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股票 » 章句科技股票

章句科技股票

发布时间: 2021-04-24 10:58:47

Ⅰ 急求 从基本面和技术面分析股票000012 帮个忙把!!!!

(1) 常捂资金短捂股,强做弱休常空仓

中国股市有玄机,融资功能称第一。 行政影子政策市,宣传现实难统一。
市道低迷融资难,政策救市不余力。 股市过热冲破顶,重大利空与你急。
K线图上走极端,旱死涝死不称奇。 股票买卖资金大,做空机制本没戏。
存在决定咱意识,小平思想要学习。 特色理论来弄通,见怪不怪抓实际。
中国股市有特色,一大一小格局奇。 大波行情小反弹,年复一年重复戏。
个股行情一二次,升短跌长是规律。 抓住行情能获利,见好就收才获益。
如若贪心未逃逸,可怜庄主就是你。 一年持股3个月,9个月为空仓期。
常捂资金短捂股,股市玄机难欺你。 强做弱休常空仓,**才是硬道理。

(2)拒绝盘整省成本,不抢反弹不补仓

拒绝盘整很简单,参与盘整时间长。 影响资金来运作,突发利空风险藏。
即使主力仍未出,大盘向下谁能抗。 顺势而为是无奈,资金沉淀似无粮。
抢反弹,不提倡,刀口舔血易受伤。 底部之下还有底,空头排列难补仓。
18介入16补,跌到14再补仓。 最后资金悉被套,底部究竟在何方?
直到一天顶不住,割肉出局底才敞。 补仓理念实荒唐,摊低成本做补仓。
反抽出局很会算,越跌越补资金光。 底部真正到来时,筹码套牢已满仓。
补仓理念要不得,市值未增自我安。 不是高手切莫补,止损出局才有望。

(3) 谨慎加油严把关,随时刹车不能忘

风险首先在买入,就看时机当不当。 重中之重是价位,严把合适价位关。
知识技术和经验,充分调动来研判。 均线舒展又流畅,K线形态未走样。
指数环境勿忽视,同时关注成交量。 技术面,基本面,相辅相成才恰当。
某种形态不逢时,可靠程度会下降。 只有政策趋稳定,技术分析才帮忙。
只有大势趋明朗,个股形态显真样。 即使如此来研判,失误突发最平常。
突发失误莫要慌,止损出局保平安。
(“均线舒展又流畅,K线形态未走样”句:指尽量选择那些均线系统舒展流畅、K线形态符合技术要求,且成交量配合的个股)
(某种形态不逢时:指某种技术形态没有出现在适当的时候)
(突发:是指突发因素)

(4)重兵出击单打一,快速撤离需功力

重兵出击单打一,集中资金铁纪律。(一:单个股)准备之仗是基础,入选个股要知底。
基本面,技术面,做到知己又知彼。 单打一,是原则,分散投资欠合力。
即使捕捉到战机,扩大战果却不易。 集中资金是战术,务必全歼永牢记。
一旦主力放量攻,迅速出击不迟疑。 重兵出击贵在狠,敏捷勇猛尽全力。
介入后,勤关注,均线K线有无异。 大盘走势如无变,短暂波动不为惧。
若求利润最大化,安心持股终获益。

(5)按图索骥勤翻图,守株待兔常受益。

按图索骥啥含义?均线时空坐标里。 一十三或三十四,穿越五五均线底。(穿:上穿)
两个金叉穿越现,犹举出击信号旗。 及时出击终有获,下手勇猛如卷席。

2009-10-15 18:17 回复
210.82.107.* 13楼

倘若不见信号出,紧握头寸定不疑。(定:不动) 满仓守候人人会,长期空仓难见几。(几:几人)
守株待兔重在守,目标未现克躁急。 养精蓄锐守字谛,守住资金实不易。
按图索骥重在索,条件选股雷达里。 形成金叉穿越股,并非个个可出击。
金叉穿越是蹄声,白马黑马还是谜。 是追是弃等跑起,不能见马就要骑。
倘若雷达天天空,日复一日不放弃。(定不疑句:守住资金,不老是杀进杀出,定能生慧,就能坚定)

(6)双十获利原则

获利目标人人有,或多或少无讲究。 均线系统135,双十获利有计谋。
获利百分之二十,持股二十之日久。 红杏出墙是例外,二十减半一半留。
倘若买入股票后,双十达到或过头。 股价走软一枝秀,独上高楼也来凑。
落袋为安尽早溜,捂钱再把目标瞅。
("135"均线系统的获利目标是"双十获利"原则,即持股20个交易日,获利20%)
(红杏出墙是135系统的第一买点,属底部形态,红杏出墙的持股时间为10天,获利10%)
(过头:即超过。一枝秀:即一枝独秀,顶部形态。独上高楼:也是顶部形态)

