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峰科技股票
❶ 小米的股份构成,最大的股东是谁啊
最大股东是雷军
小米的股份构成就需要从小米的创业历史开始了
小米号称八大创始人,其中的七位:雷军、林斌(原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周光平(原摩托罗拉中心高级总监,主持设计“明”系列手机)、刘德(原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黎万强(原金山词霸总经理)、黄江吉(原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总监)以及洪峰(原Google中国高级产品经理)。
另外一个人是王川,多看创始人,也是雷军天使的项目,专注于改良Kindle的阅读系统,创立多看之前开发了一套被国内大部分KTV采用的点播系统,所以对于开发Linux系统以及Android很有心得,在多看的时候就着手开发电视盒子——小米盒子的雏形。
小米在2010年创立时,规模是含7位合伙人的14人团队,就是“上梁山喝小米粥”的14个人。王川是后来被小米收购成为合伙人及重要一支。按照小米团队扁平化的思路,团队仅为三层:合伙人、核心管理层及基层员工。
因为没有任何公开资料,只能根据坊间传闻及行业惯例得到一些信息。最初雷军的股份在40%左右,其余的合伙人在5%左右,留给员工的期权池在10-20%。所以看到雷军的股份是其余任何一位合伙人的5-10倍之间,甚至超过其余合伙人的总和。
创立小米时,雷军的身家在几十亿人民币左右,远超其余所有人的总和,是其余任何一个合伙人的10-100倍甚至更多。
因为雷军在当时已经名满天下,不仅是成功的职业经理人+半创业人(做过金山的CEO),还是成功的创业人(和陈年一起倒腾了卓越并成功在2004年卖给Amazon,估价为7500万美元),还是成功的天使投资人(投资估值曾高达30亿美元的凡客,后来上市的YY和猎豹等等,以及若干没上市的明星项目)。
其他人真的很出色,然而只是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而已。虽说创业只是有限公司和有限兜底,不是拿自己的身家做抵押。但在投资人的眼中,间接或者直接就是和创业者的身家有关系,身家越高,投资人愿意赌你。
小米作为互联网初创企业是没有天使投资人的,因为雷军本人就是,他也参与了后续融资。在小米创业时,其它合伙人的资产加一起可能只有雷军的百分之几。雷军既出钱又亲自出任创始人CEO当然股份占比很高。
(1)洪峰科技股票扩展阅读:
小米的成绩
小米公司自创办以来,小米公司在2012年全年售出手机719万台,2013年售出手机1870万台,2014年售出手机6112万台,2015年售出手机超过7000万台,2017年Q2季度出货量2316万台 ,2017年全年售出手机9240万台 。2018年售出手机超过1.2亿台 。
2015 年、2016 年及 2017 年,小米分别有 6.1%、13.4% 及 28.0% 的收入来自全球其他地区,小米的海外收入每年保持一倍以上的增长。相比于小米 2016 年 91 亿元的海外市场收入,2017 年达到了 321 亿元。
2017年,小米集团收入11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5%,与全球收入超过人民币1000亿元且盈利的上市公司相比,按收入增长速度计算,小米在互联网公司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公司中排名第二。
2017年第四季度,在全球手机销量的排行中,小米列世界第四,而且创造了97.4%的增长,中国区的增长是57.6%。
IDC 数据显示,2018 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机在西欧地区的出货量为 62.1 万台,成为西欧地区销量排名第六的手机品牌。小米在希腊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 24%,超过苹果和三星排名第一。小米在西班牙的市场份额为 12%,排名第四。
2018年7月27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联合发布了2018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榜单,小米排名第十。
2018年9月20日,小米集团的精准扶贫残疾人,共圆美丽中国梦项目荣获2018年第三届“CSR中国教育奖”CSR China TOP 100以及最佳社会贡献奖。
2018年10月9日,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宣布,小米8旗舰系列取得了发布4个月出货量超过600万台的成绩。
2018年10月25日,小米宣布提前完成2018年1亿部手机的全年出货目标。
2019年1月31日,IDC发布了2018年四季度智能手机市场报告,小米2018年出货量1.2亿台以上,占比8.7%,排名全球第四、中国厂商第二,逆势上扬32.2%。
❷ 今年主要主要大小非解禁的有那些股
今年还有很多解禁股的,其中巨大的有:5月分的中国联通(107亿股),7月份的中国银行(1700亿股),10份的中国石化(571亿股)及工商银行(2360亿股)。。。希望没吓到你。
具体请看:
http://data.eastmoney.com/dxf/200901.html
❸ 2010年10月底创业板解禁且业绩好的股
10月底创业板将迎来首次解禁洪峰.据统计,首批27家创业板公司解禁数量为11.94亿股,是现有流通股数量的1.17倍,解禁市值则高达333.18亿元人民币.
