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集团历史增发股票
㈠ 上市公司增发的股票增给谁
对于你第一个问题
融资有多种渠道:债券、股票、贷款等。
其中股票融资又分为:IPO-即首次公开募股也就是俗称的新股上市、公开增发(配股融资)、非公开增发。也就是增发包括在融资里面,但是融资不仅仅是增发。
IPO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发新股嘛。
公开增发也就是配股,面向所有在股权登记日收盘后持有该股票的投资人,在配股期按照上市公司定好的配股价进行10配若干股的操作,投资人可以选择不买,但是股票照样会按照相应的配股价格和比例进行折价,也就是除权后价格会比原来低。好处是容易获得股东大会通过,因为融资的面广所以均摊后每个股东的融资量不大,对股价的影响要看他融资的目的,如果是一个高收益的项目就是利好,如果是没钱还贷所致就是利空。
至于非公开增发,一般是针对公司股东进行增发,多数时候也有一定比例的股票是配给各大机构的,比如基金、保险、社保、券商、财务公司、企业年金、信托、有钱的个人投资者等,这种融资由于有锁定期(控股方和战略投资者3年,其他人1年)会给出一定的市场折价,又由于增发面很窄,要向机构进行推介,机构也要进行调研确定有投资价值才会投资,所以增发的时候视公司基本情况和投资目的还有市场走势不同发行状况也会不同,但是好处是不会对市场造成影响,因为锁定期的存在,和散户们没有利益纠葛,而且公司手中现金增加还会提高公司的财务现状,对股价一般是利好。
-----------------------------------------------------------------------------------
对于你第二个问题
增发的股票好不好由投资者来判断,但是一般有几种情况是比较多的:
首先,市场好,公司业绩持续向好,股价持续上涨,公司提出增发,机构和散户积极响应,至于融资成功后公司情况是不是走坏就不知道了。
第二,市场不好,公司业绩下滑,股票持续下跌,公司现金不足需要融资,遂提出增发,机构被严重套牢无奈同意或者认为公司已经具备投资价值,散户长期套牢后不想割肉,所以融资成功,之后的走势与增发前一般不会有太大改变。当然,在市场极度萎靡的时候经常会有增发不成功的情况,因为大家不愿意在投资给公司,所以纷纷抛售,公司股东迫于压力只好取消计划。
第三,市场一般,公司业绩一般,股票长期不涨,这时公司有项目需要投资或者准备整顿一下上市公司,就会提出增发,如果市场反响好,那么就会涨;如果反响不好,一般会找人做做股票,将价格炒上去,然后顺利增发。
机构和散户买股票是为了赚钱,但是他们的判断是否正确需要时间来检验,尤其有的时候认购增发股票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谁都无法保证能判断正确。
㈡ 当增发股票的时候,以前的股票持有人怎么办
股票增发,如已持有该股票,可以优先认购。也可以放弃认购增发股.原持有股票没卖出前不变。
股票增发配售是已上市的公司通过指定投资者(如大股东或机构投资者)或全部投资者额外发行股份募集资金的融资方式,发行价格一般为发行前某一阶段的平均价的某一比例。简单的讲,增加股票的发行量,更多的融资。
㈢ 请问什么条件下上市公司要增发股票
上市公司配股的条件:
(一)上市公司必须与控股股东在人员、资产、财务上分开,保证上市公司的人员独立、资产完整和财务独立。
(二)公司章程符合《公司法》的规定,并已根据《上市公司章程指引》进行了修订。
(三)配股募集资金的用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规定。
(四)前一次发行的股份已经募足,募集资金使用效果良好,本次配股距前次发行间隔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1月1日-12月31日)以上。
(五)公司上市超过3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最近3个完整会计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上市不满3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按上市后所经历的完整会计年度平均计算;属于农业、能源、材料、基础设施、高科技等国家重点支持行业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可以略低,但不得低于9%;上述指标计算期间内任何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6%。
(六)公司在最近三年内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或重大遗漏。
(七)本次配股募集资金后,公司预测的净资产收益率应达到或超过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水平。
(八)配售的股票限于普通股,配售的对象为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公司全体股东。
