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股票 » 移为通信股票的历史发展历程

移为通信股票的历史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 2021-04-24 10:50:49

『壹』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发展历程

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
1994年3月26日,邮电部移动通信局成立。
1995年,GSM数字电话网正式开通。
1996年,移动电话实现全国漫游,并开始提供国际漫游服务。
1997年7月17日,中国移动第1000万个移动电话客户在江苏诞生。
1997年10月22日、23日,广东移动通信和浙江移动通信资产分别注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
1999年4月底,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国电信重组方案》,移动通信分营工作启动。
2000年4月20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成立。
2000年底,中国移动的交换容量超过1亿户。
2001年2月20日,在法国戛纳举行的第六届全球GSM年会上,中国移动通信公司李默芳总工程师荣获“GSM联盟突出贡献奖”。
2001年9月14日,中国移动通信广州国际局实现了顺利割接入网,这标志着中国移动通信第一个国际通信出入口局正式开通。
2002年1月22至24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工作会议召开,提出实施“服务与业务领先”的战略重点。
2002年3月5日,中国移动通信与韩国KTF公司在京正式签署了GSM-CDMA自动漫游双边协议,实现了GSM-CDMA之间的自动漫游。
2002年5月17日,中国移动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出GPRS业务。11月18日,中国移 动通信与美国AT&T Wireless公司联合宣布,两公司GPRS国际漫游业务正式开通。
2002年5月20日,中国移动通信赴韩服务小组到达韩国为观看韩日足球世界杯的中国移动通信客户提供GSM-CDMA原号漫游服务。这是中国移动首次出国提供现场移动通信服务。
2004年7月21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移动通信服务合作伙伴。
2004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资产净值达到2331.6100亿元人民币,纯利达到420.04亿元人民币。
2005年10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宣布收购香港移动电讯商PEOPLES(华润万众电话),现已成为其全资附属机构,并改名为中国移动万众电话有限公司。
2008年5月23日,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并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保持相对独立运营。
2008年2月25日,中国移动发布2007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实施五大责任工程,追求“和谐共成长”。
3月3日,铁道部与中国移动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
4月1日,中国移动在全国八个城市开放157号,启动TD-SCDMA社会化测试和试商用工作。
5月8日,中国移动在西藏自治区珠峰大本营建成全球海拔最高的移动基站和营业厅。
5月23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通报,独立运营。
9月,中国移动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入选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es)的公司。入选该指数,意味着中国移动已成为全球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领跑企业之一。
2007年1月9日,中国移动通信发布中国信息产业企业的第一份企业责任报告。
1月22日,中国移动通信宣布与米雷康姆国际移动通信公司(Millicom International Cellular S.A.)签订了收购其所持有的巴科泰尔有限公司(Paktel Limited)88.86%的在外发行股份的协议,这次收购,是中国通信运营商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大突破。
2月14日,中国移动通信宣布,成功完成收购米雷康姆所持有的巴科泰尔的股份。此举意味着中国移动通信正式进入巴基斯坦电信市场,跨国经营实现零的突破。
2月,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中国移动通信的《数据业务管理平台(DSMP)设计与研发》项目在2005年获得中国通信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基础上,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中国移动通信在技术创新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4月12日,中国移动通信战略决策咨询会2007年年会在京召开。公司领导与来自政府、电信行业、经济界和法律界的15位中外专家委员齐聚一堂,围绕“如何提升公司软实力”等重大战略议题各抒己见、共商大计。
7月26日,中国移动通信控股的中国移动有限公司在香港证券交易所的收市价达到89.35港元/股,市值达到17873亿港元,成为香港市值最大的公司。
8月11日,中国移动通信正式成为“2007年上海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合作伙伴”。
8月30日,中国移动通信携手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CRI手机电视在中国移动通信的流媒体平台上正式开通。
11月13日,位于珠穆朗玛峰海拔6500米的世界最高基站开通,珠峰顶上不能拨打手机的情况彻底成为历史。
2015年11月27日,中国移动宣布,其全资子公司中移铁通与铁通签订收购协议。中移铁通收购铁通相关目标资产和业务,收购价格为318.8亿元。根据收购协议的约定,中移铁通将收购铁通的若干资产、业务及相关负债并接收相关从业人员。其中,收购的资产和业务包括约9.9万皮长公里的全国骨干网络、约182.2万皮长公里的城市光缆、约2471万个IPv4地址资源、房屋1814项及土地685项、约1198万的固网宽带用户和约1829万固话用户(其中含1388万的传统固话用户)。此外,铁通拥有固网运营经验的从业人员约4.7万人。

『贰』 股票的起源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啊

股票至今已有将近似400年的历史。

股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了社会化大生产的时期,企业经营规模扩大与资本 需求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于是产生了以股份公司形态出现的,股东共同出资经营的企业组织;

股份公司的变化和发展产生了股票形态 的融资活动;股票融资的发展产生了股票交易的需求;股票的交易需求促成了股票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而股票市场的发展最终又促进了 股票融资活动和股份公司的完善和发展。所以,股份公司,股票融资和股票市场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推动着股份公司,股票融资和 股票市场的共同发展。


股票最早出现于资本主义国家。在17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由此而产生的资本短缺,资本 不足便成为制约着资本主义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筹集更多的资本,于是,出现了以股份公司形态,由股东共同出资经 营的企业组织,进而又将筹集资本的范围扩展至社会,产生了以股票这种表示投资者投资入股,并按出资额的大小享受一定的权益和承 担一定的责任的有价凭证,并向社会公开发行,以吸收和集中分散在社会上的资金。

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诞生于1602年,即 在荷兰成立的东印度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态出现以后,很快为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利用,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组织的重 要形式之一。伴随着股份公司的诞生和发展,以股票形式集资入股的方式也得到发展,并且产生了买卖交易转让股票的需求。

这样,就带动了股票市场的出现和形成,并促使股票市场完善和发展。据文献记载,早在1611年就曾有一些商人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进行荷兰东 印度公司的股票买卖交易,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市场,即股票交所。

