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投资 » 公司投资股票失败的案例

公司投资股票失败的案例

发布时间: 2022-09-24 17:20:40

① 巴菲特承认卖错股票,他卖错了哪只股票

这只股票是苹果的股票,因为苹果公司被巴菲特低估了。

如果我们用后视镜的思维来看巴菲特的投资行为的话,巴菲特确实在投资的过程中有过很多次失败的案例,甚至有一些非常低级的错误。但即便如此,巴菲特依然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知名的几个著名投资人之一。

巴菲特承认自己卖错了股票。

在巴菲特召开的股东大会里,巴菲特和他的好朋友芒格如约而至,巴菲特承认自己卖错了股票,因为他当年看低了苹果的成长空间,并且在很早的时候就把苹果的股票清仓了。后来苹果的股市非常强劲,甚至远远超过了巴菲特当年的想象。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很多人经常会拿巴菲特和苹果公司开玩笑。

我觉得巴菲特每次在谈苹果股票的时候我都会有一些心疼,毕竟他当年可是持有了很多苹果的股票,不然早已经成为了富豪中的富豪。

② 筹资失败的案例有哪些

Webvan Group
投资方:Sequoia Capital, Softbank Capital
失败原因:
Webvan 曾是美国一时风光无两的网上杂货零售商,初期就吸引包括红杉、Benchmark、软银、高盛、雅虎在内高达 1.2 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在短短 18 个月的时间里,Webvan 成功上市融资 3.75 亿美元,市场范围从旧金山海岸地区扩张到美国 8 个城市,并从零开始建立起了一套巨大的配套基础设施(其中包括耗资 10 亿美元购入一片高科技园区的仓库)。
1999 年 11 月上市后,公司最高市值一度达到 76 亿美元,然而疯狂的烧钱策略让它未能扛过 2000 年网络泡沫破灭的灾难,短短两年就宣布破产。两年时间内总计亏损超过 12 亿美元,平均每单亏损 130 美元。2001 年 7 月,Webvan 倒闭,2000 多名员工失业。
“他们为基础设施建设花了太多钱,尽管这是他们商业模式中的一环,但这计划中的优势最终却带来了最坏的结果。”证券分析师大卫•卡瑟曼(David Kathman)说,“公司扩张的很快,然而市场需求跟不上,大规模反而成了累赘。其实吧,这和‘杂货铺子’Webvan 也有关,网站并不像宣传得那样易于使用。”
Webvan 的故事成为互联网泡沫时期最核心的教训,那就是即便你的理念非常正确,也别发展得太快。
资料来源:SFGate 悉尼在线 TECH2IPO
Better Place
投资方:VantagePoint Capital Partners, Lend Lease Ventures
失败原因:
2013 年 5 月 28 日,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Tesla)的股价盘中涨超 7.27%,首次突破 100 美元,报 104.14 美元。这家成立仅 10 年、只有两款产品的科技公司,市值已经超过了意大利老牌汽车制造商菲亚特 80 亿美元的市值,达到 110 亿美元。但就在特斯拉实现盈利,带动资本市场对电动汽车投资的新一轮追捧时,另一家曾经叱咤风云的以色列公司 Better Place 却悄然停止营业,不仅没实现其“改变世界”的梦想,更引发了人们对“换电模式”的集体哀悼。
在 2007 年,夏•阿加西 (Shai Agassi) 在美国加利福利亚州的帕洛阿尔托创立了 Better Place 公司,希望能降低电动汽车的价格、让它们更实用,公司获得了来自包括来自通用电气和摩根士丹利等投资者的共计 8.36 亿美金的风险投资。Better Place 描绘了一副美好的图景:当你开着电动汽车行驶在公路上,电量降低至临近 50% 时,它会自动提示需要充电,并用车载 GPS 系统将你带到最近的 Better Place 电池屋,在那里用 1-2 分钟更换电池,然后继续上路。
用户可以成为 Better Place 会员:每月预购买一定充电量,在此范围内,Better Place 就不会再收额外的费用,并会提供导航、网络等全方位服务。Better Place 希望通过这种“手机套餐”式的换电模式成为未来电动汽车世界的运营商——无论你购买的是什么品牌电动汽车,它都能够提供电池维护、更换和充电服务。
2008 年,Better Place 在以色列推出了第一个电池屋,开始了“烧钱之旅”。当时 Better Place 只有 750 个司机用户,而建设和维护一个电池屋成本超过一百万美元,更别提高昂的消费者获取成本和企业教育成本。
理论上来看,覆盖非常大的区域(如全欧洲、美国或中国)产生的规模效应能降低运营成本、统一电池标准,实现盈利,因此 Better Place 把 6 年内前后三轮融资得来的绝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购买电池、建设充电和换电站之中,在以色列和丹麦市场,这家公司一共建有 1000 多个充电站和 54 个换电站,市场普遍认为这么做导致战线太长是它失败的主要原因。而且 Better Place 在中国发展并不顺利。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抵抗且不提,2010 年与公司奇瑞签订了关于“共同开发一款适用于换电解决方案的纯电动车”的合作备忘录,到最后也无疾而终,坚持低速小型电动车路线的奇瑞至今仍采用简单的“现场充电”。
2012 年 4 月,Better Place 发言人 Julie Mullins 表示,预计到 2012 年底大约将有 8000 到 1 万辆 Better Place 电动车上路。然而,直到破产前,通过销售而在路上行驶的 Better Place 电动车只有 1400 辆。单一的车型可能是无法吸引更多购买者的原因。6 年来,Better Place 只有由雷诺提供的 Fluence ZE 这一种车型,也没有其他的汽车厂商加入成为 Better Place 的合作伙伴。而在作为市场之一的丹麦,当地人更喜欢买大型车而不是 Fluence ZE 这样的四门小轿车。
资料来源:VentureBeat evdays
Amp'd Mobile
投资方:Highland Capital Partners, Columbia Capital, Redpoint Ventures
失败原因:
移动运营商 Amp'd Mobile 进行过 5 轮融资,共获投资 3.5 亿美元,其中第三轮融资额和第五轮融资额分别高达 1.5 亿美元和 1.07 亿美元。然而破产前 Amp'd Mobile 负债已超过 1 亿美元,公司自身全部资产不足 1 亿美元,所以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
Amp'd 专注于年轻人市场,用户群体收入并不高,许多年轻人的手机还和种种家庭计划套餐绑在一起,由父母支付费用。据统计,在该公司的 17.5 万用户中,有 8 万人无法支付账单,同时,其他运营商付款周期为 30 天,Amp'd 则是 90 天,持续增加的债务问题压倒了 Amp'd,使其一步步走向破产。
资料来源:Engadget TechWeb 腾讯科技 维基网络
AllAdvantage.com
投资方:Alloy Ventures, Walden Venture Capital
失败原因:
…它的服务与其竞争对手如 mValue 公司的服务有所不同。mValue 公司早些时候已经倒闭,AllAdvantage.com 公司也因为在支付费用和分配广告收益方面出现很多漏洞而多次调整它的经营模式。
AllAdvantage.com 成立于 1999 年春,网站经营方式为:向访问者提供“每日抽奖”、“产品促销”以及“点击广告得现金”等活动;在征得访问者同意的情况下,收集访问者网上购物习惯等私人信息。通过这些途径,AllAdvantage 公司从广告客户那里获得了高额的广告费用。
“我们过于依赖风投,而且会员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公司早期的利润增长。简单地说,我们用互联网时代的模式吸引会员,却用落后的媒体时代所用的方式来销售广告,广告是我们主要收入渠道…当网络广告市场和理财市场在 2000-2001 年间衰落时,AllAdvantage.com 所赚利润已不能满足会员的迅速增长(以及他们带来的每小时固定成本增长)。于是我们不得已停止这个生意,尽管还有很多新的会员加入。”
Nielsen 调查表明:AllAdvantage 网站在访问量下降幅度非常显著,网站在 2000 年 4 月份的访问量为 200 万人次,但是到 12 月时其访问量就已经降到了 54.7 万人次。
资料来源:AGLOCO 天极网 San Francisco Business Times
Kozmo.com
投资方:Oak Investment Partners, Flatiron Partners
失败原因:
