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退市影响 » 若印记传媒退市手中的股票怎么办

若印记传媒退市手中的股票怎么办

发布时间: 2025-07-27 20:54:02

① 解禁前暴跌是怎么回事

股票解禁是指之前不能在股市里自由交易的股票可以交易了,而根据更多解禁的案例来看,往往某只股票有解禁股将要解禁之前,就会出现暴跌的现象,那么解禁前暴跌是怎么回事?这里给大家看看吧。

上海银行(15.16-0.20%,诊股)、徕木股份(16.77+2.26%,诊股)、印记传媒等多家公司在解禁前后大跌,再度引发了市场对于解禁股的担忧。

11月16日,上海银行巨额限售股解禁,导致股价开盘一字跌停至15.41元,跌破每股净资产15.91元,同时创下其上市以来的最低价和首个跌停。11月15日,上海银行发公告称,本次上市流通的为首次公开发行限售股共计29.26亿股,涉及3.46万名股东。按照当日收盘价计算,该部分解禁股市值超过500亿元。在此次巨量限售股解禁之前,上海银行的流通股只有7.8亿股。

11月17日,徕木股份低开低走,午后被封死跌停,而当日恰好是公司巨额限售股流通的日子。公司此前公告称,17日将有5294.76万股的首发限售股流通,涉及股东合计36名,而公司此前流通股仅3009万股,此次解禁股数使得流通股骤增1.76倍。当日大跌的印记传媒、步长制药(54.09+3.50%,诊股)、福达股份(7.70-0.65%,诊股)的巨额限售股也将在本月下旬陆续解禁。

事实上,在此之前,无锡银行(7.62-0.39%,诊股)、第一创业(8.48-0.93%,诊股)均在首发限售股解禁之日上演过跌停。今年9月25日是无锡银行6.07亿首发限售股解禁,当日无锡银行即跌停。此外,5月11日第一创业9.8亿股解禁股上市,使得该股在解禁后连续3个跌停。

一般来说,解禁市值越大、解禁股份占解禁前流通股比例越高、估值相对高的股票,其股价面临限售股解禁的压力也越大。当日,限售股解禁并不一定引发股价大跌,如蓝盾股份(9.78+1.03%,诊股)、禾丰牧业(8.99-0.77%,诊股)、浩丰科技(8.23+0.37%,诊股)、东易日盛(28.21-0.67%,诊股)、明家联合(7.48-1.58%,诊股)等公司在限售股解禁当日股价反而出现了涨停。

A股股票将在12月面临解禁高峰。Wind数据显示,12月份解禁规模总量为3066亿元,单月较11月环比上升22.6%,为年内次新高。

天津证监局披露了360接受IPO上市辅导的公告,360应该是放弃了借壳,而是选择直接IPO上市。按照目前的进度,明年预计就可以IPO了,成功上市之后应该会是A股最大的互联网企业。

与360概念相关的股票两类,一类是持有360股权的,360上市后就能变现获利,代表就是中信国安、爱尔眼科、电广传媒、浙江永强、中南文化、三七互娱等等。这些股票实际上确实是能获益的,只不过根据公司本来的业绩规模和持有360股份的多少,未来变现的时候业绩增厚程度不一样。

另一类是360可能打算借壳的壳资源股,这个就是市场各种奇葩的炒作了,比如代码是600360的华微电子、002360同德化工,就因为代码里面有360,被认为是借壳概念股;还有波导股份,因为给360做手机,被认为有一腿;中葡股份,是因为大股东中信集团参与了360私有化,被认为肥水总不会流外人田吧。这类股票纯属于乱炒一通,现在都没戏了。

360的消息今天出来以后,上午概念股还都比较强势,但中午开盘后迅速跳水,明显借利好出货,接盘的全被套了,后面要小心,不要轻易去接。

从解禁股占比来看,从目前到年末,两市有58只个股解禁股本超过解禁前的流通股本,其中永吉股份(19.34+8.17%,诊股)、北部湾港、步长制药、印纪传媒(12.09停牌,诊股)、福达股份、吴江银行(8.27+0.12%,诊股)、裕同科技(55.01-1.70%,诊股)等个股解禁股本是解禁前的流通股的两倍多,解禁比例较高。

对于解禁股,经济学家宋清辉指出,相比IPO原始股东,定增股解禁后减持的动力相对更强,尤其是参与定增的机构获利较多的时候;此外首发限售股解禁的民营股东、创投股东相较国企股东减持动力更足,投资者应尽量回避解禁规模和解禁比例较大的高估值个股。

