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股票 » 和记黄埔的股票历史

和记黄埔的股票历史

发布时间: 2022-12-11 00:14:35

Ⅰ 李嘉成他是靠啥挣钱

李嘉诚,广东潮安人,1928年7月出生于广东潮洲市一个贫穷家庭,父亲为教师。14岁那年(1940年),随父母逃往香港,投靠家境富裕的舅父庄静庵,可惜不久父亲因病去世。
身为长子的李嘉诚,决定辍学,先在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塑胶厂当推销员。由于勤奋上进,业绩彪炳,只两年时间便被老板赏识,升为总经理,那时,他只有18岁。
1950年夏天,李嘉诚向亲友借了5万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积蓄的7000元,在筲箕湾租了厂房,正式创办“长江塑胶厂”。
有一天,他翻阅英文版《塑胶》杂志,看到一则不太引人注意的小消息,说意大利某家塑胶公司设计出一种塑胶花,即将投放欧美市场。李嘉诚立刻意识到,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对物质生活将有更高的要求,而塑胶花价格低廉,美观大方,正合时宜,于是决意投产。他的塑胶花产品很快打入香港和东南亚市场。同年年底,欧美市场对塑胶花的需求愈来愈大,“长江”的订单以倍数增长。直到1964年,前后7年时间,李嘉诚已赚得数千万港员的利润;而“长江”更成为世界上最大塑胶花生产基地,李嘉诚也得了“塑胶花大王”的美誉。
不过,李嘉诚预料塑胶花生意不会永远看好,他更相信物极必反。于是急流勇退,转投生产塑胶玩具。果然,两年后塑胶花产品严重滞销,而“长江”却已在国际玩具市场大显身手,年产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为香港塑胶玩具出口业之冠。
1965年2月,香港发生了严重的银行信用危机,人心惶惶,投资者及市民纷纷抛售房产,离港远走。香港房地产价格暴跌,地产公司纷纷倒闭。1967年,香港更发生反英暴动,进一步使房地产市场陷于死寂。不过,李嘉诚却看好香港工商业的前景,认为香港这个商机十足的殖民地,不会久乱。他反行其道,在人们贱价抛售房产的时候,却大量购入地皮和旧楼。不出3 年,风暴平息,香港社会恢复正常,经济复苏,大批当年离港的商家纷纷回流,房产价格随即暴涨。李嘉诚趁机将廉价收购来的房产,高价抛售获利,并转购具有发展潜力的楼宇及地皮。70年代初,他已拥有楼宇面积共630万平方英尺。
1971年6月,李嘉诚正式创办长江置业有限公司,翌年改组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在地产事业上大展拳脚,并在后来多次石油危机和经济萧条的时期,趁楼价下滑,运用人退我进、人弃我取的战略入货,结果在楼市大升时获得巨利,使手上的资金暴增。
70年代的香港,4大资本最雄厚的英资洋行怡和、太古、汇丰及和记,在许多大企业的生意中,威力只手遮天。李嘉诚决定运用长江实业雄厚资金,收购香港某些具有实力的上市公司,第一个目标便直指怡和集团的主要旗舰“九龙仓”。
他经过仔细研究后,决定采取不动声色、出其不意的战术,派人分散大量暗购九龙仓股票,使九龙仓的股价在短短几个月内有原来的13.4元,狂升至56元。九龙仓集团感到大势不妙,立即部署反收购行动,在市面上大量购入散户持有的九仓股票。无奈资金有限,最后不得不向汇丰银行求助,而汇丰银行与李嘉诚合作多时,双方关系良好,这使李嘉诚有点为难。
其时,资金雄厚的华资财团主席包玉刚,亦正在争夺九龙仓。李嘉诚见好就收,主动将持有的1000万九仓转让给他,从中获利5900万港员。李嘉诚这一仗,可谓一箭双雕,既避免了与关系密切的汇丰银行有正面冲突,又使包玉刚领导的华资财团可顺利取得九仓控制权。
