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股票 » 环太硅科技有限公司股票

环太硅科技有限公司股票

发布时间: 2023-02-17 02:14:20

⑴ 什么叫太阳能级硅片

普通半导体器件用的硅片纯度是99.9999999999%,俗称12个9.
而太阳能级硅片的纯度只要达到99.9999%,即6个9即可。
可以参考以下链接的内容:http://www.taiyanggonggong.com/news/content/2008/3/3786.html
太阳能光伏产业调研报告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长期以来,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不但迅速消耗着地球亿万年积存下的宝贵资源,同时也带来了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等严重的环境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的认识不断深化。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其开发利用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规模持续扩大,技术水平逐步提高,成为世界能源领域的一大亮点,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国外太阳能光伏产业基本情况
日本、德国和美国是推动光伏发电系统最有力的国家。资料显示,欧盟希望在2010年安装3GW的光伏发电装置,2030年增加到200GW左右。美国预计2020年光伏发电累计安装量达到36GW。日本计划到2010年安装近5GW。
日本1994年实施“朝日七年计划”,目前已安装了近7万个太阳能屋顶,预计到2010年要安装100万个太阳能屋顶。德国2000年通过可再生能源法,以固定优惠收购电价鼓励可再生能源,并于2004年4月进一步补充修订可再生能源法,使得德国2004年光伏发电系统设备大幅增加,并一举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光伏发电系统装设地区。根据Solarbuzz提供的数据,2004年,德国光伏发电系统装设容量为361MW,同比增长152%,已占全球总量的39%;日本以278MW的装设容量占全球30%。德日两国装设容量占了全球2/3以上。目前我国电池产品也主要出口到上述两国。美国于1997年宣布百万屋顶计划,计划到2010年在100万座屋顶上安装光伏发电和光热系统。
过去十年,随着世界光伏市场需求量大幅增加,加上大规模制造技术的不断提升,推动了世界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光伏电池产量从1995年的78.6MW,提高到2005年的1727MW,年均增幅达到32.4%。可以预见,未来15年世界光伏生产规模将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甚至有更为乐观地估计,到2010年,全球太阳能产量将增长4倍,销售收入增长3倍,利润增长3倍。
世界光伏电池制造主要集中在日本、德国、美国、西班牙等发达国家,其中日本2005年光伏电池产量达到833MW,占据了世界光伏市场份额的近半壁江山,中国大陆进入了世界光伏制造十大国之一,2005年光伏电池产量为128MW,列世界第四位,占世界市场分额7.4%。

年度统计表:1995-2005年世界太阳能电池产量和增长率

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产量(MW) 78.6 89.6 125.8 153 201.4 278 395 536 742 1194 1727

增长率(%) 12.6 14 40.4 21.5 31.8 38 42.1 35.7 38.4 60.9 44.6
99-05年增长率

2005年世界主要太阳能电池制造商产量产能和市场份额一览表
公司名称 产品类型 国别/地区 产量(MW) 产能(MW) 市场份额 产量排名
Sharp(夏普) 单/多晶硅非晶硅 日本 428 600 24.78% 1
Q-Cells 单/多晶硅 德国 160 300 9.26% 2
Kyocera(京瓷) 多晶硅 日本 142 240 8.22% 3
Sanyo(三洋) a-Si/sc-Si*非晶硅 日本 125 158 7.24% 4
Mitsubishi(三菱电子) 多晶硅 日本 100 135 5.79% 5
Schott Solar 多晶硅
EFG带硅
非晶硅 德国 95 113 5.50% 6
BP Solar 单/多晶硅
非晶硅 美国 90 157 5.21% 7
尚德太阳能 单/多晶硅 中国无锡 85 120 4.92% 8
Motech(茂迪) 单/多晶硅 中国台湾 60 100 3.47% 9
Shell Solar 单/多晶硅 CIS 薄膜 德国 59 110 3.42% 10
Isofoton 单晶硅 西班牙 53 90 3.07% 11
Deutsche Cell 多晶硅 德国 38 40 2.20% 12
Photowatt 多晶硅 法国 24 30 1.39% 13
United Solar
Ovonic 非晶硅 美国 22 30 1.27% 14
Kaneka
Solartech 非晶硅 日本 21 23 1.22% 15
SunPower 单晶硅 美国 20 50 1.16% 16
Ersol Solar Energy 多晶硅 德国 20 25 1.16% 17
E-Ton Solar (益通) 单/多晶硅 中国台湾 20 28 1.16% 18
First Solar CdTe 美国 20 25 1.16% 19
GE Energy(原Astropower) 单晶硅 美国 18 25 1.04% 20
Sunways 多晶硅 德国 16 42 0.93% 21
Evergreen Solar 带硅(String Ribbon) 美国 14 15 0.81% 22
MHI(三菱重工) 非晶硅 日本 12 12 0.69% 23
宁波太阳能 单晶硅 中国 12 16 0.69% 24
天达光伏 CdTe薄膜 德国 10 30 0.58 35
世界总计 1727 - 100%