有时候,“利润”二字并不能代表一切。这就是原本在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在线配送公司 Kozmo.com 得到的深刻教训。投资人宣布不再为该公司注资,公司停止营业。
实际上,Kozmo 的管理层确实已寻找到了在线配送业务的出路,但令人惋惜的是,当时已经太迟了。在纳斯达克市场 2000 年 4 月崩盘后,Kozmo 通过裁员以降低成本,并通过增加高附加值的商品、取代配送录象带和瓶装可乐等项目来增加销售收入。同时开始增收配送费用,开始销售例如 DVD 播放机在内的更多商品,并积极开展离线业务,比如 Kozmo 曾经通过邮件向用户寄送产品目录。“不过很快,其他零售商也开始这么做。”
2000 年 12 月份,公司营业额 200 万美元,利润 20 万美元;而到了 2001 年 6 月份时,公司营业额 80 万美元,亏损 250 万美元。
Drapkin 公司创始人和负责人,《来自电子商务壕沟的建议》一文的作者迈克尔•德拉普金(Michale Drapkin)称:“同日配送服务的问题在于,最高效的服务却只带来最微薄的利润。那么即使在市场上占据了相当的份额,要返还 2.8 亿美元的投资基本上也是不可能的。”
资料来源:Forbes 搜狐科技
eToys
投资方: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 Sequoia Capital
失败原因:
自 1997 年成立以来,eToys 在网络玩具销售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不断扩大,逐渐成长为可与亚马逊书店比肩的 B2C 电子商务领导者,市值曾高达 15 亿美元。但公司的最大心病是一直无法实现收支平衡,亏损额不断扩大。2000 年 10 月,公司宣布预计当年第四财政季度的销售收入在 2.1 亿美元到 2.4 亿美元之间。考虑到玩具销售的季节性,这个数字对 eToys 来说性命攸关。然而不幸的是,eToys 最终的营业额只有 1.31 亿美元。
与由盛而衰的电子商务行业里人们耳熟能详的每一个悲惨故事相比,eToys 的故事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但在专家眼里,eToys 的倒闭别有一番滋味。eToys 经营良好,拥有智能化的方便可靠的电子网站和一个运营顺畅的配送系统。它所定位的市场对互联网的运作也十分合理,大多数玩具被买来作为礼物,在这个领域,或许只有同为网上零售商的亚马逊书店,才能与它一争高下。
eToys 破产原因主要是管理不善:公司高管多是年轻人,观念超前、充满自信,主要精力用于建设先进的网络电子商务基础架构,靠投资生存,不考虑实际生意;在有了大量投资后,花钱如流水,许多项目超出预算,投入大量资金放在没有效果的广告上,以及雇佣了不少水平不符合高薪的技术人员。
分析家指出,eToys 破产的影响有二:一是消费型网站的受挫会对网上广告业造成连锁损害。在网上广告蓬勃发展的同时,定价的过于高昂预支了投资者口袋中有限的资金。资本市场对消费型网站的抛弃意味着在线广告投入的大幅减少甚至消失。现在即便是网络业巨头雅虎和美国在线都已经感受到这股寒潮。其他规模较小的网上内容服务商随时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厄运。
二是 B2C 形式的电子商务网站的失败会使风险投资变得更加小心翼翼。新经济公司从风险投资公司得到的资金将大大少于从前。一位曾在一年中帮助 18 家新兴公司上市的欧洲资深律师表示,风险投资家的投资战略将有所转变,每笔交易的考察时间将会被大大延长,以深入观察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即便在第一期投资投入以后,还会有连续不断的考察和重新谈判,为新兴公司重新定价,以减少投资风险。新兴公司的融资大门仍然敞开,但融资之路将越走越难。
资料来源:NYT 新浪科技 搜狐科技
Caspian Networks
投资方: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 US Venture Partners
失败原因:
先是想要打造核心路由、帮助电信运营商提升服务质量,结果创业未半炒了投资方鱿鱼。2002 年(注:互联网泡沫结束后!)早期又获得 1.2 亿美元投资,2003 年核心路由上市,但几个月后便转移了市场策略,效仿思科(Cisco)、帮助电信运营商监测和控制 P2P 网络。2005 年 5 月公司又获得 5500 万美元投资,总融资额超过 3 亿美元,这让私募行业大为震动,公司也表示将在 2006 年初开始盈利,但 2006 年 4 月时,Caspian 发明了“公平使用策略框架”(一种分配不同服务间流量的解决方案),号称自己是“网络中立”这个议题的终结者。
到 2006 年 9 月,Caspian 终于把资金用完难以为继,宣布破产。显然,多轮投资者的仙人指路为 Caspian 没落起到了汗马功劳。
资料来源:Light Reading
Pay By Touch
投资方:Mobius Venture Capital, Rembrandt Venture Partners
失败原因:
Pay By Touch 共获投资超过 3.4 亿美元,“滑动手指付款”的产品遍布全世界,合作伙伴包括:艾伯森,花旗银行新加坡,壳牌等等……
但除了这些早期客户之外,产品的发展并不如预期一般顺利。公司宣称有超过 3000 家店铺安装了指纹扫描器,但从未公布过交易量明细。对于习惯了信用卡和借记卡付款的消费者,指纹支付并没有充分吸引力。“很难和信用卡公司竞争,”Gartner 分析师阿维娃•利坦(Avivah Litan)指出,“消费者已经习惯了刷卡获得飞行里程和其他奖励,没有使用指纹支付的动机。”
资料来源:Bloomberg
RealNames Corporation
投资方:Draper Fisher Jurvetson, Clearstone Venture Partners
失败原因:
Realnames 公司成立于 1996 年,曾拿到超过 1 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并于 2000 年向国际互联网技术标准组织 IETF 递交了第一份关于“关键字”寻址技术的国际标准,成为是全球最大的“关键字”寻址服务提供商。2000 年 3 月,因看好“关键字”技术,微软与 RealNames 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合同,获得其 20%的股权 (初始价值约为 8000 万美元) 和 1500 万美元的现金。RealNames 公司总裁、CEO 蒂尔称,RealNames 还承诺在合同期间另外支付 2500 万美元,让 IE 浏览器提供关键字服务。
2002 年 3 月 28 日,微软与 RealNames 的合同到期,微软对 RealNames 发出最后警告,称将终止合同,并只给 RealNames 三个月的期限处理善后事宜。5 月 7 日,微软决定结束与 RealNames 公司的合作,不再允许该公司在 IE 浏览器上启动“关键字”服务系统,并将于 6 月 28 日关闭 RealNames 的服务;5 月 14 日,这家国际著名的关键字服务提供商正式宣布倒闭。
RealNames 表示它从创立到倒闭都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只能选择微软作为合作商,在合作的两年期间产品表现已经证明,在长期内有很大可能获得成功,但微软以“关键字服务系统质量不佳”为理由强行终止合作。这么看来,RealNames 的失败是个大鱼吃小鱼的故事。
资料来源:Search Engine Watch 新浪科技
Procket Networks
投资方: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 Institutional Venture Partners
失败原因:
推出产品后的一年多时间内,Procket 公司只获得了极少数客户,其中大多是大学和小型运营商,最大、而且是唯一的大型运营商客户是日本 NTT 公司,而 NTT 同时还用着 Cisco 和 Juniper 的产品,后两者加起来在整个市场上占据了超过 90% 份额。
产品销售达不到市场预期,梦幻创始团队的成员相继离职,使得 Procket 也成了风投者的包袱,2.72 亿美元投资急剧缩水,最终于 2004 年 6 月 17 日被思科以 8900 万美元收购,这固然是一桩划算的交易,但其实思科中意的是 Procket 的人才,不是硬件。
“这桩收购之所以成功进行,是因为我们将获得 130 位能干的人才。我们觉得应该买下这家公司,以维持整个团队,而不是逐一挖角。”倘若果如思科所言,短期内不采用 Procket 的技术,那么思科相当于花 68.5 万美元重金礼聘一位 Procket 工程师。
六个月前才从思科跳槽的 Procket 首席执行官罗兰•阿克拉(Roland Acra)说,被思科收购,对大多数的员工都是好事一桩。“公司破产倒闭是很可悲的,”他说,“创投界现在无意资助另一家初创的核心路由器公司,至少十年内我不认为还会有与 Procket 类似的一家。思科的文化与 Procket 相似,它让热心发展技术的人才有贡献所长的舞台。”