(7)135均线战法构成口诀

一三五线有文章,时空坐标能捉庄。 格兰威尔八法则,费波纳奇内中藏。
短期均线是十三,时间之窗不简单。 判断股票强弱势,十三均线秤一杆。
倘若股价穿十三,并沿该线稳升攀。(穿:上穿) 上升空间将极广,倘若不能则有限。
股价经过大涨后,十三走软现彷徨。 意味行情将结束,时刻准备来空仓。
倘若股价破十三,坚决出局全清仓。(破:跌破) 中期均线三十四,承上启下别小看。
三四上穿五十五,均线互换才有样。 多头排列完成后,正式行情才开展。
长期均线五十五,中长趋势分界桩。 界定牛熊分水岭,江恩周期时间窗。
股价站上五十五,才有可能往上涨。 股价启动临界点,一三五线早周详。
股价处在何位置,时空坐标来度量。 不同类型之股票,形态结果却一样。
凡能大涨之股票,涨前形态类似像。 股价上涨之规律,一三五线破迷盲。
不贪不躁是胜道,按图索骥不用慌。 强做弱休常空仓,守株待兔也风光。
(135:即13日均线、34日均线、55日均线组合系统的简称)

135均线战法使用方法口诀

炒股要诀在时机,一三五线很独到。 持股日约二十六,最长五五太难熬。
五五已是盲区里,进入极限势难料。 特殊商品之股票,保质期限不可少。
保质期过会生变,易燃易融还易爆。(三易,主要指ST、PT、中年报地雷、庄股跳水等等风险)
炒股方法不能少,一三五线显诀窍。 技术分析参数定,各种软件都好找。
条件选股应具备,相应条件要设好。 十三上穿五十五,每日都要选一道。
还有三四穿五五,照着葫芦来划瓢。 搜索完毕存好盘,再作甄别把金淘。
调出资料F10,收益主营要知道。 总股本,流通盘,最新动态别漏掉。
大批相似形态股,取舍条件有五条。 形态不好不能留,基本面上差才好。
绩优让位于绩差,价位越低越是宝。 盘大让位于盘小,以上五条要记牢。
股票形态不规范,强扭痕迹不可靠。 技术形态如完美,主力有备操盘高。
形态条件筛选后,放进自选设警报。 股价携量破高位,系统自动发警报。
根据市场诸情况,考虑跟进别急躁。 轻仓试探半仓跟,重仓出击要把牢。
买进之后调警报,高低价位要设好。 前收盘是低价警,高价警示前最高。
高价警示仍持股,低价警示清仓逃。 高低价位警示好,冷血指标客观貌。
交易频率虽增高,失误相对会减少。 长期使用该指标,良好投资理念导。
警示价位不教条,获利止损自己调。 自定盈亏平衡点,获利预期设低高。
(形态不好:指形态不规范。基本面上差才好,指基本面好的让位于基本面差的)

135均线战法使用原则口诀

时空坐标一三五,最高原则是纪律。 股市操作纪律严,亏钱输家不是你。

Ⅱ 《论语章句集注》

朱子《四书章句集注》的解释学意义

梁中和

本文简要勾勒出一般意义上的西方解释学概况和朱子解释学语境的概貌后,指出“一个生命的诞生便是一个解释学事件”及“持敬”对朱子解释学语境开启的关键作用。进入朱子《四书章句集注》,重点分析了朱子解释学的三大原则:“求本意”的原则,即身居道统而求道之当然、本然之意;“实理实情”的原则,即文本解释中非概念化理解的原则;“以身解经”的原则,即“为己之学”与“力行”的原则。并从“解释与理解者”和“被解释与被理解者”之关系等角度,对一般意义的解释学与朱子解释工作的差异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解释学、本意、实理实情、以身解经、持敬

The hermeneutic senses of ZhuZi’s The Four Books chapter focus
By Liangzhonghe

Abstract:
In this text we sketched western general meaning study of hermeneutic briefly and the contours of ZhuZi’s hermeneutic general picture of linguistic context and pointed out that “One birth of life is a incident of ZhuZi’s hermeneutic.” and “Keeping respectful” had a key effect to open this linguistic context. Combined ZhuZi’s explanatory notes of the Four Books chapter focus, and we analyzed especially that ZhuZi’s three major principles of hermeneutic: First, the principle of “Finding Nature-sense”, it’s that one being in the Orthodoxy and finding the Nature senses and original means of Tao; Second, the principle of “Truth of Li(理) and Qing(情)”, it’s that text’s un-conceptional explain in the explanations of texts; Third, the principle of “Practice of holy wards though one’s life”, it’s the principle of “Learning for oneself ”&“Practise hard ”. And from the angles, such as relation of " persons who explain and understand " and " person explained and understood ", etc, we compared general hermeneutic and explain differences of job with ZhuZi briefly.
Key wards:
Hermeneutic Nature-sense Truth of Li(理) and Qing(情)
Practice of holy wards though one’s life Keeping respectful

