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事件对股票影响
① 对网友波子:关于为什么敢在三聚氰胺事件后买伊利股份的回复
我说实话,我自己思考过~我是因为那时间之后由经常喝伊利蒙牛,变为从此没再喝过~~现在伊利,蒙牛,光明等酸奶也大行其道,超市看到很多新包装新产品,,我也还没建立回信心,可以说自那黑天鹅后,我是对这些品牌失去信心,,反而三聚青安事件~媒体反而报道了我们广州一些本土奶企没有任何污染(燕塘,风行,香满楼)从此我就只认这几个牌子的奶喝了~~~ ---------------------------------------------------下面是我的回复: 首先我本来投资伊利之前就经常买伊利的牛奶喝,喝牛奶对人体是有好处的,这在日本得到验证。而外国人每日消费奶制品是当初中国的十倍(好像是,记不大清)。这说明在中国奶制品消费具有很大的潜力。而中国乳制品经过这些年的竞争,伊利和蒙牛优势特别突出。而伊利当时靠赞助奥运会,效果肯定会显现出来,后来10年又赞助上海世博会,不断加强自己的品牌。后来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主要是三鹿含量很高,伊利和蒙牛虽然受到影响,但含量低,对成年人根本没影响,而且事件曝光后,问题奶制品都下架了。这时各个乳制品都在打折促销,我还去买了几箱。在中国,我们知道只要是吃的总有点问题,只是可能没曝光,你不知道。牛奶因为这件事件后可能更安全了。所以我现在买来喝一点都不担心,况且以前就一直喝,没啥问题。 其次投资伊利,是因为经济上的双寡头现象,一个行业竞争到最后剩下一般是两家大的企业。像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像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像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我觉得未来中国乳制品肯定会被伊利和蒙牛垄断,因为他们都来自草原,有先天的基因。就像伊利有三大牧场资源,不是其他公司能比的。 买伊利还有就是伊利市值是蒙牛的一半,而两者销售量差不多。这是因为伊利的市净率很低,而且我统计了下,它的市净率处于历史低位,只有2%,而蒙牛是4%多,只要伊利未来稍微提高下,那就是很大的利润。当时我也怀疑公司是不是故意做低利润,因为管理层要股权激励,股份还没拿到手,是不是未来利润释放出来。后来,这几年伊利的利润率确实提高了,现在应该有4%了,再加上销售量的提升,股价也逐步上涨,回升的速度甚至超过了我的想象,所以我在2010年和2011年把伊利股份都卖掉了,稍微卖早了点。 其实说到最初原因,还因为哪位投资大师的一句话:当一个好公司遭遇一次黑天鹅事件打击,而这事件不足以致命,最终能恢复过来,那就是一次重大的投资机会。 以上是我当时买伊利股份的一点想法,时间仓促写得不是很详细,和你一起交流。
② 黑天鹅事件的股市影响
1、平安“融资门”和三聚氰胺事件使得2008年“黑天鹅”财富毁灭最严重。经过相对平静的2009年,由“黑天鹅”撕开的损失血口逐年增大。大众对产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公共舆论也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2、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均有2%以上的上市公司发生“黑天鹅”事件,三者数量之比为44:15:8。创业板市场的“黑天鹅”集中发生在2012年。食品饮料、医药生物、有色金属行业为“黑天鹅”高发地。
3、“黑天鹅”事件三分之二为上市公司自身原因造成,治理不当是最主要诱因,且数量呈每年扩大之势。产品安全、财务造假、信批不实、业绩变脸、污染事故最为典型。
4、环境污染事故到了必须正视的时刻。虽然上市公司股价对环境事故的反应明显具有滞后性,且10天左右能消除负面影响。但此类破坏其实更具隐藏性,且后续“伤害”不容小觑。
5、随着泡沫不断的破灭,投资者谨慎性有所增强,2012年由“投资者预期骤变”引发的“黑天鹅”急剧下降至1件。但“黑天鹅”赌局却远未结束。过度炒作的泡沫破灭后带来的破坏也是毁灭性的,值得警惕。
6、公司危机公关处理能力对市场表现起着关键作用。但即使同在危机处理方面做得比较出色,股价受冲击的程度却不同,这与其所处行业和事件关键词密切相关。此外部分黑天鹅短期对资本市场冲击不大,但“后遗症”难消。
7、2015年1月19日,大盘遭遇融资融券黑天鹅事件,股指大幅下挫,券商板块集体跌停,创业板成为周一较为活跃的板块,但是也出现了冲高回落的走势。板块来看,小盘、低价药、送转预期和医疗器械等板块维持红盘,而券商、银行和基金重仓板块领跌市场。对于此次周末对融资融券的黑天鹅事件,部分深圳活跃的私募认为,此次下跌只是上涨过程中的一次快速下跌,跌幅不会很深,调整时间也不会很长,本周有可能调整就会过去,只是上轮牛市中5.30的重演,不会改变上涨趋势。对于后市,遇到黑天鹅事件,市场会有恐慌盘的出现,大盘回调在所难免,惯性下挫还会继续,投资者可对手中个股进行波段操作,尤其是融资融券标的股和前期涨幅较大个股,空仓的则建议投资者保持观望,等明后天股指企稳,新股申购资金解禁之前进场也不迟。
③ 三聚氰胺曾造成了哪些严重影响
2002年,国内多名婴幼儿被查出泌尿系统结石,也就是肾结石,由此牵连出三鹿奶粉违规添加三聚氰胺事件,一时间引起国内外轰动,这件事造成的影响非常严重。
一、国外停止中国的奶源输出。我们都知道中国土地面积非常辽阔,适合发展畜牧业的牧场也很多,奶源的供给完全可以满足世界众多国家的需要。在此事件发酵之前,中国奶源的口碑还是非常不错的,但三聚氰胺的出现导致了奶源滞销,这一块对经济的冲击非常厉害。不仅是奶源,还有各种奶制品,其实国际贸易背后也是对食品安全的强烈质疑。