大盘连续回调了两天,从技术上看,这个位置应该会有支撑,我认为向上的股票趋势还没有破坏,仍然看多。昨天有小伙伴问我买的次新股名单,我是挑选的上市四个月之内、市值较小的股票买的。次新股从今年1月17日以来持续反弹,一直没有像样的调整,到现在深次新股指数已经反弹了20%+了,所以风险比咱们之前做超跌反弹的时候大了很多。今天次新板块又跌得比较猛烈,我有点担心会出现一波调整。如果你交易经验比较丰富,心理控制好,我觉得看这波调整稳住后次新还可以做,控制好止损就行。如果你本身风险承受能力就比较差,一跌就心慌的那种,还是算了,目前这个位置我没有上次那么有把握,所以今还是不贴股票池了,怕有人糊里糊涂买了被套,等看看能不能稳住再说。

关于解禁前暴跌是怎么回事?的相关内容就为大家分析完了,因为股票解禁后,有些股东会选择抛售自己手中的解禁股,所以造成卖盘多,股价下跌,所以市场上的投资就会提前抛售,避免自己手中的股票掉价。更多精彩股票知识就在本网。

推荐阅读

股票限售是什么意思?股票解禁呢?

股票限售对股价的影响有哪些?股票解禁又有哪些影响?

限售股票解禁利好吗?股价会涨吗?

看到这里,相信您已经了解解禁前暴跌是怎么回事了。

② 中国资本市场中黯淡的星光:被摘牌的股票名单

中国资本市场中被摘牌的股票名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公司

  1. 2019年退市公司

    • 印纪传媒(002143.SZ):因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被摘牌。
    • 大洋电机(002249.SZ)金亚科技(300028.SZ)雏鹰农牧(002477.SZ)、华信国际(002018.SZ)等公司也因不同原因被强制退市。
  2. 2020年退市公司

    • 暴风集团(300431.SZ):因财务造假、信息披露违规等问题被强制退市。
    • *ST华讯(000687.SZ)*ST斯太(000760.SZ)、*ST环球(000598.SZ)等公司同样因违规问题被退市。
  3. 2021年退市公司

    • *ST康得(002450.SZ):因财务造假、信息披露违规等问题被强制退市。
    • 乐视网(300104.SZ)*ST长城(000068.SZ)、*ST天夏(000662.SZ)等公司也因不同原因被退市,该年成为退市最为活跃的一年,共有29家公司被强制退市。
  4. 2022年退市公司

    • *ST易见(600093.SH):因连续1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人民币被强制退市。
    • *ST中天(000988.SZ)、*ST游久(600652.SH)等公司因年报亏损、净资产为负等原因被强制退市。

此外,*ST中房(600890.SH)*ST新亿(600145.SH)、*ST中迪(000671.SZ)等公司的经营状况在逐渐恶化,或将面临被摘牌的命运。

总结:以上案例表明,中国资本市场对违规公司的处罚力度正在不断加大,退市制度也在逐步完善。对于投资者而言,应更加重视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分析,避免盲目投资。同时,上市公司也应坚持诚信经营,以优质业绩回报股东,避免因自身原因导致被强制退市的悲剧发生。

③ 印纪传媒002196方正电机即将退市安信信托(600816)“踩雷”退市股血本无归

印纪传媒(002196)已确定退市,方正电机未提及退市情况,安信信托(600816)因持有退市股印纪传媒而遭受重大损失

  • 印纪传媒退市情况

    • 印纪传媒(实际代码为002143)因股价连续跌破1元面值,被深交所决定停止上市,自2019年10月18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为期30个交易日。
    • 印纪传媒曾是我国影视传媒行业的佼佼者,上市后曾投资、制作或发行了多部知名影视剧作品,市值一度冲高至490亿元。然而,由于业绩大幅下滑和财务数据真实性受到质疑,印纪传媒最终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并难逃退市的命运。
  • 方正电机退市情况

    • 问题中提及的“方正电机即将退市”并未在参考信息中得到证实。截至当前信息,方正电机并未被提及有退市风险或已被决定退市。
  • 安信信托损失情况

    • 安信信托(600816)因持有印纪传媒大量股份而成为其退市的主要受害者之一。在印纪传媒“崩盘”前夕,安信信托斥资13.6亿元买下了印纪传媒的部分股票,成为其第四大股东。
    • 随着印纪传媒业绩的一泻千里和最终退市,安信信托遭受了重大损失。截至2019年上半年,安信信托对印纪传媒的计提减值金额已高达10.55亿元。
  • A股退市常态化趋势