包玉刚识英雄、重英雄,把手中持有的另一老牌英资洋行和记黄埔的股票,转让给李嘉诚,为他后来入主“和黄”伏下一着。
1978年,李嘉诚又再以出其不意的战术,收购另一个老牌英资公司青洲英泥,成为该公司董事局主席。不过,最令李嘉诚难忘的胜利,是成功的控制了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
李嘉诚这次采用的战术,不单是攻其不备,更是迂回包围。他指挥手下,以极快速度暗中低价收购“和黄”,很快便持有该公司70%的股票。当“和黄”董事局主席祁德豪发觉李嘉诚的举动时,虽然急忙组织英籍大股东进行反攻,但为时已晚,李嘉诚已多得先机,加上汇丰银行的帮助,终在股市上成功大量吸纳“和黄”。至1980年,李嘉诚已拥有超过40%的“和黄”股权。如手到拿来般,顺利登上和记黄埔董事局主席的宝座。
李嘉诚的长江实业,以6.93亿港元的资产,控制了价值超过50亿港元的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实为“小蛇吞大象”的奇迹;而李嘉诚更因此成为入主英资财团的首位华人。
当时,并没有人追问当中关键性的一役,是汇丰银行为何愿意将手上的和黄股票卖给李嘉诚。此中的原因,直到1998年李嘉诚才说出。原来,当年汇丰极为欣赏李嘉诚的管理方法,认为由他带领和黄,必定会发展得更好,所以愿意相助。结果亦证明,和黄在李嘉诚手上,不出几年,已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公司,晋级世界数一数二的跨国企业。
80年代以后,李嘉诚的版图再进行一系列的扩张。除了房地产外,还经营航运服务、电力供应、货柜码头以及零售等,形成一个坚不可摧,在香港举足轻重的大型综合性财团。
另外,自70年代起,李嘉诚已开展了海外投资,至80年代,他逐步有目的扩大有关的投资比重,进行企业全球性战略。分别在加拿大、美国、英国、新加坡,设立根据地。业绩一年比一年好,还未到90年代,他早已成为香港的首富,并且一直保持着这个领导地位。
1990年后,李嘉诚开始在英国发展电讯业,组建了Orange电讯公司,并在英国上市,总投资84亿港元。到2000年4月,他把持有的Orange 四成多股份出售给德国电讯集团,作价1130亿港元,创下香港有史以来获利最高的交易记录。Orange是于1996年在英国上市的,换言之,李嘉诚用了短短3年时间,便获利逾千亿港元,使他的资产暴升一倍。
进入2000年,李嘉诚更以个人资产126亿美元(即983亿港元),两度登上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也是第一位连续两年榜上有名的华人。李嘉诚并多次荣获世界各地颁发的杰出企业家,还5度获得国际级著名大学颁授的荣誉博士学位。
经过20多年的“开疆辟土”,李嘉诚已拥有4间蓝筹股公司,市值高达7810亿港元,包括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香港电灯及长江基建,占恒生指数两成比重。集团旗下员工超过3.1万名,是香港第4大雇主。1999年的集团盈利高达1173亿港元。
2001年,《星期日泰晤士报》发表全球50大富豪榜排名榜,上榜的华裔人士只有3名,且全为香港富豪,其中排名最高的是第23位的长江实业主席李嘉诚,李嘉诚并被评为全球最有钱的华裔富商。
由美国《商业周刊》编辑部180余位资深编辑及其全球各地24位记者评选的“2000年度25位最佳经理人”,李嘉诚成为全球惟一入选的华人企业家,名列第11位。
2003年7月16日,美国福布斯杂志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全球十大最有影响力富人榜”。中国香港的长江实业集团主席李嘉诚排名榜单第五名。
摘自于《“华人首富”:李嘉诚一生的前前后后》