目前,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最基本的企业组织 形式;股票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业筹资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亦是投资者投资的基本选择方式;而股票的发行和市场交易亦已成为资本 主义国家证券市场的重要基本经营内容,成为证券市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移为通信股票的历史发展历程扩展阅读:

一、最早出现

股票至今已有将近400年的历史,它伴随着股份公司的出现而出现。随着企业经营规模扩大与资本需求不足要求一种方式来让公司获得大量的资本金。

于是产生了以股份公司形态出现的,股东共同出资经营的企业组织。

股份公司的变化和发展产生了股票形态的融资活动;股票融资的发展产生了股票交易的需求;股票的交易需求促成了股票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而股票市场的发展最终又促进了股票融资活动和股份公司的完善和发展。股票最早出现于资本主义国家。


二、中国股票

1916年,孙中山与沪商虞洽卿共同建议组织上海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拟具章程和说明书,呈请农商部核准。1920年2月1日,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在总商会开创立会.2月6日交易所召开理事会,选举虞洽卿为理事长。

农商部终于在1920年6月批准在上海设立证券物品交易所,运作模式引用日本所,还聘请了日本顾问。1920年7月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采用股份公司形式,交易标的分为有价证券、棉花等7类。这就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股票。


中国股票发行经历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中间还隔有汪伪政府),新中国人民政府。使用购买股票的币种有银两、银元、法币、中储券、关金券、金元券、人民币。

如今,收藏界把这百余年发行的股票进行分组:分为清代、民国、解放区、新中国、新时期、上市公司股票再加股票认购证。

『叁』 通信的发展历史

1、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有,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使神话中的“顺风耳”、“千里眼”变成了现实。

从此,人类的信息传递可以脱离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同此带来了一系列铁技术革新,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

2、1837年,美国人塞缪乐.莫乐斯(Samuel Morse)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磁式电报机。他利用自己设计的电码,可将信息转换成一串或长或短的电脉冲传向目的地,再转换为原来的信息。

1844年5月24日,莫乐斯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进行了“用莫尔斯电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而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

3、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c.Maxwel)建立了一套电磁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两者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4、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A.G.Bell)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并于1876年申请了发明专利。1878年在相距300公里的波士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并获得了成功,后来就成立了著名的贝尔电话公司。

5、1888年,德国青年物理学家海因里斯.赫兹(H.R.Hertz)用电波环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他用实验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这个实验轰动了整个科学界,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导致了无线电的诞生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3)移为通信股票的历史发展历程扩展阅读

1、互联移动跨时空:移动通信能力飞速发展,全国实现联网

移动通信能力飞速发展。在1988年到1997年的十年间,我国经历了移动通信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间移动交换机容量从不到3万户猛增到2585.7万户,10年间增长861倍。

我国选用900MHz频段的TACS系统主要引进了摩托罗拉(A网)和爱立信(B网)的交换机、基站、控制系统等设备,1995年底,A网覆盖的21个省市和B网覆盖的15个省市实现自动漫游,形成真正的全国联网。

1994年,由电子部联合铁道部、电力部及广电部组建成立中国联通。1998年,中国电信从当时的邮电部脱离组建。1999年,网通成立。

2、布局重组谋生态:“动感地带”推向全国,电信业重组拉开帷幕

2001年,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在广州和深圳两地召开品牌推介会,“动感地带”作为新品牌进行试验推行。2003年,中国移动正式将“动感地带”品牌推向全国,它成为中国移动通信史上第一个客户品牌。

2006年8月,纽约证券交易所收市,中国移动段价以33.42美元收盘,总市值达到1325.8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电信运营公司。2007年,中国移动成功收购Paktel。

2004年1月,村通工程面向全国推行。截至2007年,六家基础电信企业共为3759个无电话行政村新开通电话,全国行政村通电话比重达99.5%,29个省区市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电话。2007年5月,政府继续在全国启动自然村的村通工程,形成了行政村和自然村两方面工程并进的局面。

2007年3月,中国移动正式启动超过200亿元的TD—SCDMA网络建设招标,多家中外企业组成的四大阵营竞争激烈。

2008年5月,电信业重组拉开帷幕。随后,工信部等联合发布《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通告称,鼓励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这次改革重组完成后发放3G牌照。

专家称,电信重组在于打破垄断,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替代固话趋势明显。重组后,三家运营商都拥有全业务能力,形成充分的竞争格局。

3、代际宏图标准中:通信业增长率高,5G将带动通信产业下一轮发展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中,工信部明确了2018年多项重点工作。其中涉及强化信息通信市场监管方面,工信部相关文件透露,计划开展VoLTE号码携带技术试验,研究制定号码携带全国推广方案。

工信部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17年电信业务总量达到27557亿元(按照2015年不变单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6.4%,增幅同比提高42.5个百分点;电信业务收入12620亿元,比上年增长6.4%,增速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2018年1-2月,电信业务总量完成6853亿元,同比增长117%;电信业务收入完成2168亿元,同比增长4.9%。

近年来,我国通信产业发展迅速,主要经营指标向好,5G将成为下一个发展契机。2017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5G)标准研究、技术试验和产业推进,力争2020年启动商用”。