③ 近几年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失败的案例有那些

如果我们关注欧洲的股市就可以看到,电信板块的骨干企业这几周一直在欧洲市场领跑,英国电信的股价在过去几个星期中增长了4.4%。而这一段时间内全球范围内的电信并购案也不断发生:荷兰KPN投入11.2亿欧元收购了Telfort,意大利电信公司愿意出售其在巴西电信公司的股份,西班牙的Telefynica公司有意以2.9亿美元收购中国网通的股份。今年1月31日,SBC以160亿美元收购了AT&&T;5月,Verizon以84.4亿美元收购了MCI。

但是,在成功者眩目的光环背后,更多的是失败者的黯然神伤。许多电信公司不惜血本大肆向海外市场扩张,特别是在全球电信业空前繁荣的上世纪末,部分电信运营商甚至为此孤注一掷,甘冒债台高筑的巨大风险。这其中,虽然不乏成功者,但铩羽而归、因此一蹶不振者也大有人在。貌似平坦的大道下面,往往也隐藏着“噬人”的陷阱。国际化,本来就是一场“与狼共舞”的高风险游戏。

1.德国电信:北美玩不转,遗恨失吞吴

德国电信可谓电信企业国际化的典型代表。多年的扩张使德国电信成为名符其实的全球性运营商,但与此同时,大规模海外扩张也给德国电信带来了严重的“内伤”,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这家电信巨头向美国市场的拓展。

在进军美国电信市场之初,德国电信首先将目标锁定在美国VoiceStream无线公司,并将并购这家无线运营商作为进军美国市场的第一步。

当时,VoiceStream无线是全球发展最快的移动电话运营商之一,虽然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仅为4%,但其网络已基本覆盖全美,拥有大量潜在用户群体。因此,德国电信将收购VoiceStream作为进军美国电信市场的切入点,期望这项收购能够为其进军美国市场铺平道路。

但没有想到的是,这项收购却颇费周折。首先是收购计划宣布后,在法兰克福交易所,德国电信股价应声大跌,原因是投资者担忧收购代价过高,并担心这项收购会遭遇美国管理层的阻挠。事实证明,这些投资者的担忧不无道理。这项收购果然遭到美国参议员的强烈反对,以霍林斯为代表的美国参议员坚决反对德国政府控股的德国电信兼并美国VoiceStream无线公司,坚持德国电信的政府参股量不能超过25%。

虽然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最终于2001年4月25日批准了这项收购案,德国电信以225亿美元的价格成功并购VoiceStream公司,但由于这一并购案耗时近一年,全球电信市场环境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德国电信在终于赢得美国市场的同时,也进一步加重了德国电信已经很沉重的债务负担。

包括收购VoiceStream无线公司在内的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收购,在将德国电信推向国际电信巨头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巨大的债务负担,同时许多被收购公司在全球电信市场严重衰退的情况下,大幅度贬值或是经营出现亏损,从而使得企业市值下降,债务负担越来越重,盈利水平连续下滑。

今年7月初,这家德国电信业巨擘透露,正在考虑出售公司下属的T-Mobile美国子公司。而这家公司的前身正是此前德国电信费尽周折并购的VoiceStream无线公司。这意味着德国电信在美国市场已萌生退意,也意味着德国电信此前收购VoiceStream无线公司之举,实际上是一着错棋。

德国电信目前意欲退出美国市场的主要原因,是当前美国子公司的网络正面临可能高达100亿美元的升级改造,这必然会进一步加重公司的债务负担,而德国电信出售其美国业务,则可以获得302亿美元左右的现金。在目前情况下,对于德国电信而言,显然后者更有吸引力。

2.NTT DoCoMo:“I-Mode”的柔情,欧美永远不懂

2000年11月,鉴于当时“i-Mode”移动网络服务在本土市场获得了巨大成功,日本NTT DoCoMo公司决策层决定趁机拓展海外市场。为此,NTT DoCoMo向包括荷兰KPN-mobile公司和美国AT&T无线通信公司在内的四家海外移动通信运营商投入了总计达160亿美元的巨资。作为交换,这四家公司将在各自的网络中运行DoCoMo公司的“i-Mode”移动网络服务,以及其WCDMA 3G技术。当初DoCoMo公司的如意算盘是,这些海外投资项目顺利实施后,公司就可以从“i-Mode”服务和3G技术专利中获取来自海外的滚滚收益。

然而,事与愿违,在日本本土大获成功的“i-Mode”服务在海外市场却一败涂地。2002年末,日本国内“i-Mode”服务用户已多达3500万,而整个欧洲“i-Mode”服务用户还不足15万。在美国,这项服务同样遭到市场冷遇,DoCoMo公司在AT&T无线通信公司98亿美元的投资损失高达80%。

DoCoMo公司挥师美国、欧洲等海外市场失利的主要原因,其实更多地归咎于文化层面上的冲突。在日本本土市场,“i-Mode”服务由于恰好迎合了日本年轻一代的需求,因而获得了极大成功。但在欧美市场上,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使欧美用户对这一服务缺乏足够兴趣。更为不幸的是,在欧美市场,人们普遍认为“i-Mode”服务只是3G服务之前的过渡性技术。因此,DoCoMo公司的“i-Mode”服务难以吸引欧美用户是必然的,也决定了DoCoMo公司这项海外投资战略注定将以遗憾收场。

3.沃达丰:看家本领也有失手时

大规模的收购,在将德国电信推向国际电信巨头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巨大的债务负担,同时许多被收购公司在全球电信市场严重衰退的情况下,大幅度贬值或是经营出现亏损,从而使得企业市值下降,债务负担越来越重,盈利水平连续下滑。

英国沃达丰集团从一家规模不大的电信业公司,在短短数年内发展壮大成为业务横跨25个国家的全球电信业巨擘,公司国际化战略的成功功不可没。但即使是这家被公认为擅长打海外战的巨头也同样有失手之时。如2004年,对美国AT&T无线公司志在必得的沃达丰就出人意料地落败于竞购对手Cingular无线公司,让业内人士大跌眼镜。

此前,业内普遍认为,收购AT&T无线可以使沃达丰顺利进入美国市场,并在美国市场推出沃达丰自有品牌,并使其客户可以在全球众多国家使用同一网络,进而获得较好的综合性收益。但谁也不曾料到,2004年2月17日,Cingular无线公司最终报出405亿美元的天价,一举击败出价380亿美元的英国沃达丰集团,成功将美国第三大移动电信运营商AT&T无线收归旗下。

有业内人士指出,除了出价原因外,沃达丰之所以在这次竞标中落败,与其外国公司的身份也有很大关系。因为这之后,曾有消息称,沃达丰进军美国市场的另一个选择可能就是强行收购西南贝尔。但最终可能考虑到这项收购不仅成本高,而且可能会遭遇美国政府的阻挠,因而也宣告作罢。

实际上,除了竞购美国AT&T无线公司失利外,沃达丰在海外其他市场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2004年,沃达丰在日本市场的业绩就明显不佳,销售额与运营利润分别下滑了6%与27%,并出现客户流失现象,不少客户转投到竞争对手NTT DoCoMo和KDDI门下。

从美国运营商的并购大潮到中国电信运营商的海外资本试水,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发都很多。相对于国际大型电信运营商公司成熟的多元化资本运作理念与技巧,国内电信运营市场的资本运作方式和融资方式仍略显单一。

但随着企业的壮大和国际化的需求,海外并购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然而国内运营商在实施战略合作或者并购的同时,还要考虑以下问题:

1.不单纯追求规模。不能单纯追求规模效应,应该明确自身的战略目的,明确要将资源投入到什么领域,避免盲目投资。沃达丰进入美国市场时,选择Verizon无线公司作为合作伙伴,但后者的技术与沃达丰的服务并不兼容,致使沃达丰在美国业务的开展出现重重困难。