也就是说首批上市的27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在10月底有一批股票解禁.代码就是从300001到300027,至于业绩好不好,你查询这些个股的F10资料就可以看到.
❹ 杭州洪峰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杭州洪峰科技有限公司是2017-03-17在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凤起广场B座710室。
杭州洪峰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30102MA28N2LG3E,企业法人张伟,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杭州洪峰科技有限公司,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网络企业信用查看杭州洪峰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❺ 金融科技成为行业的风口,行业内的消费金融系统商需要提供什么
今天,小米金融正式上线旗下互联网金融产品“小米活期宝”,易方达的天天理财基金也成为了首个与小米金融合作的产品。 按照小米联合创始人洪锋的说法,小米金融在互联网金融行业更多扮演智能平台的角色,小米金融致力于打造平台和建立征信系统。一方面利用小米智能手机所搜集到的数据来做征信,一方面打造一个综合的金融服务平台,结合小米的电商属性,来做金融服务。 其实,小米涉足金融的事情由来已久,2013年12月26日,小米支付技术有限公司由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资本为5000万元,小米公司CEO雷军任董事长及法人代表,洪锋担任了经理一职。在互联网P2P领域,小米和顺为基金也都曾投资过互联网P2P平台积木盒子。 如今,上线“小米活期宝”,小米金融进军互联网金融服务业的号角正式吹响。 一、小米的短板 传统上,金融行业是随着商业出现的,随着人类贸易的产生。公元前2000年的巴比伦寺庙就有已经有了经营保管金银、收付利息、发放贷款的机构。 近代银行产生于中世纪的意大利,由于威尼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当时的贸易中心,而交易的需求产生了货币保管和信用的需求,近代银行随之诞生。 近几年,阿里在中国的互联网领域重复了人类几千年来的过程。先是有阿里巴巴和淘宝网,有了交易,而交易就产生了支付的需求,有了支付宝。 因为交易的时差,支付宝有了固定的沉淀余额,这些沉淀余额投资于货币基金,就有了余额宝。进而有了囊括大部分金融服务的蚂蚁金服,阿里随之崛起。 小米本来是一家手机厂商,但是小米的模式以自营为主。小米网站作为电商销售小米手机,仅仅是一个米粉节就是15.7亿的销售额,但是,米粉在购买小米的时候支付的途径是支付宝,网上银行,而非小米自家的支付渠道,小米只有硬件销售的利润,而不能像阿里一样从销售到支付,再到沉淀资金,金融服务。 雷军在2015年新年贺词里面说:“小米已从MIUI ROM开发者、智能手机制造商,走向了消费电子国民品牌,智能家庭生态的建立者,和移动互联网内容、服务分发平台。这是全球科技行业从未有过的公司形态,小米已经来到了行业发展的最前列。” 既然是服务分发平台,那错过蛋糕最大的金融服务就太可惜了,小米需要补上缺失的短板。 二、逆向也是个好主意 阿里是从淘宝,到支付宝,再到余额宝,而小米是先从“小米活期宝”入手,这个顺序与阿里是完全相反的。 小米作为后来者和相对弱势的电商平台(小米商城相对于淘宝天猫),难以吸引消费者在它的平台设立账户,存入资金。那么就反其道而行之,先设立“小米活期宝”,用高于银行存款的利率把米粉的资金吸引进来。 我们知道,阿里的余额宝是可以直接用来在淘宝买东西的,相信小米这个活期宝也不会有什么差别。 