Ⅱ 和记黄埔股票交易所是真的吗

和记黄埔股票交易所是假的。只有香港证券交易所,和记黄埔只是一只股票,香港李家控股的。

Ⅲ 谁清楚,李嘉诚蛇吞象,当初6亿是如何60亿和黄。我很想知道

和记黄埔,是香港第二大英资洋行,资产价值六十多亿港元。而长实只是一间资产不到7亿的中小型公司。李嘉诚不但控得和黄,还做到兵不血刃,他由此而被誉为“超人”。和黄一役,李超人究竟有何超人高招?

李嘉诚退出九龙仓角逐,将目标瞄准另一家英资洋行——和记黄埔。

和黄集团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和记洋行;二是黄埔船坞。和黄是当时香港第二大洋行,又是香港十大财阀所控的最大上市公司。

和记洋行成立于1860年,主要从事印度棉花、英产棉毛织品、中国茶叶等进出口贸易和本港零售业。初时规模名气不大,远不可与怡和、置地、邓普、太古等洋行相比。到二战前,和记有下属公司20间,初具规模。

黄埔船坞有限公司的历史,可追溯到1843年,林蒙船长在铜锣湾怡和码头造木船。船坞几经迁址,不断充资合并易手,成为一间公众公司。到20世纪初,黄埔船坞与太古船坞、海军船坞并称为香港三大船坞,形成维修、建造万吨级轮船的能力。除此,黄埔船坞还经营码头仓储业。

二战之后,几经改组的和记洋行落入祈德尊家族之手。该家族与怡和凯瑟克家族、太古施怀雅家族、会德丰马登家族,并列为本港英资四大家族。20世纪60年代后期,祈德尊雄心勃发,一心想成为怡和第二。他趁1969~1973年股市大牛冲天,展开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收购,把黄埔船坞、均益仓、屈臣氏等大公司和许多未上市小公司归于旗下,风头之劲,一时无两。

祈德尊掐准了本港人多地少,地产必旺的产业大趋势,关闭九龙半岛东侧的码头船坞,将修船业务与太古船坞合并,迁往青衣岛,并将其他仓场码头统统转移到葵涌去发展。腾出的地皮,用来发展黄埔新村、大同新村、均益大厦等。祈德尊满天开花大兴土木,地产成为集团的支柱产业。

传媒说祈德尊是个“食欲过盛、消化不良”的商界“大鳖”。他一味地吞并企业,鼎盛期所控公司高达360间,其中有84间在海外。祈德尊虽长有“钢牙锐齿”,“肠胃功能”却太差,“腹泻不止”——不少公司状况不良,效益负增长,给他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幸得股市太旺,祈德尊大量从事股票投机生意,以其暂获弥补财政黑洞。

1973年中股市大灾,接着是世界性石油危机,接着又是香港地产大滑坡。投资过速、战线过长、包袱过沉的和记集团掉入财政泥淖,接连两个财政年度亏损近2亿元。1975年8月,汇丰银行注资1.5亿港元解救,条件是和记出让33.65%的股权。汇丰成为和记集团的最大股东,黄埔公司也由此而脱离和记集团。

汇丰控得和记洋行,标志着祈德尊时代的结束,和记成了一间非家族性集团公司。汇丰物色韦理主政。1977年9月,和记再次与黄埔合并,改组为“和记黄埔(集团)有限公司”。韦理有“公司医生”之称,但他一贯是做智囊高参辅政,而从未在一间巨型企业主政。又因为祈德尊主政时,集团亏空太大,公司医生韦理上任,未见其妙手回春——和黄的起色不如人们预想的好。

乘虚而入,是战场常见并有效的战术。李嘉诚在觊觎上九龙仓的同时,也垂青和记黄埔。 他放弃九仓,必然要把矛头对准和黄。 舆论皆说,和黄一役,足见李嘉诚是聪明绝顶的人。

其一,李嘉诚成全包玉刚收购九龙仓的心愿,实则是让出一块肉骨头让包氏去啃,自己留下一块瘦肉。因为九龙仓属于家族性公司的怡和系,凯瑟克家族及其代理人必会以牙还牙,殊死一搏反收购。包氏收购九龙仓,代价沉重,实际上与怡和大班打了个平手。怡和在港树大根深,收购九龙仓,必有一番血战恶战。

反之,沦为公众公司的和记黄埔,至少不会出现来自家族势力的顽抗反击。身为本港第二大洋行的和黄集团,各公司“归顺”的历史不长,控股结构一时还未理顺,各股东间利益意见不合,他们正祈盼出现“明主”,力挽颓势,使和黄彻底摆脱危机。

只要能照顾并为股东带来利益,股东不会反感华人大班入主和黄洋行。这便是李嘉诚最初的出发点。

其二,李嘉诚权衡实力,长江实业的资产才6.93亿港元,而和黄集团市值高达62亿港元,蛇吞大象,难以下咽。和黄拥有大批地皮物业,还有收益稳定的连锁零售业,是一家极有潜质的集团公司。本港的华商洋商,垂涎这块大肥肉者大有人在,只因为和黄在本港首席财主汇丰的控制下,均暂且按兵不动。