一,西方意义上的解释学概况*

从词源上讲,“解释学Hermeneutik”源于赫尔默斯,一位古希腊“永生诸神的信使”1,他的任务是将诸神的消息和指示迅速传递给人间,这里的传递指转告,是已经经过翻译与解释的告知。由此,古代西方语文学家都用“翻译”和“解释”来定义解释学,也就是说解释学最初即一种语言转换,——从一种陌生语言世界(神的世界)到我们自己的语言世界的转换的学问。
解释学至少包含三个要素:理解、解释、应用。“理解总是解释,因为解释是理解的表现形式”2,应用则是指“把普遍原则、道理或观点即真理内容运用于解释学当前具体情况”3,而“理解的本质就是解释与应用”4。古代又称此三者为技巧,即实践技巧,所以解释学是一种实践智慧。
从历史上看解释学有六种形态:1,最早是作为《圣经》注释理论的解释学;2,而后从中发展成广义的语文学解释学,作为方法论其主要发展了语法的解释和历史的解释;3,施莱尔马赫则完成了理解和解释科学或艺术的解释学建构,使解释学扩展成为对所有文本的理解,即文本作者思想、生活历史的理解和解释,其目的是“首先要像作者一样好的理解文本,然甚至要比作者更好地理解文本”5;4,但这种普遍方法论的解释学与当时与随后的自然科学的“科学性”相比,缺乏认识论基础狄尔泰为改变这种状况而提出了建立“精神科学Geisteswissenschaften”6,其对象是过去精神或生命的客观化物,而理解就是重新体验过去的精神或生命;5,海德格尔将解释学引入存在论,他认为理解不是主体的行为方式,而是此在本身的存在方式,伽达默尔则借此发展了一门哲学解释学,他主张“问题不是我们做了什么,而是什么东西超越我们的愿望和行动而与我们一起发生。”7;伽氏还认为当代解释学是有理论与实践双重任务的哲学,应该“以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为核心,它试图重新恢复古老的实际智慧或实践理性概念以为人文科学规定其真正模式。”8从以上简述中可以归结出解释学史中的三次转向:1,从特殊解释学到普遍解释学9;2,从方法论到本体论解释学10;3,从单纯本体论哲学到实践哲学的解释学。
这一系列的转向无不与一种努力有关,特别是从狄尔泰以来,西方学者如伽达默尔等认为“近代科学在对知识概念和真理概念的哲学解释和论证中占有统治地位”11,他们不满于这种状况,要抵制这种对科学方法的普遍要求,这些努力的结果便是上面谈到的解释学的进展。今天在中国面临的“科学的迷信”12,可与西方的科学方法普遍要求相比,而由儒家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哲学又与西方的精神科学相似,都基于对“人”的共同尊重和对现今科学泛滥的必然警惕。这是我们之所以能够引入西方解释学与儒学传统相比的主要理由。本文将这种比较进一步限定在西方解释学与朱子《四书章句集注》体现出的解释学思想比较,重点是对朱子解“四书”的理解,目的却是探究以“四书”为代表的儒学传统传递的可能性。

针对目前国内对中国解释学的研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文不是为建立一门学科性的解释学以“繁荣”中国学术(在我看来那仅是对某些所谓“传统资源”的对象化、课题化的把玩而非传递),而是有血有肉,有生命倾注的担当和献身;也不是站在所谓的今人“客观”的立场上进行学术史或思想史上的评介,因为在我看来,用“史”的眼光看待儒学恰恰是割断和摒弃儒学传统的做法。

二,朱子解释学的一种理解/解释

据《朱熹年谱》(王懋竑)载,朱子之父“以儒名家”13,朱子自幼受学于父亲,四岁时曾问“天之上何物?”14被其父称异,五岁入小学,时已疑惑于“天外是何物?外面是何物?”15八九岁便知做工夫的必要16,十四岁父丧,受学于刘屏山、刘草堂、胡籍溪三位先生继续受二程一系的儒学教育。17可见朱子传承的儒学是其“生而有之”的传承使命,因为要对父亲尽孝也因为早年从学的经历等,使他着意于为己之学,非向外夸饰,而是向内求自我意识的确立,德行的着落等。他曾经历“困学”期18,正是一个“能思的我”真正向自己提出了问题,这时他对传统的理解才真正与己相关,他正是在儒学经典中寻找着自己。
可以说一个生命的诞生便是一个解释学事件,朱子解释学语境就此创建。他的此在存在正是在这样一种传承努力中展开,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为学”。