这样一来,米粉在小米活期宝存入用来生息的资金就变成了小米商城的支付资金,这样小米就可以反向把商品交易、支付手段、理财增值这个渠道建立起来。 小米让小米支付的经理洪峰来负责小米金融,本身就说明了问题。而且洪峰自己说,小米用户群在各种手机使用的场景中,能够给他们提供非常多的金融使用场景,加上小米的电商属性,各种各样的消费场景,都能够把金融服务充分的代入。 消费需要支付,需要消费信贷,而电商销售的商品本身就可以包括货币基金、股票基金、理财产品。 用逆向手段打通从消费到金融服务的通道,完善小米的体系,这是“小米活期宝”的推出的深层目的。 三、前景广阔,时机需商榷 按照雷军“风口上的猪”理论,零售理财本身就是广阔的市场,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做得最好的招商银行来自于零售的收入只占整个收入的35%,而美国同类银行的个人零售业务的收入占比远远超过招行,零售金融业务前景广阔。 从洪锋的发言来看,小米金融服务现阶段首先要做一个金融百货公司,通过小米手里的大数据帮助用户筛选金融产品,提供金融服务;同时,小米还可以基于MIUI本身拥有的1亿用户,以及小米生态链上的多个产品获取手机中的位置信息、用户行为信息、消费信息。给征信奠定基础,为未来的消费贷款和小额贷款探路,这几乎是阿里旗下蚂蚁金服的翻版。 和阿里不同的时候,小米手里有硬件和ROM入口,如果发展起来,体系会比阿里更完整。小米金融的远期前景不错,雷军很有成为下一个马云的势头。 不过,小米金融选在2015年5月推出,时机却不是很好。目前中国股市正在一轮疯狂的牛市之中,各种资金都杀入股市,利润不高的货币基金本身就处于低潮期,此时小米推出“小米活期宝”能聚拢多少资金很值得怀疑。资金聚集不到,后续的各种效应就无从谈起,小米推出“小米活期宝”的时机有待商榷。 小米布局互联网金融其实由来已久,但是因为弱势地位难以做成像阿里一样的体系。“小米活期宝”从理财服务入手,反向建立金融服务体系,这是小米涉足互联网金融的目的。 2015年由于股市火爆对资金的分流,这个举措不会有太大效果,但是未来几年,小米金融有机会成长为阿里旗下蚂蚁金服一样的巨头。 有关于互联网的问题和SEO推广优化可以找我们重庆华坤工作室
❻ 高通占小米股份多少
下面就来简单谈下小米与高通在股权上的关系。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2010年4月,2013年11月,正式更名为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高通是小米股东吗?
根据工商注册资料显示,2013年之后公司更名小米科技之后,注册资本为18.5亿元,雷军占小米科技77.8%的股份,黎万强10.12%,洪峰10.07%,刘德2.01%。四人共同拥有小米科技100%的股权。
虽然工商注册资料当中并未显示高通是小米科技的股东。但是实际上,高通入股小米科技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而且,小米此前已经经历过了6轮融资。不过这些并没有反馈到工商注册资料当中。那么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投资机构投资小米的股份是由雷军代持,另一种则是投资机构都是直接把钱投到了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的香港母公司——Xiaomi H.K. Limited当中。
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8月,这家公司则是小米手机业务的实际主体,而它则是由香港公司Xiaomi H.K. Limited全资控股。而香港公司的股权架构是可以不公开的,所以高通应该是直接投资了Xiaomi H.K. Limited。
那么高通是何时投资小米的呢?
