权换取和整合资源合伙人,解决技术、市场等问题。
4、股权可以吸引和留住人才,构建事业共同体
公司初创时期,通过股权链接到价值观一致、能力互补,志同道合的伙伴和合伙人一起创业。企业发展期和成熟期导入股权激励,吸引外部优秀人才加盟,激励和留住内部核心与骨干人才,把员工变成股东和合伙人,把公司转变为平台,构建事业共同体。对合伙人和员工而言,股权代表着身份,代表着奋斗,代表着财富希望!因此,通过股权激励让员工心甘情愿为企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公司的未来一起奋斗,打造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
5、股权可用于并购重组
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扩大规模,获得协同效应,往往会选择同行业并购或者跨行业并购重组,一次成功的并购重组可以迅速帮助企业扩大业务规模、增加人员规模、提升市场占有率。因此,通过股权的相互转让或股权置换,或通过股份支付等方式参股控股相关企业,完成并购重组,实现资本的增值。
6、股权可用于公司治理及控制权设计
股权最主要的权能之一就是管理权,具体包括表决权、知情权、质询权、召集会议权、提案权、决议撤销权、请求解散权、参与决策权、选择管理者权、监督权等权利。在公司的治理机制及控制权设计方面,完全可以发挥股权顶层设计的威力,通过持股平台、金字塔形持股、多层股权、交叉持股及二元股权架构设计等方式,优化公司治理机制,强化创始人的控制权。
7、股权可以扩张市场,整合上下游合作方
企业可以用股权扩张市场,整合企业的上下游、供应商与合作方,通过增发股票、期权激励、交换股权、赠予股权等方式,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结成事业共同体。
B. 什么是双层股权结构
我国《公司法》将公司分为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权益通过股东出资额来表示,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权益通过股东认购的股份来表示。对于股份有限公司,由于股份种类的分类制度不被法律认可,导致无法通过股份种类分类设计来帮助公司管理层股东实现对公司的控制权。但是,对于有限责任公司,我国《公司法》则留下了操作的法律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类似Facebook中的股份设计。根据《公司法》第43条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也就意味着,从制度层面来讲,有限责任公司管理层股东可以在公司章程中就其出资额所对应的表决权特别设计,包括引入复数表决权制度,给予管理层股东的出资额多倍的投票权,进而放大其对公司重大决策的控制权。《公司法》不要求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那样“同股同权”,主要考虑到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性、封闭性的特点,预留其一定的创造空间,而股份有限公司则体现资合性、公众性的特点,要求其权利统一、平等。
C. 股权结构几层算多层
一般来讲股权结构有两层含义,第一含义是股权集中度,即使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从这个意义上股权结构有三种类型,一是股权高度集中。沪股股东一般拥有公司股份的50%以上,对公司拥有绝对控制权,二是股权高度分散,公司没有大股东,所有权和经营权基本完全分离,单个股东所持股份的比例在10%以下,三是公司拥有较大的相对股份股同时还拥有其他大股东所持股比例,在10%50%之间,第2个含义是则是
第二个含义则是股权构成,即各个不同背景的股东集团分别持有股份的多少。在我国,就是指国家股东、法人股东及社会公众股东的持股比例。从理论上讲,股权结构可以按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收益索取权的分布状况与匹配方式来分类。从这个角度,股权结构可以被区分为控制权不可竞争和控制权可竞争的股权结构两种类型。在控制权可竞争的情况下,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是相互匹配的,股东能够并且愿意对董事会和经理层实施有效控制;在控制权不可竞争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控股股东的控制地位是锁定的,对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监督作用将被削弱。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机制的基础,它决定了股东结构、股权集中程度以及大股东身份、导致股东行使权力的方式和效果有较大的区别,进而对公司治理模式的形成、运作及绩效有较大影响,换句话说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中的内部监督机制直接发生作用
D. 什么是差异化表决权(双层股权、三层股权等)设计,哪些企业采用了这种股权设计
差异化表决权是指上市公司内不同的股东具有不同的表决权,即同股不同权,这种制度简称“双层股权结构”。
普通上市公司一般是一股一票,而采用双层股权结构的上市公司股份通常被划分为高、低两种投票,高投票权的股票拥有更多的决策权,这通常是上市公司的创业者用来掌握控制权的一种方式。
表决权差异安排是指发行人依照《公司法》规定,在一般规定的普通股份之外,发行拥有特别表决权的股份。每一特别表决权股份拥有的表决权数量大于每一普通股份拥有的表决权数量。
E. 第106问:什么是金字塔股权架构
金字塔股权架构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是指一个集团公司的股权架构像金字塔一样,呈现多层级、多链条的集团控制结构。
此架构一般可分为三层:
最下层是实体公司,用于承载公司实际业务;
中间层是持股公司,其作用主要是放大控制权;
最顶层是实际控制人。
对于一个有长远眼光的创始人来讲,三层的股权布局是必须的。
遇到一个或者多个高手,不管是内部培养上来的,还是外部吸引过来的,除了考虑TA的能力放在哪里施展之外,还得考虑把TA放在哪个位置。
F. A轮,B轮,C轮融资,如何做到股权不被稀释
投融资服务,恩美路演为您解惑!