二、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和应用情况
(一)光伏产业情况
1、硅材料和硅片
目前太阳能电池厂家广泛采用的原料是多晶硅,多晶硅同时还是半导体的原料。多晶硅由硅纯度较低的冶金级硅提炼而来,太阳能级硅纯度要达到99.9999%,即6个9,而半导体用硅要求硅纯度达到99.9999999999%,即12个9。
光伏产业的持续快速增长,使得主要依赖半导体工业用硅的头尾料、废料和剩余产能已经不能满足光伏市场的需求,光伏和半导体产业对硅料的竞争需求直接造成目前硅料的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2003年每公斤24美元,2004年涨到32美元,目前市场价格正逼进100美元。尽管目前各主要硅料制造商都在扩充产能,而且新增产能基本都用于满足光伏产业的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主要硅料供应商未来供应能力方面的数据分析,到2008年硅料供应紧张的状况有所缓解。
世界多晶硅原料光伏供应与需求关系
供应紧张的后果不仅是价格疯涨,部分电池企业根本就无法获得硅料,我国电池企业所用硅料90%以上靠进口,不少电池企业由于没有充足硅料,电池生产能力被放空,甚至处于“等米下锅”的境地。
迄今为止,生产高纯度多晶硅提炼技术还掌握在发达国家的少数企业手中。下表给出了包括SGS、Hemlock、Wacker、Tokuyama、AsiMI等在内的8家世界主要高纯多晶硅原料制造商产量及其光伏供应量数据。
世界晶硅原料制造商产量及其光伏供应量一览表
制造商名称 国别 2004年 2005年预测
总产量(吨) 光伏供应量(吨) 总产量(吨) 光伏供应量(吨)
SGS(与AsiMI合资) 美国 2100 2100 2300 2300
Hemlock 美国 7000 2700 7400 2700
Wacker 德国 5000 2400 5000 2400
Tokuyama(德山) 日本 5200 2000 5200 2000
ASiMI 美国 2200 0 3000 200
MEMC 意大利 2500 0 3700 700
住友 Sitix Sumitomo Titanium 日本 700 0 700 0
三菱* 日本 2800 300 2800 300
其它 500 0 2000 1000
合计 28000 9500 32100 11600
其它光伏用硅原料供应商(含半导体工业的边角料,废料以及库存用量等) 4000 4000
光伏应用合计 13500 15600