李嘉诚很清楚,汇丰控制和黄不会太久。根据公司法、银行法,银行不能从事非金融性业务。债权银行,可接管丧失偿债能力的工商企业,一旦该企业经营走上正常,必将其出售给原产权所有人或其他企业,而不是长期控有该企业。

在李嘉诚吸纳九仓股之时,他获悉汇丰大班沈弼暗放风声:待和记黄埔财政好转之后,汇丰银行会选择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对象,将所控的和黄股份的大部分转让出去。

这对李嘉诚来说,不啻是个福音。长实财力不足,若借助汇丰之力,收购算成功了一半。

其三,李嘉诚梦寐以求成为汇丰转让和黄股份的合适人选。为达到目的,李嘉诚停止收购九仓股的行动,以获汇丰的好感。

李嘉诚卖了汇丰一份人情,那么,信誉卓著的汇丰必会回报—还其人情。这份人情,是否是和黄股票,李嘉诚尚无把握。

为了使成功的希望更大,李嘉诚拉上包玉刚,以出让1000万股九仓股为条件,换取包氏促成汇丰转让9000万股和黄股的回报。李嘉诚一石三鸟,既获利五千九百多万港元,又把自己不便收购的九龙仓让给包氏去收购,还获得包氏的感恩相报。

在与汇丰的关系上,李嘉诚深知不如包玉刚深厚。包氏的船王称号,一半靠自己努力,一半靠汇丰的支持。包氏与汇丰的交往史长达二十余年,他身任汇丰银行董事(1980年还任汇丰银行副主席),与汇丰的两任大班桑达士、沈弼私交甚密。

李嘉诚频频与沈弼接触,他吃透汇丰的意图:不是售股套利;而是指望放手后的和黄经营良好。另一方面,包氏出马敲边鼓,自然马到成功。

1979年9月25日夜,在华人行21楼长江总部会议室,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嘉诚,举行长实上市以来最振奋人心的记者招待会,一贯持稳的李嘉诚以激动的语气宣布:

“在不影响长江实业原有业务基础上,本公司已经有了更大的突破—长江实业以每股7.1元的价格,购买汇丰银行手中持占22.4%的9000万普通股的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股权。”

在场的大部分记者禁不住鼓起掌来,有记者发问:“为什么长江实业只购入汇丰银行所持有的普通股,而不再购入其优先股?”

李嘉诚答道:“以资产的角度看,和黄的确是一间极具发展潜力的公司,其地产部分和本公司的业务完全一致。我们认为和黄的远景非常好,由于优先股只享有利息,而公司盈亏与其无关,又没有投票权,因此我们没有考虑。”

李嘉诚被和记黄埔董事局吸收为执行董事,主席兼总经理的仍是韦理。

记者招待会后的一天,和黄股票一时成为大热门。小市带动大市,当日恒指飚升25.69点,成交额4亿多元,可见股民对李嘉诚的信任。李嘉诚继续在市场吸纳,到1980年11月,长江实业及李嘉诚个人共拥的和黄股权增加到39.6%,控股权已十分牢固。其间,未遇到和黄大班韦理组织的反收购。

1981年1月1日,李嘉诚被选为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成为香港第一位入主英资洋行的华人大班(注:包玉刚入主的怡和系九龙仓不属独立洋行),和黄集团也正式成为长江集团旗下的子公司。

李嘉诚以小搏大,以弱制强。长江实业实际资产仅6.93亿港元,却成功地控制了市价62亿港元的巨型集团和记黄埔。按照常理,既不可能,更难以令人置信,难怪和黄前大班韦理,会以一种无可奈何、又颇不服气的语气对记者说:

“李嘉诚此举等于用美金2400万做订金,而购得价值十多亿美元的资产。”

Ⅳ 李嘉诚是怎么起家的

1928年7月29日,李嘉诚先生诞生于广东省潮州潮安县。1940年,随父母到香港定居。1943年冬其父辞世,至此少年李嘉诚开始了学徒、工人、塑胶厂推销员的生活。

1948年,20岁的他就开始在新蒲岗担任了一家塑胶厂的业务经理、总经理。1950年,在筲箕湾创立了长江塑胶厂。1957年,在北角创立了长江工业有限公司,发展塑胶花、玩具生产等。1958年,1960年先后在北角、柴湾建造了两座工业大厦。

1972年9月31日,李嘉诚创建了长江实业有限公司,11月1日,"长实"股票在香港证券交易所、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并相继在伦敦(1973年)、加拿大的温哥华(1974年6月)挂牌上市。1974年5月,与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联组恰东财务有限公司。

