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股票
Ⅰ 科创板独角兽影子股有哪些
科创板独角兽影子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字节跳动相关影子股:
人工智能领域独角兽影子股:
- 依图科技: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智能安防、依图医疗等。相关影子股可能涉及与依图科技有业务往来或投资关系的上市公司。
半导体及高科技领域独角兽影子股:
- 中微半导体:为半导体行业及其他高科技领域提供服务,其影子股可能包括与其有供应链关系或投资关系的上市公司。
- 澜起科技:致力于为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提供高性能芯片解决方案,中原高速等三家公司参股,这些公司可能因澜起科技的科创板上市而受益。
其他潜在科创板独角兽影子股:
- 柔宇科技:全球最早专业从事彩色柔性显示技术研究开发的公司之一,其影子股可能涉及与其有技术合作或投资关系的上市公司。
- 此外,还有如依图科技、深兰科技、优刻得、商汤科技、极链科技、乂学教育、星环科技、联影医疗等热门独角兽公司,这些公司若成功登陆科创板,其影子股也可能迎来投资机会。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公司的具体影子股需根据其与相关上市公司的业务往来或投资关系来确定。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在考虑投资相关股票时,应充分了解公司基本面、行业前景以及潜在风险,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做出决策。
Ⅱ 旷视夭折一年后:依图、云从争相IPO,谁能成为AI第一股
一场由AI企业主导的IPO竞赛正在缓缓拉开大幕,独角兽们纷纷踏出上市步伐,但行业已经喊了两三年的AI第一股仍未决出最终的答案。
“AI四小龙”中的旷视 科技 曾在去年8月打响了AI初创企业上市的第一枪,然而赴港上市计划随着国内外环境变化而终止,失去先发优势。目前,旷视尚未有明确的上市时间表传出。
而自11月以来,依图 科技 、云从 科技 、云知声和云天励飞等AI企业先后提交科创板招股书,其中云知声和依图已进入问询阶段。不过,云知声近日遭遇质疑或会拖累其上市进程,AI第一股大概率将花落依图,或将于明年1月或2月见分晓。
但上市不是终点,这些独角兽们依然会面临技术和商业化上的竞争,烧钱大战也不会停止,同时也将真正接受大众的检验,如何消化存在泡沫的估值是一大压力。
发展最为迅速、国内估值最高的AI企业商汤曾被视为将第一个上市的企业,但旷视是打响上市第一枪的AI独角兽。去年8月,在被爆出拟赴港上市计划四个月后,旷视 科技 正式提交了港交所招股书,估值40亿美元,被寄望成为AI第一股。
然而,随后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变化。去年10月,美国商务部将包括旷视在内的“AI四小龙”等28家中国企业和机构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限制它们从美国购买零部件。旷视的承销商高盛、摩根大通及花旗均重新评估了与其继续合作的风险,港交所上市委最初也有担忧,但最终还是选择继续推进。
按照当时计划,旷视 科技 在补交申请材料、制定去年下半年的财报后,可在今年初实现上市,但环境越发不利。受疫情影响,旷视上市筹备工作不顺,直到今年5月底也未递交补充材料,早在今年2月显示失效的招股书一直未恢复。
今年6月初,有媒体报道称旷视中止了港股上市计划,系主动放弃上市,且在港股和科创板上市中摇摆。当时,旷视回应称,中止港股上市消息不属实,并表示科创板支持和鼓励“硬 科技 ”企业上市,是中国 科技 企业发展的好机遇,旷视正在积极考虑。
不过,印奇当时表示,旷视并未终止上市计划。“我们希望上市之后股价坚挺稳定,还是会在合适的时间稳步推进上市,上市是公司业务运营和治理自信的表现,它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
今年9月,界面新闻援引知情人士称,旷视正谋求在香港和内地科创板同步发行上市。该知情人士透露,旷视的上市计划已有实质性进展,大概率在今年底就会上市,当时旷视方面称不予置评。
旷视截止目前尚未在港交所或上交所发布新的招股书,年底上市恐已无望。搜狐 科技 近日就上市事宜问询旷视方面,对方表示,目前尚无消息可以透露。但显然,旷视已经失去了上市的先发优势,AI第一股将拱手让人。
目前,多家AI企业已提交科创板招股书,加入AI第一股争夺战,包括“AI四小龙”中的依图和云从,以及智能语音企业云知声和AI算法+芯片企业云天励飞。这四家企业获得受理的时间前后相差一个月,其中较早的云知声和依图已在12月初进入问询,但目前均未作出回复。从进展来看,AI第一股最有希望在这两家企业中诞生。
不过,近日云知声在智慧医疗和家电领域高达70%的市占率遭遇投资者质疑,其竞争对手科大讯飞也称其数据严重失实。有分析认为,云知声或会因此面临多轮问询,影响上市进展。那么,依图 科技 将有可能会抢先上市,成为AI第一股。
根据修订后的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科创板企业审核时限为自交易所受理至中国证监会注册总计不超过3个月。也就是说,若进展顺利,依图 科技 有望于明年1月或2月获批上市。