*三菱产量为三菱材料和三菱多晶两家总产量
国外硅料生产商意识到这是一轮大牛市,纷纷行动起来,积极扩大产能。例如,全球最大硅料供应商Hemlock于今年11月中旬宣布,计划在美国投资4-5亿美元扩充产能,将现有产能扩充50%。全球第三大硅料生产商Wacker也有宏伟扩产计划,2007年将其产能从目前的5000吨扩充到9000吨。
由于当前国际硅料供应的紧张,给迅速升温的国内光伏产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然而,投资硅料比投资太阳能电池生产将面临更高的资金、技术及人才的门槛,但最重要的门槛还不是资本,而是技术。目前国内掌握硅料生产技术的主要有新光硅业、洛阳半导体厂。洛阳半导体厂以及作为新光硅业科研生产基地的峨嵋半导体厂的项目此前都已建设多年,但由于受技术水平较低、资金不足、规模小等限制,根本无法与国际巨头竞争。为了尽快摆脱受制于国外硅材料的被动局面,国内有条件的企业也在加快提高多晶硅产量。新光硅业引进俄罗斯技术,投资12亿元建设1200吨多晶硅项目。洛阳中硅以峨嵋半导体材料厂的技术班底为依托,300吨多晶硅项目已投产并在建设二期工程。以生产电池和组件为主的天威公司,也在加快向产业上游扩张,2005年收购了四川峨嵋半导体材料厂,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太阳能电池用硅锭/硅片生产主要包括单晶硅棒拉制和多晶硅铸锭制造以及切片。2003年前,我国硅锭/硅片生产规模较小,成本优势不明显。经过2004年以来两年的发展,生产企业增多,产量得到提高,硅锭/硅片生产已形成一定规模,硅片生产能力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中国晶硅材料的生产供应情况
企业名称 目前产能(吨) 新建和扩产后产能(吨) 技术
来源 投产时间
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公司 0 1200 峨嵋半导体材料厂,引进部分俄罗斯技术和国外设备 2007年初
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 30 一期 300
二期 3000 洛阳单晶硅公司,中国有色工程设计总院 一期2005年底,二期2007年
宁夏石嘴山市 0 5000 俄罗斯稀有金属研究院 筹建
云南爱信硅科技有限公司 0 一期3000
总一万吨 引进德国生产线技术 一期投资25亿,2007年底
江苏顺大半导体发展有限公司 0 一期1500吨总3000吨 美国Hemlock 总投资30亿,一期2007
辽宁凌海市 0 1000 引进美国生产线生产 投资11亿 招商当中
四川超磊实业 0 1000 与美国公司合作引进技术产品外销模式 筹建
峨嵋半导体材料厂 100 220 自主技术 2006年

2、光伏电池和组件
近几年,我国的光伏制造能力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特别是2002年以来,随着无锡尚德、保定天威英利等新建规模企业的陆续建成投产和原有主要企业天达光伏和宁波太阳能等企业的产能扩张,我国的光伏电池生产能力迅速提升。此外,一大批规模光伏组件封装企业涌现出来,典型的包括上海太阳能科技、佳阳新能源、京瓷(天津)和力诺桑普等,使得我国无论是组件还是电池生产迅速向世界光伏制造大国迈进。
近三年,中国的光伏制造一步一个台阶,处于年均增幅超过100%的高增长期。2002年中国光伏制造首次跻身世界10强,组件和电池产量均位居世界第7;2003年中国电池产量和组件产量分别排名世界第6和第5;2005年中国光伏电池和组件制造又全面跻身世界四强,电池、组件产量排名第4。尽管2003年底以来上游硅片的短缺多少影响了中国光伏产量的进一步放