根据资料显示,2010年4月,雷军及团队、晨兴创投、启明创投投资创立小米;2010年底又完成一轮新的融资,投资方多了IDG,公司估值2.5亿美元,全年累计融资4100万美元;2011年12月,小米获9000万美元融资,估值10亿美元;2012年6月底,小米宣布融资2.16亿美元,估值40亿美元;2013年8月,小米新一轮融资估值100亿美元。2014年12月29日,雷军在微博宣布小米上周末刚完成最新一轮融资,公司估值450亿美元,总融资额11亿美元,此次融资投资者包括All-stars、DST、GIC、厚朴投资和云锋基金等投资机构。
随后,笔者又查到资料发现,2011年12月,小米的9000万美元的第三轮融资正是由高通风险投资部联合顺为、启明、晨兴、IDG、淡马锡等私募基金完成的。不过高通具体投资了多少,并未有公布。而根据小道消息显示,当时高通似乎是投资了1000万美元。
为何高通可能只投了1000万美元,而不是更多?因为高通的投资,大多数时候都是战略投资,其投资并不完全是为了财务上的投资回报。而且希望通过投资与被投资方达成一个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动高通芯片的市场应用和出
❼ 洪峰的个人简历
1988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汉口分院机械系。
1992—1995年赴俄罗斯无线电物理研究所作访问学者,历任其实验室技术员,计算中心研究员。
1995年回国,组建武汉荣世数据通信有限 责任公司,担任执行董事,兼任CTO。
1996年,加入泛系国际学术共同体(IPAC)。
❽ 今天股票大跌为什么是2009年2月18日的股票
央行挤压票据融资泡沫 三个月正回购放出天量
昨天,公开市场三个月正回购量猛增至1200亿元,创下了其历史最高纪录。市场猜测,央行此举可能意在通过微调短期流动性,适度平抑连月突飞猛进的票据融资。此外,这次巨额回笼只是结构性调整,并未改变资金宽松的局面,目前公开市场仍为向市场净投放资金。
央行昨天在公开市场选择对91天回购品种进行了正回操作,正回购量为1200亿元,为前次操作的2.4倍;收益率则为0.96%,与前次操作持平。
本周公开市场回笼资金力度增加显然与到期资金大量释放有关。由于上一年央票的大量发行,本周到期央票和正购量合计达到了1565亿元,比前一周增加了1125亿元,为2月份的最大单周资金释放量。因此,公开市场有必要加大资金回笼力度以免流动性过度投放,千亿级正回购操作量并未超出市场的预料。
然而,这一平常的冲销行为可能蕴藏着另一层深意。本周公开市场使用的回笼工具为91天正回购,而此前公开市场通常选用7天和28天这两个期限品种来调节短期流动性的收放,一旦涉及一个月以上的资金调控往往选择直接发行三个月央行票据。
值得关注的是,自去年12月以来,银行贷款迅猛增长,其中票据融资的增速最为显著。今年1月,在银行的信贷总额中,票据融资占比已由去年12月的30%猛增至41.59%,并且直接推动当月银行贷款创下1.62万亿的历史新高。
利率低是票据融资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与同期的短期贷款相比落差大,企业通过票据借贷的成本低,积极性高。另一方面,票据贴现率的市场化程度高,由于近期资金宽裕,加之竞争激烈,银行票据贴现率已低于其资金成本,企业可以在贴现利率与政策利率倒挂的情况下,从中无风险套利。
尽管目前关于巨额票据融资增长的争论仍在持续,但是如何确保银行信贷在年内实现持续均衡地投放,则是事关今年我国经济实现稳定增长的关键。从技术上看,确保票据融资的正常增长无疑要从资金供给和资金价格两方面入手。票据贴现期限通常较短,基本上在3至6个月以内。因此,在央行的操作工具中,3个月央票和正回购则是比较“对症”的工具。其实,从本月初开始,3个月央票的发行节奏已经悄然加快,由原先的两周发行一次,转变为每周发行。一些业内研究人士认为,如果公开市场持续加大这一期限资金的回笼力度,必然将推动资金价格水平上升。一旦贴现率回复到银行的资金成本之上,将有效抑制企业套利行为,挤压票据融资中的泡沫成分。
虽然本周公开市场加大资金回笼力度,并且有针对性地加大对三个月期限资金回笼,但这只是结构性的微调,并未改变整体资金面宽松的大局。从今年年初至今,公开市场仍然向市场净投放资金,资金净投放量约为2600亿元。(上海证券报)
1月大小非减持比重创近三个月新高
A股大盘开年后的持续反弹既对场外资金产生了强烈吸引,也为仍持“落袋为安”观念的大小非提供了套现的良机。尽管1月两市解禁、实际减持的大小非数量分别比去年12月下降了36.1%和30.7%,但当月大小非减持量占两市总成交量的比重却创下近三个月的新高。
平稳度过了去年12月的解禁“洪峰”,今年1月沪深市场面临大小非解禁总量的压力大幅减轻,但解禁小非的比重显著增大。
根据中登公司按月披露的股改限售股解禁和减持情况,1月两市合计解禁大小非80.48亿股,比前一个月显著减少36.1%。其中大非解禁54.42亿股,占比67.6%;解禁小非达到26.06亿股,创下自中登公司披露该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