2.合理规划并购步骤。应采取合作-收购部分股份结成战略联盟-整体并购的方式循序渐进,规避风险,积累经营经验。

3.预先评估。对企业新的协同要求的考虑,预先准确评估未来整合的难度和风险。

4.法国电信:德国市场遭遇滑铁卢

2001年10月,法国电信出价37亿欧元购买了德国移动电话运营商Mobilcom AG公司28.5%的股份,期望通过参股形式向德国移动通信市场渗透。但由于Mobilcom公司创始人格尔哈德?施密特仍持有这家德国移动运营商40%的股份,仍是德国移动最大的股东,仍掌握着公司的实际操控股,作为第二大股东的法国电信对Mobilcom公司日常业务根本无从置喙。不久之后,双方的合作就出现了裂痕,法国电信与施密特在网络建设等问题的决策上出现了巨大分歧,尤其是施密特家族动用Mobilcom公司资金购买股票一事,更给双方的合作蒙上了阴影。

最后施密特向法国电信下达了最后通牒:要求法国电信或者投资13亿欧元完成3G网络建设,或者完全兼并Mobilcom公司。对于施密特的要求,其时已债务缠身的法国电信当然不会接受。

2002年9月12日,法国电信决定停止投资Mobilcom公司,并出让所持有的Mobilcom公司股份。至此,法国电信进军德国移动通信市场的行动宣告收场。在当年的财务报表上,法国电信将参股Mobilcom公司列为投资损失,亏损额总计高达71亿欧元。

法国电信投资德国Mobilcom公司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对德国3G通信市场估计错误。德国3G许可证拍卖结束后不久,国际电信市场就风云突变。一度炙手可热的3G技术骤然冷却,竞拍3G牌照的巨额投入使Mobilcom公司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并殃及法国电信深陷泥沼,无以自拔。

5.Quam公司:美丽的泡泡让我昏了头

西班牙Telefynica电信公司和芬兰Sonera电信公司合资组建的Quam公司,是另一个在德国3G市场铩羽而归的案例。

2000年,鉴于欧洲3G市场如火如荼的发展热潮,西班牙Telefynica电信公司和芬兰Sonera电信公司在德国合资组建了Quam公司,并在德国3G牌照竞拍中出价164.46亿德国马克,获得了一份3G牌照。但此后,3G市场却并未如同人们所料的那样出现爆炸性增长,而竞拍3G牌照的巨额投入却使包括Quam公司在内的不少运营商不堪重负。

2002年10月,在竞拍3G牌照之后不到两年,Quam公司宣布破产,标志着Telefynica公司与Sonera公司联手德国3G市场梦的最终破灭。

有业内人士指出,Quam公司进军德国市场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对3G牌照和市场需求评估失当。同时,竞得3G牌照的Quam公司在着手建设网络的过程中,由于不满足互联互通的条件和要求,未能顺利实现与其他运营商的互联互通,网络能力不足以满足需求,也是导致其最终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6.印度市场:早起的鸟不一定有虫吃

自1992年开始,印度电信市场逐渐走向全面开放,尤其是在最初几年,由于印度的BSNL、MTNL与VSNL等三大固定电话运营商被禁止进入移动通信市场,因而使印度移动电话市场一度成为对国外运营商最具吸引力的市场之一。包括英国电信、和记电讯、法国电信、南方贝尔等在内的海外运营商,相继通过独资或合资方式迅速向印度各大主要城市渗透。

但实际上,印度市场并没有如预期的那样发展迅速、利润丰厚,并且后来印度政府还逐渐解除了固话运营商进入移动通信市场的禁令,使印度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利润空间受到进一步压缩,最终导致先期进入印度市场的英国电信、法国电信、南方贝尔等海外电信运营商相继撤离。

英国电信、法国电信、南方贝尔在印度市场挫败的原因是对这一市场的发展情况估计不足,贸然进入加之政策出现反复,使这些海外运营商措手不及,不得不悻然而去。

7.中国移动:我要是拿的彩礼多一点就好了

6月18日,国内最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试图收购巴基斯坦电信股份,开始国际化战略的首次尝试,却折戟沉沙。

中国移动最终报出14亿美元的报价,但由于同时参与竞标的阿联酋电信最终报价约为25.98亿美元,高于中国移动集团公司的出价,因此阿联酋电信最终成功入股巴基斯坦电信。

电信战略咨询专家王煜全认为,缺乏国际化经验让中国移动在“临门一脚”时,顾虑重重,直至落败。“中国移动勇敢地走出去进行国际化尝试值得鼓励,瞄准东南亚电信市场也可圈可点,但它缺乏国际化经验,最终的报价就是佐证。”王煜全认为,中国电信企业国际化直面三个问题:第一,涉及到企业本身管理水平、国际化经验以及市场判断力等诸方面;第二,政府的支持;第三,因为海外收购牵涉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让许多“国”字头的企业顾虑重重。

“对于纯粹资本的输出,中国公司不占优势,可以多向跨国公司学习经验、管理的高层次输出。”王煜全说。

8.阿尔卡特:失利缘起“巨人情结”。

2001年5月,当法国电讯设备制造商阿尔卡特公司宣布欲收购美国朗讯科技公司的消息时,许多人认为这将是这家法国头号电讯设备制造巨头进军美国市场的最好机会。

对于阿尔特公司而言,如果能够成功收购朗讯,将对北电网络构成强大威胁。阿尔卡特公司虽然在欧洲市场的发展有目共睹,但在某些技术领域、尤其是光缆和有线领域,仍落后于北电和朗讯,因此,收购朗讯不仅可以使阿尔卡特顺利挺进北美电信市场,而且能够加速其向全球性电信设备供应商的转型。

但最终,这项收购却以失败告终。2001年6月,朗讯科技公司断然结束了与阿尔卡特公司的并购谈判,使阿尔卡特借朗讯公司进军北美电信市场的计划化为泡影。

阿尔特公司收购朗讯失败的原因首先是阿尔卡特自身规模有限,虽然在欧洲市场上取得了不欲的业绩,但在全球电信市场上,阿尔卡特仍无法与沃达丰或诺基亚等巨头相提并论,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区域性巨头,这可能是导致收购朗讯计划折翼的最主要原因。其次,可能是朗讯公司的“巨人情结”在作怪。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全球电讯市场独步天下的朗讯公司甚至曾计划将诺基亚收归旗下。而十年后,竟会成为当年根本未入自已法眼的阿尔卡特公司的盘中餐,自然不是朗讯、甚至美国投资者愿意看到的,这也是朗讯最终拒绝阿尔卡特收购的一个深层原因。

④ 请列举因为股权分配不合理而失败的创业案例有哪些

1、案例一:西少爷


西少爷转做肉夹馍火了以后,涉及到融资和投票权,创始人之一的孟兵就说,要融资就要搭一个VIE结构,自己的投票权要放大到三倍,其他人就觉得凭什么,于是就僵持,僵持之后形成了僵局。


西少爷后续的进展是,创始人之一的宋鑫去告公司要求行使股东执行权,不过后来撤诉了,再后来孟兵起诉宋鑫,要求以12万元的价格过户估值2400万元的期权,这都是创业一开始股权架构设计和股权分配不合理埋下的苦果。


2、案例二:真功夫


真功夫刚开始是一家由姐夫和小舅子开的小门店,刚开始是小舅子在做,后来姐夫姐姐加入,因为大家都是亲戚,在股权上也不计较,55开,小舅子和姐夫各一半。


随着真功夫的生意日渐红火,每个人的作用、心态等均逐步发生变化,小舅子潘宇海在这个过程中,解决了中式快餐标准化的问题,于是觉得还是和姐夫55开太吃亏。


而姐夫蔡达标在市场拓展时非常厉害,市场布局能力强,所以姐夫觉得标准化有什么了不起,市场拓展才牛X,这种情况下也开始觉得55开吃亏,就不断排挤小舅子,导致小舅子撂挑子不干了。


在两人相互争斗的过程中,潘宇海实行股东知情权要求查账,这一查就查出问题,把姐夫蔡达标送进了监狱,还判了刑,这就直接导致了真功夫的发展远不如预期。



(4)公司投资股票失败的案例扩展阅读:


股权分配不合是创业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


我们发现有些投资人可能会以提供创始人需要的各种资源或支持为名,要求按照合伙人的待遇取得公司股权,这些“合伙人”即使是提供了资金、人力和业务等战略支持的合作方,创始人也要注意限制让出的股权比例,因为创业成功往往需要留出股权给自己未来的真正合伙人。