为学不光包括今天说的“学习文化知识”而更多的是学习如何做人19,也可以说为学要学的就是学做人,这里的“人”并非生物意义上的而是指人之“理”,即“人之当为之人”的人。为学几乎可以概说人一生的努力(为学的过程便是做“工夫”)。而学又分大小两种或两阶段,小学指“先要做此事”,做一些射御书数,洒扫应对之事,是指不知其所以然地做一些中规中矩的事,还有一种小学指的是语文学知识的学习,朱子曾说汉魏诸儒“正音读,通训诂,考制度,辩名物,其功博矣,学者苟不先涉其说,则亦何以用力于此?”20语文学的功夫对他来说是必备的前提背景知识和技能。大学主要包括读书、持守、力行等21,是在小学基础上知其所以做此事。读书是理解和解释统一的过程,兼顾知行而持守、力行则是应用与理解、解释的统一,也表现出朱子解释学的“实践智慧”意味,尤其是面对当时“人欲横流,天理几灭,今而思之怛然震栗”22及“近世以来,风颓俗靡,士大夫依托欺谩以取爵禄者不可胜数”23的状况,加上当时讲学之人又多“各守己偏”,朱子提出了要“上不失列圣传授之统,下使天下之道术得定于一”24。并在做官时赈灾无数,为民请命,重视教化,每到一处必使民风为只一振,而民亦感恩,事迹传为佳话。这种身处逆境而不断有所作为的事实表明朱子解释学内在的强烈的实践倾向。
贯穿朱子一生的是持敬的态度,他曾书《敬斋箴》于室内墙上以自警,其文如下:
“正其衣冠,尊其瞻视。潜心以居,对越上帝。足容必重,手容必恭。择地而蹈,折旋蚁封。出门如宾,承事如祭。战战兢兢,罔敢或易。守口如瓶,防意如城。洞洞属属,罔敢或轻。不东不西,不南不北。当事而存,靡他其适。弗贰以二,弗叁以三。惟精唯一,万变是监。从事于斯,是曰持敬。动静无违,表里交正。须臾有间,私欲万端。不火而热,不冰而寒。毫厘有差,天壤易处。三纲既沦,九法亦斁。于乎小子,念哉敬哉。墨卿司戒,感告灵台。”25
朱子以此终生自警,可见从身到心,一举一动、一念一想必要做持敬工夫,因此我们说这是根本的语境开启和持护的工夫和保障。