26.06亿股小非“出笼”的1月,恰逢股指自6124点调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波反弹,当月上证综指在流动性充足、经济预期转暖、投资信心恢复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创出9.33%的涨幅,一度逼近2000点大关。数据显示,1月大小非实际减持5.7亿股,环比减少30.7%,其中小非减持2.68亿股,占比47%。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上个月大小非减持总量显著下降,但其减持力度并未同步减轻。根据中登公司数据,1月沪深总成交量为2039.74亿股,环比减少超过四成,而当月实际减持大小非数量占总成交量的比重达到0.28%,比去年12月的0.24%高出0.04个百分点,也高于11月0.26%的水平。
截至上个月月底,两市累计产生股改限售股数量达到4685.35亿股,存量未解禁股改限售股为3228.90亿股,股改以来沪深累计解禁1444.80亿股,占比30.84%;累计减持292.80亿股,占比20.27%。
自中登公司2008年6月开始按月披露大小非解禁、减持情况以来,近8个月内两市累计解禁的股改限售股达到631.45亿股,实际减持47.24亿股。
本月,两市解禁股改限售股总量将再度反弹,西南证券数据显示,本月股改限售股解禁额度为1532亿元,环比增加134.97%;当月限售股解禁总额度1652亿元也比1月份增加134.33%,其中仅招商银行(600036)解禁的大小非额度就将占到全部限售股解禁额度的38%左右。
市场人士认为,本月大盘量价齐升的反弹无疑会加大大小非套现的意愿,但由于市场还比较看好这轮反弹的持续性,部分股改限售股股东也存在明显的惜售心态,在目前流动性充裕的市场环境下,本月大小非的释放不会对盘面造成很大影响。(上海证券报)
年报将至 39家公司高管及其亲属“准点出货”
乘着大盘回暖,同时也可以避开年报、业绩快报等敏感时期,不少上市公司高管纷纷买卖自家公司股票。统计数据显示,2月2日至13日,共有39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及高管亲属买卖自家公司股票总计98笔,其中减持占了绝大多数。
不仅交易频繁,而且不少中小板公司高管抛售套现的数额惊人。路翔股份董事郑国华于2月12日减持120万股股份,成交价13.35元/股,套现金额在1602万元左右。同样,恒宝股份的江浩然以及恒星科技的谢富强、谭士泓也在近日套现了上千万元。
业内人士分析,近期中小板高管套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大盘最近回暖、个股升温,上市公司高管逢高减仓。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年报披露工作的推进。
根据相关规定,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公告前30日内,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业绩快报公告前10日内不得买卖本公司的股票,同时,在对本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重大事项发生之日或在决策过程中,至依法披露后2个交易日内,董监事高管也不得对自家股票进行买卖操作。此后,这一规定的适用范围在《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买卖本公司股票行为的通知》中又被推广至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配偶。
从目前年报披露情况来看,自今年1月20日永新股份率先披露中小板2008年年报之后,中小板公司的年报披露频率较慢。根据预约时间表显示,主要集中在3月、4月期间。由于年报前30日内,买卖自家公司股份有限制,因此不少上市公司高管赶在目前这个时间段买卖股票。
以恒星科技的减持为例,该公司的年报披露时间预定为3月10日,所以2月10日之后,公司的董监事、高管就不能买卖公司股份了。因此,公司董事谢富强、陈丙章、谭士泓分别在2月2日至6日期间通过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减持了大量上市公司股份。
“再加上近期市场情况也不错,因此上市公司高管如果想减持的话,就要抓紧年报披露前的这段日子了。”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上海证券报)
标准普尔500指数今日首次跌破800点大关
因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前景感到担忧,美国周二大幅下跌,标准普尔500指数自去年11月21日创下熊市低点后今日首次跌破800点大关。
原油期货大幅下跌,三月份交割的原油合约下跌了6.8%,报收每桶34.95美元。油价在过去三个月里共下跌了36.4%。