股权稀释过程中,建议创始人“设立双层股权结构”以保持控制权
转一篇最近看到的很靠谱的干干干干货:
为什么需要设立双层股权结构?
双层、多层结构上市公司实证分析
一般来说,发行公司债券要求很大的公司规模和较低的负债率,而很多成长性公司资产比例低,很难发行公司债券。它们急需资金发展,投资者又看好这个行业,因此 创始人在公司融资的时候稀释自己的股权是常用的手段。公司融资会使得公司创始人的股权被反复稀释,以至于公司股权与投票权相分离就是一个普遍的选择。如今,接受“双层或多层股权”的国家并非只有美国,加拿大、新加坡、以色列、日本、丹麦、芬兰、德国、意大利、挪威、瑞典和瑞士等国家也接受。
1、谷歌的双层股权结构
2004年,谷歌在上市时就采用了双层股权结构,其中A种股票每股有1份投票权,B种股票每股有10份投票权。只有创始人谢尔盖·布林、拉里·佩奇和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三人持有B种股票。这种设计使得三人对公司的控股权超过50%。两位创始人表示,双层股权结构是新生代技术公司的一种发展趋势,符合谷歌上市时的经营理念,可以保护公司不受短期压力干扰,给公司长远发展带来更多灵活性。
2、FaceBook的多层股权结构加“投票协议”
2009年11月25日,Facebook宣布调整公司的股权结构,将所有股份分为A级和B级两个级别。两种股票的唯一区别就是代表的投票权不一样。同时,若持有B级股票的股东在上市之后选择出售股份,那么这些股票将被自动转换为A级股,以此确保现有股东的表决权不会因IP0而稀释。根据Facebook招股书,截至2011年12月31日,Facebook上市前共发行了1.17亿股A级股和17.59亿股B级股。公司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持有5.34亿B级股,占B级总数的28.4%。这个比例并不能确保扎克伯格的绝对控制权,因此其双层股权结构的设计还加入了一个表决权代理协议(Voting Agreement),前十轮融资中Facebook的所有投资者都需要同Facebook签订这份表决权代理协议,同意在某些特定的需要股东投票的场合,授权扎克伯格代表他们进行表决,且这项协议在IPO完成后仍然保持效力。这部分代理投票权为30.5%,加上其本人所拥有28.4%的B级股,扎克伯格总计拥有58.9%的投票权,具有对Facebook的绝对控制权。
3、赴美国上市的网络的双层股权结构
在中国公司中,网络首次在海外设立采用双层股权结构的离岸公司,进而让离岸公司赴美国上市。其具体实施方法是,上市后的离岸公司股票分为A类和B类,其中在美国新发行的股票属于A类股票,每股有1份表决权,而创始人股票为B类股票,每股为有10份投票权。
根据网络招股说明书,在网络赴美上市前发行的B类股票中,Google持股2.6%,DFJ持股28.1%,IDG持股4.9%,Integrity Partners持股11%,PeninsulaCapital Fund持股10.1%;李彦宏作为创始人及CEO持股25.8%,另一位创始人徐勇则持股8.2%,其他4位高管共持股3.7%,普通员工持股5.5%。两位创始人共持股34%的B类股,再加上10倍投票权,因此他们能够控制公司,在公司赴美上市后也能贯彻他们的经营理念。
G. 公司股权架构如何设计
我觉得公平,贡献和股比要有正向相关。可以根据岗位职责重要性去区分。效率,根据个人的资源、做事效率去合理分配股权,资源互补、优劣互补,取长补短。需要有个老大能在任何事情上做出快速的决策。股权结构的搭建要遵循以下4个原则:
第一:控制权。核心创始人要拥有足够控制公司的股权。如果核心创始人股份过少或稀释过快,都会导致失去公司的控制权。
第二:避免均等。避免55开,或者333之类的,这种结构看似很民主制衡,但到了一定时期,比如重大变革、接班人危机等等利益关头,表面的和平非常容易被“瓦解”而“灰飞烟灭”。
第三:预留一部分股权。任何一个创业公司都需要大量人才,要人才只通过发工资,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很重的负担,这个时候股权就是最好的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工具,因为这部分股权可以用作股权激励。