三,《四书章句集注》的解释学意义

《四书章句集注》常被人们认为是朱子为建立一己之哲学体系而写的书26,是属于朱子一人的,但在我的考察中会看到事实恰恰相反,朱子并无半点自立主张以显名的意图和做法27。《四书章句集注》之所以被看成一部完整的经典是因为朱子本人的解释学方向所指向,我们可以在下文中探讨。本节主要考察了朱子的三大解释学原则和一个根本的解释学态度。
第一个原则我称之为“求本意”的解释学原则。可以先简要的概括为:身居道统而求道之当然、本然之意,此之为本,但要求本意又必在“末”“用”处求日用伦常之当然本然。
朱子在《中庸章句序》中说“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明夫尧之一言,必如是而后庶几也”28。可见尧已有至尽之言,后人如舜只是益言以明尧之言,这“明”字可解为使明白、彰显,其之所以不明是由于世代相隔已久,前后不得继,因此朱子赞扬孔子说,“若吾夫子,则虽不得位,而所以继往圣,开来学,其功反有贤于尧舜者。”29孔子之后是曾子继承和传下了孔子之学,这点朱子曾多次说明,如“弟子颜回最贤,早死,后唯曾参得传孔子。”30并引程子之言“曾子传道而不与焉,故知十哲世俗之论也。”31表明这样的道统认定是在程子一系的学说中完成的。朱子得此信念后笃信不已,并且将二程列入道统中,但“至其(指程子)门人所自为说,则虽颇详尽而多所发明”32,朱子不满于此,他认为“吾道之所寄不越乎言语文字之间”33,应该做的是“因其语而得其心”34“且应以正心度”35,而非“以己之私心窥圣人”36。由此可见朱子是身居道统而求“本意”,圣人之本意与一己之私心相对,并且“人惟有私意,圣贤所以留千万言,以涤人之私意,使人人全得恻隐、羞恶之心。”37此私心私意可理解为人不悬隔自己的意见不虚心而是妄测、判断及对这种判断的执着,也指有为谋取私人利益名誉等而曲解圣人之意以附他意的念头。这里求本意与祛除私见互为表里,祛除成见并非剥夺个人理解的权利,而是敞开个人理解的可能,堵塞自蔽自欺的可能。朱子本人在注“四书”时大量引用程子、张子及程子门人的话,有时注解只是引语,并无自己的话38,可见他本人是以传道统为己任,是身居其间的,注中他还对诸先贤的说法提了讨论意见,如对子张的批评“子张讥之是也。但其所言亦有过高之病”39,对程子的说法提了建议“至字,恐当作圣字。”40等。可见他从未离开这一“道统”的语境,并非要去立朱某一人之学,而且在集注中做了合贯工作。如他的“合四书”的做法:
朱子首次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经典合为一辑,不光将“四书”立为入学之门径,而且还是为学工夫主要体味的文本。从他的传记中可以看到他本人是终生在读、释这四部经典,是用生命在解释。在编排时他将《大学》放在首位,《论语》《孟子》次之,《中庸》最后,是按由易到难由实事到高妙之理的体认的次序,有助于学者学习。《大学》的首位可看到朱子对为学的强调,“古之大学”“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41《论语》《孟子》讲的都是日用伦常之事有益于学者体会“用”“末”处之本意,故而次之;《中庸》最深奥不宜先学故殿后,并提携全书之旨。最重要的是这四部经典分别是曾子、孔子、孟子、子思之作,道统之系便得以在此四书内部贯通。
由上可见“身居道统而求道之当然、本然之意”。
具体讲“当然、本然之意”如何理解,从对道的一个解释中可以看到:“道者,日用事物当行之理,皆性之德而具于心,无物不有,无时不然,所以不可须臾离也。若其可离,则为外物而非道矣。是以君子之心常存敬畏,虽不见闻,亦不敢忽,所以存天理之本然,而不使离于须臾之顷也。”42朱子要传道统,这道的关键,圣人之道得以继,在朱子看来便是求日用事物当行之理,存天理之本然,这里当行指应当做的,当然的正当行为,“本然”指自然而然,自然如此,要存的是天理的自然43。
释文中朱子还常有这样的表达:“此章言…”言的内容是朱子理解到的圣人传此言的意图,想让后学明白什么道理44。又如有这样的推理“夫子初心,欲行其道,至是而知其终不用也。于是始欲成就后学,以传道于来世。”45这是讲圣人的意图,还有引程子的“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然不能使知,但能使之由之尔。若曰圣人不使民知,则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岂圣人之心乎?”46。这绝非心理学意义上的将心比心或同情,而本身就是求圣人之言的宗旨和真理要求,也就是求其本然之意。如在改定《大学》三纲传、诚意传特别是梳理《中庸》时的就是依了此法。
“此之为本”是说解经要以求当然、本然之意为本。而且在诸事物间也要分别“本/末”、“本/用”,如“居上主于爱人,故以宽为本。为礼以敬为本,临丧以哀为本。既无其本,则以何者而观其所得之得失哉?”47,可见本在事物中有规定作用,不可不察,但同时朱子告戒不可以“厌末求本”,学者应当“循序渐进”“其非谓末即是本,但学其末而本便在此也。”48“用”处与末相关,亦是下手处。这便是讲求本意又必在“末”“用”处求日用伦常之当然本然。在《大学章句》中,朱子就在改定“本末传”时特地将其只解经中“本末”二字,而未释“始终”,引来后人一些批评49。
求本意的过程是艰难的,朱子引程子的话说要“句句而求之,书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则圣人之意可见矣。”50其中包括晓“文意”和晓“意”两个过程,“凡看文字,须先晓其文意,然后可以求其意。未有不晓文意而见意者也。”51这里的“意”指“本意”,“文意”指字面意思。在“阙疑”上朱子指出了所有重出的、阙文的、错节的、未详孰是的,还有一章《孟子》中不可强解的,他说要学者深思之而未给出答案52,正是敞开多样的理解并明白此处当谨慎。
除解四书外,朱子解过《诗经》《易经》《楚辞》及关于解历的一些说法,还有关于一般文字的解法,在此不详加论述53。但有一点要说明,那就是求圣人之言本意是判定其他言语的标准,即理。人要做的也便总是求圣人之本意和通过判定他人言语而知其是否合“理”。如“凡读书,须晓他人底言词了,然后看其说于理当否。当于理则是,背于理则非。”54虽是圣人的本意,但朱子强调其非圣人私有,而是天理,“天者,理而已矣……皆理之当然也。”55