三、人心不安。一时间“三聚氰胺”四个字从没听过到人人皆知,不知道它具体是什么,只知道宝宝吃了会影响生命健康,对大人来说只要是关乎孩子健康的就是大事,三聚氰胺就是毒药。所以有宝宝的家庭就犹如谈虎色变,不管给孩子吃什么买什么都要问问是否有“三聚氰胺”,对入口的食物就差像古代用银针检验那样,生怕被毒死了,人心不安必定会带来太多消极的影响。虽然这件事已过去十五年之久,三鹿也从地球上消失,可是至今还在大家心里挥之不去。让民众对国产奶的完全信任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④ 三聚氰胺事件等在国际上的影响 急急急
很多国家中止了对中国食品(不仅是奶制品)的进口。问题很严重。你去网络新闻搜索搜一下“中国 食品 美国”就知道了:
http://news..com/ns?word=%D6%D0%B9%FA+%CA%B3%C6%B7+%C3%C0%B9%FA&tn=news&from=news&cl=2&rn=20&ct=1
⑤ 政府对三聚氰胺事件的处理
事件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根据我国官方公布的数字,截至2008年9月21日,因使用婴幼儿奶粉而接受门诊治疗咨询且已康复的婴幼儿累计39,965人,正在住院的有12,892人,此前已治愈出院1,579人,死亡4人,另截至到2008年9月25日,香港有5人、澳门有1人确诊患病。事件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和对乳制品安全的担忧。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国内的乳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检验报告后,事件迅速恶化,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都检出三聚氰胺。该事件亦重创中国制造商品信誉,多个国家禁止了中国乳制品进口。2008年9月24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表示,牛奶事件已得到控制,2008年9月14日以后新生产的酸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等主要品种的液态奶样本的三聚氰胺抽样检测中均未检出三聚氰胺。
⑥ 请教股票问题:最近三鹿牛奶事件对同行业的连锁反应就不用说了。
买进这些企业股机遇是:
1、三鹿大难临头,必垮无疑,所以收购的价格可以压得很低,三鹿也不得不接受;
2、用较小的资金兼并了一个具有规模和成熟技术的企业,收购方不必再投入开办、培训等事宜,马上就能生产见效益;
3、收购方快速扩张了市场份额,包括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做大了自己的品牌;
4、收购方获得了社会的理解,避免了企业倒闭职工下岗的社会问题,从而增大了政治资本和同行里的话语权,既得到实惠的经济利益,又得到光彩耀人的花环;
总之,这中收购不算不墙倒众人推吧,也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哦,一举多得的好事,当然有人愿意干啦。
⑦ 三鹿奶粉事件对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造成什么负面影响
中国的奶制品企业,将面临一场解近毁灭性的打击!与此相关,中国的奶农,以及整个产业链条,将面临一场冰冷刺骨的寒冬。也许寒冬过后,没有几个人能生存下来。中国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奶制品行业,将面临毁于一旦的危险!而其破坏效应随着产业链条的传导和放射,将直接对中国经济造成沉重的打击! 中国的整个食品制造行业,将为此付出惨重代价。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国内市场,中国食品行业都将面临巨大的信誉损失和经济损失。 中国的整个农产品系统,将为此付出惨痛代价,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国内市场,中国农产品都将面临巨大的信誉损失和经济损失。 中国整个制造业系统,将为此付出惨痛代价,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国内市场,中国制造业都将面临巨大的信誉损失和经济损失。 在很长时间内,看到MADE IN CHINA,就会有人想起三聚氰胺。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如此。 三鹿对中国经济的打击将远远出乎意料,中国可能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来恢复自己的信誉。 此外,三鹿事件对国民精神和信心的打击也是难以计算的,落到股票市场上,就是会加重对中国前途,包括经济前途的悲观预期。 如果说三鹿之前中国股市的底部是1500点的话,那么三鹿之后,中国股市也许要到1000点寻求支撑。
⑧ 三鹿奶粉事件的后果
中国三鹿奶粉事件的失火,殃及整个乳制品业的池鱼.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流失,为乳制品生产商的前景蒙上阴影,而一些规模较小的生产商则料将被淘汰.
