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收益确认
『壹』 权益法和成本法下确认投资收益的区别
区别一:适用范围
成本法是两头,权益法是中间。
(1)股票投资收益确认扩展阅读:
转权益法
成本法转权益法企业的账务处理:
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对被投资单位投资比例或影响程度的不同,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财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遇到企业追加投资,核算方法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往往容易混淆权益法下的三级明细科目,不能提供正确的会计信息,且会影响经营成果的准确性。
本文以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说明在此情况下,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M公司于2004年3月1日以800万元购入N公司股票,占N公司实际发行在外股数的10%,M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2004年5月1日,M公司收到N公司派发的现金股利30万元。2004年3月1日,N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6200万元。
2004年N公司实现净利润600万元,其中3月~12月实现净利润500万元。M公司于2005年4月1日以1425.5万元购入N公司发行在外股数的15%,2005年5月1日M公司收到N公司派发的现金股利102万元。2005年N公司实现净利润870万元,其中1月~3月实现净利润170万元,4月~12月实现净利润700万元。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摊销。
2004年3月1日投资时,M公司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 8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8 000 000.
2004年5月1日M公司收到现金股利时,应冲减投资成本。
借:银行存款300000
贷:投资收益300000.
2005年4月1日M公司追加投资后,占N公司实际发行在外股数的25%,对N公司实行共同控制或具有重大影响,应采用权益法核算,并对原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对N公司投资进行追溯调整,正确计算权益法下各三级账户金额,这是成本法转权益法的关键环节。
追加投资前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下的投资成本=8000000-300000=7700000(元);
2004年投资时形成的股权投资差额=8000000-62000000×10%=1800000(元);
至2005年4月1日应摊销股权投资差额=1800000÷10×13÷12=195000(元);摊销时限10年,此时应摊销13个月的差额,所以除以10年再除以12个月乘以13个月即该节点应摊销的投资差额。
至2005年4月1日应确认N公司净损益的份额=(5000000+1700000)×10%-195000=475000(元);
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累积影响数=(5000000+1700000)×10%=670000(元),因以前年度损益类账户已结平,故应调整“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
2005年4月1日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的投资成本=8000000-300000-1800000=5900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投资成本)5900000
——N公司(损益调整)670000
——N公司(股权投资差额)1605000 (1800000-195000,剩余未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7700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75000.
2005年4月1日追加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投资成本)14255000
贷:银行存款14255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投资成本)67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损益调整)670000.
计算再次投资的股权投资差额,即新投资成本与应享有N公司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14255000-(62000000-300000÷10%+5000000+1700000)×15%=4400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股权投资差额)44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投资成本)4400000.
一般来说,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属于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应分得的现金股利,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明细科目,但本例中因追溯调整产生的损益调整金额已转入“投资成本”明细科目,故2005年5月1日M公司收到的现金股利全部冲减“投资成本”明细科目。
借:银行存款102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投资成本)1020000.
2005年12月31日,M公司应享有的投资收益=7000000×25%=1750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损益调整)1750000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1750000.
长期股权投资因追溯调整而形成的股权投资差额与追加投资新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应按次分别计算,分别摊销。但新股权投资差额如金额不大,可以并入原股权投资差额一并摊销。2005年12月31日,M公司应摊销股权投资差额=1800000÷10×9÷12+4400000÷10×9÷12=465000(元)。
借: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差额摊销465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损益调整)465000.