由于5G应用前景广泛,5G战略制高点争夺战已风起云涌。

『肆』 股票的发展史

股票是商品经济及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大概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在16世纪作为筹集资金、分散风险的一种手段而进入远航贸易领域。
在15世纪,意大利的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南美州新大陆,随后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
伦又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这些地理上的大发现开通了东西方之间的航线,使海外贸
易和殖民地掠夺成为暴富的捷径。而要组织远航贸易就必须具备两大条件,其一是组建
船队需要巨额的资金;其二是因为远航经常会遭到海洋飓风和土著居民的袭击,要冒很
大的风险。
而在当时,没有一个投资者能拥有如此庞大的资金,且也没有谁甘愿冒这么大的风
险。为了筹集远航的资本和分摊经营风险,就出现了以股份集资的方法,即在每次出航
之前,招募股金,航行结束后将资本退给出资人并将所获利润按股金的比例进行分配。
为保护这种股份制经济组织,英国、荷兰等国的政府不但给予它们各种特许权和免税优
惠政策,且还制订了相关的法律,从而为股票的产生创造了法律条件和社会环境。
在1553年,英国以股份集资的方式成立了莫斯科尔公司,在1581年又成立了凡特利
公司,其采取的方式就是公开招买股票,购买了股票就获得了公司成员的资格。这些公
司开始运作时是在每次航行回来就返还股东的投资和分取利润,其后又改为将资本留在
公司内长期使用,从而产生了普通股份制度,相应地形成了普通股股票。
因为在贸易航行中获取的利润十分丰厚,这类公司就迅速膨胀,相应地股票也得到
发展。在1660年之间,股东若要转让其所持股票,就要在本公司内找到相应的人员来接
受,或设法依公司章程规定将本公司以外的承购者变为公司的成员,股票的转让相当不
便。但从1661年开始,股票开始可以任意转让,购买了公司股票的人就具有了公司的股
东资格,享有股东权。
到1680年,此类公司在英国已达49家,这就要求用法律形式确认其独立的、固定的
组织形式。在17世纪上半叶,英国就确认了公司作为独立法人的观点,从而使股份有限
公司成为稳定的组织形式,股金成为长期投资。股东凭借公司制作的股票就享有股东权,
领取股息。
与此相适应,证券交易也在欧洲的原始资本积累过程中出现。17世纪初,为了促进
包括股票流通在内的筹集资本活动的顺利开展,在里昂、安特卫普等地出现了证券交易
场所。
1608年,荷兰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一个证券交易所,即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二、17世纪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股票逐渐进入金融和工业领域。
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法国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大机器工业生产
代替手工生产的产业革命迅猛崛起,导致了商品经济的极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因适应
了大工业的要求而迅速发展起来,股票也相应地得到发展。出于生产对于扩大资金来源
和进行远距离运输以扩大市场的需要,银行、运输业急需大量筹集资金,而通过发行股
票来筹集资金、建立股份有限公司就成为当时的一种普遍方式。1694年成立的第一家资
本主义国家银行——英格兰银行及美国在1790年成立的第一家银行——合众美国银行都
是以发行股票为基础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由于股价制银行既可发行银行券,又能吸收
社会资金来发放贷款,其盈利非常可观。而相对于远航贸易来说,银行股票是金融业股
票,不但股息多,且风险小,所以股票和股份制在金融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在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应用导致了工业革命。
此时,资本主义的主要工业部门从手工业逐渐地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生产。不但纺织
业使用了大机器,且推广到轮船和机车,改变了整个工业的交通状况,大大地促进了生
产力的发展。这时的生产规模,已经远远不是单个资本家的小规模投资所能适应,它不
但需要专业化生产和分工协作,还要求在交通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巨大
的投资,而这些投资却不是少数资本家或当时政府的财力所能承担的。而股份有限公司
和股票正好提供了一条用资本社会化来集中资金的出路。
在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中期,英国利用股票集资这种形式共修建了长达2200英里
的运河系统和5000英里的铁路。美国在18世纪初的50年里建成了约3000英里的运河及28
00英里的铁路。
到了19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要求扩大企业规模、改进生产技
术和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独资或合伙办企业就难以适应。这时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就采
取各种优惠措施来鼓励私人集资兴建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在工业系统确立统治地位。
于是,股票的自由转让,特别是利用股票价格进行投机,刺激了人们向工业企业进行股
票投资的兴趣。股份有限公司在各个工业领域都迅猛发展,成为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
且通过股票筹措的资本额越来越大。如1799年杜邦创立的杜邦火药公司就是用每股2000
美元的股票筹措了15股资本创办的,而1902年成立的美国钢铁公司则用股票筹措了多达
14亿美元的股金资本,成为第一个10亿美元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
三、随着证券交易的发展,其相应的法规及手段日益完善。
随着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和股票发行数量的日益增多,证券交易所也在逐步发展。
1773年,股票商在伦敦的新乔纳咖啡馆正式成立了英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现伦敦证券
交易所的前身),并在1802年获得英国政府的正式批准和承认。它最初经营政府债券,
其后是公司债券和矿山、运河股票。到19世纪中叶,一些非正式的地方性证券市场也在
英国兴起。
美国的证券市场从费城、纽约到芝加哥、波士顿等大城市开始出现,逐步形成全国
范围的证券交易局面。这些证券市场开始经营政府债券,继而是各种公司股票。1790年
美国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费城证券交易所诞生,1792年纽约的24名经纪人在华尔街
11号共同组织了“纽约证券交易会”,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纽约证券交易所”。随
着股票交易的发展,在1884年,美国的道和琼斯发明了反映股票行情变化的股票价格指
数雏形——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数。
股票在近代和现代的高速发展,要求法律制度不断完备。
各个西方国家均通过制定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等来维护股份有限公司和股票的
发展,以保护股东的权益。美国根据1929年经济危机的经验,于1933年颁布了《证券法》
主要规定了股票发行制度。1934年又颁布了《证券交易法》,用于解决股票交易问题,
并依该法成立了证券委员会作为股票市场的主管机关。1970年,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减少投资风险,颁布了《证券投资者保护法》。另外,在各国的股票交易市场上形成了
反映股票行情变化的股票价格指数。比如,美国的道·琼斯公司编制的道·琼斯股票价
格平均指数,是美国目前最有代表性的大工业垄断公司股票的价格指数。有关证券(股
票)法律的公布和股票价格指数的产生,促进了股份有限公司和股票制度的发展。
我国最早发行股票是在80年代中期,1984年北京的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为
中国的第一家股份制企业。随后,上海的飞乐公司、深圳的宝安公司相继发行了股票。
1988年前后在上海和深圳出现了地区性的股票交易,1990年12月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
圳证券交易所相继宣布而开业,拉开了中国股票交易的序幕。1992年,中国证券监督管
理委员会正式成立,从而使中国的股票交易逐渐走上了正规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伍』 通信技术发展历程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历程和趋向(张煦)
[摘要] 本文内容分三部分:首先说明无线移动通信与有线固定通信一同快速发展的趋势;然后
着重讲述无线动通信蜂窝网从模拟至数字和即将进入第三代系统的快速发展历程和今后趋向;
最后简单说明无线卫星通信微波通信也要加快步伐继续向前发展,以发挥重要作用。
[ 关键词]无线通信;移动通信;蜂窝网;卫星通信
1无线移动通信与有线固定通信一同发展
人们常把有线固定通信和无线移动通信作为信息基础结构(NII/GII)的两大组成部分。近
年来它们都以明显的快速步伐向前推进,而且进入新世纪后将更加快速发展,为兴旺的信息时代
作出贡献。传统的有线固定通信网是“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长期来一直保持平稳扩大建设,促使人们普遍装用固定终端的电话机。但是,自90
年代中期起,国际互联网Internet兴起,使全世界的传统通信网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广大
的通信用户开始普遍装用计算机,数据通信的业务量每年急剧上涨,其增长率远远超过传统电话
的每年增长率。按照这样的势头,进入新世纪后的五年左右,全世界的数据信息业务量总数将追
上电话信息业务量总数,而且以后超过的越来越多。因此未来的通信传送网将是以数据信息为重
点的分组交换网(Packet Switching),并且承担电话通信的传送,不再利用原有的电路交换
( Circuit Switching),但仍保证电话特有的业务质量(QoS)指标。随着计算机技术改进和
功能加多,数据通信将延伸至包含音频、视频信息配合的多媒体通信。这样,未来的有线固定通
信网,将能承担所有信息业务传送的统一通信网,必将是大容量通信网。
无线移动通信网主要是各地城市的蜂窝网(Cellul Network),每一城市分成若干个蜂窝
区,
每区中心设置无线电基台(Base Station),区内所有移动终端和个人无线手机各与基台直接经
由无线线路连通,称为无线接入(Wireless Access)。移动通信原来是只通移动电话,近来也
和有线网一样,容许移动用户于需要时接上Internet,传送数据信息,并且随着计算机的改进,
将来也要传送包含音频、视频信息配合的多媒体通信。移动终端经过无线接入基台又经由基台连
往移动通信交换中心MSC(Mobile-communication Switching Center),除了由无线线路连往