中国光伏硅片制造产量和产能一览表
企业名称 产品类型 2004年(MW) 2005年(MW)
产量 年底产能 产量 年底产能
保定天威英利 多晶硅片 4.7 6.0 15 70
宁波晶元太阳能(中意太阳能) 多晶硅片 2 2 3 5
河北晶龙集团 单晶硅棒
单晶硅片 800吨
20MW 800吨
20MW 1000吨
24MW 1000吨
25MW
镇江环太硅 单晶硅片 200万片
(4MW) 600万片
(15MW) 700万片
(17MW) 1000万片
(25MW)
海润科技 单晶硅片 100万片
(3MW) 1000万片
(30MW) 600万片
(15MW) 1500万片
(40MW)
鑫日硅 单晶硅棒 10吨 30吨 40吨 400吨
锦州新华石英玻璃集团公司 单晶硅棒 - 188吨 - 200吨
宁波太阳能 单晶硅片 1MW 1MW 1MW 1MW
西安骊晶电子 单晶硅片 1MW 1MW 1MW 1MW
昆明天达光伏 单晶硅片 0.5MW 0.5MW 0.5MW 0.5MW
新疆新能源 单晶硅片 2006年2月试产成功,产能100MW
顺大半导体 单晶硅棒
单晶硅片 2005年初开始量产单晶硅棒,2005年产量约300吨,目前年产能约450吨,到2006年底将形成800吨的产能。硅片产品已于2006年3月开始投产
精功绍兴太阳能 多晶硅片 2005年底投产,一期产能10MW,2006年将达产300万片
常州天合光能 单晶硅片 2005年底投产,产能30MW,正扩建产能到100MW
塞维LDK 多晶硅片 已经于2006年3月投产,产能75MW,07年形成200MW产能,2008年达到400MW产能
洛阳单晶硅 单晶硅片 目前供应半导体应用为主,未来形成年100MW光伏硅片
高佳太阳能 单晶硅片 2005年年底量产,一期加工产能800万片(20MW)二期投产后全部加工产能2400万片
合计 多晶硅片
单晶硅片
硅片 6.7MW
29.5MW
36.2MW 8MW
68.5MW
76.5MW 18.5MW
63.5MW
82.0MW 85MW
140MW
225MW

大。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光伏行业,到2005年底中国光伏电池总产能将达到250MW,组件总产能超过400MW。目前中国总体上已经成为仅次于日德的第三大光伏制造国。

中国光伏电池和组件产量和增长率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组件产量(MW) 1.8 2 2.1 2.5 3.1 4.1 14.9 24.8 88.8 210
增长率(%) 50.1 10.5 5 24 19 32.3 263 66.4 258 136
电池产量(MW) 1.8 2 2.1 2.5 3.1 4.3 11.9 19 52.8 150
增长率(%) 50.1 10.5 5 24 19 32.3 190 59.7 178 185

中国主要光伏电池和组件制造商产量一览表
制造商 产品类型 2004年产量(MW) 2005年产量(MW)
电池 组件 电池 组件
尚德太阳能 单晶硅
多晶硅 35 40 85 85
天威英利 多晶硅 4 5 4 17
中电光伏 单晶硅
多晶硅 - - 5- -
上海太阳能 多晶硅
单晶硅 - 10 - 30
京瓷(天津) 多晶硅 - 10 - 15
天达光伏 单晶硅 4 3 10 9
宁波太阳能 单晶硅 5 4.5 12 12
创益科技 非晶硅
多晶硅 2.5 5.5 3 7
哈克新能源 非晶硅 0.8 0.8 0.8 0.8
力诺桑普 多晶硅 - 1.0 - 3
津能电池 非晶硅 0.5 0.5 3.5 3.5
林洋新能源 单晶硅
多晶硅 - 0.1 - 7.5
佳阳新能源 单晶硅
多晶硅 - 2.4 - 6.5
交大泰阳 单晶硅 - 0.5 3 5
玄中新能源
(奥奇太阳能) 单晶硅
多晶硅 - 0.5 - 2
世华创新 单晶硅
多晶硅 - - - 6
其他 - 1.0 5 2 10
总计 52.8 88.8 128.3 219.3
光伏总产能 至2005年底中国电池总产能420MW,组件总产能450MW,硅片总产能225MW。

(二)光伏发电应用
在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方面,目前我国主要以解决西部无电地区应用为主,国内市场并不足以消化制造商不断增加的产能,目前中国光伏产品90%以上出口欧洲、日本等国际市场。

