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股票 » 二手股票是历史成本计量

二手股票是历史成本计量

发布时间: 2022-11-21 14:40:40

1. 二手市场股票买进利息怎么算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则“二级市场股票买进利息怎么算?有哪些注意事项?“的问题,是受到了高度的关注,我来说下我的了解。下面说说详细情况。

一.利息如何计算

二级市场买入股票的利息是怎么样计算的呢?我们买入股票所需要提交的这个费率呢,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第1部分是上交给国家的税费,第2部分就是给券商的这个手续费。这些费用呢,基本上都是统一由券商代为缴纳的。那么我们这个券商收取的费用呢,一般的情况下都是3/10000这样子的一个水平,也就是说我们每交1万元就需要缴纳三块钱的一个费用,也就是交易成本。一般的券商都是有规定最低的费用为5元。交易的这个手续费是可以和券商进行协商的,最低的目前的一个费用,大概就是万一的一个手续费。目前市场上比较高且比较主流的是万三的手续费,万一的手续费我们需要找到一些特殊的渠道去进行开通。

大家看完,记得点赞+加关注+收藏哦。

2. 以历史成本计量的非货币性项目有哪些具体科目,比如持有至到期投资,除了这个还有什么

股票、基金、贵金属、古董

3. 历史成本原则是什么

历史成本原则又称实标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种资产应当按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对价,而且即使物价变动,一般也不进行调整。

其主要内容是:企业取得的各种财产物资,应以其购进或建造时发生的原始成本即实际成本人账,并以此作为分摊和转作费用成本的依据。当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按实际成本计价,能防止随意性,使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便于了解和比较。

实际成本原则主要用以确定财产物资的入账金额。

(3)二手股票是历史成本计量扩展阅读

会计上,企业资产价值通常以历史成本为基础,以公允价值为辅,这是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要求。

企业持有资产的价值,可能因为自然环境、技术革新、市场环境等因素而发生变化,比如企业持有的股票因股价上涨导致账面值比取得成本高、亦或者持有的存货因技术革新而无人问津,从而导致存货可变现净值小于成本......这些都可能导致资产的历史成本和账面价值出现差异。

实施条例从企业会计准则中引入了资产计税基础的概念:历史成本为本。一般情况下不得调整计税基础,减少资产价值变动对所得税的影响,以不变应万变。考虑到实务中的需要,计税基础并非一成不变,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可以调整计税基础。

4. 股票市场中所谓的一手是什么意思

股市中有一手股票和二手股票的区别,一手股票一般不面向个人投资者发布,这是这个公司真正去发行股票发行的第1次股票。被认购的没有经过转手的,没有经过换手的这种基本都是机构投资者,基金公司,股票公司,证券公司,还有一些私募基金。

这个一手二手对我们正常的交易是没有影响的,因为就算是专业投资者的本身也有食物的时候,就像是基金经理也挺专业的吧,能够混上基金经理啊,那本身都得有点真才实学啊,你只是想混日子混不过去的,你必须得有业绩啊。但基金经理都不能保证自己买的基金都会赚钱,自己买的股票都会上涨,所以普通投资者仍然是有可能赚钱的,只不过赚钱的可能性比较小。

5. 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指的是什么

一、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指的是什么
非货币性项目,是指货币性项目以外的项目。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由于已在交易发生日按当日即期汇率折算,资产负债表日不应改变其原记账本位币金额,不产生汇兑差额。

二、非货币性项目
非货币性项目是在物价变动情况下,其本身的价格可以随着物价变动而变动的项目。包括:存货、预付费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和递延收入、应在未来提供商品或服务责任的负债项目等非货币性负债,以及大部分股东权益项目。
在通货膨胀时期,非货币性项目不直接受货币购买力下降的影响,但由于货币购买力下降,资产、商品和劳务等价格的上升,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表所反映的非货币性项目就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在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下重编财务报表时,要根据物价指数对其进行调整。
在现行成本会计中,要用现行重置成本对其重新表述。

三、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principle of historical cost)亦称原始成本原则或实际成本原则,是指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应以经济业务发生时的取得成本为标准进行计量计价。
按照会计要素的这一计量要求,资产的取得、耗费和转换都应按照取得资产时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负债的取得和偿还都按取得负债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资产减负债诉所有者权益自然也是历史成本计价的,有别于报表日的重置价值、变现价值和市价。