投资银行高盛在报告中指出,受累于三鹿事件,消费者担心原奶有问题,拖累中国液体奶用量短期内亦将下跌,致使中国乳制品生产商受到打击.
(消费者)对这个行业的食品安全还是比较担心的,但现在调查结果还没有出来,不知道这是个别现象还是行业现象,不好判断(对行业的最终影响),但对行业短期的负面冲击比较大.中信证券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薄官辉说.
业内人士担心,原来国产奶粉的消费者,在三鹿事件发生后,消费能力稍强的,将会转向进口产品;而对于一直以进口奶粉为主的消费者来说,就更不会改变了.
三鹿集团是中国国内最大的奶粉生产企业,其奶粉产销量已连续15年达全国第一.过去中国亦曾出现有毒食品的问题,但是次涉及国内的名牌,可能令国内消费者对本土食品失却信心,尤其是中国近年销量增速甚高的乳制品.
中国乳制品生产商的股价周二多数表现欠佳,如有奶粉生产业务的伊利(600887.SS:)首当其冲,股价一度大跌10%至52周低位,收盘跌近6%;光明乳业(600597.SS:)收盘亦跌7.9%.至于奶粉产量较小的蒙牛乳业(2319.HK:)曾急挫近11%,惟收市跌幅收窄至仅跌0.7%.香港大盘?生指数当日受外围市场大跌影响下挫5.44%.
听到(三鹿)这件事真的是挺担心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可能不仅只是一家(企业)的事,而是全行业都是这样,上海一位半岁幼儿的妈妈说.
近日逾1,200名曾食用中国三鹿牌奶粉的内地婴儿先后被验出患上结石病.中国政府初步调查发现,三鹿奶粉中的化合物三聚氰胺可能导政婴儿患上肾结石.生产该批奶粉的中国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表示,发现市场上约700吨的三鹿婴幼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决定全部召回今年8月6日以前生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
优胜劣汰
分析师普遍认为,三鹿事件长远将推动行内进一步整合,令强者更强,并催化政府加强监管原奶等的原材料供应.
中国政府今年3月出台对乳制品加工企业颁布新规定,包括调高对加工企业产能要求及自给原奶比例等,以提高乳制品的质素,对大型乳制品生产商较为有利.
高盛及另一投行瑞信均预期,事件将触发政府加强规管乳制品行业的供应链,在更高的生产要求下,规模较小的生产商将遭淘汰.
瑞信认为,若调查证实蒙牛的产品未受污染,相信蒙牛将可得到新的市场机会,受惠于这个毛利率甚高的中国奶粉市场.
高盛则认为,海外品牌价钱仍相对高昂,农村或乡镇的消费者未必能够负担,都将利好伊利等大品牌,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根据瑞信的数据,三鹿在中国奶粉市场的占有率达18%.
北京举办奥运,一直令市场憧憬将推动中国产品走上世界舞台.京奥开幕式的成功以至整个赛事顺利举行,均令海外对中国的印象加分.然而,三鹿事件令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有学者指问题非一朝一夕可得到解决.
有人为了贪图利润而弄虚作假,已不是单靠法律或监管可以解决的问题.要真正令民众守法,顾及大众利益,是需要中国社会有结构性的改变,当中包括社会风气和道德等.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教授丁伟说.
丁伟直言,若海外消费者对中国产品没有信心,就不会选择中国的产品,这亦使中国产品开拓海外市场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