一蜂窝网的其它无线电基台外,还连往有线固定通信网的城市交换局。这意味着,无线移动通信
网要与有城固定通信网相连接。移动终端和个人便携手机如欲与同一蜂窝区或同一城市的移动终
端或个人手机直接相互通信,当然可由无线移动通信网来接通。但无线移动通信网仅限于本城市
的蜂窝网,不同城市的蜂窝网仍需由全国性的有线固定通信网来接通。任一无线移动手机如欲实
现国内或国际通信,必须经过无线接入,然后由有城固定网接通。由此可见,有线固定通信网既
承担所有由有线接入的各种各样通信业务,包括原来PSTN用户所需的通信业务,又要承担无线接
入的各种通信业务,所以,固定网的通信业务量总数特大,而且逐年加大,在设计未来的全国有
线固定通信网时,必然要精细测算,考虑大容量而且逐年增加容量的趋势。这就要求传输线路和
通信网内部设备都能方便地按需要加大容量。
鉴于过去数字通信网使用的时分多路TDM虽然作出很大贡献,数字体系从PDH进化为SDH,但
其最高数字速率已难于再提高,因而成为通信网继续加大容量的“电子瓶颈”。可幸,光纤作为
传输线路具有巨大的潜在容量可以发掘利用。而且,从90年代中期起,波分多路/密集波分多路
( WDM/DWDM)在光纤线路上投入商用,显示出无比优越性。于是,有线通信网中的干线几乎全
部采用光纤并装上波分多路系统,而通信网本身内部,为了便于未来扩大容量,已开始考虑从电
网进化为光网(optical networking),采用以WDM为基的各种光器件/组件,以实现波长路由
和交换等功能,从而可以进一步加大网的容量能力。
对于使用电话通信的人们,虽然过去安装的固定终端电话机运行可靠,但与近年推广的便携
无线手机相比,用户觉得各自随身携带一部手机,一个号码,随时随地可以拨打电话找到对方立
即通话,比过去固定终端灵活方便得多。所以近年来移动通信手机的销售量剧增。国际上推测,
不到2010年,全世界用户拥有移动无线手机总数将与装置固定电话终端机总数相等,而且用户需
要呼叫电话时,更乐于使用手机。现在无线移动通信网不仅提供通电话,还在设法让便携计算机
互通数据信息甚至多媒体通信,仅仅因为无线电频谱资源毕竟有限,无线移动通信能够提供每路
信号的频带宽度没有象有线固定通信那样宽裕。所以,在用户需用带宽很大的通信业务的情形,
例如用户上网需要Internet/WWW长时间提供特别大量数据信息,或者用户需’要在家里收看特定
的高质量文娱电视节目或电影片时利用“点播电视/电影”VOD/MOD业务,就有必要利用“有线
接入”。
概括地说,进入新世纪不到十年,对通信业务的发展有两个极其重要的预测:一是大约2005
年全世界数据信息业务量总数追上与传统电话业务量总数相等,其后逐年超过;二是大约201O年
全世界无线移动通信用户总数增加多至与传统有线固定通信用户总数相等。由此有线固定通信网
的容量将越来越大,而无线移动通信网的手机越来越普遍,今后两类通信网技术必将一同持续地
-快速发展。
2 蜂窝网从模拟至数字、将进入第三代
无线移动通信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一种是利用蜂窝网方式。它避免了一个城市使用大功率无线
电发射台、覆盖直径40km面积的旧设想,而把一个城市按蜂窝网形状划分为若干互相靠近的六角
形区(cell),每区图形半径可以小于1km.在这样的蜂窝区的中心设立无线电基台BS(base
station),发射功率较小,可与区内所有移动终端MS(mobilestation)或个人随身携带的手机
随时取得联系。当某一MS从一区移动至邻近区,就改与邻近区的BS联系,称这种“交接”为“越
区切换”。某区BS使用的波长与邻近区BS的波长不同,但与隔一、二区的波长可以相同,称为
“频率再利用”,不会引起干扰,这是蜂窝网的优点,节约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80年代初期,
蜂窝网移动通信开始商用,那时使用模拟电话,由于集成电路进步快,又由于话音编码和数字通
信技术研制都很成功。到了80年代下半期,蜂窝网发展至数字式,称为第二代ZG(second
generation).在过渡时期移动手机可以双模运用,既可用于模拟电话,又可用于数字电话。那时
欧洲有标准组织 GSM(Groupe Special Mo-bile),后来在900MHz频谱普遍运用的第二代称为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在开始时数字式移动电话利用“时分多
址”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90年代中期,又出现“码分多址”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 cess),也在90年代中期,美国指定1850-1990MHz的 14OMHz宽度