1985年5月15日,李嘉诚出任汇丰银行董事局非执行副董事长。1986年,长实集团名列香港十大财团首富,李嘉诚旗下四大公司上市值占香港上市总值13.57%。

1990年4月7日,李嘉诚旗下的"和黄"与"中信"、英国大东电报局合作投资的"亚洲卫星一号",由中国"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地送入东南亚上空的同步轨道。

到1991年间,"长实"系财团已发展成为有重要国际地位和重大影响的跨国多元化企业集团,拥有1200多亿港元资产,比1986年增加两倍半。

叱咤香江,纵横海外,李嘉诚这个神奇的名字,今天已是'成功'与'奇迹'的代名词:他统领着长江实业、和黄集团、香港电灯、长江基建等四家上市公司,业务遍及各行各业,如地产、港口货运、超级市场、基建、电讯、酒店、保险、水泥、电力、网络等等,形成一个逾万亿资产的跨国企业帝国。

而李嘉诚本人也荣列世界富豪榜第10位,成为有史以来华人最杰出的企业家之一。这一切,使他赢得了'超人'的美誉。

(4)和记黄埔的股票历史扩展阅读:

李嘉诚(1928年7月29日—),汉族,出生于广东潮州潮安县,祖籍福建 莆田,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及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资深顾问。是香港开埠后第三任首富。

1939年6月,刚读初中的李嘉诚在与家人辗转到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庄静庵的家里。1958年开始投资地产。1979年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

1981年获选“香港风云人物”和太平绅士。1989年获英国女王颁发的CBE勋衔、1992年被聘为港事顾问、1993年度香港风云人物、1995年至1997年任特区筹备委员会委员。

自从1999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华人首富以来,连续15年蝉联华人首富宝座。2011年,李嘉诚工夫茶传奇故事入选国家孔子学院汉语外教文章。

2014年《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全球富豪排名,李嘉诚的净资产总值高达310亿美元,蝉联亚洲首富,全球排行第20位。

2014年3月,李嘉诚将屈臣氏股份近25%作价440亿港元卖给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在8个月中已套现超过710亿港元。

2015年3月下旬,李嘉诚旗下公司和记黄埔与西班牙电信公司Telefonica达成最终协议,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将斥资约102.5亿英镑(约合956亿元人民币)收购英国第二大移动电信运营商O2。

2017年11月,李嘉诚基金会决定未来8年再捐资20亿元支持汕头大学建设,曾被传要从汕头大学撤出被证实为谣言。

2018年5月10日,李嘉诚正式退休;6月29日,李嘉诚辞去汕头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职务;9月,李嘉诚入选“世界最具影响力十大华商人物”。

Ⅳ 英国媒体:整个英国都快被他买下了,李嘉诚到底多有钱

很多朋友对李嘉诚的印象还是很深,他是一个有着巨大工业才华的实业家,但对他传奇的炒股却知之甚少。






因此,当时有人对和记黄埔的并购评价如下:李泽楷的精明达到了完美的程度。他把所有的微利都给了,但从不放弃大的利润。李的大利润是他的股票。公司的盈利能力很好,他的股息也很高。李国庆并没有扩大利润,但也反映在他不断购买合欢股份上。令人惊讶的是,他的“吞咽企图”和黄没有遇到“老何黄杨星”的反抗。






所以,我们有朋友说,我们能从没有这么好的头脑和洞察力的普通投资者身上学到什么有用的经验呢?