中国光伏发电重大项目一览表

项目名称 出资方 支持力度 主要内容 执行期 执行地域
“光明工程”先导项目 国家发改委,地方政府 400万人民币 建立村落电站和户用系统,帮助建立销售网络和加强机构能力建设 2000- 西藏、内蒙古、甘肃
“送电到乡”工程 原国家计委,地方政府 26亿人民币 建立集中电站 2002-2003 新疆、西藏、甘肃、陕西、内蒙古、四川、青海
内蒙古新能源通电计划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 2.25亿人民币 补贴农村户用系统 2001- 内蒙古
世行、全球环境基金REDP项目 全球环境基金 2550万美元 补贴农村户用系统销售,帮助机构能力建设和技术进步 2002-2007 新疆、西藏、甘肃、内蒙古、四川、青海
丝绸之路照明计划 荷兰政府 1379万欧元 补贴农村户用系统 2002-2006 新疆
德援KFW项目* 德国政府 2600万欧元 建立村落电站 2003-2005 新疆、云南、青海、甘肃
德援GTZ项目** 德国政府 约460万欧元 技术支持与培训 2003- 青海、云南、西藏、甘肃
加拿大太阳能项目 加拿大政府 343万加元 建立示范电站及管理培训 2003-2005 内蒙古
日本援助NEDO项目 日本政府 3853万人民币 建立示范电站;实验室建设 1998-2002 新疆、西藏、甘肃、陕西、宁夏、内蒙古、四川,青海、云南、广东、浙江、河北

*KFW项目的全称为:中德财政合作西部太阳能项目
**GTZ项目的全称为:中德技术合作在农村地区应用可再生能源改善当地发展机遇项目
随着世界光伏市场需求持续高速增长以及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实施,中国在光伏制造快速增长的同时,光伏应用的步伐也将加快。根据我国初步完成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年,我国光伏发电将达到2GW。虽然与发达国家有差距,但跟2004年我国光伏发电仅65MW的基础相比,未来20年的增幅也将相当可观。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着手研究制定光伏发电的扶持政策。
下表在国内外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对未来五年中国光伏产业从组件价格(元/Wp)、组件产量(MW)、组件产值(亿元)、年度并网安装份额(%)、累积安装容量(MW)等几个方面的数据进行了分析预测。
2005-2010年中国光伏产业主要数据预测

年份 组件价格
(元/Wp) 组件产量
(MW) 组件产值
(亿元) 年度并网安装
份额(%) 年度并网安装份额(%) 累积安装容量(MW)
2005 37 200 74 8 8 104
2006 37 300 111 13 13 150
2007 35 400 140 21 21 <DIV

⑵ 600072东方财富股吧

中船科技(600072.sh)15.32,-0.24,-1.54%,成交量:248370(手),成交额:38568(万元),流通市值:112.79(亿),换手:3.37%,振幅:4.82%,市盈(动):100.3
拓展资料:
1、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由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江南集团)独家发起,以其下属的钢结构机械工程事业部为主体,通过社会募集方式于1997年成立的上市公司。2016年底公司完成改革重组,更名为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现有股数为736,249,883股,控股股东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中船集团),持有本公司股票275,204,726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37.38%,江南集团持有本公司股票28,727,521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3.9%。
2、公司于1997年6月上市之后,共经历了三次名称变更,分别为2007年9月公司名称由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船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2月公司名称由中船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船钢构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12月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2017年2月正式更名为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自上市以来,运作规范,市场形象良好,分别于1998年7月入选上证30指数样本股,2003年7月入选上证180指数样本股; 公司曾以大型钢结构工程、重型港口机械、特种压力容器等三大拳头产品为主导,不断占领市场,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3、公司目前紧紧跟随国家发展趋势大方向,把握好中船集团中长期战略规划布局要点,紧密结合贯彻落实中船集团“十三五”规划,紧密结合中船集团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落实“五个驱动”等中心任务要求,紧密结合中船集团全面从严治党的实际,摒弃旧业务、旧思想,坚持以创新为驱动,坚定信心走转型发展新道路。通过创新破除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促进科技创新与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持续发展和全面融合,提出了“创新、合作、包容、共享”的发展理念。在产业布局上,公司将结合国家各大战略目标、十九大报告精神和中船集团中长期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公司新发展理念,瞄准与公司未来发展相适应的产业,提出了“以军民融合为主线,多元产业同发展”的战略布局。
4、公司将紧紧围绕“军民深度融合”和“海洋强国”的战略思想,在高科技新产业和高端舰船装备业务上有所突破,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朝着“打造成为中船集团旗下高科技新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上市平台”的战略目标努力前进,为中船集团做优做强做大海洋装备业务的目标和股东价值最大化提供有力支撑。

⑶ 请教下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的情况,及上下游的代表性企业。谢谢!