频谱,供“个人通信业务” PCS(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使用,这些都一直持续
至90年代后期,保持不断的发展势头。
正在2G系统技术持续蓬勃发展的时期,国际上开始议论第三代移动通信3G(third
generation)的前景,既要尽量采用可预见的先进技术,又要照顾现已装置的系统设备,再要订
定全世界都认可的标准,普遍称为IMT-2000(Internation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设

采用2000MHz频谱,于2000年起开始试用。这种3G系统不仅保持移动电话,还要十分重视开展数
据通信,使无线系统和有线通信网一样重视数据传输,包括Internet/互联网规约IP和宽带业务,
以至数据速率为2Mb/s的多媒体通信。国际标准组织已经评审各国提交的无线电传输方案,包
括我国的方案,有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uplex) CDMA、TDMA,还有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的CDMA。总是没法使无线通信在性能、成本和容量等方面都显出优势。
在无线数字式移动通信,为了充分节约利用频谱,话音编码(Speech Coding)技术非常重
要。这与有线通信大不相同,有线数字电话利用脉码调制PCM, 每路电话64kb/s,或自适应脉码
调制AD-PCM,每路32kb/s,对通信网络容量没有困难。无线通信的话音编码,从早期的“线性
预测编码”LPC(Linear Predictive Coding),至80年代开始的“码激励线性预测” CELP
(Code Excited Linear Pre-diction),每路话音的数字速率降至 5~13kb/s。同时,在编码
过程中还要考虑克服无线电波传播过程引起损害和背景噪音,保证通话质量。到了3G系统,还
要考虑多媒体通信所需的音频和视频的编码技术,既节约频谱、又保证通信质量。
每一无线电基台一般需要设置几套射频收发信机(RF transceiver).现在从模拟过渡至数
字化,将充分利用数字信号处理DSP和专用大规模集成芯片ASIC,并趋向于使用越来越多的新型
软件,导致可编程(programmable)的基台,容许使用多种空中接口(air interface)标准。
基台将使用宽带线性功率放大和宽带射频器件,便于增加数字内容,使数字处理尽量靠近天线,
使多个射频同时处理,又使软件完成更多的功能。由于数字移动通信支持多个用户利用CDMA或
TDMA多址通信,数字式可比模拟式减少无线电收发信机数,可在较宽频带进行处理,又容许在
较高频率处理,从基带至中频又至射频都利用数字处理。当基台这样充分利用可编程器件时,
它们就称为“软件无线电”(software。Ra-dio),变得相当灵活,而且容许基台设备更容易配
合“智能无线”(smart antenna或intelligent anten-na).移动终端和无线手机也将趋向于
软件无线电。当业务和标准技术有所改变时,软件无线电可以很快适应新技术,不需大量更换
设备,因而投资成本可以降低。
加多利用数字信号处理,可促使无线通信的智能天线技术得到有利的发展。智能天线需要
使用多个天线。基台往往有几个定向天线,各分管一个扇形区,对该区内移动终端的无线接入
特别有利,还可能让多个束射经过自适应过程进行快速换接,以获得最好的孔径增益、分集增
益、和遏止干扰,导致性能改进。接收天线如采用两个天线分支,在空间有足够的隔开,就可
获取空间分集的好处,如只有一个无线,则利用极化分集也可得到好处。在自适应智能天线,
发送装用多个天线,可取得更多好处。对于TDMA系统,智能无线可以加大通信容量,由反向线
路传来的信号进行处理,可使正向线路的束射调整得最好。对于CDMA系统,所有移动终端使用
同一频带,只是编码不同。到了3G系统,用户如使用较高数据速率,可以指定特殊符号(pilot
symbol)以控制自适应天线处理来减小用户间的干扰,从而加大通信容量,即在有几个用户
使用高速数据时仍容许较多用户通电话。
无线移动通信网有时为了公共安全的原因,需要相当精确地测定某一移动终端或个人在某
一时间移动至地理上的位置,称为定位技术(geoloca-tion)。现在已有一种独立的手持机能
够附带设备,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在室外测定移动个人
自己的位置。将来进入3G时代,个人移动无线手机本身可能附有定位功能,它在得到网的协助
下进行定位工作,不必另外携带独立的GPS手持机。就是说,新式的移动通信手机附装协助的
AGPS(assisted GPS), 测定自己在室外,甚至室内的地理位置。通信手机于需要时由网提供
情况,不必由通信手机本身连续跟踪GPS卫星。
蜂窝网3G系统向未来的分组交换有线网看齐,着重于提供尽量高速率的数据通信。蜂窝网
也要提供不对称数字传输。象有线网的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那样,无线电基台至用户的方向
提供较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有线网是在交换局设置多载波离散多音调(DMF,Discrete
Multi-Tone)装备,而无线网是在基台设置多载波正交频分多路( 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装备,这对于移动用户接上Internet索取大量信息时非常需
要。
3卫星通信和微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无线移动通信除了大部分依靠城市蜂窝网、如上节所述外,还有卫星通信也非常重要,大
有发展前途。同步卫星对固定通信和广播已经多年实践证明极为可靠,还可有利地提供远程移
动通信、低轨 道、中轨道卫星通信。如在技术、设备、成本各方面深入研究,仍能大有作为,
对全球个人移动通信发挥作用。同温层(平流层)无线通信已有方案提出,如继续具体研究,
对固定通信和移动通信都有独特作用。此外,无线固定通信包括人们熟知的微波数字接力通信
和最近提倡的无线用户环路(WSL,Wireless Subscriber Loop),在人口较少的地区很适用,它
们与建设光纤光缆和有线市内电话用户线相比,有建设较快、投资较少的优点。毫米波无线电
通信和无线红外线通信已在多处安装试验,证明对短距通信有好处。总之,国际上不少实际应
用和试验经验表明,无线通信优点很多,值得扩大实际使用范围。可以断言,在进入新世纪后,
无线通信必将与有线通信一同快速发展和互相配合应用,不愧为信息基础结构的两大组成部分。
同步轨道运行的卫星过去提供可靠的国际通信和电视传播,享有盛誉。近年加强开发,尤
其对卫星内部的转发器(transponder),放宽传输频带、加大发射功率、改进天线效率,甚至
加装ATM设备,扩大业务功能,以致地面应用越来越增多。一种应用是在地上安装“甚小孔径
天线”的卫星站,称为VSAT,为大企业的广域专用通信提供方便。同步卫星也可能对地面提供
远距移动通信,但地面移动 终端需装较大的对星天线,而且在高楼林立的城市 中心电波传
播有困难。为此,对地面的全球移动通信,曾另行研制发射低轨道、离地面几百至一千公里的
几十颗移动卫星族,称为 LEO(Low Earth Or-bit)。又曾研制发射中轨道、离地约一万公里
的十颗移动卫星族,称为MEO( Medium Earth Orbit)。[相应地,原来离地面36,000km、与地
球同步运行的三颗卫星族,称为 GEO(Geostationary Earth Or-bi)]。虽然最近LEO系统
Iridium在开放商用后不久就受到挫折,另一系统Globalstar正在开放商用,可能顺利进行,
但应该冷静地对待。这些LEO/MEO全球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理论和技术是正确的,但经营商对
用户需求的条件、移动手机的设备和成本,以及向用户收费不宜过贵等问题,似乎预先考虑得
不够周到。如能认真吸取经验,仔细分析原因,很可能得到圆满成功,我们可以热情期待着美
好的前途。无线固定通信也要向前发展,充分利用无线特有的优点,但无线通信受到无线电频
谱资源的限制,为了继续开发应用,必须考虑提高运用频率或缩短运用波长,即从微波(厘米
波)延伸至毫米波、甚至红外波。在这样的延伸进程中,必将遇到新的电波传播问题和器件问
题,都要逐一妥善解决,应该受到有关各方的支持和鼓励。