如果创始人的股比在早期阶段都被严重挤压,后期的投资人会怀疑创始人是否有足够的股权驱动力对创业事业全力以赴。


鉴于创业企业估值上升具有巨大空间,以出资一个因素来决定股比,则很容易在后期出现股权分配比例不公平合理的情况。因为,从长期来看,股权比例应当与各创始人的贡献或价值保持一致。


尽管从法律上来讲,对公司的出资决定股权比例,但我们还是建议先确定比例,然后按照比例认缴出资,如果创始人支付能力有限,公司可以将注册资本定的低一些(如公司一到两年的预算支出),在需要的时候,再按比例增加注册资本或融资就行了。

⑤ 在股市中,你见过亏得最惨的人,有多惨

作为一名投资顾问,见证了现实中太多因为炒股亏损而过的凄惨的案例,但是其中有一个例子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因为一手好牌,因为炒股而被打的稀烂。

他是一个中产阶级,30多岁,和妻子都在事业单位上班,两人事业也非常稳定,而且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家庭年收入在40万左右,旗下有两套房,一套自己住,一套出租。 生活本来非常幸福如果男主不接触炒股的话。

但是现实没有如果,男主自从迷上了炒股,一切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刚开始一切还比较顺利,在2015年行情整体不错,还赚了不少,但是无奈没有控制心中的贪恋,再加上网络配资公司的诱导,结果 背着妻子把家里的40万积蓄配了5倍的杠杆开始继续炒股,憧憬着通过炒股来实现财富自由的目的。

可厄运往往在这个时候就降临了,从2015年6月份开始, 第一轮股灾自己就爆仓了,40万血本无归, 往往这个时候多数人都会不甘心,尤其从之前的盈利一下子变40万亏完,巨大的反差下,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筹资继续赶本,于是就把旗下出租的那套房给卖了,除去房贷集结了100万只需继续满配5倍杠杆杀入股市,结果7月份尝了一点甜头,结 果进入8月股灾第二轮再次把他打入深渊,再次爆仓。

故事进展到这里,或许很多人会迷途知返,因为再也输不起了,可是男主此时依旧陷入翻本无法自拔,结果开始挪用公司的资金以及找朋友房贷继续炒股, 结果炒到16年1月,第三轮股灾,再次导致其爆仓,最终欠公司以及朋友共50多万。

而此时此刻, 挪用公司资金也被知晓了,自己工作也丢了 ,妻子也最终知晓了,由于一直是瞒着妻子,所以 当妻子得知之后,伤心不已,提出了离婚 ,由于男主失业了,所以最终儿子也判给了妻子,仅有的一套自有住房也留给了妻子,因为自己再也无脸见他们母子了。

好好的一个家庭,就因为加杠杆炒股最终妻离子散,想起来真是可悲,也为男主感到惋惜,好好的日子最终因为炒股给糟蹋了。

讲个真实的故事:2015年,当时老肖在一家私募做操盘手,认识了公司的一个同事,这里叫他小赵(化名)。

因为我俩都住在市内一个区,年龄又比较相仿(比我小几岁),所以比较谈得来,我跟公司其他同事都说不上话,我说技术他们很多都听不懂,完全是在对牛弹琴。因为当时我看了很多技术类的书籍,所以感觉自己学了很多又没人能理解,只有每天自己默默的消化。直到下半年股市大跌后小赵进入公司参加了我的期货团队。

当时我在的那家公司还是以股票为主力,因为15年股灾的原因,大部分同事都是亏损,公司亏,同事也亏,只有我的期货团队是盈利状态,那时我还是个团队的小组长而已,但公司领导给我很大的支持,包括仓位和资金以及新来的人员都会让我先选。小赵在机缘巧合下也进入了我的团队,只不过他做的不是期货和股票也不是股指期货,他做的是50ETF期权。

当时50ETF期权是2015年2月刚上市的品种,还很少有人问津,特别是在国内市场。我看了他的成绩单后觉得他很牛B,他在股灾期间了利用深度虚值买估期权来为自己手里的股票做套利。股票用配资5万配到50万做到300多万的成绩,股票在5178之前顺利套现,而股灾后他的深度虚值又为他赚了一笔。小赵应该是我认识比较牛B的人物之一了。

小赵平时话不多,做单时就默默做,不做单时就复盘、写交易记录、写东西,自己非常有纪律,我们俩中午都会在食堂吃饭谈一些关于交易的观点,好像我懂的他都懂我不懂的他也懂,所以时间一长了成为朋友,15年下半年时股市稍微有些波动剧烈,领导给我们任务,让小赵尽快给他盈利。因为小赵是做一种蝶式套利的期权策略,相对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每月收益能达到2%-3%左右,至少账面是如此,但领导不满意觉得赚的太少便不停的给他施压。最后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套利策略,去做深度虚值,深度就是赌博、买彩票,也许你偶尔会中一两次,但大部分时间都是亏损的,领导不懂,说实话其实当时老肖刚刚接触期权也是太不懂。

虽然小赵坚持浮亏2%以上就止损,但因为他的仓位比较重一个月内还是亏了公司17万的资金,领导把责任推给他,小赵最后毅然决然离开了公司。17年时我因为有关于期权不懂的问题又跟小赵联系上,才知道这几年他自己在家里做工作室。我到他家里去,发现公司亏损的那件事对他的打击很大,事后他自己不停的想用深度虚值策略在期权市场赚回来那亏损的17万(虽然是公司承担),为了证明自己,一再满仓杀入,最后把15年股票赚的钱都亏进去了,自己还把一套2居室的房子卖了继续做交易。现在只能租房子住,工作室就是他的家。他长长的胡子和头发像山中野人一样有几个月都没有整理过,身上散发着一种古怪的气味,我记忆最深的是,他瞪着眼睛淡定的对我说:“我要继续下去,肯定会赚钱,一定要在期权上赚回来。”

当时我感觉他已经疯了,不至于疯狂,但做交易做成这个样子,确实影响到了他的生活,那次见面后我们就没再见过面了,不知道他现在怎样。
最近问答点赞好少啊,虽然行情不好,但还是希望多多帮忙点赞哦,谢谢!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关注!

股票市场能炒股亏钱,究竟会有多惨?面对这样的问题,不由得想起《唐伯虎点秋香》中的一个桥段,为了进入华府,接近秋香,两个人互相比惨。最后的结果就是,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炒股亏钱一般的结果都应该是损失掉所有本金,黯然离开股市,这样的人居多,应该超过70%左右的人会有这样的结果。我身边大部分的朋友都会是这样,亏损掉多年积攒的本金之后,只留下一句话:股市赚钱都是骗人的。到后来我见到他们,聊起股市如何如何的时候,他们都会用一种怜悯的眼光看着我,好像我就是一个待宰的羔羊。当我说起有多大多大行情的时候,要不就是无动于衷,要不就是戏虐的说:这次我投2000块钱可不可以?哀伤莫过于心死,虽然他们的结局并没有那么凄惨,依然保持着正常的生活状态,该上班上班,该做生意做生意,该讨生活还在讨生活,但他们对于股市已经充满了不信任或者认为自己就不是合格的股民,这算不算是一种人生的悲惨呢?