近年来, “产业链垂直整合”一直是中国光伏行业里的一个“时尚”。有相当多的企业在这方面进行了实质性的努力:英利绿色能源(YGE,10.51,-0.10%)自建多晶硅生产企业六九硅业;主打光伏电池的晶澳太阳能(JASO,7.03,-2.36%)开始增加光伏组件的产能;出货以硅片为主的昱辉阳光(SOL,8.75,-2.02%)分期建设年产能6000吨的原生多晶硅项目。
光伏产品制造产业链主要分为太阳能级晶硅提炼,硅锭铸造,硅片切割,光伏电池制造、光伏组件封装和光伏系统整合六大环节。
11家光伏企业中,英利绿色能源的“战线”拉得最长,横跨整个产业链。晶澳太阳能和中电光伏(CSUN,4.50,-0.88%)的产销链最短,集中在光伏电池制造和光伏组件封装两大环节。不过情况稍有不同的是,晶澳太阳能的母公司晶龙集团具备较强的晶体硅、硅锭及硅片生产能力,而且从2003年开始太阳能级单晶硅的产量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与晶澳太阳能形成了产业链上下游的互补关系。
英利绿色能源、无锡尚德(STP,8.27,-1.08%)和天合光能(TSL,24.28,+1.89%)是中国光伏企业中的市值三巨头。其中,无锡尚德的产销链最短,由此产生的弊端也比较明显。在晶硅材料价格上涨的背景下,无锡尚德今年第二、第三季度的毛利率一直维系在一个相对偏低的水平。最近,有消息称,无锡尚德已经并购了江苏镇江环太硅科技有限公司(Glory Silicon)将自主进行硅片生产,向产业链上游延伸。
作为一家硅片供应商,江西赛维LDK的生产链布置比较完整。一方面,它在马洪和下村两地分别建有设计年产能15000吨和3000吨的多晶硅生产厂;另一方面,赛维LDK还在向产业链上游积极挺进,今年8月在安徽合肥增设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生产厂。另一家大型硅片供应商昱辉阳光的产销链和赛维LDK基本一致,但在硅片的产销量与后者有明显差距,2010年第三季度光伏组件的出货量二者基本相当。
林洋新能源(SOLF,8.68,+1.76%)的产销链和市值排名第二的天合光能基本一致,两家对外供应的光伏产品都是以光伏组件为主。天合光能今年三季度的出货量较林洋新能源高出约30%。
晶科能源(JKS,22.79,+7.20%)的生产链比较完整,并主要对外提供硅片、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其中以光伏组件为主。
阿特斯太阳能(CSIQ,13.37,+2.14%)也是一家以供应光伏组件为主的企业,并对外经营光伏系统的设计组装业务。明确表明涉足光伏系统整合业务的还有无锡尚德和英利绿色能源,不过三家公司来自这方面业务的营收占比都还很低。以阿特斯太阳能为例,2010年第三季度光伏系统整合业务的营收约占总营收的3.7%。
新近上市的大全新能源(DQ,11.09,-2.55%)是一家典型的太阳能级多晶硅材料供应商,今年第三季度的多晶硅销量达到了973吨,其销售收入占到了总营收的87.3%。营收的其余部分主要来自于光伏组件,硅片的外销量很少,其营收仅占总量的0.95%。近来,大全新能源也开始向产业链的下游大力推进。它在今年10份提交的IPO招股书中对外披露,预计将于明年3月份形成200MW的光伏组件生产能力,同年11月份形成250MW的硅片产能。