『陆』 通信发展的历史

1、形体时代通过身体、眼神、手势及山石树木等自然媒体相结合传递信息。

2、口语时代直立行走使得人类对信息传递方式的需求提高从而催生了语言。

3、文字书写时代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信息记录有了需求,文字随之产生。

4、印刷时代1044年,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1450年,日耳曼人古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术。

5、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电报机。

6、1857年,横跨大西洋海底电报电缆完成。

7、1875年,贝尔发明史上第一支电话。

8、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同时成功研制了无线电接收机。

9、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兄弟,在巴黎首映第一部电影。

10、1912年,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中,无线电救了700多条人命。

11、1920年代,收音机问世。

(6)移为通信股票的历史发展历程扩展阅读

通信的组成:

1、信源:消息的产生地,其作用是把各种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称之为消息信号或基带信号。

2、发送设备:将信源和信道匹配起来,即将信源产生的消息信号变换为适合在信道中搬移的场合,调制是最常见的变换方式。

3、信道:传输信号的物理媒质。

4、接收设备:完成发送设备的反变换,即进行解调、译码、解码等等。它的任务是从带有干扰的接收信号中正确恢复出相应的原始基带信号来。

5、信宿:传输信息的归宿点,其作用是将复原的原始信号转换成相应的信息。

『柒』 通信发展的历史是什么

世界移动通信发展史
移动通信可以说从无线电通信发明之日就产生了。1897年,M·G·马可尼所完成的无线通信试验就是在固定站与一艘拖船之间进行的,距离为18海里。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始于本世纪20年代,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本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为早期发展阶段。在这期间,首先在短波几个频段上开发出专用移动通信系统,其代表是美国底特律市警察使用的车载无线电系统。该系统工作频率为2MHz,到40年代提高到30~40MHz,可以认为这个阶段是现代移动通信的起步阶段,特点是专用系统开发,工作频率较低。

第二阶段从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在此期间内,公用移动通信业务开始问世。1946年,根据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计划,贝尔系统在圣路易斯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用汽车电话网,称为“城市系统”。当时使用三个频道,间隔为120kHz,通信方式为单工,随后,西德(1950年)、法国(1956年)、英国(1959年)等国相继研制了公用移动电话系统。美国贝尔实验室完成了人工交换系统的接续问题。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专用移动网向公用移动网过渡,接续方式为人工,网的容量较小。

第三阶段从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在此期间,美国推出了改进型移动电话系统(IMTS),使用150MHz和450MHz频段,采用大区制、中小容量,实现了无线频道自动选择并能够自动接续到公用电话网。德国也推出了具有相同技术水平的B网。可以说,这一阶段是移动通信系统改进与完善的阶段,其特点是采用大区制、中小容量,使用450MHz频段,实现了自动选频与自动接续。