黄金期货上涨了2.7%,报收每盎司967.50美元,盘中最高涨至970.50美元。四月份黄金期货今年迄今共上涨了9.4%,过去三个月里共上涨了30.3%。金价的上涨反映出投资者为规避风险而选择安全度较大的投资。
主要股指盘中创自去年11月以来新低。
今日波动性指数自一月份来首次恢复到50以上的水平,当前上升17%,至51。该指数通常被人们称为恐惧指数,该指数在去年10月曾达到89.5。
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纽约2月份制造业指数(773.217,-25.45,-3.19%)从1月份的-22.2下跌至-34.7,创自2001年开始编纂这一指数以来新低。这一数据说明美国经济衰退正在进一步恶化,投资者还担心美国最新的经济刺激计划不会在短期内产生效果。
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本上一财季GDP按年计下降了12.7%,创自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最大降幅。
标准普尔500指数自去年11月21日创下熊市低点后首次跌破800点大关。
美国银行下跌了10.2%,摩根大通下跌近9%,富国银行下跌了7%以上,KBW银行指数下跌了7.2%。
Miller Tabak & Co。市场分析师丹-格林豪斯(Dan Greenhous)表示,“银行业的问题仍未解决,企业盈利能力在下降,我们在近期看不到有什么力量能够扭转这一趋势。”
他表示,“我认为当前股价并没有充分反映出2009年恶劣的经济形势。”
截至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了297.81点,至7552.60点,跌幅为3.79%;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了37.67点,至789.17点,跌幅为4.56%;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了63.70点,至1470.66点,跌幅为4.15%。
上周,由于投资者担心美国政府的经济刺激方案和银行救援计划可能无法扭转美国经济的下行趋势,美国股市震荡收跌。标准普尔500指数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均下跌5%左右。
周二最值得关注的消息是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GM)和未上市公司克莱斯勒(ChryslerLLC)向美国政府递交的复苏计划,这是其获得数十亿美元救命钱的前提条件。据《华尔街日报》报告,前Lazard银行家荣-布鲁姆(RonBloom)有可能被任命为政府顾问组成员,而他对汽车制造商的态度向来非常强硬。
另外,戴姆勒(Daimler) (DAI)报告第四季度亏损19亿美元,部分原因是其所持的克莱斯勒股权价值严重缩水以及梅赛德斯-奔驰销售业绩急剧下滑。
汽车制造商必须在美东时间今天下午5点前(北京时间次日早上6点前)提交自己的复苏计划。
沃尔玛(WMT)公布第四季度财报,其盈利表现略好于预期,但全年财测数字却未能达到预期。该股上涨了3.3%。
亚洲股市在香港及中国银行股的拖累下下跌,其中日经225指数收盘时下滑1.4%,上证综合指数重挫2.9%。
外媒诬称中国操纵统计数据 制造经济反弹假象
中央政府进行宏观经济决策所依据的统计数据,和社会上广大统计用户所得到的数据是一致的。如果政府得到的是真实的数据,企业得到的是“操控”的数据,政府的宏观决策就会和企业的整体预期产生背离,就不可能收到预期的调控效果。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统计部门的独立性不断增强,所公布的经济统计数字,在总体上客观地反映了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形势。
部分外国学者机械片面的理解导致站不住脚的判断
问:最近,我在路透社网站上看到了一篇题为“中国统计数据迷雾重重经济学家不知所措”的评论。作者引述了多位西方学者的言论,认为中国的统计数据被“官方操纵”,目的是“保持社会稳定”。文中还引述了不同学者的不同观点。一位学者认为中国官员在向下调整数据,为2009年下半年制造一种相对强劲的数据反弹效果;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中国官方在向上调整数据,他们认为,2008年12月中国的发电量同比下降了7.9%,工业产出的增长率也在下降,所以,四季度6.4%的工业增长不可能带来GDP6.8%的“强劲”增长。这篇文章也给一些读者带来了“重重迷雾”,请你们对这个“评论”做一些评论。
答:这些学者在对中国的统计指标、统计方法、统计制度以及现实的经济活动缺乏基本了解的情况下,就贸然做出“官方操纵”的结论,是不负责任的。这不但影响他们自己对中国经济增长实际情况的真实判断,也对世界上关心中国经济增长的人们形成误导。
问:对统计局发布的发电量与工业增长的数据提出非议,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了,工业电力消耗与工业增长之间到底有什么关联?