6. 证券中的二手股票什么意思

1、在股市中,没有“二手股票”这个说法,但有“二板股票”的说法,二板股票前三位代码:创业板:深(300)。二板市场又称“第二板”,是与“第一板”相对应而存在的概念。证券交易所设立“第二板”,是为了将这些公司的状况如营业期限、股本大小、盈利能力、股权分散程度等与“第一板”区别开来。
2、 二板市场:又称“第二板”,是与一板市场相对应而存在的概念,主要针对中小成长性新兴公司而设立,其上市要求一般比“一板”宽一些。与主板市场相比,二板市场具有前瞻性、高风险、监管要求严格、具有明显的高技术产业导向等特点。

7. 什么是历史成本;什么是实际成本

历史成本原则是会计学中的重要方法.
历史成本原则是指指企业的各种资产应按其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所谓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实际成本核算原则要求对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项目的计量应当基于经济业务的实际交易价格或成本,而不考虑随后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按照实际成本原则进行计量,有助于各项资产、负债项目确认与计量结果的检查与控制;同时,也使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建立在实际交易的基础上,能够促进会计核算与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当然,在货币购买力变动和物价上涨时,按历史成本计价,就不能确切地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因此,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企业出于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也不排除企业自愿在历史成本基础上对会计数据作出调整,以反映物价变动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但是对外报告的会计报表,必须坚持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法缩股全流通"我个人理解是按历史成本法核算该公司的非流通股本在公司股票上市流通之前的真实价值,然后以这部分价值扣除通货膨胀和利息收益等因素后计算现在这部分非流通股票上市流通的价格,然后缩股。这样可以在不损害全体流通股股东利益的情况下实现该公司股票的全流通。

如何缩股?
缩股的方法是:选择一个时点,以每只股票的每股净资产与该股的收盘价(或一定时期平均价)进行缩股,缩股后重新进行股权登记,缩股后的非流通股可以进行流通。
步骤为:
A:选择一个时点,如11月30日市场休市一个月开始缩股。
B:每支股票开始缩股。缩股率=每股流通股的某时点收盘价(或一定时期加权平均价)/每股净资产。非流通股经过缩股后的数量=某支股票非流通股量/缩股率。缩股后可流通股数量=原流通股数量+非流通股缩股后数量。
C:在这一个月之内进行工商重新登记和股权注册调整。
D:恢复开市,有条件地允许缩股后的原非流通股流通。
以天士力(600535)为例:
天士力总股本19000万股,流通A股5000万元,境内法人股14000万股,三季度每股净资产5.4元,每股收益0.40元。11月15日收盘价为21.2元。
缩股率=21.2/5.4=3.9
非流通股经过缩股后的数量=14000/3.9=3590万股。
缩股后可流通股数量=5000+3590=8590万股。
每股收益0.885元,如果股价仍维持在21.2元,市盈率为23.9倍,比现在的市盈53倍降低很多。

缩股会不会给非流通股股东造成很大损失?
不会!非流通股的价值体现是以净资产为基础的,财政部允许国有股以净资产或略高于净资产的价格转让给民营企业或外国投资者的政策,已经说明财政部承认其所持有的非流通股中的国有股部份的股票价值。按净资产卖方和按净资产缩股后在二级市流通在理论上价值是相等的,以天士力为例,缩股前的14000万非流通股以每股5.4元的净资产计算的价值总和与缩股后3590万股以每股21.2元的市价计算价值总和相等,都是7.5亿元。当然,缩股后,个股的股价是有分化的,上涨的股票,非流通股股东的财产就会升值,下降的股票的股东的财产就会缩水。
缩股会不会给二级市场造成很大冲击?
不会!二级市场资金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市场具有投资价值时,就会吸引部分场外资金,相反,场内资金也会离去,如果实现了缩股,市盈率下降到价值区域,社保基金的入市,外资的进入才会成为现实;缩股后的原非流通股的流通会受到分期卖出或卖出报告等规范性的限制,不会给市场造成集中性冲击;很多股票的大股东并不需要将全部手中股票卖出,为了加强控制权有些还要从二级市场买入股票。缩股对市场是会有些冲击,但决不是供求引起的,而是心理因素,是短期的。

实际成本是企业在取得各项财产时付出的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及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成本。
计划成本是企业自行制定的各项财产的分类、名称、规格、编号、计量单位和计划单位成本等资料,在取得财产时或发出时按这些资料计算计划成本

按现行制度规定,原材料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而对于材料收发业务较多且计划成本资料较为健全、准确的企业,一般都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收发核算。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的特点是:收发凭证按材料的计划成本计价,原材料的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均按计划成本登记。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月份终了,将发出的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与材料成本差异调整为实际成本。
其具体帐务处理可分为以下四方面:
1、货款金额已定,材料月末未验收入库。
此种情况下只需按发票帐单的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等作购入处理,不必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即:
借:物资采购 (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等
在小规模纳税人下的增值税计入物资采购成本,以下同。