(九)公司一次配股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过该公司前一次发行并募足股份后其股份总数的30%,公司将本次配股募集资金用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技改项目的,可不受30%比例的限制。
㈣ 上市公司增发的股票从哪来、是否能一直增发、增发的股票对提升业绩有多大影响
1.上市公司增发是指已上市的公司通过指定投资者(如大股东或机构投资者)或全部投资者额外发行股份募集资金的融资方式,发行价格一般为发行前某一阶段的平均价的某一比例。
2.上市公司非公开增发也称定向增发,一般是针对公司股东进行增发,多数时候也有一定比例的股票是配给各大机构的,比如基金、保险、社保、券商、财务公司、企业年金、信托、有钱的个人投资者等。
这种融资由于有锁定期(控股方和战略投资者3年,其他人1年)会给出一定的市场折价,又由于增发面很窄,要向机构进行推介,机构也要进行调研确定有投资价值才会投资。
3.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视公司基本情况和投资目的还有市场走势不同发行状况也会不同,对市场造成的影响也大不相同。
4.增发后对散户们的影响有利有弊。因为锁定期的存在,短期看对散户的利益影响不大,而且公司手中现金增加还会提高公司的财务现状,对股价一般是利好。
5.但是增发会摊薄原股东所占股份比例,特别是增发股份上市交易时会冲动股价,所以整体上看,扩容压力也是明显的。
6.上市公司增发对股价影响的决定性因素是增发资金投入的项目。如果增发项目能切实提升上市公司的管理质量和盈利水平,则会起到推升股价的作用;否则,对股价将起负作用。
㈤ 上市公司增发股票,股价是上升还是下降
很长时间以来,股票增发问题一直是市场热点之一, 其利弊众说纷纭。本文就股票增发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 股票增发对股价行为的影响和股票增发倾向性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 检验。 股票增发趋势分析 沪深证券市场从1998年6月开始正式试点实施增发新股融资方式 ,1998和1999年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上市公司实施了增发。 在2000年4月30日证监会发布《 上市公司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暂行办法》后,许多上市公司纷纷" 弃配改增",增发数量迅速增加。 从1998年至2002年6月30日, 共有203家公司提出并公告了拟增发预案。从2001年开始, 提出拟增发预案的公司在急剧增多, 特别是2001年达到了创纪录的127家。 上市公司提出的股票增发预案只有在得到证监会的批准之后才能实施 。因此,实施的增发数量要远远小于公布的增发预案。 从1998至2002年间,共有77家公司实施了股票增发, 其中13家系原有A股和B股公司增发A股, 55家系原有A股公司增发A股,8家系原有B股公司增发A股, 1家系原有B股公司增发B股。考虑到A、 B股市场之间股票价格的关系,本文只研究原有A股公司( 包括同时发行B股的A股)增发A股的情况, 这样共有68家A股公司增发了新股。 由根据发行日统计的股票增发数据看出,从1998年开始, 股票增发数量呈不断增长之趋势。 增发对股价的影响 从我国股票增发的市场实践来看, 增发一般对市场股价产生负面影响, 表现为增发意向书公告日股价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本文尝试采用事件研究方法, 用事件前后股价行为的变化来考察股票增发对股价的影响。 本文定义增发意向书公告日为基准日( 如果增发意向书公告日是非交易日, 则以公告日后一个交易日为基准日)。本文随后以公告日(基准日) 前40个交易日、后80个交易日为计算超额收益率的事件期。 考虑到我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本文采用市场调整超额收益率( 股票收益率与对应A股指数收益率的差额) 来表示股票在事件期的超额收益率( 这实际上意味着假设所有股票的β系数都等于1), 通过计算增发股票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和累积超额收益率来考察增发对 股价行为的影响。 本文选取了基准日前40个、后20个共61个交易日的情况。 由结果可以看出,在股票增发意向书公告日或者是次日, 超额收益率显著小于零,平均达-3.52%, 显示在股票增发公告时,股价有迅速的反映。 在增发公告前后的61个交易日内, 只有一个交易日的平均超额收益率显著大于零, 而10个交易日的平均超额收益率是显著小于零, 其余交易日的平均超额收益率没有显著异于零, 显示在股票增发公告前后超额收益率并没有显著异于零。换句话说, 在公告日后并没有一致的超额收益率为负的情况出现。 对各年度基准日前后平均超额收益率的检验也说明, 绝大多数的超额收益率都没有显著小于零,因此,可以认为, 在股票增发意向书公告日或者次一交易日, 股价迅速反映了增发对股票价格的利空效应。 