答:一些学者对于工业电力消耗和工业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是机械的。
在我国,工业确实是电力消耗最大的部门,2007年工业的电力消费量占全部电力消耗量的75%。但在工业部门中,各个行业电力消费情况是不同的。除电力部门外,电力消耗占工业部门总消耗的比重最大的三个部门分别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0%)。
在全球金融危机下,这些正是受到冲击最大的行业,如冶金行业去年11月的增长率为-4.8%,12月转为增长0.8%;有色金属行业的增长率分别为2.3%和9.5%,石化行业为0.9%和4.4%。这些行业的增长所受到的影响在11月份表现得最为明显,12月份虽然有所回升,但除了有色金属行业外,增长率仍然偏低。相对于这些重化工行业,我国的低能耗行业也受到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但从整体上看,所受的影响要小于重化工部门。这就是我国发电量在下降,但工业仍然保持增长的基本原因。
问:去年四季度的工业增长率确实很低,如此低迷的工业能支撑6.8%的GDP增长率吗?
答:2008年四季度6.4%的工业增长率反映的是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增长率,即主营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的增长率。虽然它反映了工业增长的趋势,但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工业增长。
从国民经济的其它行业来看,并没有都出现大幅度下滑,有的行业增速还出现了近两年来的新高。从分季不变价增加率来看,农业增速在2008年四季度达到7.2%,比2008年三季度提高了1.6个百分点,达到2007年和2008年两年来季度增速的最高点;建筑业增速在2008年四季度为8.6%,比三季度提高了4个百分点,也达到了2008年年内的新高;批发和零售业2008年四季度的增速为15.2%,也是自2004年以来除2008年三季度以外的最高增速;金融业2008年四季度增速为15.0%,比三季度提高了4.4个百分点。
从2008年数据来看,上述四个行业在GDP中所占比重达到了30.3%,在2008年四季度6.8%的经济增长中,这四个行业的拉动率为3.1个百分点。因此,仅仅根据工业增长下滑来否定整个中国经济增长是站不住脚的。
不能低估国内需求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问:一些学者非常重视评估外部需求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他们是不是低估了国内需求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答:是的。中国经济增长是靠“三驾马车”拉动,而不是仅仅靠出口驱动的。我们可以具体分析一下三个方面的情况。
去年四季度,我国的进口和出口都有所下降,但由于前一段时间我国企业为应付原材料的涨价,积累了大量库存,因此在出口小幅下降时,进口却是大幅下降的,这样我国的顺差反而是提高的,达到了1145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50.5%,如果扣除掉汇率和价格上涨因素,上涨幅度至少在15%以上。
再看固定资产投资,从2003年本轮经济周期以来,投资拉动一直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从2003年至2007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实际增长一直保持在20%以上,大约在GDP增长率的两倍左右。但是到了2008年四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名义同比增长率虽然还保持了22.6%,但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率只达到16.8%,这和6%左右的GDP增长率是基本呼应的。
最后看看消费,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2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达到17.2%。虽然我国目前没有按季度公布支出法的GDP数据,但是从最终需求上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下降,净出口和消费增速却在上升,尤其是消费的增长仍然相当强劲,从这些变量与支出法GDP中的有关变量的联系看,如果利用支出法计算GDP增长率,结果可能还会略高于用生产法得到的结果。
客观准确的统计数据在宏观经济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
问: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不时听到对我国统计数据的批评,时而说高估,时而又说被低估了。作为研究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的学者,你们怎么看待这些批评?