小编认为李嘉诚的投资逻辑和方法具有可追溯性,值得我们借鉴和应用。






学会冷进则退,关注公司业绩




2018年,A股股市经历了非常不寻常的走势,遭遇了各种挫折。今年6月,它遭遇了千股跌停。8月上证综指跌破2700点关口

Ⅵ 包玉刚为什么不要和记黄埔,只要九龙仓

早上起床翻看了点李嘉诚掀起世纪大战的新闻,里面有关于你的疑问的解释。先回答第二个问题:包玉刚是世界十大船王之首,他最大的资产是货运船,收入来源是靠货物运输,而石油运输是一大块。20世纪70年代,世界出现石油危机,各国开始在本国土自主开发石油,包玉刚预见未来自己的货运业务会大幅下滑,所以亟需拓展陆地业务。而九龙仓拥有香港非常丰厚的资产,除了地产、物业,还包括航运码头、交通运输等。这也是李嘉诚秘密收购九龙仓股票的原因。李嘉诚后面退出,也是因为太多大佬垂涎于它,而李嘉诚当时属于新贵,不敢得罪九龙仓的实际控制人怡和洋行所请来的调解员-汇丰的沈弼,因为以后李要开展业务还需汇丰支持。所以相比较而言,九龙仓的价值更大,特别是对包玉刚而言。李嘉诚是退而求其次。
第一个问题,不是9000万股就能控制,二是汇丰拥有和记黄埔9000万股,是和记黄埔最大股东,李嘉诚通过收购这部分股权,即可达到他收购和记黄埔第一步。且李嘉诚是分期支付,第一次只需要付20%,约:13亿港币现金,李是支付得起的。
多少股份就不得而知了。

Ⅶ 和记黄埔是国有的吗

不是,长江实业持有和记黄埔49.9%的股份,这两公司都在香港上市且董事长都是李嘉诚.

和记黄埔有限公司
概览
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和黄」)是业务遍布全球的大型跨国企业,一向锐意创新,并勇于采用新科技,经营多元化业务,包括全球多个市场最大的货柜码头经营商、零售连锁集团、地产发展与基建业务,以至技术最先进的电讯服务。和黄截至二○○八年度之经审核营业额约为港币三千零九十亿元(四百亿美元)。和黄在全球五十五个国家经营五项核心业务,雇员超过二十四万人,核心业务计有港口及相关服务,地产及酒店,零售,能源、基建、投资及其他,与电讯等业务。