    • 2019年,A股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退市潮,与监管层对退市制度的严格执行密切相关。证监会主席等多位高层多次强调,对触及退市规范的企业要坚决退市。
    • 随着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的推出和创业板可能成为第一个推广注册制改革的存量市场,A股市场的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未来退市制度将更加严格,优胜劣汰、推陈出新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④ 480亿市值跌到10亿还没完,竟然是被大股东“赌”没了

文/树高

国英观察专栏作者

时间一到,印记传媒这部轰轰烈烈的“电影”就可以强制“收场”,而观众们可能永远也找不到结局。

还记得《建国大业》、《钢铁侠》吗?一部是让中国人一度扬眉吐气的电影,一部甚至开创了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结合的先河。

今时今日,这两部电影已经鲜有人回顾,因为行业的属性注定了内容是会“过气”的。但更可怕的是,电影背后红极一时的“影子公司”也要消失了。

480亿市值的印记传媒,跌到10亿仍旧还没“交代”明白,因为,它还想在资本市场拍一部终极大片——“娱生不再有你”。

01

“上市让我们变得富有”这是印记传媒两位高管吴冰和丹·密茨的原话。

这样的话太过真实,印记传媒上市的“初衷”昭然若揭。价值2500万美元的庞巴迪挑战者850,和价值3000万美元的庞巴迪全球Global Express,还有多辆豪车,包括宾利、法拉利、劳斯莱斯。这些都是印记传媒上市后给大股东们“助力”的战利品。

这些钱哪来的?我们并不难想象。上市后,印纪传媒大股东融资资金逾上百亿。其中最大的两处来源是股权质押融资资金超过80亿元,以及以1:4或者1:5的配资方式融资了18亿。

印纪传媒曾披露称,2017年7月之前的股权质押,除质押给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金华东阳支行的2450万股票用于为本公司融资担保外,其余质押股票均用于肖文革权益性投资和理财投资。

所谓的“权益性投资和理财投资”,大概是实控人肖文革参与西部证券定增和中银国际4.99%股权的两桩交易,但最后的结果,也是草草高位套现跑路。

除了质押,还有层出不穷的大股东高位减持,满满的套路,不绝如缕。

这就是印记传媒上市后的运转轨迹,太“典型”的自掘坟墓,就等着把自己全部埋进去。

02

有人说,DMG这好好一传媒公司,为啥上市后就做的这么差?是经营管理不善,还是沆瀣的大环境所迫?

要我说,都不是。当年的DMG没问题,是在认认真真做本行,错就错在它变成了印记传媒。错就错在它跻身了资本市场。

在传媒行业,有春风得意之时选择上市的,这些多半是为了募资加码主业,而印记传媒不是,它的上市,是为了资本运作而去做主业的典型。而肖文革,吴冰等股东,就是印记传媒《我上市了》系列电影最好的导演。

这也是印记传媒必然失败的原因,带有强目的性的上市,最后的结果无一善终。

你不能否认印记传媒出品了好些优秀的作品,《钢铁侠3》、《建国大业》、《无人区》、《杜拉拉升职记》、《暮光之城》等电影里面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但你也注意到这些卖座的电影,印记传媒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联合出品人”。

作为“联合出品人”参与份额多少?票房收入如何?是否对当期业绩有突出影响?印记传媒只字不提,因为蹭热度的“效果”已经达到了,只要参股股东认定你是影视界新晋“黑马”,那就够了,有他们一拍即合,给股票保驾护航,其他的,都让听风是雨的散户去猜吧,who care?

远超同行的毛利率和“精准达标”的业绩承诺同样是在“花式表演”。只要财报好看,公司的股票不乏机构、基金追捧,股价登峰造极,方便大股东未来质押与减持,这才是对于肖文革和吴冰等人最“实际”的。流量为上,至于“剧情”合不合理,“导演们”可能并不在乎。

遗留下来的问题,肖文革们都一股脑儿塞给财务报表去解决。由于合格的财务投资者并不多,首先过滤掉一部分“财盲”,这部分通常会是在最高位看着概念追风买入的接盘侠,然后再过滤掉一部分有点初级水准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通常会是趋势投资者,会被一两个形成“成长性”假象的指标所迷惑。例如借壳后印记传媒影视及衍生的营业收入飙升,从 2014 年的 29695 万元飙升至 94211 万元,而影片业务支出,却呈现背离的减少趋势,这一点正是非常有诱惑性。

最后最难“搞定”的,就是专业投资者了,这也就是今年股价崩塌的原因——专业投资者发觉公司积重难返,无力回天,只能认怂集中撤离。其实即便是专业投资者,并不总是专业,他们也有失手的时候,比如安信信托,事发只能以减值损失自认倒霉。没办法,看错一个公司也许可以挽救,但看错一个人就可能难以收场。何况当你面对的是一群同心同德善于忽悠的戏精老外高管时,所谓的专业素养能帮助你保持几成定力?