增发动机分析 实施增发公司的货币资金数量没有显著小于市场平均水平, 即实施增发公司的平均货币资金数量并没有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因此,很难认为上市公司因为缺乏货币资金才进行增发。 它从侧面说明了上市公司并非因为缺钱才进行增发, 而往往是因为它满足了增发的条件,所以不愿意放弃通过增发" 圈钱"的机会。 我们计算了在1999年至2001年实施增发的61家公司的流通 股股数占总股数的比重发现,在这61家公司中,比重超过50% 的公司只有两家,比例为3.23%+。 我们比较了各年度市场平均流通股比重, 发现实施增发公司的平均流通股比重要小于市场平均水平。 同时,我们发现, 信息技术业中的上市公司提出股票增发预案的概率相对来说比较高一 些; 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比率越高的公司越倾向于提出股票增发预案 。从这个角度看, 中国证监会提高股票增发的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要求是有道理 的。 另外,每股收益越高,股票增发预案获批准的概率越大。 这说明中国证监会在进行股票增发预案审批时对于拟增发新股的每股 收益指标比较重视, 每股收益高的公司所提出的股票增发预案较容易获批准。 从股票增发条件的变化历史看, 2000年之前对增发公司基本没有明确的财务指标要求, 2000年4月30日发布的《 上市公司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暂行办法》 所提出的股票增发条件较低, 并且所有提出股票增发预案的公司基本都符合这一条件。因此, 实证结果表明, 每股收益对股票增发预案获批准的概率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从历史演变过程看, 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而不是每股收益更加重视。 在2002年7月24日发布的《 关于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有关条件的通知》中, 明确提高了净资产收益率的标准,但并没有涉及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率而不是净资产收益率对股票增发预案获批准的概率有影响 的原因有待于做进一步的分析。 增发并未有效改善业绩 对股票增发的主要批评之一是, 股票增发并没有实质性地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 为了比较股票增发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我们考察了实施增发公司在实施增发前后五年财务数据的变化情况。 我们分别计算了1998年至2002年上半年实施增发的68家上 市公司在1997年至2001年的主要财务指标的加权平均值, 其中年度股票增发家数是根据新股发行日确定的。作为对照, 我们计算了1997至2001年主要财务指标市场平均值的变化情 况。 就1998年实施增发的7家上市公司而言, 由于在增发新股的同时进行了大规模注入优质资产等重组活动, 因此,这些公司在增发后实现了公司经营情况和业绩的大幅度改善。 在重组当年,净利润和主营业务收入两项指标的增长幅度非常高: 平均净利润从2192万元上升到13985万元, 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从67965万元上升到225778万元。 此外,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也有非常大的改善, 每股净资产也呈显著上升。这说明, 增发所导致的摊薄作用在1998年实施增发的这7家公司中并不明 显。但是, 考虑到1998年实施增发的7家公司当年还实施了重大重组, 即在增发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重组活动, 因此业绩的大幅度改善可能是由于大规模重组所导致的。相应地, 下面进行的分析中我们基本上剔除了这7家公司。 就1999年实施增发的5家公司而言,在重组当年, 除净资产收益率外,各项指标都有了一定幅度的改善, 但改变的幅度并未远远大于市场平均指标的改善程度。 在实施增发后的两年之内,净利润、 主营业务收入都有了大幅度的下降,每股收益、 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都下降并且下降幅度远远大于市场所有上市公司 平均指标的下降程度。这说明, 1999年实施增发的公司的业绩在实施增发后非但没有提高, 反而有了急剧的下降。 2000年实施增发的19家公司的业绩变化情况要比1999年实 施增发的公司更差:公司业绩在增发当年就有非常明显的下降。 在2000年,除了主营业务收入有所增长外,净利润、 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这三个指标的下降幅度更大。