还有一种悲惨结局,那就说我们经常在报纸新闻中看到的,某某人因为在股票投资中失败发生这样那样的不幸,或者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些报道并不仅仅是新闻消息,其实它也是残酷的现实。尤其是在杠杆的时期,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前一秒你还是千万富豪,后一秒你就是负债累累,再一秒你就是人生深渊。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剧并不只是小说。对于这种精神与身心的双重打击,能够再次崛起的人很少。

我身边接触这样的人有几个,我有一个朋友生意投资做得非常好,每年都有上千万的利润,在经历股市之后,不仅卖掉了工厂,车子房子全没了,我有一点比较佩服他的就是,他能够由别墅搬回到几十平的小房子,能够做各种零活谋生,但他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不愿意交朋友,切断和所有朋友的联系,深度抑郁症,这个可能这一辈子都恢复不过来。

股市存在的巨大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够存活就是巨大的成功。股市赔钱是大概率事件,希望想涉足股市的朋友们能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做好准备,股市投资不是玩。

最近点赞很少,希望各位朋友多多动动小手,您的点赞与评论就是最大的理解与支持。

我见过亏钱最多的人,亏了4.6亿多元。这是一个真人真事,是我朋友的朋友,一位基金经理。面对2018年的行情已经是无可奈何,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我朋友对其好言相劝看开,没必要对于一时间的账面亏损而烦忧,再挺一挺也困难时期也就过去了。

看到这样的亏损额度,你说有多惨?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过这么多钱,而在2018年亏损了这么多。面对诸多的股民也是无奈,面对自己也是没有办法。说实在的,以我朋友的描述来讲,已经不能用惨来形容,而是真的无可奈何。面对2800点附近的点位(现在已经是2900点附近),明明知道这就是相对底部,要是在这个位置把手中廉价的筹码交出去,说白了就是把手中的筹码便宜卖出去了,一旦形成较好的涨幅,与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是不卖,账面上亏损4个多亿,心情是五味杂陈说不出口。

股市就是这样无情,当你总是怀抱感情的时候却对你无情无义,当你满是冰冷的时候才会对于热火朝天。重要的是什么?是坚持。可能很多亏损的投资者已经坚持不住了,可是面对2800点附近的位置,以这样的点位将手中的廉价筹码卖出去,说实在的,着实可惜。

在股市中不要比惨,因为这样会使更多人失去信心,要懂得冷静的分析当下的节奏、 历史 的行情规律,只有坚持住的投资者才能够更好的享受下一次牛市的到来。

作者不易,多多点赞,十分感谢!

我在股市里见到过最惨的有三类人:

1、牛市自负的人。

在2015年的牛市里,我父母小区里的一户家庭就因为牛市而破产了。

儿子是一个大学毕业的上班族,在2014年的牛市开始行情里赚了不少钱,而他的父母居然以为他有投资的眼光和天赋。

后来这个孩子越来越狂妄和自负,还和父母商量把房子卖了去炒股,1年可以换大房子,买豪车。而他的父母居然也都答应,并且照做了。

结果,2015年5178点牛市见顶后一路下跌,短短1-2个月的时间,房子就亏得差不多了。

最后只能割肉止损出来,在附近首付买了一套小的房产,现在每个月还要还贷款。

2、加入杠杆的人!

同样也是非常不理智的,想要博弈的,在2014-2015年的杠杆牛市里,他们用资金扩大了10倍的杠杆进入市场。

虽然开始赚到了钱,但是由于欲望满足不了野心,最终短短几天的时间就爆仓了。因为一波大级别的回调就让他们直接10倍杠杆爆仓。

3、听消息炒股的人!

听消息炒股的人也是最惨的,不仅赔了钱,而且还交了许多的“智商税”,更可怜的是什么?可怜的是这些消息都是让你去炒作热点、概念股,甚至还有一些垃圾股,退市股。

最后,一路爆雷,一路跌,几百万的资金就这样消失了。

结论:

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除非靠着运气;但是运气赚到的钱,最后往往又会靠着实力亏掉,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因为对这个世界认知有缺陷而造成的。

股市永远是一个遵循“二八定律”的地方,如果你的行为和思想与周围的人一样,那么注定结果也是一样的。

关注张大仙,投资不迷路,感谢你的点赞和支持。

我见过炒股亏钱的人最惨的是自杀者,笔者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一批职业投资者,也是中国证券市场最早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作为中国第一批证券市场的专业人士,当时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当私募基金管理者,一个是当股评。

在中国的第一批私募基金管理者中有一部分人是股市投资失败后就自我了结了,中国的第一代私募基金从业人员大部分结局都很惨,有的自杀,有的进监牢,有的远逃国外。

中国的第一代股评大部分情况也是如此。第一代股评大部分也消失了,例如,赵笑云,赵笑云做股评当庄托事发后逃到英国,后来又回国做私募基金,做私募基金赔得很惨,从此人间消失,赵笑云还不是股评中最惨的,最惨的股评是汪建中,现在一无所有还在监牢里,第一代股评中一部分人逃到国外,一部分在监牢里,一部分人间消失。

当然,最惨的是那些因为炒股失败的自杀者,这些人都是聪明人,却因为炒股票赔得太多,心里无法承受而自杀,生命从此消失。

所以,投资者进入股市首先要有好的心态,没有好的心态就不要进股市,股市处处都是陷阱,再聪明的人进入股市都难免犯错误,股市投资不怕犯错误,犯了错误要反思,找到股市投资失败的原因,再重新开始,减少投资失误。中国股市是个投机的市场,跌到位后,一定会上涨,涨跌之间总是轮回的,所以,必须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 点赞 。如果您有什么财富生活中疑惑也欢迎私信提出,在评论中提出也许会忽略看不到,谢谢您们的支持。

炒股大部分散户股民都是亏损的,亏损的幅度不同,亏损的金额不同而已。炒股亏损最为严重的当然是股灾的时候,特别是2015年疯狂放大杠杠资金的股民,及时收手的可以暴富,没能及时收手的将负债累累!

我身边炒股亏钱最惨的就是2015年卖房子拿去炒股,而且拿卖房子钱去放大杠杠,最终负300多万,最后通过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方式把债务留给了妻子与子女,这是截止目前我身边炒股最惨的事件!

这事是发生在2015年6月底杠杠牛市结束的时候,在2014年下半年政策大力支持杠杠资金入市,引发了一波杠杠牛市。他就是由于在牛市中赚了一点钱,看到股市行情这么好,打开了他的野心想博取大的收益,把房子卖了,房子卖了130多万,然后全部拿进股市放大了几倍杠杠去炒股,千算万算也没有算到股灾来进的时候。大盘在6月12日冲高见顶5178点政策去杠杠资金引发断崖式股灾开始杀跌。

上波股灾相信只要经历过来的股民都记忆犹新,很多股民身边肯定都会出现过放大杠杠资金炒股最后结束生命的事例。他也不例外也是在这个股灾1.0版中出现爆仓,最后负债300多万,最后走向了极乐世界,把一切债务留给了家人,让家人从小康生活突然变成负债累累的家庭,生活质量天翻地覆,这就是炒股亏钱我觉最惨的事。

所以在此提醒大家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炒股要理性,千万别借钱炒股!

在A股市场,尤其是熊市当中,炒股亏钱的人数不胜数。因炒股倾家荡产、妻离子散的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甚至跳楼溺水自杀的也见怪不怪了。

本人在股市摸爬滚打十一年,至今仍能屹立股市,也算是“老司机”了。经历几轮牛熊,人生跌宕起伏的事儿也见过不少。下面讲讲亲眼所见的最惨烈的两个案例: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哈尔滨,有一个炒股大哥,我称呼为王哥。王哥在中央大街经营俄罗斯商店,年收入30万左右,家里有房有车,生活好不自在。2010年年末不知受谁蛊惑,非要入市炒股,投入资金200万,开始赚了几十万的样子。于是变得骄傲自大,利用民间配资加杠杆,资金量加到500多万。然而股市在2011年4月步入慢慢熊途,一直持续到2012年11月底。正如大家所料,在2011年10月份账户就爆仓了,不但本金全无,还因此欠了几十万外债。也许这时王哥赌红了眼,将商铺抵押筹集150万,除还外债的其余资金都压入当时新推出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因为听说回本速度快。王哥交易股指期货的频率很高,一天大多都得几十倍的周转。未出三个月,王哥的100万变成10万,只能将店铺卖掉偿债。再后来王哥离开了股市,天天借酒消愁。后来听人说他在中央大街地道口摆起了地摊,庆幸的是妻子大闹了一场后也选择一直默默陪着他。

另一个是配资公司的女孩小庄,来自农村,家境一般,但颇有几分姿色。当时年龄为24岁,大学刚毕业,在学校时主修证券投资学。当时主要工作是为股民提供投资建议,引导他们进行配资。2015年大牛市,小庄同事中有几个人让客户配资后自己代客户操作,盈利后分成。由于身处大牛市,所以很快就赚的“盆满钵满 ”,小庄也禁不住诱惑也接了客户几笔单子。其中一个客户50岁左右,天天提笼遛鸟,属于 社会 混混一类。他投入本金50万,配资后资金总量150万。四、五月份小庄还帮客户赚了不少钱。但六月份股灾爆发,账户满仓平仓平不掉,很快账户爆仓,血本无归。这时客户闹到公司要求小庄赔偿50万本金,还不断以家庭进行威胁。小庄无奈在公司辞职,但事情还是得解决。后来,小庄和客户达成协议,成了那个老男人的情妇,还为他生了孩子。至今仍瞒着家人不敢泄露半分。