印记传媒的大股东们,也许从上市的一开始就笃定要拍一部吸引资本市场男女老少的电影,一直“拍”到众筹的经费用完才肯罢休。

03

“经费”用完了,债务也还不上了,和解也遥遥无期,这样的“剧本”怎么收场也是个问题。于是乎,大股东又抛出了到美国“就医”的苦肉计,这些都是预料之中的。

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多少雾里看花的愚者了。大家都很清楚,印记传媒的债券违约,已经没法再进行新的融资。而之前的融资,也已经没了下文。不管是肖文革“涉赌”把钱输光了也好,还是搞利益输送进了谁的口袋也罢,哪怕是真的洗钱去了海外,接下来的事情都无关散户,无关中小股东了,最多也只是少数债权人和司法机关的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策略,于资本市场一样行得通。

对于肖文革和吴冰等人来说,现在的这个“珍珑棋局”,已经被人点破了。再揣着明白装糊涂,恐怕有点不合时宜。

作为一名合格的演员,在气氛有点尴尬之时能够打圆场是必须的。印记传媒的最后“圆场”就是高管集体出来维稳,证明自己“没跑路”,但此时此刻,跑与没跑又有多大区别呢?

问询函不按要求回复,一切都以“无声言证”方式进行。这是印记传媒最后的缓兵之计。因为,股价已经伴随着自己三缄其口而失速坠落了。只要被“依法”退市,后续大笔债务被免除,自己来资本市场“走一遭”并不乏收获。

时间一到,印记传媒这部轰轰烈烈的“电影”就可以强制“收场”,而观众们可能永远也找不到结局。

04

濒临退市,除了踩雷的机构基金,还有叫苦不迭的散户。

也许踩雷的你此时此刻杀人的心都有,但是如果你是看了“印氏电影”去做长线投资而踩雷的,那真的说明,你太入戏了,带有鲜明“印记”的电影要的就是这样忠实的观众。

如何去评价肖文革,吴冰其人?笔者在此确实非常难以言述。作为同时混迹于传媒江湖和资本市场的大作手,他们早已经浸淫了真真假假,将这一套从银幕复刻到了资本市场。之于一介“准导演”的身份,他们也许真的算“有两把刷子”,因为他们做出了太多大部分中国人骨子里在追捧的东西:中西合璧,国产电影……也炒出了中国人最爱回味的概念。

而作为企业家,必然是不合格的。因为资本市场并不是赌客以合法名声捞金的地方,“重融资,轻回报”的现象也在慢慢改变,作为上市公司的高管,需要承担的责任,需要履行的义务,从印记传媒的大股东身上,我们并没有看到。那么,放任你到这个市场来的意义何在?难道资本市场拓宽上市通道的意义,就在于放任一批有备而来的投资者利用规则优势去制造假象,完成对基金、散户等对手盘的猎杀?

仔细拷问下印记传媒,如果你一开始的上市就是为了演这么一场电影,那么还有多少股东会耐心地陪你看到今天?过往饱满的业绩和良好的口碑,全都拜肖文革、吴冰等人“演技逼真”所赐,这不得不说,对于当年传媒这头人人看好的“风口上的猪”是个莫大的讽刺。

可怕的是,这样的“导演”,中国还有很多很多。例如步森股份的赵春霞,也是一样的应对债务选择了异地“就医”,而金立的董事长,身为肖文革的“赌友”,把金立手机多少年打下的的江山给输了个一干二净。

如果上市只是一部电影的开头,你还敢看到结尾吗?印记传媒的退市可能会给你一个很好的答案。资本市场里从不缺乏好“演员”和好“导演”,但如果你丧失了应有的谨慎而变得太“入戏”,那你就输了。

热点内容
东富龙股票历史数据 发布:2025-07-27 21:19:07 浏览:547
增利16号理财什么时候到账 发布:2025-07-27 21:17:39 浏览:673
顺丰控股股票历史交易 发布:2025-07-27 20:54:14 浏览:435
若印记传媒退市手中的股票怎么办 发布:2025-07-27 20:54:02 浏览:807
通达信如何导出股票历史数据 发布:2025-07-27 20:39:41 浏览:974
欧元区统一货币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发布:2025-07-27 20:18:00 浏览:800
怎么查上海期货交割数据 发布:2025-07-27 19:47:49 浏览:77
炒期货的大佬怎么工作的 发布:2025-07-27 19:39:23 浏览:388
几内亚货币什么样 发布:2025-07-27 19:31:28 浏览:660
黑科技股票创业板 发布:2025-07-27 19:12:17 浏览: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