2、货款金额已定,材料月末已验收入库。
此种情况下既要按发票帐单上的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等作购入处理,同时又要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等
同时作入库处理: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物资采购(计划成本)
月底结转材料成本差异,节约情况下:
借:物资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
如为超支则作相反分录。

或:入库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借或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记借方,节约记入贷方)
贷: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3、货款金额到月末不确定,月末按计划成本估价入帐,下月初用红字冲减。
此种方法,以计划成本作原材料入库处理,但不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应付帐款(计划成本)
下月初用红字冲减,待发票帐单到达后再作购入处理。

4、发出原材料的会计处理。
材料成本差异帐户的设置:
借方 材料成本差异 贷
期初余额:结存材料超支差异 期初余额:结存材料节约差异
发生额:购入材料超支差异 发生额:(1)购入材料节约差异 (2)发出材料负担成本差异(超支用蓝字,节约用红字)
期末余额:库存材料超支差异 期末余额:库存材料节约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
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在计算出差异率后,用各车间、部门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与成本差异率相乘,求出各种产品和各车间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以实际成本等于计划成本加材料成本差异为依据,将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例:甲公司原材料日常收发及结存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月初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600,000元,实际成本为605,000元;本月入库材料成本为1,400,000元,实际成本为1,355,000元。
当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情况如下:
基本生产车间领用 800,000元
在建工程领用 200,000元
车间管理部门领用 5,000元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 15,000元
要求:
(1)计算当月材料成本差异。 (2)编制发出材料的会计分录。
(3)编制月末结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
解:(1)计算当月材料成本差异
=〔(605,000—6,000,000)+(1,355,000—1,400,000)〕/(600,000+1,400,000)
=—2%
(2)发出材料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 800,000
在建工程 200,000
制造费用 5,000
管理费用 15,000
贷;原材料 1020,000
(3)月末结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 16,000
在建工程 4,000
制造费用 1,000
管理费用 3,000
贷:材料成本差异 204,000

总之,对原材料计划成本核算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购入的材料只有在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已定并已验收入库的条件下计算购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的结转可在入库时结转,也可以在月末汇总时结转;
(2)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中超支或借方余额用“正号”表示,节约或贷方余额用“负号”表示;
(3)发出材料承担的成本差异,始终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的贷方,只不过超支差异用蓝字,节约用红字或×××表示,最终计入到成本费用的材料还是实际成本。

8. 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这几个如何解释 有何区别

1、历史成本一般指发票金额,比较定向

2、重置成本:按照当前的市价购买该项资产的价值,适用于盘盈的固定资产,当然用当时评估出来的市价乘以盘盈资产的成新率

3、可变现净值:期末存货采用可变现净值和成本孰低计量,可变现净值=持有以备生产的存货对应的产品的市价-至完成该产品的发生的加工成本-销售产品发生的相关费用

4、现值:一般涉及到长期应收款项目时使用,按照预计未来现金流的现值作为长期应收款项的入账价值;

5、公允价值:熟悉交易双方在自愿的情况下,按照公平、公开的原则进行交易的价格。

区别,五者的区别在于应用的情况不同。

(一)历史成本,一般购入资产均适用本计量方式。

(二)重置成本,适用于盘盈资产的价值确定。

(三)可变现净值,一般适用于存货减值的认定。

(四)现值,适用于准则特别要求的资产价值确定,如融资租赁资产入账价值、分期付款(一般大于3年)购买资产价值、分期收款(一般大于3年)销售商品收入的确定等

(五)公允价值 ,适用于准则特别要求的资产价值确定,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投资者投入资产、债务重组取得的资产等。

热点内容
每股市值和股价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9-16 19:22:23 浏览:484
私募基金是什么意思通俗易懂 发布:2025-09-16 19:22:21 浏览:452
股市怎么找进仓仓位 发布:2025-09-16 17:51:26 浏览:759
如何进行科学地理财建仓 发布:2025-09-16 17:39:18 浏览:987
peg股市英文什么意思 发布:2025-09-16 17:35:05 浏览:750
南方下雪股市抄什么 发布:2025-09-16 17:35:04 浏览:159
数字货币交易五行属什么 发布:2025-09-16 17:28:36 浏览:825
东营股票交易软件官网 发布:2025-09-16 17:23:48 浏览:19
西宁股票交易大厅在哪里 发布:2025-09-16 17:07:26 浏览:263
上市公司对外借款对股票的影响 发布:2025-09-16 16:35:30 浏览: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