这些经历让人唏嘘不已,最终原因是投资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戒。

【对您的认真阅读表示衷心感谢,在成长路上希望有您相伴,欢迎关注】

在股市中,你见过亏得最惨的人,有多惨?
我见过亏最惨的,亏了90%。

但并不是说高点买了股,一直放着亏90%,而是成功的多次逃顶和抄底的股民。然后喜欢满仓操作,在2015年股灾时买到一只股票连续跌停,亏了一半,打开跌停的时候清仓割肉,割肉后继续下跌,还非常庆幸自己能够果断的“断臂求生”,还给我讲解了什么叫鳄鱼法则。

然后就空仓了,再也不买股,说趋势之下皆蝼蚁,一直等待。当时对他非常佩服,一直年底的时候,大盘慢慢走好了,形成了上升趋势,当时大盘点位也只有3500点左右,他再次满仓杀入,结果2016年元旦一过,发生了熔断,股价连续跌停,这时又一次暴跌后止损,再次腰斩,两次下来亏了75%。

之后当大盘企稳后,认为小盘股跌得惨,机会最多,大盘股盘子太大没机会,把余下的钱继续折腾小盘股,结果在2016年继续亏损,而当年很多大盘蓝筹股出现了翻倍的走势。后来这个朋友亏了90%左右销户退出股市了。

虽然果断的止损,并且在下跌趋势中保持了空仓,又在上升趋势中再次“顺势而为”,还在后来通过清晰的“逻辑”判断未来走势,但最终还是亏得很惨,也许他的技术很好,原则很强,可能只是运气不佳。但股市就是这么残酷,哪怕是再好的理论,也可能让人血本无归。所以建议各位朋友还是应该理性投资,价值投资,才能长久生存。

⑥ 给偶几个生动的炒股失败的案例。。

4:
http://..com/question/25033774.html

http://..com/question/25037818.html

⑦ 我需要对巴菲特价值投资理论的质疑和他投资失败的案例

巴菲特犯下的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纵横市场近四十年,战果辉煌的投资大师巴菲特,也曾遭遇难堪的挫败。根据纪录,
他历年来在柏克夏海瑟威公司股东会上总共承认做下六项错误的投资决策。不过尽管如此,他仍庆幸自己不曾犯下他最担心的错误
:声誉的受损。

巴菲特的六大错误投资是:一、投资不具长期持久性竞争优势的企业。一九六五年他买下柏克夏海瑟威纺织公司,
然而因为来自海外竞争压力庞大,他于二十年后关闭纺织工厂。

二、投资不景气的产业。巴菲特一九八九年以三亿五千八百万美元投资美国航空公司优先股,然而随着航空业景气一路下滑,
他的投资也告大减。他为此一投资懊恼不已。有一次有人问他对发明飞机的怀特兄弟的看法,他回答应该有人把他们打下来。

三、以股票代替现金进行投资。一九九三年巴菲特以四亿二千万美元买下制鞋公司Dexter,不过他是以柏克夏海瑟威公司的股票来代替现金,
而随着该公司股价上涨,如今他购买这家制鞋公司的股票价值二十亿美元。

四、太快卖出。一九六四年巴菲特以一千三百万美元买下当时陷入丑闻的美国运通五%股权,后来以二千万美元卖出,若他肯坚持到今天,
他的美国运通股票价值高达二十亿美元。

五、虽然看到投资价值,却是没有行动。巴菲特承认他虽然看好零售业前景,但是却没有加码投资沃尔玛。
他此一错误使得柏克夏海瑟威公司的股东平均一年损失八十亿美元。

六、现金太多。巴菲特的错误都是来自有太多现金。而要克服此一问题,巴菲特认为必须耐心等待绝佳的投资机会。

巴菲特表示自这六项错误的投资行动中学得不少教训。然而他也指出,这些还不是最严重的错误。他最怕的是会犯下损及他声誉的错误。
他在一封给柏克夏海瑟威公司各级主管的信中写道:「我们负担得起亏损,甚至是严重的亏损,然而我们却负担不起声誉的受损,
哪怕只是丝毫的损伤。」

下文是BARFFET自己写的

现在,我也可以无情地对待自己投资组合中的烂股票。根据自身经验,我深知它们对投资组合的巨大危害

一个有着25年投资经历的美国人的痛苦而有益的反思
文/ 编译:高永宏

如果沃伦·巴菲特在他1989年给股东的信里加上“头25年犯的错误”一条(1989年是巴菲特接手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第25个年头——译者),那么我绝对可以贡献很多案例——我在从事投资的25年里犯下了无数的错误。

大约10年前,我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投资收益。当时,我仔细地分析了自己的数十桩交易,并且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那么多投资都失败了?” 这种反省极其痛苦,但效果很明显:从此以后,我平均每年的收益超过大盘8.4个百分点。

在数字上打马虎眼
我的第一个错误是没有精确记录自己的收益。我总是想:“哦,我的投资收益跟大盘大概一致吧”,但实际上却不是那么回事。为了自我安慰,我有时会把某些高度投机性的股票从我的“精神记账”中剔除。尽管这种事情不常发生,但却有两个极其有害的后果:它会让你自我麻痹地调整自己的投资收益,并且会培养起一种不管不顾的投机倾向。也许精确记录自己的投资表现最大的好处是:你可以完完全全体会到那种错误带来的痛苦。

没用的建议
对过去案例的反省中揭示的事实中最重要的是:我投资的成功案例中最有决定意义的点子都是我自己的。简而言之,如果我接受的建议不是来自一个很好的投资者——至少在过去10年里不断地击败了大盘的人,那么,我往往会深陷困境。但如果这些建议得到了沃伦·巴菲特或者马蒂·惠特曼(Marty Whitman)这样大师的认可,成功的几率就较高。而如果一批投资大师都同时一起购买了同样的股票,成功的几率还要高。

当然,你还要了解为什么大师购买了这支股票,他们看中了什么样的潜力。你需要做自己的研究,才能了解到自己拥有了什么样的股票。原因很简单:大师们在卖出股票的时候可不会打电话通知你。

拒绝承认失败
我另一个错误是让自己的情绪左右自己的投资决策。我过去常常坚持拿着失败的股票,近乎绝望地希望它们有一天可以回到我买它们的那个价位。这叫做“拒绝承认失败”(get-evenitis)。我打赌你们也出现过这种情况。

投资大师们不会拒绝承认失败。在某一个时刻,他们只想拥有最好的股票,而买入价格毫无意义。跟我们的劣根性不同,他们认为自己的错误也是投资游戏的一部分。而结果是:他们根除了自己身上那种特别想证明自己一开始就正确的那种劣根性。

现在,我也可以无情地对待自己投资组合中的烂股票。根据自身经验,我深知它们对投资组合的巨大危害。事实上,我甚至都有点矫枉过正,我总是太急于抛掉手里那些落后的股票,很多时候都出手过早。这个倾向比拒绝承认失败要好一点,但无论如何,也是个缺陷。当我有办法克服这点的时候,我会告诉大家。

高买低卖
我现在仍然犯的一个错误是在股价被好消息推高的时候买进,被坏消息打压的时候出。这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但顶尖对冲基金经理的做法恰恰相反。他们都在弱势的时候买入,强势的时候卖出。而且,即使他们因为好消息而买进股票,他们也会等待一会儿。例如,一个公司宣布了大利好,他们会等股票从高位回落一两个点的时候才买进。精明的手法可以让你每年的收益提高1%到5%。