第二个原则我称之为“实理实情”原则,这是讲文本解释中非概念化理解的原则。朱子引程子语,“须将圣人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空话说。”“若以言语解着,意便不足。”“孔子言语句句是自然,孟子言语句句是事实。”56这是说圣人言语不是空话,都是自然而然的事实。“皆实理也,人知而信者为难”57这里的信并非指理解“理”的抽象概念意义,而是相信这理是实在的,是到场的,不只是今人意义上的概念含义,或根本不是抽象概念。“理”是实然地临在于学者,朱子所言的理、天、性、心、命等等常被后人误解为概念及概念间关系,加以推导而理解,但在朱子,那些都是“实理”,他要求的是实情实理,“佞人所以应答人者,但以口取辩而无情实”58,这实情不仅有以上所说的天、理等的临在,还更多的指具体事务事情,情理实事,因此他说“故孔子告之,皆笃实之事。”59
那么与此相反的做法便受到朱子的批判,“是以君子,务穷理而贵果断,不徒多思之为尚”60并批评时人“不过记诵文辞之间”61说:“《诗》以理情性,《书》以道政事,礼以谨节文,皆切于日用之实,故常言之。礼独言执者,以人所执守而言,非徒诵说而已。”62要去求实理实情,朱子讲到很多事例:如在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时他说这是“大道之经,政事之根本”63,孔子当时对齐景公说是因为齐君臣之间“皆失其道”这君臣父子之间的关系很明显不是概念关系,而是事实间的人的生存联系。他还引程子语“凡看《论语》,非但欲理会文字,须要识得圣贤气象”64。
上文中也可看出求道行道皆要在实处做。“道者,率性而已,故众人之所以能知能行者也,故常不远人。”65“道者,人之所当行也。”66这是讲道不仅当行而且不远人,皆可落实,如“(君子之)道,即仪礼、制度、考文之事也。”67还说“此章言事亲从兄,良心真切,天下之道,皆原于此。”68可见这道、理等都是实情实理,可从事实上求,虽有些不可摸见,但总是有的或存在着的。这一点对朱子解释学有重大意义,就是这一点才将朱子与其同时代的其他人和今人分开来,他说同时代的人“俗儒记诵词章之习,其功倍与小学而无用;异端虚无寂灭之教,其高过于大学而无实。其他权谋术数,一切以就功名之说,与夫百家众技之流,所以惑世诬民,充塞仁义者,又纷然杂出乎期间。”69可知朱子除强调求本意外,特别注重在解经时对文本的实然化理解而反对概念式理解,这点同样适用于说今人理解朱子,一是因为今人已没有那样的语境可以体会天、命、理的临在了,还因为西方认识论模式影响,将天、理、性、命等简单的当观念和概念讲,这点要澄清70。
在解“四书”时朱子为大《大学》补传便是在此原则指导下做的。他将原传文中的“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定为第五传,并删去“此谓知本”以为其为衍文,这也是程子之意,而“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之谓格物,此谓知之至也。”71
这段补传中体现出朱子对即物穷理的体认,学者这种努力是在实物中求实理的过程,物不虚理亦不虚。格物是求众物表里精粗,致知是明吾心之全体大用,这些皆是实然的事实而非理会抽象意义。做格物的工夫也不是冥想而是做事实。朱子体认到的实理事情应该这样求,但这只是对实理实情求法的一种描述和表达,并非就是原文之意。朱子也自知僭越之嫌,但为了后学理解他还是加上了这段补传,并且未再夹注释,也就是说这段传文与注相近。朱子要切己的做工夫必然要求他这样做,他人也可以或必须切己的才可以理解,因此,这样的非概念化理解是敞开的实然的工夫,必是切己的,不可理解得过玄。
第三个原则是“以身解经”的原则。其中包括两个意思,一是“为己之学”的强调,另一个是“力行”原则,解经也即是以己力行道。“道外无身,身外无道”72“人外无道,道外无人”73这是讲道必着落于人之身,离了人之身便无“玄”道。“盖圣人之言,虽有高下大小之不同,然其切于学者之身,而皆为人德之要,则又初不异也。”74这便是“为己之学”,虽非朱子首次提出但他十分注重便是他的解释学特点。他著《四书章句集注》是给“学者”看的,而非给“读者”看的,文中皆提“学者深思之”等而从未提读者如何75,这里有重大关系,即朱子解释经典圣人之言不是给人看的,而是要人切己以学的,他本人在为学,学圣,而著书也是为后学易解圣人之言,是帮助后学,一同传道统。他说著《大学章句》是对“于国家化民成俗之意,学者修己治人之方”76有益的。注释的意图便是帮助学者理解而非自立体系,如他说“圣人言语,本是明白,不须解说,只为学者看不出,所以做出注解,与学者省一半力。若注解上更看不出,却如何看得圣人意出?”77
朱子还引程子语“学者,将以行之也。”78“然必先明诸心,知所往,然后力行”79这是讲学者不光要知道为学在己一身。而且要知道为学并非为故弄玄虚而是要行动以践之。即“事道者,以行道为事也……孔子所以不去者,亦欲小试行道之端,以示于人,使知吾道之果可行也。”80
这三大原则并非独立不相干,而是全然不可分。求本意之旨必要实情实理地对待文本,方可解得,而解得本意又必要身体力行方可完成朱子《四书章句集注》的解释/理解过程。但我们还必须想到朱子解释学境域建立的保障——“持敬”的态度——在此书中的解说。(可对照前文第二部分。)
朱子说“敬者,主一无适之谓也。”81此语来自程子的“主一之谓敬,无适之谓一”82,敬与理有关系,“孔子言是礼者,敬谨之至,所以为礼也。”83“礼以恭敬辞逊为本”84而且敬与己之修身有关,“修身以敬,夫子之言至矣尽矣。”85“敬以直内,则义以方外”86且“恭主容,敬主事。恭见于外,敬主乎中。”87,所以无论内外,敬的态度不光是礼的根本态度,而且要切己不离的贯彻,正是“君子之戒谨恐惧,无时不然,不待言动而后敬信,则其为己之功亦加密矣。”88
人要敬天敬王89,这敬是天、命等的临在感,是“彻上彻下语”90。在朱子行文中可以明显看到他本人的敬的态度,如解“孔子入太庙每事问”一章时,他引用了尹氏之言,说此举是“谨之至”91,而其一生主于儒学,讲学间每以恭敬之容教徒,以敬处事,内外如一。可见没有对圣人的敬不可能诚心诚意的求本意,也不可能体会实理实情的临在和到场,当然在做事时也不可能每事以敬地完成,外不恭内不敬则不能真诚的释经典。敬本身也是一工夫92,要深加体味圣人之言,久久理解之,不能没有敬的态度,因此这“彻上彻下”的态度不能少。
这样看来,《四书章句集注》体现的朱子解释学意义是浑然的,分而言之可以有以上表达,但合而言之只需“学者”敬心体会便是。