答:上世纪80年代中期,伴随着由计划体系向市场体制的转轨,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也由传统的MPS体系转变为市场经济国家共同使用的SNA体系。反映在对经济总量的统计上,就是GDP核算代替原来的工农业总产值统计和MPS体系的国民收入统计。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官方统计尤其是宏观经济统计数字,已经越来越多地在宏观经济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
如果说这些数据是“官方操控”的,那么建立在这种虚假数字上的宏观调控也是脱离实际的。但事实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宏观经济决策,从整体上看是科学、合理和正确的,这本身就说明我们进行宏观经济决策的数字依据在不断发展完善,对经济运行的描述越来越客观。现在,以官方统计反映的中国综合实力、人民生活和国际地位的变化,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如果中国在经济遇到困难时就“操控”统计数据,那么每次“失之毫厘”,加起来就会“谬以千里”,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统计部门的独立性不断增强,不但需要满足政府在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制订政策和管理的需要,还要满足企业、学术机构、个人和国外的各方面的需要,中央政府进行宏观经济决策所依据的统计数据,和社会上广大统计用户所得到的数据是一致的。如果政府和企业得到的数据是不一致的,即政府得到的是真实的数据,企业得到的则是“操控”的数据,政府的宏观决策就会和企业的整体预期产生背离,就不可能收到预期的调控效果。
我们认为,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政府部门所公布的经济统计数字,反映的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平衡关系是清晰的,在总体上客观地反映了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形势。中国的政府统计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系统性、独立性和透明度都有很大的提高,为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和广大社会用户提供了很好的数据服务,这也是我国政府宏观调控水平不断提高、民间研究能力不断提高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的政府统计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如从GDP核算本身来看,我国以生产法计算的GDP统计已经相当完善,进度和年度数据都是用生产法公布的,但是以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的GDP,目前还只能提供年度数据。我们对出口、投资和消费的分析在口径上和生产法GDP是有差异的,这就影响了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经济增长进度研究。国家统计局已经表示,要尽快地将季度支出法GDP核算加以完善并且公布结果,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人民日报)
❾ 京东方a股票和刘强东是一回事吗
京东方A和刘强东没有任何关系。一定要说有关系就是京东方A和刘强东先生创办的京东商城有“京东”两个字是重合的,两家公司没有任何交集,核心业务也相差甚远。
京东方A是京东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A股上市的股票名称,这是一家为信息交互和人类健康提供智慧端口产品和专业服务的物联网公司 。核心业务包括端口器件、智慧物联、智慧医工 。而刘强东是京东商城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他创办了京东公司。京东商城是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核心业务是电商。
(9)洪峰科技股票扩展阅读:
京东方A成立于1993年4月,截至2016年12月31日,注册资本为351.5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87亿元,总资产2051亿元。公司法人代表为王东升,董事会秘书刘洪峰,2001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是中国A股市场可交易的股票,股票代码是000725。
刘强东1973年3月10日生,是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简称京东)的董事局主席兼CEO,这家公司的旗下设有京东商城、京东金融、拍拍网、京东智能、O2O及海外事业部等,主营业务是网络零售服务。目前,京东商城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 ,而京东集团的业务也从电子商务扩展至金融、技术领域,拥有近12万名正式员工 ,跻身全球前十大互联网公司排行榜。
公司的前身是1998年刘强东先生在北京成立的京东公司,2014年5月22日,京东在纳斯达克挂牌,股票代码:JD。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目前未在中国A股市场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