和黄的杰出成绩包括
领导全球的港口投资、发展与经营商,在欧洲、美洲、亚洲、中东与非洲拥有四十五个港口。
全球最大的保健及美容产品零售商,经营屈臣氏个人护理商店、DC、Drogas、 Kruidvat、Rossmann、Savers、Superdrug、Trekpleister、Spektr、Marionnaud、ICI PARIS XL 与 The Perfume Shop 。
亚洲最大的零售集团之一,经营屈臣氏个人护理商店、 百佳超级市场、 TASTE 新一代美食广场、 GOURMET 时尚美食购物广场、 GREAT 美食购物广场、丰泽电器及电子产品店、 屈臣氏酒窖与 Nuance-Watson 机场免税店。
在流动多媒体通讯领域尽占先机,以「3」为品牌,率先推出第三代(3G)手机与网络服务。
成立和记电讯国际有限公司(和记电讯)这一家具远见的国际电讯营运商,在亚洲、中东和非洲八个充满发展机会的市场,经营流动电话网络和提供数据服务。
和记黄埔有限公司是香港交易所主版其中一家最大的上市公司,属下主要机构包括和记黄埔港口、和记黄埔地产、屈臣氏集团、长江基建与和记电讯。
今天,和黄已发展成一跨国企业,并继续以香港为基地。集团业务遍及全球多个地区,属下各级员工分别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
和黄全力维持最高的公司管治、透明度与问责水平,并得到业界认同,赢得多个奖项与荣誉。
港口及相关服务
和记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和记黄埔港口」)业务遍及二十三个国家,在四十五个港口经营共二百五十七个泊位。世界七大繁忙港口中,有五个是和黄有份参与经营的。
旗舰公司香港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规模的私营货柜码头经营商。
和记黄埔港口二○○六年的总吞吐量达五千九百三十万个二十呎标准货柜。集团在英国拥有全国最大的菲力斯杜港,还有哈尔威治港和泰晤士港。此外,亦持有荷兰、比利时、德国、波兰、西班牙、印尼、韩国、马来西亚、缅甸、巴基斯坦、泰国、越南、埃及、坦桑尼亚、阿曼、沙特阿拉伯、阿根廷、巴哈马群岛、厄瓜多尔、墨西哥与巴拿马等多个港口的重大权益。集团并参与投资、发展及营运中国内地多个远洋和沿海/内河港口。
地产及酒店
和记黄埔地产有限公司发展与投资多个重要物业项目,包括香港的地标商厦,以至伦敦的豪华住宅。
集团在香港首创「花园城市」式住宅概念,最著名的有海怡半岛与黄埔花园,更将香港的成功经验引进中国内地。
集团拥有的著名物业包括位处香港中环、楼高六十二层的长江中心,还有北京东方广场与上海世纪商贸广场。在英国发展的尊贵住宅物业包括 Royal Gate Kensington、Belgravia Place 与 Albion Riverside。集团拥有的其他物业包括巴哈马群岛的海滩与高尔夫球度假酒店。
和黄与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海逸酒店(国际)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经营与管理和黄集团地产部门的酒店投资项目。
零售
屈臣氏集团经营和黄集团旗下的零售及制造业务,拥有超过七千七百家零售商店,业务遍及全球三十三个国家。在亚洲建立的旗舰零售连锁店包括屈臣氏个人护理商店、百佳超级市场、 TASTE 新一代美食广场、 GOURMET 时尚美食购物广场、 GREAT 美食购物广场、丰泽电器及电子产品店、屈臣氏酒窖与 Nuance-Watson 机场免税店。在欧洲,屈臣氏集团的零售网络包括九个保健及美容产品连锁店品牌:DC、Drogas、Kruidvat、Rossmann、Savers、 Superdrug、Trekpleister 、Spektr 与屈臣氏个人护理商店,以及三个高级香水及化妆品品牌: Marionnaud、ICI PARIS XL 与 The Perfume Shop 。屈臣氏集团现在是全球最大的保健及美容产品零售商。
能源、基建、投资及其他
长江基建集团(「长江基建」)是集团的基建部门,经营多元化基建业务,包括交通运输、能源、基建材料、水厂与相关业务。长江基建的业务遍布香港、中国内地、澳洲、英国与加拿大。
集团持有香港电灯集团(「港灯」)的权益,也是赫斯基能源的主要股东。港灯是香港岛和南丫岛唯一的电力供应商,而赫斯基能源则是加拿大最大规模的能源与相关业务企业之一。
投资及其他的部门主要包括和记黄埔(中国)、上市附属公司和黄中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及和记港陆与上市联营公司 TOM 集团等。
和记黄埔中国有限公司(「和记黄埔中国」)是和黄在中国内地的投资业务,在中国内地积极参与多项企业及项目的投资,当中包括有制造和分销保健、个人护理及中成药产品,提供飞机维修及机舱清洁保养服务,提供物流运输服务,大米养殖场的营运\和白米的买卖,酒店股东以至生产制造光纤通信传输设备。
和黄中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和黄中国医药科技」)是和黄成员公司之一。和黄中国医药科技是一家从事医药与保健业务集团的控股公司,主要以中国内地为基地,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另类投资市场独立上市(股份代号:HCM)。和黄中国医药科技专门从事研究、开发、制造与销售以传统中药和植物成分提鍊而成的医药、保健品和其他保健消费品与个人护理产品。和黄中国医药科技的整体业务目标为发掘传统中药业未为人知的丰富知识与使用历史,用以开发环球市场医药与消费产品。
和记港陆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股份代号:715),是集团持有百分之六十一点九七权益的附属公司。该公司是业界领先的玩具制造商、消费电子产品供应商与制造商、特许经营与采购服务供应商,并于中国内地持有多项投资物业。