此外,还有多家AI企业准备或被爆出启动上市。国内估值最高的AI独角兽商汤 科技 此前多次传出上市计划,据稍早前《 财经 》报道,商汤在一份融资计划书提到,预计3年内A+H股两地上市,目前已在和券商接触。
此外,提供企业级人工智能PaaS平台服务的第四范式不久前也被爆出正在进行Pre-IPO轮融资,将在今年年底或明年第一季度提交上市申请。机器人公司达闼 科技 去年9月也曾提交招股书赴美上市,但也因被列入实体名单而搁置,大概率会选择科创板,另一家机器人企业优必选在去年就已启动IPO。在早前的8月底,思必驰在宣布获得数亿元人民币Pre-IPO轮战略投资的同时,也表示将全面启动上市计划。
可以说,AI独角兽已经从此前数年的融资竞赛逐步升级到IPO竞赛。有业内人士表示,被资本裹挟的创业公司,上市之路往往并非创始人能够完全决定,毕竟背后的资本存在利益回报诉求。同时,科创板适时推出无疑为这些机构提供了退出通道,明年AI将会迎来更为密集的上市潮。
据胡润今年8月发布的全球独角兽榜单,中国有超过20家AI独角兽企业,而目前明确上市计划的不足一半,更多的AI上市新生力量处在爆发的前夜。
在无法继续依靠投资机构输血后,上市成为这些独角兽们的最后选择,但上市也意味着更大的压力和考验。
据公开信息,目前商汤共完成约40亿美元融资,是“AI四小龙”中吸金最多的一家,背后站着阿里、软银、IDG、淡马锡等机构。另外三家也都有着多家知名机构加持,其中旷视融资总额约为13.5亿美元,依图超过4亿美元,有着“AI国家队”之称的云从则从多数为政府背景的投资机构手中拿到了35亿人民币。
但是烧了这么多钱,这些企业均还未能实现自身造血,技术研究上尚未形成不可突破的壁垒,商业化落地上也尚未打开更广阔的空间。从目前已披露业绩数据的AI企业来看,营收高速增长、高亏损、高投入是AI企业普遍的现状,且虽然此前已经获得巨额资金,但未来的发展依然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
在营收方面,旷视、云从、依图等企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均达数倍,但在规模方面不及商汤。《 财经 》披露的数据显示,商汤去年营收超过50亿元,而云从和依图分别才刚刚超过8亿元、7亿元,旷视去年上半年的营收则不到10亿元。
虽然营收保持快速增长,但依旧难逃亏损。前述媒体披露商汤在2017年和2018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100万和5900万元,但去年未实现盈利。旷视则在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累计亏损高达96亿元,依图在2017年至今年上半年累计亏损近73亿元,云从、云知声同期分别也亏损近23亿元、9亿元,云天励飞在2017年至今年前三季度合计亏损超16亿元。
即便是扣除掉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者是股权费用等非经营因素的影响,不少企业依旧亏损明显。如依图扣非后亏损依旧达到近23亿元,云从扣非后亏损也达11亿元。同时,这些企业的研发投入也保持增长,占营收比重大多超过100%,成为亏损的主要因素。
在商业布局方面,企业扎堆严重,应用领域重合的情况并不少见。如“AI四小龙”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均有布局安防和金融领域,智慧城市/园区、医疗 健康 、交通出行、商业零售等领域也是不少企业同时看中的赛道。这也与行业整体现状相同,艾媒咨询发布的有关报告显示,安防和金融是AI应用最为主要的两大场景,去年占比分别达到53.8%、15.8%,合计近70%。
不过,“AI四小龙”虽然都是以计算机视觉起步,但在发展路径上逐渐呈现出差异。商汤的打法是广撒网从而覆盖更多行业,旷视则通过开放平意图构建行业生态,而云从打造了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依图基于算法+芯片融合多个技术领域。与此同时,AI企业造芯和软硬件一体化也正在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不少业内人士此前在接受采访认为,AI行业已经进入优胜劣汰的阶段。这些独角兽虽然已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商业验证,但如何挖掘更多的场景并且吃透吃深,仍然是挑战。这就需要通过提升自身的技术或服务打造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从未推动产品应用在更大规模或更大范围上落地。
但对于目前普遍亏损的AI企业来说,这依然离不开资金的支撑,而上市将为这些企业提供更多弹药。多家企业均在招股书中提到融资渠道相对单一是自身的竞争劣势——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AI应用市场,如何获取扩大企业规模所需的资金被这些企业认为是制约自身高速成长的重要因素。
随着AI企业开启上市潮,一场烧钱大战也将接踵而来。在目前四家提交科创板的AI企业中,
依图募资最高,达到75亿元,云从和云天励飞也分别达到37.5亿元和30亿元,云知声募资超9亿元。AI技术以及相关系统或平台研发是募资的主要流向,如依图有超过70%的资金将用于芯片研发以及基于视觉推理的边缘计算系统、高阶视觉智能计算平台等五个项目。