这说明, 2000年实施增发公司的业绩恶化程度要大于1999年实施增发 的公司。 对于2002年实施增发的18家公司, 我们只能比较它们在增发实施之前的平均业绩和市场平均业绩之间的 关系。比较结果显示, 2002年实施增发公司的平均业绩要大大优于市场平均水平, 即实行增发的上市公司是所有上市公司中优秀的群体, 其经营业绩在上市公司中处于较高水平。 这是提高增发条件之后的必然结果。但是, 这些公司在增发新股当年及以后能否继续保持优良的业绩则更引人注 目。 综上所述,对于股票增发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比较结果表明:( 1)股票增发并没有像想象的那样改善上市公司的业绩。 除1998年实施增发的公司因同时实施大规模重组而改善业绩之外 ,绝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在实施增发之后业绩反而下降, 部分公司在实施增发当年业绩就有大幅度的下降。因此, 认为增发能够改善业绩的结论是得不到充分支持的。(2) 较低的上市公司增发条件一定程度上导致增发公司在实施增发后业绩 急剧变坏,即所谓的"变脸"。 2000年实施增发公司的业绩变化情况说明了这一点。(3) 在提高增发条件后,2001年、 2002年实施增发公司在增发前的平均业绩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并且2001年实施增发的公司在增发当年的业绩没有表现出明显的 下降。 结论 1、实施股票增发的公司在股票增发完成后并没有显著地改善业绩, 有些甚至在实施增发后业绩有很大的下降;由于股本扩大, 因此导致了每股收益的下降,损害了长期持股老股东的利益。 从1998年以后增发案例的结果来看, 增发这种再融资行为并非提高上市公司业绩的有效手段。 2、从增发对股价的影响来看,增发的确是对股票价格的"利空" 消息:在增发意向书公告日前的超额收益率显著为负, 显示市场提前就对这一利空消息作出反映, 投资者通过用脚投票来表示对增发行为的否定。 3、 增发价格折扣率对公告日前后11个交易日累积超额收益率有一定的 解释能力,并且不同年份对该累积超额收益率的影响也有差异。 这显示出市场对股票增发的看法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价格的下降程度。 4、 1999年和2000年实施增发股票在增发新股上市后股价的累积 超额收益率曾经出现了上升的趋势, 所以参与增发的投资者在增发前后可以获得了较大的价格差, 存在着明显的套利机会。但是从2001年开始, 在增发后的超额收益率没有显著为正, 即这种套利机会开始逐步消失。 5、关于增发公司存量资金的分析表明, 增发公司拥有的平均货币资金没有明显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即上市公司并不是因为缺乏货币资金才要进行增发。 实际上由于增发条件的限制, 往往可以进行增发的公司其业绩和财务状况都比较好, 所以增发公司的平均闲置资金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也是必然的。 分析其增发动机,可能有两种情况: 一是为了公司业务和规模的扩张,通过增发募集资金投入新项目; 二是由于增发融资的门槛越来越高,成功难度越来越大,为了不" 浪费"宝贵的增发机会而进行增发。 6、 有关实施股票增发和提出股票增发预案公司的流通股比例的分析表明 , 提出股票增发预案和实施增发公司的流通股比例要小于没有实施增发 或没有提出股票增发预案的公司, 说明上市公司不合理的股权结构会影响到上市公司进行股票增发的倾 向性。 虽然流通股比例较小的公司通过增发来改善股权结构无可厚非, 但要注意在这过程中, 应充分考虑流通股东的利益而不仅仅是大股东的利益, 增发应以提高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为主要目的。尤其在增发过程中, 股票价格的市场风险完全由流通股东承担, 因此流通股东应在增发决策中拥有较大的发言权。 7、有关提出股票增发预案倾向性的二元选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提出股票增发预案倾向性在不同行业有差异: 信息技术行业更倾向于提出股票增发预案;而且重要的三个指标, 净资产收益率、 资产负债率和流通股比例会影响上市公司提出股票增发预案的概率: 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越高、流通股比例越低, 上市公司越倾向于提出股票增发预案。 8、股票增发预案获批准情况的二元选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每股收益高的公司所提出的股票增发预案更容易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批 准。 这说明盈利能力较高公司的股票增发预案更能够得到发行审核部门的 认可。
㈥ 增发股票是什么意思会不会影响原来股东的利益
股票增发是上市公司的一种再融资手段,也就是说上市公司缺钱了,就可以申请增发,获得批准后就可以实施了
.