第四阶段从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这是移动通信蓬勃发展时期。1978年底,美国贝尔试验室研制成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1983年,首次在芝加哥投入商用。同年12月,在华盛顿也开始启用。之后,服务区域在美国逐渐扩大。到1985年3月已扩展到47个地区,约10万移动用户。其它工业化国家也相继开发出蜂窝式公用移动通信网。日本于1979年推出800MHz汽车电话系统(HAMTS),在东京、神户等地投入商用。西德于1984年完成C网,频段为450MHz。英国在1985年开发出全地址通信系统(TACS),首先在伦敦投入使用,以后覆盖了全国,频段为900MHz。法国开发出450系统。加拿大推出450MHz移动电话系统MTS。瑞典等北欧四国于1980年开发出NMT-450移动通信网,并投入使用,频段为450MHz。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蜂窝状移动通信网成为实用系统,并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移动通信大发展的原因,除了用户要求迅猛增加这一主要推动力之外,还有几方面技术进展所提供的条件。首先,微电子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长足发展,这使得通信设备的小型化、微型化有了可能性,各种轻便电台被不断地推出。其次,提出并形成了移动通信新体制。随着用户数量增加,大区制所能提供的容量很快饱和,这就必须探索新体制。在这方面最重要的突破是贝尔试验室在70年代提出的蜂窝网的概念。蜂窝网,即所谓小区制,由于实现了频率再用,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可以说,蜂窝概念真正解决了公用移动通信系统要求容量大与频率资源有限的矛盾。第三方面进展是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而出现的微处理器技术日趋成熟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从而为大型通信网的管理与控制提供了技术手段。

第五阶段从80年代中期开始。这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和成熟时期。

以AMPS和TACS为代表的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网是模拟系统。模拟蜂窝网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功,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例如,频谱利用率低,移动设备复杂,费用较贵,业务种类受限制以及通话易被窃听等,最主要的问题是其容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用户需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开发新一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数字无线传输的频谱利用率高,可大大提高系统容量。另外,数字网能提供语音、数据多种业务服务,并与ISDN等兼容。实际上,早在70年代末期,当模拟蜂窝系统还处于开发阶段时,一些发达国家就接手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到80年代中期,欧洲首先推出了泛欧数字移动通信网(GSM)的体系。随后,美国和日本也制定了各自的数字移动通信体制。泛欧网GSM已于1991年7月开始投入商用,预计1995年将覆盖欧洲主要城市、机场和公路。可以说,在未来十多年内数字蜂窝移动通信将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及有可能成为陆地公用移动通信的主要系统。

与其它现代技术的发展一样,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呈现加快趋势,目前,当数字蜂窝网刚刚进入实用阶段,正方兴未艾之时,关于未来移动通信的讨论已如火如荼地展开。各种方案纷纷出台,其中最热门的是所谓个人移动通信网。关于这种系统的概念和结构,各家解释并未一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将提供全球性优质服务,真正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任何人提供通信服务这一移动通信的最高目标。

傅立叶变换最早是在19世纪由法国的数学家J.B. Fourier提出,他认为任何信号(例如声音,影像等)均可被分解为频率、振幅。由于傅立叶变换的性质,可以把图象或者信号在频域中进行处. 理,从而达到简化处理过程、增强处理效 对电信发展贡献可想而知...

『捌』 移动公司的前身及发展历史

移动公司的前身及发展历史: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是按照国家电信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于2000年4月20日成立的中央企业。2017年12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进行公司制改制,企业类型由全民所有制企业变更为国有独资公司,并更名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是一家基于GSM、TD-SCDMA和TD-LTE制式网络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全资拥有中国移动集团有限公司,由其控股的中国移动有限公司在国内31个省和香港设立全资子公司,并在香港和纽约上市。

主要经营移动语音、数据、宽带、IP电话和多媒体业务,并具有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单位经营权和国际出入口经营权。

注册资本3000亿人民币,资产规模近1.7万亿人民币,员工总数近50万人。中国移动除原有动感地带、神州行、全球通、动力100、G3外,在2013年12月18日公布了4G品牌。标志着中国移动4G业务的正式启动。

2016年7月20日,财富世界500强出炉,中国移动名列财富世界500强之一。2016年8月,中国移动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0。

2017年7月,中国移动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6。2018年7月,中国移动在《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第53名。12月18日,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强》揭晓,中国移动排名第76位。

(8)移为通信股票的历史发展历程扩展阅读:

2013年中国移动4G网络覆盖将超过100个城市,4G终端采购将超过100万部,在2月26日巴塞罗那2013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发布了中国移动TD-LTE双百计划。

自2012年全球TD-LTE发展倡议组织在巴塞罗那发表联合行动宣言,宣布“将在2014年部署超过50万基站,覆盖人口超过20亿以来,TD-LTE全球商用步伐突飞猛进。

一方面TD-LTE加速构建起了全球产业广泛参与、产品高度成熟的端到端的完备产业链,在终端芯片环节取得重大突破;另一方面商用网络数和商业用户数开始形成规模,LTE全球漫游能力得到验证。