TOM 集团有限公司(股票代号∶2383)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为领导大中华的中文媒体集团,经营互联网(TOM 在线)、户外传媒(TOM 户外传媒集团)、出版、电视及娱乐等,业务遍及中国大陆、台湾及香港。在各项业务领域中, TOM 皆稳占市场领导地位。集团于一九九九年十月成立,是和黄与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其他策略性投资者组成的合营公司。集团总部设于香港,地区总部分别设于北京、上海及台北,在二十多个城市聘用超过四千名员工。
电讯
集团拥有与经营电讯业务,在十五个国家提供多元化的相关服务,包括第三代 (3G) 多媒体流动电话、第二代 (GSM) 流动电话系统、固网服务、光纤宽频网络以及电台广播。
集团以「3」为品牌经营电讯业务,并且在 3G 业界的持续革命中节节领先。和黄是全球最先推出 3G 服务的营运商之一,藉著丰富的多媒体流动通讯内容,提升大众的生活趣味。集团在澳洲、奥地利、丹麦、香港、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澳门、挪威、瑞典和英国十一个市场持有牌照,目前顾客总人数超过一千四百七十万。
和记电讯国际有限公司(和记电讯)锐意在发展中的市场争取未来增长,并同时运用尖端科技,在较成熟与需求高的市场推出先进服务,以满足客户越来越高的要求。和记电讯在香港、澳门、以色列、泰国、斯里兰卡、加纳、印尼和越南,经营流动电讯网络,并在香港经营 3G 网络和提供固网服务。和记电讯的多元化服务包括话音服务(具备加强通话功能)、宽频数据与多媒体服务、流动与固网互联网和内联网服务、国际直拨长途电话与国际漫游服务、频宽服务、数据中心服务、系统基建与应用方案服务。
集团主席
李嘉诚先生现任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和黄)董事局主席,长江集团业务遍布全球五十五个国家,雇员人数约二十四万名。集团在香港共有九间上市公司,总市值约为七千八百七十亿港元(二○○七年六月三十日)。和黄是《财富》全球 500 大企业之一。
李嘉诚先生于一九二八年在中国东南部的沿海城市潮州出生,童年时为逃避战乱,与家人逃难到香港,他的父亲后来因肺病在香港去世。由于要负起供养家人的重担,李先生在不足十五岁时便被迫辍学,到一家塑胶贸易公司任职,每天工作十六小时。凭著他的努力、谨慎及追求卓越的精神,李先生于一九五○年自行创立长江工业有限公司,最初经营塑胶制品,随后李先生将公司发展成一家具主导地位的香港物业发展公司,并于一九七二年在联合交易所上市。长江分别于一九七九年及一九八五年透过收购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及香港电灯集团有限公司,持续进行业务拓展。
长江集团奠基于香港,业务包括物业发展及投资、房地产代理及管理、港口及相关服务、电讯、酒店、零售、能源、基建、财务及投资、电子商贸、建材、媒体及生命科技等。李先生深信众擎易举,众志成城,从他将公司以「长江」命名便可体现他此一信念,因扬子江是不择细流、汇聚百川的中国大河。李先生获英国泰晤士报及英国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评选为「千禧企业家」。
李先生相信每个人都需要尽其本分,才可营造一个平等的社会,并于一九八○年成立一个公益慈善基金会,其使命在于为社会打造「奉献文化」。李嘉诚基金会集中两方面的发展:通过教育令能力增值以及通过医疗及相关项目建立一个关怀的社会。至今,李嘉诚\ 基金会及由李先生成立的其他公益慈善基金会曾捐助过无数的公益项目,历年所捐出及承诺的款项逾八十三亿港元。
李先生于一九八一年在中国汕头创办汕头大学,推动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汕头大学共有九个学院,包括医学院连同五间附属医院,所录取的学生来自中国各地,大学共有约六千五百名本科生及一千五百名研究生。
由于李嘉诚先生热心公益,对各地社会贡献良多,先后获英国剑桥大学、加拿大卡加里大学、内地北京大学、本港香港大学及其他大学颁授名誉博士学位。另获颁授巴拿马国 Grand Officer of the Vasco Nunez de Balboa 勋衔、比利时国 The Commander in the Leopold Order 勋章、英帝国 KBE 爵级司令勋章、香港特别行政区大紫荆勋章及获委为太平绅士,并刚于二○○五年一月获法国政府颁授法国荣誉军团司令勋章 (Commandeur de la Lgion d'Honneur)。
李嘉诚先生有两位儿子,长子李泽钜,现任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副主席、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副主席、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及长江生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幼子李泽楷,现任电讯盈科有限公司主席,该公司为亚洲具领导地位的资讯科技及电讯公司之一。

热点内容
期货白银2012和2006什么意思 发布:2025-09-16 02:36:14 浏览:753
邮政银行日日升理财怎么提现到银行卡 发布:2025-09-16 02:09:24 浏览:503
散户股票退市后价值还有吗 发布:2025-09-16 02:07:30 浏览:596
股市大多什么时候结束 发布:2025-09-16 00:02:08 浏览:856
吉利金融逾期一天会怎么样 发布:2025-09-15 23:21:48 浏览:530
股市怎么找到钱 发布:2025-09-15 23:20:52 浏览:885
股市的分红预案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9-15 23:20:43 浏览:787
亿元基金哪个好 发布:2025-09-15 22:57:36 浏览:591
会选股炒股票手机炒股软件怎么样 发布:2025-09-15 22:43:59 浏览:800
如何摸透股市 发布:2025-09-15 22:07:31 浏览: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