增发分为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公开增发是面向市场的所有投资人发行新的股票,但是老股东有有限购买权,剩余的部分才向其他投资人发行;定向增发是指向特定的投资人(一般是机构投资人)发行新的股票,原股东和普通投资人不能参与.
如果增发价格低于市场价格,那么可以想到的是,增发之后股价会下降,那么流通股东的利益受损(如果他不买增发股的话),所以他一定会买增发股。对于非流通股东,只要增发价格高于每股净资产,他就无所谓了。但股改之后,变成了有限售条件的股东,所以也会参与增发。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期望一个高的增发价格来募集更多资金,但是承销商期望价格不要太高,否则会导致滞销,风险上升。
㈦ 股票增发是如何增发的,通俗的理解是怎么回事呢
1、实施股票增发的公司在股票增发完成后并没有显著地改善业绩,有些甚至在实施增发后业绩有很大的下降;由于股本扩大,因此导致了每股收益的下降,损害了长期持股老股东的利益。从1998年以后增发案例的结果来看,增发这种再融资行为并非提高上市公司业绩的有效手段。
2、从增发对股价的影响来看,增发的确是对股票价格的“利空”消息:在增发意向书公告日前的超额收益率显著为负,显示市场提前就对这一利空消息作出反映,投资者通过用脚投票来表示对增发行为的否定。
3、增发价格折扣率对公告日前后11个交易日累积超额收益率有一定的解释能力,并且不同年份对该累积超额收益率的影响也有差异。这显示出市场对股票增发的看法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价格的下降程度。
4、1999年和2000年实施增发股票在增发新股上市后股价的累积超额收益率曾经出现了上升的趋势,所以参与增发的投资者在增发前后可以获得了较大的价格差,存在着明显的套利机会。但是从2001年开始,在增发后的超额收益率没有显著为正,即这种套利机会开始逐步消失。
5、关于增发公司存量资金的分析表明,增发公司拥有的平均货币资金没有明显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即上市公司并不是因为缺乏货币资金才要进行增发。实际上由于增发条件的限制,往往可以进行增发的公司其业绩和财务状况都比较好,所以增发公司的平均闲置资金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也是必然的。分析其增发动机,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为了公司业务和规模的扩张,通过增发募集资金投入新项目;二是由于增发融资的门槛越来越高,成功难度越来越大,为了不“浪费”宝贵的增发机会而进行增发。
6、有关实施股票增发和提出股票增发预案公司的流通股比例的分析表明,提出股票增发预案和实施增发公司的流通股比例要小于没有实施增发或没有提出股票增发预案的公司,说明上市公司不合理的股权结构会影响到上市公司进行股票增发的倾向性。虽然流通股比例较小的公司通过增发来改善股权结构无可厚非,但要注意在这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流通股东的利益而不仅仅是大股东的利益,增发应以提高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为主要目的。尤其在增发过程中,股票价格的市场风险完全由流通股东承担,因此流通股东应在增发决策中拥有较大的发言权。
7、有关提出股票增发预案倾向性的二元选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提出股票增发预案倾向性在不同行业有差异:信息技术行业更倾向于提出股票增发预案;而且重要的三个指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和流通股比例会影响上市公司提出股票增发预案的概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越高、流通股比例越低,上市公司越倾向于提出股票增发预案。
8、股票增发预案获批准情况的二元选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每股收益高的公司所提出的股票增发预案更容易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批准。这说明盈利能力较高公司的股票增发预案更能够得到发行审核部门的认可。
㈧ 定向增发股的定向增发股的三大买点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将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净资产和资产质量,那么面对定向增发股,普通投资者又该如何把握机会呢?