『玖』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移动通信发展史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1864年麦克斯韦从理论上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1876年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1896年马可尼在英国进行的14.4公里通讯试验成功,从此世界进入了无线电通信的新时代。现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而现代通信技术发展从上世纪20年代起到如今,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其中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为第四阶段,这一阶段是移动通信的蓬勃发展期,1G也是始于这一时期。
1G的发展
1978年底,美国贝尔试验室研制成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1976年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师马丁·库珀于首先将无线电应用于移动电话。
同年,国际无线电大会批准了800/900MHz频段用于移动电话的频率分配方案。在此之后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许多国家都开始建设基于频分复用技术(FDMA)和模拟调制技术的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即1G。
然而由于采用的是模拟技术,1G系统的容量十分有限。此外,安全性和干扰也存在较大的问题。再加上1G系统的先天不足,使得它无法真正大规模普及和应用,价格更是非常昂贵,成为当时的一种奢侈品和财富的象征。
2G的发展
即将迈入21世纪,通信技术也进入到了2G时代,和1G不同2G采用的是数字传输技术。这极大的提高了通信传输的保密性。2G技术基本可被切为两种,一种是基于TDMA所发展出来的以GSM为代表,另一种则是CDMA规格,复用﹙Multiplexing﹚形式的一种。随着2G技术的发展,手机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变得流行,虽然价格仍然较贵,但并不再是奢侈品。
过渡的2.5G
2G到3G的发展并不像1G到2G那样平滑顺畅,由于3G是个相当浩大的工程,要从2G直接迈向3G不可能一下就衔接得上,因此出现了介于2G和3G之间的衔接技术——2.5G。我们所熟知的HSCSD、WAP、EDGE、蓝牙(Bluetooth)、EPOC等技术都是2.5G技术。
2.5G功能通常与GPRS技术有关,GPRS技术是在GSM的基础上的一种过渡技术。GPRS的推出标志着人们在GSM的发展史上迈出了意义最重大的一步,GPRS在移动用户和数据网络之间提供一种连接,给移动用户提供高速无线IP和X.25分组数据接入服务。较2G服务,2.5G无线技术可以提供更高的速率和更多的功能。
2、移动通信发展历程(二)
3G的发展
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人们对于数据传输速度的要求日趋高涨,而2G网络10几KB每秒的传输速度显然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于是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应运而生。目前3G存在3种标准:CDMA2000、WCDMA、TD-SCDMA。
中国国内支持国际电联确定三个无线接口标准,分别是中国电信的CDMA2000,中国联通的WCDMA,中国移动的TD-SCDMA。可以说3G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智能手机的发展,由于3G的传输速度可以达到几百KB每秒。
通过3G,人们可以在手机上直接浏览电脑网页,收发邮件,进行视频通话,收看直播等,还一度引出了3G手机可否取代PC的设想。
4G的发展
作为3G的延伸,4G近几年被人们所熟知,2008年3月,在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ITU-R)指定一组用于4G标准的要求,命名为IMT-Advanced规范,设置4G服务的峰值速度要求在高速移动的通信(如在火车和汽车上使用)达到100Mbit/s,固定或低速移动的通信(如行人和定点上网的用户)达到1Gbit/s。
该技术包括TD-LTE和FDD-LTE两种制式(严格意义上来讲,LTE只是3.9G,尽管被宣传为4G无线标准,但它其实并未被3GPP认可为国际电信联盟所描述的下一代无线通讯标准IMT-Advanced,因此在严格意义上其还未达到4G的标准。相对于前几代,4G系统不支持传统的电路交换的电话业务,而是全互联网协议(IP)的通信。4G将为用户提供更快的速度并满足用户更多的需求。
5G的发展
2013年2月,欧盟宣布,将拨款5000万欧元,加快5G移动技术的发展,计划到2020年推出成熟的标准。2014年5月8日,日本电信营运商NTTDoCoMo正式宣布将与Ericsson、Nokia、Samsung等六间厂商共同合作,开始测试5G网络。预计在2015年展开户外测试,并期望于2020年开始运作。
2015年3月1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已成功研制5G网络,并进行100米内的传送数据测试,并称于2018年投入公众测试,2020年正式投入商用。因此2020年也被业界认为是5G正式推出的时候,但是几天前,美国移动运营商Verizon无线公司宣布,将从2016年开始试用5G网络,2017年在美国部分城市全面商用。虽然之后遭到了对手AT&T的反驳,但是这些无疑不在预示着人们对于5G的憧憬。

『拾』 通信的发展史

人类进行通信的历史已很悠久。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通过简单的语言、壁画等方式交换信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用语言、图符、钟鼓、烟火、竹简、纸书等传递信息,古代人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信、驿马邮递就是这方面的例子。现在还有一些国家的个别原始部落,仍然保留着诸如击鼓鸣号这样古老的通信方式。在现代社会中,交通警的指挥手语、航海中的旗语等不过是古老通信方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这些信息传递的基本方都是依靠人的视觉与听觉。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有,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使神话中的“顺风耳”、“千里眼”变成了现实。从此,人类的信息传递可以脱离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同此带来了一系列铁技术革新,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
1837年,美国人塞缪乐.莫乐斯(Samuel Morse)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磁式电报机。他利用自己设计的电码,可将信息转换成一串或长或短的电脉冲传向目的地,再转换为原来的信息。1844年5月24日,莫乐斯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进行了“用莫尔斯电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而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
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c.Maxwel)建立了一套电磁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两者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A.G.Bell)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并于1876年申请了发明专利。1878年在相距300公里的波士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并获得了成功,后来就成立了著名的贝尔电话公司。
1888年,德国青年物理学家海因里斯.赫兹(H.R.Hertz)用电波环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他用实验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这个实验轰动了整个科学界,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导致了无线电的诞生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热点内容
什么是股市黑盘子 发布:2025-05-15 19:44:36 浏览:254
想买跟冷链有关的基金怎么找 发布:2025-05-15 19:43:49 浏览:988
利殴股份股票历史最高是多少钱 发布:2025-05-15 19:42:04 浏览:464
香港古玩艺术股票交易所 发布:2025-05-15 19:37:28 浏览:175
买之前怎么看基金能不能转换 发布:2025-05-15 19:09:44 浏览:872
龙华数字货币如何使用 发布:2025-05-15 18:50:00 浏览:211
理想汽车股票代码是多少市值 发布:2025-05-15 18:23:02 浏览:218
华尔街股票交易量 发布:2025-05-15 18:22:10 浏览:873
什么叫电子货币代替美元 发布:2025-05-15 18:15:08 浏览:754
余额宝哪个基金收益率最高又稳定 发布:2025-05-15 18:14:58 浏览: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