四,一般解释学与朱子解释工作的比较

朱子解释学很容易被放在中国经学传统中讲93,但也可以单以《四书章句集注》为主要解释学范例来研究它开启的解释学原则及意义,对这些原则、态度发掘的过程也是彰显其解释学意义的过程。特别是相对与西方解释学及现在中国学者提出的“中国解释学”都有特别的意义。
从被理解和理解之事来讲,西方主要指上帝、《圣经》及后来一般的个人文本。《圣经》是上帝之书,“本身具有一个超出其具体内容的真理要求”94,不是纯字面的意思,而后来个人作为文本的作者,其个人对文本的理解成了他人理解文本的标准,而且施莱尔马赫还说要比作者更了解他本人之意。相对于此,朱子《四书章句集注》所理解的对象是圣人言语,是理、道,“学者必因先达之言以求圣人之意,因圣人之意以达天地之理。”95,其中圣人之意不对应于上帝之《圣经》,因为圣人之言是为明天地之理,“先达”之言也非个人、他人之本人意见,而是在道统中的,对圣人之言的说明,以利后学学习的言语。圣人之言与上帝之言不同,圣人之言还应由理推之“当然、本然”之意,上帝之言则本身是标准。他人之言与先达之言不同在于他人是私己而先达非私己,朱子判定他人言语的标准是先晓文意,再看其与理当否。一个纯粹私人的想法不能以其本人意见作为标准,必有当与不当之分,没有一个私人的意见不可做此区分,也即任何人的言语意见在朱子那里都可分为当然、异端、个人发明等。当然这里也存在判定天理的标准问题,可能不同儒者判定不同(如历史上那样),但总有一天理、至当之理要人去求,而非上帝之言或他人之言所造成的独断或相对主义。
从理解或解释者来讲,西方是“读者”,其理解和解释行为主要是阅读、讨论、辩论或批判等,而朱子《四书章句集注》中的理解、解释者是“学者”,其理解、解释行为是为学,学做人。今人伍晓明在“重读孔子”96时用的是“读”字,而不是“学”字,可以看出西方对吾人的影响,但他了解到了“重读因而在一定意义上也意味着‘行道’”97。西方的读者除解《圣经》以外大都可以是中立的关注他人的文本(如科技等方面的),现在与《圣经》有冲突的也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认同,但朱子《四书章句集注》中的解释学意义却要每个人读文本时都带有当与不当的判定要求,对经典的理解又必是在敬的态度中求其本意,然后力行之,或是力行以求本意。西方的“原意”可以因读者不同而死去,但朱子所求的本意却只能因世代相隔而不在场,前者成了探求“什么东西超越我们的愿望和行动而与我们一起发生”而后者则是永远在当与不当的判定中指出人之为人所当取之说、当行之道与当弃之说、当戒之异端、邪道。
用解释学三大要素:理解、解释、应用来对应,可知朱子《四书章句集注》的一、二解释学原则是讲理解、解释,应用则是在第三大原则体现。“本意”不在场的原因可能还与今人有关。上文说过本意与原意不同,关键还在于理解方式的“概念化”问题。西方认识论传统影响下,讨论问题多为概念式的,理解中注重概念的厘清、定义及

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李鸿章指责清朝的一些官僚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

(1)旧官僚不能正确认识外国先进技术的作用。认为西方先进技术是维护他们统治的工具,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这种观点具有进步意义,但也有片面性,忽视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相互影响。
(2)赞成日本学习西方军事,工业技术和派遣留学生的作法,反对日本进行的政治制度变革;同时对日本威胁中国,侵略台湾表示担忧。
(3)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性质决定了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独立自主的近代化国家。

Ⅳ 股票基本面和技术面分析

基本面分析又称基本分析,是以证券的内在价值为依据,着重于对影响证券价格及其走势的各项因素的分析,以此决定投资购买何种证券及何时购买。
基本分析的假设前提是:证券的价格是由其内在价值决定的,价格受政治的、经济的、心理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频繁变动,很难与价值完全一致,但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理性的投资者应根据证券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进行投资决策。
基本分析主要适用于周期相对比较长的证券价格预测、相对成熟的证券市场以及预测精确度要求不高的领域

技术分析:技术分析法是以传统证券学理论为基础,以股票价格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预测股价波动趋势为主要目的,从股价变化的历史图表入手,对股票市场波动规律进行分析的方法总和。技术分析认为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股价波动可以定量分析和预测,如道氏理论、波浪理论、江恩理论等。

Ⅳ 2021公务员行测常识知识训练:科技人文

【导语】行测常识考察范围很广,对考生们平时的积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常识类题目作为行测考试中的常客,在试卷上设置基本是放在试卷的第一部分,行测常识判断考查题量大、范围广,是失分率较高的一种题型。在复习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把应知应会的内容掌握住,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易错点要有总结归纳。易错点来自于考生自己的知识点盲区,还有来自于相关知识在日常认知里的错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进行考点记忆,特别给大家进行了整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2021公务员行测常识知识训练:科技人文,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下列作品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的是:

A.《辛德勒名单》 B.《静静的顿河》

C.《智取威虎山》 D.《战争与和平》

【答案】A

解析:《辛德勒名单》是以二战为题材的影片,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与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倾家荡产保护了1200余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历史事件。《静静的顿河》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22年苏联国内战争为背景;《智取威虎山》以国内解放战争为背景;《战争与和平》是以俄罗斯抵抗拿破仑侵略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故本题答案选A。

