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股票历史年收益率
A. 股票价格和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
股票的理论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关系
股票的理论价格不等于股票的市场价格,两者甚至有相当大的差距。但是,股票的理论价格为预测股票市场价格的变动趋势提给了重要的依据,也是股票市场价格形成的一个基础性因素。
股票价格和企业业绩的关系股票带给持有者的现金流入包含两部分:股利收入和出售时的资本利得。股票的内在价值由一系列的股利和将来出售股票时售价的现值所构成。如果股东永远持有股票,他只获得股利,是一个永续的现金流入。这个现金流入的现值就是股票的价值。如果投入者不打算永久地持有该股票,而在一段时间后出售,它的未来现金流入是几次股利和出售时的股价。这种状况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紧要问题是如何预计未来每年的股利,以及如何确定贴现率。
股利的多少,取决于每股盈利和股利支付率两个因素。对其估计的方式是历史资料的统计解析,例如回归解析、时间序列解析法及趋势解析法等。股票评价的基本模型要求无限期的预计历年的股利,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应用的模型都是各种简化的办法,如假设每年股利相同或固定比率增长等。贴现率的紧要作用是把所有未来区别时间的现金流入折算为现在的价值。折算现值的比率应当使投入者所要求的收益率。那么,投入者要求的收益率应当是多少呢?一种办法是股票历史上长期的收益率来确定。据计算,美国普通股在历史上长期的收益率为8%-9%。这种方式的缺点是:过去的状况未必是和将来的进展;历史上区别时期的收益率高低区别,不好判断那一个更适用。
另一种方式是参照债券的收益率,加上一定的危机报酬率来确定。还有一种更常见的方式是直接使用市场利率。因为投入者要求的收益率一般不低于市场利率,市场利率是投入与股票的机会成本,所以市场利率可以作为贴现率。假设未来股利不变,其支付历程是一个永续年金,则股票的价值可用公式计算出来;但是企业的股利不是固定不变的,假设股利每年按照固定的比率增长,其股票的价值也可以用公式计算出来。
理论上的股票价值评价方式是完美的、无懈可击的。但是,在实践应用时它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它的结论是建立在严格的假设之上的,即我们假定所有年度的股利都是能够准确预测的,然后通过对股利的贴现计算出股票的价值。存现实经济生活中,这是完全不可能做到的,我们不可能准确预计五年后一个企业能获得多少利润,更不可能预计遥远未来的某一年那个企业的年度利润,甚至我们都无法确定到那时这个企业还是否存在。
既然事实上股票价值难以用不可把握的未来预期股利来计算,那么究竟股票的价值是以什么为根据的?广大投入者是怎样确定股票的价值的?根据有效市场理论,在证券市场上,广大理性的投入者是根据对股票价值的无偏估计来确定股票价格的。投入者估计股票价值的依据就是基干对企业目前业绩的全面评价,有关信息的来源紧要是上市企业公开发布的财务报表及与该企业有关的其它资料。也就是说,投入者对股票价值的判断即使是以将来预期的收益为理论根据的,这个预期的收益也是以企业目前已经公布的财务资料为基础的。
基于这样一个判断,我们可以试图找出股票价值同财务数据之间的数量关系。如果能够把股票价值同公开的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定量地表示出来,那么广大的投入者就有了一个简便易行的方式来确定股票的价值,进而也有了一个科学的评价上市企业企业业绩的方式,同时,推而广之,这个定量方式也可以用来评价非上市企业业的业绩。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简便易行、科学有效的可适用于所有企业的业绩评价方式。
B. 巴菲特年化收益率是多少
从1965年到2014年,在这50年间,巴菲特的年化收益率是21.97%,这50年来只有2001年和2008年出现亏算,其余年份收益率都均为正数。同时就是因为这个21.97%的年回报率,让巴菲特稳坐全球财富排行榜前三位置。
补充资料:
巴菲特的历年收益率:
1、第一阶段从1957年到1964年共8年,总收益率608%,年化收益率是28%。每年投资收益都是正的,但也没有任何一年收益率超过50%。
2、第二阶段从1965年到1984年共20年,总收益率5594%。年化收益率是22%,仍然每年投资收益都是正的,仅1976年收益率超过50%。
3、第三阶段从1985年到2004年共20年,总收益率5417%,40年总计收益率是287945.27%,增长了2879倍。年化收益率大约是22%,第三阶段仅2001年收益是负的,仍然没有哪一年的收益率超过50%。
4、第四阶段从2005年到2009年共5年,总收益53%,2008年收益为负。45年总收益率是440121.43%,增长了4401倍,累计45年年化收益率是20.5%。我们可以看到,巴菲特53年的投资经历,仅有2001年和2008年收益率为负,剩余51年都是正收益率,并且仅有1976年收益率超过50%。巴菲特通过严格风险控制,通过低风险的投资,并通过足够的时间周期,股神从最初的小资本,通过神奇的复利,成为了世界首富。
(2)美国股票历史年收益率扩展阅读:
一、巴菲特的新选择
若必须在积极型与指数型间做一选择,巴菲特毫不犹豫会选择指数。巴菲特以其独有的口气说:“定期投资指数基金,可以让啥事不懂的投资者击败多数的理财。”但巴菲特也会马上指出有第三个选择,就是集中投资。
集中投资是要看大看远。扼要地说,集中投资就是选出几只长期回报可能高于平均的股票,把投资规模集中在这少数几只股票上,在市场短期波动又能坚持抱着不放。
二、集中投资的几项要则:
1、找到一流的公司
一套重要的常识:如果公司表现佳,经营团队杰出,它的股票迟早会反映其内在价值。巴菲特自然不会费神去追踪股价,而是分析主业的经济状况并评估经营团队。
就是集中投资的核心,把钱集中投资在最有可能表现超过平均的公司上。
2、少就是多
记得巴菲特给什么都不懂的投资者的建议就是“只买指数型基金”。“如果你是懂点的投资人,看得懂公司的经济状况并找出5-10家股价合理的公司,握有重要的长期竞争优势,你根本不用去理会人云亦云的分散投资。”
费雪总是说,他情愿只持有几家他懂的好公司,而不是一堆表现平均但他不了解的公司。
3、把赌注押在可能性高的事情上
当你巧遇大好机会,只有大笔投资一途。巴菲特响应这种思考:“每笔投资,你都要有勇气与信心至少把你净值的1/10投到看好的股票上。”
4、要有耐心
虽然集中投资在所有积极投资方法中,最有机会打败指数的回报,但这种方法要求投资者有耐心抱紧他们的组合,即使看起来另一种投资法好像在高唱凯歌。
要抱多久?你或许可以想象,没有可靠又快的规则,但目标也不是零周转率,这是另一种愚蠢的做法,因为你会因此错失良机。最重要的规则就是我们要有10%-20%的周转率,就是说股票要抱5-10年。
、股价波动时别慌
集中投资追求的是高于平均的结果。
因为价格波动是集中投资法的必然副产品。集中投资者忍受波动,因为他们知道长期而言公司的经济状况必定能补足短期的价格变动。
巴菲特的搭档芒格说,如果已经算好了,以复利表及玩牌的经验,只要能撑过价格的波动,持有3只股票已绰绰有余。他说:“我知道,我心里承受得起震荡,因为我家里教的就是学习处理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