首先,应该观察增发方案的质量
定向增发的主要形式有注入新资产、收购控股股东资产等。对于引进战略投资者,投资者要分析战略投资者的实力强弱。
而对于收购控股股东资产,其未来收入和利润指标大幅提高的案例很多。例如,交大博通拟向大股东经发集团增发不超过5600万股置换及收购经发地产100%股权,公司未来有望成功转型为优质房地产企业。
其次,可把增发价格作为买入点
在市场转暖的前提下,无论是完成定向增发还是仍处于预案阶段的公司,绝大多数的定向增发价格都低于目前市场价。即使股价暂时回落,定向增发价格也往往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撑位。
比如*ST上航,近3个月来每次回落至4.5元的拟定向增发价后,都会被无形的手拉起,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棱光实业、广百股份、达意隆等股票上。
再次,三个重要时点可重点炒作
一般先是董事会发布增发预案,然后一般在2周后会由股东大会表决,之后再过4个月可能得到证监会发审委通过,再之后1个半月是证监会的正式批文,然后再过3个月左右则是最终完成定向增发,此后的一年内定向增发股份不得转让。
当然,以上仅是一个统计结果,具体到每个公司的情况都不一样。经邦根据历史经验发现,定向增发从最初的方案到最后的落实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有些公司甚至可能长达1-2年。
一般在董事会预案出台前,相应股票的走势会异常强劲,但董事会预案具有突发性,很难把握机会,只能从不靠谱的传闻中捕风捉影;而股东大会决议日附近股价走势也往往无甚波澜。因此,投资者可以把握的机会则集中在后面三个时点——即发审委通过前,完成增发公告前,和1年后增发股解禁前后。这三个时点往往均有机会。
总体来看,定向增发概念股的前期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前两个时点,体现在对增发价格与炒作时机的灵活把握,而后期的机会则在于对增发后公司基本面变化和第三个时点即限售股解禁前后机构获利程度的把握。
㈨ 股票增发是什么意思
股票增发配售是已上市的公司通过指定投资者(如大股东或机构投资者)或全部投资者额外发行股份募集资金的融资方式,发行价格一般为发行前某一阶段的平均价的某一比例。
简单地讲,增加股票的发行量,更多的融资,“圈”更多的钱。对企业是有很大的好处的,但是对市场存量资金是有压力的,是在给股市抽血。
很多公司增发一是为了解决资金困难的局面,二是可能向其子公司注资,向外拆钱。就是说子公司赚了钱并不归上市公司所有,三是发展新的项目,或开新的公司,反正增发的钱只会有一点点流入上市公司的财务中。
股在增发价之前,公司会同机构勾结,抬高股价,当增发价定下来之后,其股价就不会搞高了。所以,增发的股要看其时机择机而进,并不是所有的增发都能带来利润。
(9)方大集团历史增发股票扩展阅读:
股票增发对投资者的作用在于:
1、可以为投资者开拓投资渠道,扩大投资的选择范围,适应了投资者多样性的投资动机,交易动机和利益的需求,一般来说能为投资者提供获得较高收益的可能性。
2、可以增强投资的流动性和灵活性,有利于投资者股本的转让出售交易活动,使投资者随时可以将股票出售变现,收回投资资金。股票市场的形成,完善和发展为股票投资的流动性和灵活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