『贰』 股票投资收益的确认时间
1、对大多数股民来说,股票投资是为了赚取买卖股票的差价。这种收益一般会在成功卖出股票后实现,直接显示在炒股账户上。
2、股票收益即股票投资收益,是指企业或个人以购买股票的形式对外投资取得的股利,转让、出售股票取得款项高于股票帐面实际成本的差额,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增加的净资产中所拥有的数额等。
『叁』 股票投资公司是如何确认每季利润的
都是以每季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的净资产来确认每季利润的。
『肆』 确认的投资收益怎么算为什么答案这样的
买进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840 第二题;买进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856
投资收益 4 投资收益 4
应收股利 16 贷:银行存款 860
贷:银行存款 860 收到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 100
出售时 借;银行存款 960 贷:投资收益 1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840 借:银行存款 100
投资收益 120 贷:应收股利 100
确认的投资收益为120-4=116 出售时 借:银行存款 900
贷:交易性金融产 856
投资收益 44
确认的投资收益为44+100-4=140
看的懂吧 我简写了 就是这样的 只是股利的不同而已 希望你能看懂
『伍』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收益的确认
1.不会,投资方是以占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份额确认投资收益的,提取盈余公积属于所有者权益内部变动,不会影响企业可辨认净资产,所以也不会影响投资方应享有或分担的投资损益。
2.已给出实现的净利润总额包含已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3.分配现金股利时不确认投资收益,因为如前面所述,投资方是以占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份额确认投资收益的,在被投资方宣告本年净利润时,投资方按份额确认投资收益,即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
贷:投资收益 ***
被投资方宣告发放现金股利,会导致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减少,这是
借:应收股利 ***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
实际收到时 借:银行存款 ***
贷:应收股利 *** 。
『陆』 确认投资收益会计处理
2008年5月10日,借: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 230 000 【(12-0.5)*20000】
应收股利 10 000 【0.5*20000】
投资收益 5 000 【交易费用】
贷:银行存款 245 000
2008年5月22日,借:银行存款 10 000
贷:应收股利 10 000
2008年12月31日,应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市价-成本=20.5-23=2.5万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5 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5 000
2009年2月5日,出售投资收益=卖价-账面成本=26-(23-2.5)=5.5
借:银行存款 260 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5 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 230 000
投资收益 55 000
『柒』 如何确认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以进一步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企业对此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应着重反映相关市场变量变化对其价值的影响。在初始确认时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所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的,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在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应确认为投资收益;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处置该金融资产和负债时,其公允价值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稳健的看待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的同时,也把上市公司的动态利润变动加以反映,体现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投资收益”科目核算企业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等期间取得的投资收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实现的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贷方登记企业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实现的投资收益;借方登记企业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发生的投资损失。
“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核算企业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而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贷方登记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等的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余额的差额;借方登记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余额的差额。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将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记入“投资收益”科目。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两个账户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损益的核算,不仅在核算的时间上不同,而且在核算的内容上也不同。“投资收益”核算的是已经实现的收益,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仅仅是反映账面上的损益,只有等到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时,才能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由此可以看出,这两个账户有分开设置的必要,这样设置体现了新会计准则下对原来的“投资收益”账户的改进。
[案例] 2008 年1 月1 日,A 公司支付价款106万元购入B 公司发行的股票10万股,每股价格10.6 元(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0.6元),另支付交易费用1200元,A 公司此股票列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且持有后对其无重大影响。2月15日,收到 B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6月30日,B 公司股票价格上涨到每股13元;7月20日,将持有的B 公司股票全部售出,每股15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A 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1)1月1日,购入B公司股票: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A成本 1 000 000
投资收益 1 200
应收股利 60 000
贷:银行存款 1 061 200
(2)2月15日,收到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60 000
贷:应收股利 60 000
(3)6月30日,确认股票价格变动: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0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0 000
(4)7月20日,将B公司股票全部售出:
借:银行存款 1 500 0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0 000
贷:交易金融资产——A成本 1 000 000
——公允价值变动 300 000
投资收益 500 000
『捌』 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的确认
占乙公司有表决权资本的15%,按成本法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发布前,
投资后实现的利润按1000*50%计算=500万元,15%就是75万元,也就是说甲公司应该按75万元确认损益,按75万元冲减成本,分录
借:投资收益 75
贷:长期股权投资 75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发布后
2006年按1000*15%就是150万元确认投资收益
附: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
一、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企业取得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答: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除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外,投资企业应当按照享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投资收益,不再划分是否属于投资前和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
企业按照上述规定确认自被投资单位应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后,应当考虑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发生减值。在判断该类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时,应当关注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是否大于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包括相关商誉)账面价值的份额等类似情况。出现类似情况时,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减值测试,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玖』 交易性金融资产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求解释!
2008.4.1 购入时 :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200w
应收股利 6w
投资收益 0.5W
贷:银行存款 206.5W
2008.4.30 收到现金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 6W
贷:应收股利 6W
2008.12.31 公允价值上升 :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80W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80W
2009.2.20 出售股票时: 借:银行存款 300W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280W
投资收益 20W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80W
贷:投资收益 80W
投资收益金额=80+20-0.5=99.5W,我算的是出售时的累计收益,扣除了开始的手续费。
为了保证“投资收益”数字正确,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要将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形成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该项结转影响处置时计入“投资收益”科目,但由于属于损益内部之间的结转,所以不影响利润总额即不影响处置损益。
如果只是确认2009年出售时确认的投资收益,可以这样 206-6=200 万元(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实际收到的货款300-成本200=100万元 即可
『拾』 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收益确认
16万元在购买股票的时候是计应收股利
相当于你总共付的860=4(投资收益)+16(应付股利)+840(股本)
你读下题目 “购入时,乙公司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即,这个860里面已经包含了应付股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