这些项目仅仅依靠这些公司目前的现金流很难支撑,而技术仍会是AI企业未来投入的重点,这恐也将继续成为企业盈利的阻碍。实际上,目前AI行业更多的技术表现在优化层面而非颠覆,多数企业的技术实力还相对浅层,想要维持竞争优势,就需要不断优化或发展高阶技术,这势必意味着更大强度的投入。
Ⅲ 智能科技股票有哪些股
智能科技股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支:
1. 科大讯飞
- 总市值:1455亿
- 简介:科大讯飞是国内领先的语音技术及AI龙头,占据国内智能语音领域70%的市场。公司自2008年成为中国人工智能第一股以来,发展迅速,尤其在语音合成等核心技术上持续创新,近年来C端产品销量大幅增长。
2. 广电运通
- 总市值:320亿
- 简介:广电运通是金融智能终端行业的领导厂商,业务覆盖金融科技、公共安全、交通出行等多个领域。公司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提供智能设备和服务,业绩含金量高,赚钱能力强。
3. 拓维信息
- 总市值:112亿
- 简介:拓维信息主营在线教育服务、软件云服务和移动游戏业务,是华为智能硬件的生产销售商。公司与华为在鲲鹏生态全栈业务领域展开全面合作,未来有望在“在线教育+云计算”市场取得突破。
4. 锐明技术
- 总市值:74亿
- 简介:锐明技术是国内最早打开欧美市场的监控设备制造商之一,在商用车综合监控产品及信息化系统领域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公司盈利能力较强,随着华为加速深入布局智能汽车领域,有望迎来新机遇。
5. 川大智胜
- 总市值:38亿
- 简介:川大智胜是一家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业务涵盖智慧城市、两化融合等多个应用领域。公司凭借过硬的研发实力和高精度三维人脸视频领域的先进技术,业绩有望持续稳健增长。
6. 神思电子
- 总市值:31亿
- 简介:神思电子主营智能身份认证终端和行业应用软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国内二代身份证识别领域龙头。公司与上海依图科技等知名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提升图像识别算法精度,人脸识别技术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以上股票均涉及智能科技领域,具有较高的市场地位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但请注意,股票投资具有风险性,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策略进行决策。
Ⅳ 上市失败的依图科技,彻底掉队了
曾经并肩AI四小龙的依图科技,IPO之路遭遇挫折,似乎逐渐拉开了与其他企业的距离。2021年7月,依图科技首次科创板IPO被终止审核,这标志着其上市计划告一段落,而同期,云从科技却成功过会,其他两家也有所进展。
依图科技的上市失败并非偶然,而是主动申请了两次中止审核。最初是由于发行人和保荐机构需要更多时间来落实核查,随后是财务资料过期导致的暂停。亏损问题、存货与应收账款的增加、以及研发投入与营收增长不匹配,都揭示了其发展中的困境。AI行业的高估值和泡沫,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都使得依图科技的融资之路变得艰难。
尽管依图科技在医疗领域有所布局,但2021年7月后,医疗业务被深睿医疗合并,公司战略上选择了调整。他们转而聚焦智能公共服务领域,尤其是智能城市项目,与政府合作,寻求TO G市场的增长。依图科技在智慧城市领域的研发投入大,显示出对新方向的积极态度。
然而,重新上市之路并不平坦。科创板的上市政策趋严,审核标准提高,如依图科技这样的企业在寻求上市时面临更多挑战。AI市场竞争激烈,巨头如Google和网络等也在积极布局,这对依图科技的技术转化和商业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竞争中找到差异化优势,将决定其未来能否再踏上市之路。
Ⅳ 依图是上市公司吗
1. 截至2019年6月,依图科技并未上市,其全称系上海依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因此,在股票市场中查询不到依图科技的股票代码。
2. 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可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为公司带来的优势包括:获得大量资金,降低风险,减少对银行资金依赖,提高透明度和知名度,以及通过股权激励提升管理层动力。
3. 然而,公司上市也存在一定缺点:上市准备工作成本高昂,透明度提升可能暴露公司机密,存在被恶意控股的风险,以及定价过低导致资产损失。
4. 综上所述,依图科技在2019年6月并非上市公司,但上市对公司有诸多益处,同时也应警惕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