2、下列历史人物与其擅长领域对应错误的是:

A.军事:白起、李靖 B.经济:桑弘羊、郦道元

C.天文:张衡、郭守敬 D.艺术:吴道子、顾恺之

【答案】B

解析:郦道元是北朝北魏地理学家,其著作《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他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故本题答案选B。

3、下列历史人物与其著名言论对应错误的是:

A.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B.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梁启超——国家之主人为谁?即一国之民是也

D.曾国藩——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答案】D

解析:D项名言出自《宋史•王安石列传》,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提出了著名的“三不足”论断,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意思是: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前人制定的法规制度若不适应当前的需要甚至阻碍社会进步,就要修改甚至废除,不能盲目继承效法;对流言蜚语无需顾虑。故本题答案选D。

4、“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与下列哪一观点属于同一学派?

A.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B.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答案】C

解析:题干“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出自《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下》,意思是:以天下百姓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百姓的愁苦为担忧,然而这样的人还不能称王的,从来没有过。孟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A项“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出自《韩非子•有度》,意思是:惩罚罪过不避让大臣,赏赐善行不遗忘百姓。指惩罚和奖赏应一视同仁,不应因人的地位不同而区别对待。韩非子是老子学派的代表人物。

B项“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出自《老子》第七十七章。其观点认为“天道”的特点在于减少有余而补给不足,而“人道”则反之。属于老子的哲学观点。

C项“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D项“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出自《孙子兵法》作战篇。意思是:用这样大规模的军队作战,就要求速胜;旷日持久就会使军队疲惫,锐气受挫。攻打城池,会使得兵力耗竭;军队长期在外作战,会使国家财力不继。讲的是用兵作战的方法,与题干观点不同。

故本题答案选C。

5、下列哪种情形可能发生?

A.辛亥革命发生时,希腊人在体育场观看世界杯足球赛

B.五四运动发生时,中国大学生利用半导体收音机收听广播

C.冷战时期,苏联某地电影院放映彩色电影

D.越战期间,美国人在家里用计算机访问互联网

【答案】C

解析: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是1906年诞生的,由英国人制作,内容是他的两个孩子在草地上玩。而美苏冷战时期为1947年到1991年,
所以C项描述的情形可能发生。故本题答案选C。

6、通过上述试题我们会发现国考常识考察范围是很广的,那么怎么有效准备常识部分内容呢,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准备:

(1)注意平时积累,平时积累很重要。

(2)研究历年试题,试题都有自己的考察规律和特点,通过试题,明确重难点。

(3)选取有针对性的教材,可以选取常识判断专项进行系统复习。

(4)有针对性的做一些练习题,通过做题巩固知识,查缺补漏。

以上就是2021公务员行测常识知识训练:科技人文,希望大家在进行常识记忆的时候,能够进行对比整理,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大家在备考中除了系统学习之外更多要注意平时工作生活学习中的积累,常识的学习,需要平时不断的积累,才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祝大家成功!

Ⅵ 任选一支上市的股票对其进行基本面和技术面分析

只要一只股票的继续向上的攻击力消失,特别是成交量出现异常放大,不管它的业绩如何,基本面情况怎么样,都必须离场———这是短线操作钢铁般的纪律。般的想,地老天荒的去追寻。也许美丽的心

Ⅶ 科技大学用日语如何说

日语写法就是:科技大学

知识点:大学
大学

【だいがく】【daigaku】
【名】
1. 大学。(高等教育の中核をなす教育机関。)
大学を出る。/大学毕业。
大学に通う。/上大学;在大学读书。
大学ノート。/大型笔记本;大型练习簿。
大学教授。/大学教授。

2. 《大学》。儒家四书之一。(儒教の経书。もと「礼记」の一编。唐の韩愈、宋の2程子に推重され,朱熹が章句を作って四书の一となる。)

Ⅷ 银河科技股票

涨到十元

Ⅸ 南通科技股票主力如何

600862小盘股,在机床类股票当中走势较强的。几年亏损,07年盈利,查了一下报表发现是变卖资产和大股东赠予。主力控盘能力强(本轮行情已翻番)但8元是压力位,下调在即,大底形成,3.3元是不会破的。

热点内容
花都有哪些私募基金公司 发布:2025-05-15 20:06:10 浏览:614
华林证券股票交易费用 发布:2025-05-15 20:06:06 浏览:381
股票交易费计算器的 发布:2025-05-15 20:05:17 浏览:594
什么是股市黑盘子 发布:2025-05-15 19:44:36 浏览:254
想买跟冷链有关的基金怎么找 发布:2025-05-15 19:43:49 浏览:988
利殴股份股票历史最高是多少钱 发布:2025-05-15 19:42:04 浏览:464
香港古玩艺术股票交易所 发布:2025-05-15 19:37:28 浏览:175
买之前怎么看基金能不能转换 发布:2025-05-15 19:09:44 浏览:872
龙华数字货币如何使用 发布:2025-05-15 18:50:00 浏览:211
理想汽车股票代码是多少市值 发布:2025-05-15 18:23:02 浏览: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