失败乃成功之母。仔细地研究自己的失败并理性地从中学习,你可以很好地提高自己的投资收益。我应该在自己犯那么多错误之前就学到这一点。

⑧ 求!!!由于内部控制失效给投资业务带来失败的案例

分析:一.原因 1.巴林集团管理层的失职 在考虑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是否称职时,有一点必须先弄清楚,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没有管理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或任何清算会员的事务的责任。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只是个供清算会员进行交易的交易场所。不过,即使如此,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还是有机会识别并反映其会员有不正当行为的征兆的。 这种机会曾在1994年末和1995年初出现。当时,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发现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交易中存在若干异常,并向巴林集团提出了一些关于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征询。这些原本是可能促成较早发现里森活动的。根据官委清盘人的观点,如果巴林集团的管理层适当检讨并理解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在致该集团的信中所表述的忧虑,那么倒闭是可能挽回的。官委清盘人认为巴林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回复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第二封信的态度尤其该受到严厉指责,该回信向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作出许多毫无基础的错误保证。同样,琼斯对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的两封信的态度,也反映了他对问题掉以轻心到了令人无法接受的程度。我们无法理解,琼期作为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财务董事,何以未经独立地详细了解整个事件,就在里森草拟的回复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征询里森交易活动的复函上签字。 2.松散的内部控制 从巴林破产的整个过程看,无论是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或国际金融市场都普遍认为,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是风险控制的核心问题,而巴林的内部控制却是非常松散的。据报载,在2月26日悲剧发生之前,巴林银行的证券投资已暴露出极大的风险性,但竟末引起该行高级管理人员的警惕。1月份第一周,里森持有合约3024份,20天后,即持有合约16852份(短短20天内,合约持有额增长4倍)。到2月中旬,里森持有的合约突破20000份,比在同一市场操作的第二大交易商持有头寸多出8倍。这个信号由于我们所不知道的原因而没有被巴林银行的最高管理当局注意到从而做出应有的反应。总之,巴林很行本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失灵了,预警系统失效,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巴林破产后不久,该银行高级主管人员称对尼克·里森在新加坡的所为一无所知,因为直到尼克·里森去职的那天,即2月23日星期四,公司的风险报告仍出现交易平衡。但是,据新加坡有关当局说,巴林在1995年2月头18天里给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汇去1.28亿美元作垫付维持金之用;据《金融时报》报道,英格兰银行行长埃迪·乔治(Eddie George)4月5日对英国公共财政部及内务委员会的国会成员说,巴林在未通知英格兰银行的情况下,擅自给其新加坡分部汇去7.6亿英镑现金。 破产前的巴林运作机构,里森主要是与巴林公司的伦敦总部、东京分部及香港分部交易。而在新加坡的期货交易,仅有少数客户,其中三个为巴林分支,另一个是巴黎国家银行,每笔交易都会经过一家巴林分支,因此,巴林主管完全不知晓里森所作所为是不可能的。里森后来在狱中感慨:“对于没有人来制止我的这件事,我觉得不可置信。伦敦的人应该知道我的数字都是假造的……这些人都应该知道我每天向伦敦总部要求现金是不对的,但他们却仍旧支付这些钱。”可以说,巴林银行的倒闭不是一人所为,而是一个组织结构漏洞百出的、内部管理失控的机构所致。 3.业务交易部门与行政财务管理部门职责不明 在巴林新加坡分部,尼克·里森本人就是制度。他分管交易和结算,这与让一个小学生给自己改作业、打分没什么区别。这种做法给了里森许多自己做决定的机会。作为总经理,他除了负责交易外,还集以下四种权力于一身:监督行政财务管理人员;签发支票;负责把关与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交易活动的对账调节;以及负责把关与银行的对账调节。行政财务管理部门保留各种交易记录并负责付款。虽然公司总部对他的职责非常清楚,尚并未采取任何行动,他们生怕因得罪他而失去了这个“星级交易员”。他既负责前台交易又从事行政财务管理,就像一个人既看管仓库又负责收款。由于工作便利,尼克里森的代号为“88888”的误差账号用了1年多,直到1995年2月23日他辞职时才被发现。 伦敦总部也曾想到确定来自新加坡分部的利润是否能够长期持续下去,还派了一个审计组来到新加坡分部。审计组主要依靠里森提供的情况,编制了一个长达四页的报告。他们对公司一般性风险有所了解,在报告中这样写道:“管制有可能被总经理一人取代”,“他负责前台交易及财务管理”,“可能会以集体的名义作交易,并保证按自己的意图去交割和记录”。但是报告接着又说,“鉴于行政财务管理方面缺少有经验的资深骨干,总经理必须积极兼任交易和后勤管理两职,”同时报告还指出,“在巴林新加坡期货部存在着离开交易正常轨道做违反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规章之事的可能”。审计组对里森的交易策略也非常了解--许多交易并非是低风险的套利,而是日经指数的单向高风险投赌,“虽然风险高,却可能有更高的回报”。 4.代客交易部门与自营交易部门划分不清 以一个公司的资本作交易叫做公司自营交易,除此之外,公司还可以代客户交易。当然,第二种情况公司会问客户收取一定的佣金或交易费。比如说我们大家熟悉的股票交易,公司一般根据客户的要求做交易,当然有时也提供一些建议。由于公司仅仅按照客户的要求代其行使权利,如有损失客户自己负责。由于所得利润归客户,出现维持金不够的情况也应由客户自己垫付。 尼克·里森所做的交易也曾受到巴林新加坡期货部同行们的质询,但是他总是说自己是代客户交易。也有人提出尼克·里森在对巴林撒谎,因为代客户垫付期货合同的维持金是非常少有的事。在许多公司里代客户交易与自营交易的混淆也带来了管理上的困难,只有把两者划分清楚,才能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5.奖金结构与风险参数比例失当 许多公司为鼓励员工辛勤工作,采取发放奖金的办法。一般根据员工的职务、工作经验、工作成绩以及其他诸多因素来确定,各个公司规定不一。当然,表彰工作成绩是一回事,根据交易所得利润支付大笔奖金,而不考虑公司的风险参数或公司的长期策略,则是另一回事。巴林一直将公司50%的毛利作为奖金发给雇员。这个百分数比绝大多数公司的高。巴林1994年的1亿英镑(1.61亿美元)奖金在公司倒闭前几天刚刚宣布分配。几个主要总裁可望拿到100多万英镑。奖金时常是根据一个小组或个人在前一年所赚利润决定的。这种把交易员的收入与他的交易利润挂钩的奖励制度,最大的问题是刺激了交易员的贪利投机,高额的奖金使得雇员急于赚钱而很少考虑公司所承担的风险。

⑨ 谁有平安保险公司投资失败的案例呀 !!急要

“通过法律手段来寻求自己的权利,这一点是理性的。”招商证券分析师李阳认为,富通集团在分拆国有化过程中确实存在股东表决机制方面的瑕疵。据了解,作为富通集团单一第一大股东,中国平安并没有获得投票权,来决定富通的分拆事项。

一位银行业内分析人士也认为,收购富通造成亏损,完全是平安投资失误造成的。虽然富通被国有化,但是原则上来讲,平安并不亏什么,因为投资浮亏在国有化之前就已经造成了,只不过平安失去了对富通的所有权。
天价年薪、巨额再融资方案以及收购富通浮亏90%等一系列动作打击了公众对于中国平安的信心。昨天,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些基金经理已经不再看好这只股票,他们对中国平安管理层的专业性表示怀疑。

目前,中国平安的股价已经从最高点149.28元跌到了22.55元。

⑩ 投资与理财 成功或失败案例 最好是股票的 可加分

股票市场的成功案例没有代表性,国内市场本事就不成熟,个人投资者想在上面赚到钱很难。投资理财本身是一门涉及很广泛的学问,个人做到稳健,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财工具就可以了

热点内容
怎么通俗的理解期望货币价值 发布:2024-04-26 18:54:03 浏览:442
光伏稀土基金有哪些 发布:2024-04-26 18:51:09 浏览:249
什么余额理财产品比较靠谱 发布:2024-04-26 18:21:47 浏览:782
跟基金经理买股票怎么样 发布:2024-04-26 18:20:19 浏览:766
九江银行的基金怎么样 发布:2024-04-26 16:49:00 浏览:887
猪瘟对农业股票有影响吗 发布:2024-04-26 16:30:07 浏览:255
山竹台风会不会影响格力电器股票 发布:2024-04-26 16:29:59 浏览:461
首套安置房维修基金交多少钱 发布:2024-04-26 16:29:56 浏览:372
苏宁理财和余额宝哪个靠谱 发布:2024-04-26 15:48:25 浏览:936
京东上买的基金急需提现怎么办 发布:2024-04-26 15:16:16 浏览: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