第四:有利于资本运作。这个主要涉及两个层面:融资和挂牌,股权结构要清晰合理,不能留下过多法律隐患,比如股权代持问题。
公司股权架构更多的情况。我推荐到明德咨询一下。明德天盛旗下的明德正源股权投资基金依托明德生态圈,已经投资及锁定多个优质并高成长的项目,目前明德天盛正在计划筹备新的基金,以满足众多优质项目的投资需求。
【如果你还有有关公司股权架构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按钮,直接跟老师对话交流。】
H. 者们对"多层股权"合理性有多种解读
股权作为一项有价值的财产性权益,聚集了当今社会相当一部分的财富,股权分割也逐渐成为婚姻家事案件众多财产分割的主力军,股权分割往往具有价值大、结构复杂、涉及多门法律等特点,值得婚姻家事律师斟酌研究。当下相当一部分的高净值人士为了公司发展、风险规避等原因,往往搭建结构复杂的股权架构,但是一旦这些人面临婚姻纠纷时,所面临的股权分割则更为复杂多变,在笔者近年代理的股权分割案件中,有个涉及多层股权架构中实际控制人股权分割的典型案例,与大家分享。
参与人:中伦贾明军律师团队:吴卫义律师、高洁律师
一、主要法律问题
1、股权作夫妻共同财产的财产性质的认定;
2、夫妻一方单方转让名下股权对另一方夫妻财产权益空间的损害;
3、特殊股权架构下的实际控制人拆分股权架构规避婚姻风险的利弊。
二、项目概况
谈判结案
三、案件分析
(一)案件背景
2012年男女双方经人介绍迅速相识,后相恋,男方较为年长,女方则刚刚大学毕业,恋爱初期感情较好,双方于2012年底登记结婚,举行婚礼,2013年初双方共同生育一子。男方经济实力较好,对女方百依百顺,两人结婚初始感情空间颇好,直到女方在2012年认为男方与婚外女性有不正当男女关系,一时无法腾达接受,虽经过男方多次承认错误并表态,女方态度所有缓和,但两人感情已经出现裂痕,男、女双方祖籍同在福州,男方自己开办的公司在上海,女方结婚之后没有工作,带着孩子在上海、福州两边居住,从2012年起两人便处于断断续续的分居状态,在2014、2015年女方又认为男方与多名婚外女性有不正当关系,女方至此对男方彻底失望,向男方提出解除婚姻关系。
I. 为什么要设计股权结构
第一个理由:不好的股权结构迟早会搞死公司
越来越多的教训显示:如果股权架构设计不好,事业即使成功了,企业也容易出结构性的大问题。看看最近几年出现的“真功夫”、“西少爷”、“雷士照明”、“俏江南”、“1号店”等案例,总让读者替其惋惜:一个个都是细分行业的成功者,甚或都是领头羊,经过千辛万苦创业都已经成功了,可惜,由于股权结构最初设计不当,导致最后由于权力和利益分配不均,要么被自己人搞死,要么被外人夺取控制权。
第二个理由:股权结构就是公司的“经济基础”
如果将国家与公司这两个法人进行比对,会发现在结构上,二者是同构的,你可以用国家观念来解释公司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原理,国人应该都很熟悉,用这一原理来解读公司关系:对公司而言,投资者将自己的钱财投入公司,公司才得以成立,没有这些资金(股本)公司就不存在,也就是说,公司未来的利益分配、权力分配都是建立在股本形成的结构基础之上的。
比如,一个公司注册资本100万,一个股东投入了70万,很简单,这个股东肯定就说:我投入的钱最多,我对公司承担的风险最大,那么,我就要最大的分红权、决策权和公司控制权。你看,70万比100万,就是显示了一个上层建筑关系,那就是基于投入的绝大多数关系,所以,决定了对公司利益和权力的控制权。
第三个理由:股权结构决定了公司控制权归属
对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来讲,公司控制权的价值甚至比上市公司更大。
什么是公司控制权,说简单点,就是以股东大会中的表决权为主要体现方式的、享有公司的战略决策和基本管理的最终决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