⑷ 施正荣的尚德内幕

裁员、减产、GSF反担保骗局、尚德电力股价跌至1美元面对退市压力、辞去CEO……2012年,对于曾经的光伏巨头—尚德电力董事长施正荣来说四面楚歌;2013年,恐怕也将是尚德最关键的“危急存亡之秋也”。80%以上的负债率,以及即将于3月到期的5.75亿美元的可转债,是尚德必须直面的难关。
此前,关于无锡市政府与施正荣博弈的讨论甚嚣尘上。其中被议论最多的说法是—无锡市政府将出手对尚德进行援助,代价是施正荣以全部个人资产做无限责任担保,但这一方案未能获得施正荣的支持。
接近无锡尚德的知情人士称,施正荣和无锡市政府在暗战中似乎已经达到了一个平衡—自施正荣在2012年8月卸任尚德电力CEO之后,无锡国联集团可能将以财务投资者的身份接盘无锡尚德,以解尚德电力5.75亿美元可转债到期的燃眉之急。无锡尚德是上市公司尚德电力的子公司,也是其最为核心的资产和主要经营实体。
“现在国联集团已经组成工作服务小组进入尚德办公,各大银行债权人也进驻尚德以寻找更好的拯救尚德方案。”上述知情人士称。
此项方案虽未尘埃落定,但若最后接盘的真是国联集团,那么对尚德来说可谓一个轮回。早在2001年1月无锡尚德成立之时,无锡国联集团的子公司无锡国联信托投资公司就曾联手江苏小天鹅集团、无锡高新技术投资公司、无锡水星集团、无锡市创业投资公司、无锡山禾集团等诸多国企共同出资600万美元入股无锡尚德,持有无锡尚德75%的股份;而施正荣则以40万美元现金和160万美元的技术入股,持有无锡尚德25%的股份。2005年,为了便于海外上市,施正荣通过一系列财技引进过桥贷款和海外投资机构(如高盛、龙科投资、法国Natexis等)对无锡尚德的国有股权进行收购,无锡国联集团也在此时与其他国有股权一起退出。
在这一个轮回中,大众眼前这位靠阳光发财的施正荣,从“新能源教父”、“中国首富”的荣誉中走下神坛;但与此同时,公众目光之外、处在隐蔽处的施正荣,其实已经搭建了属于自己的私人商业王国。在这个私人王国中,施正荣的妻子、朋友、老乡各守一隅,只有越过他们,才能瞥见施正荣的隐形财富。 “施正荣完全可以再造一个尚德。”上述知情人士称,“但是从另一个方向看,如果没有施正荣自己这些私人企业,尚德现在的境况可能也不会这么惨淡。”在尚德电力上市之后的6年时间里,施将数十亿美元的财产纳入他的私人公司手中。
2006年12月30日,一家名为“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下称“亚洲硅业”)的企业在青海省注册成立。根据记者获得的青海省商务厅文件显示,这家公司由亚洲硅业有限公司「英属维京群岛,以下称“亚洲硅业(BVI)”」和青海省新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其中亚洲硅业(BVI)出资4750万美元,持有95%的股份,青海省新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出资250万美元,持有5%的股份。
这是一家从事多晶硅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看上去,这家企业与施正荣本人并无关联,但日后证明从一开始这家企业就由施完全控制。
据知情人士透露,亚洲硅业首任董事长王体虎与施正荣相识于澳大利亚留学期间。尚德内部通讯录显示,2006年和2007年王体虎还同时担任尚德的副总裁,主要负责硅材料和高效太阳电池开发研究。
其余董事会成员包括张宇鑫、沙俊涛、郭恩来和张治民。其中张宇鑫以及之后的董事长继任者张维国都与施正荣本人过从甚密。
张宇鑫是亚洲硅业(BVI)的法人代表,曾任职于华夏证券投资银行部、西南证券投资银行部,后成立上海道杰投资有限公司任执行董事、总经理、上海道杰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任执行董事;而在私人关系上,张宇鑫是施正荣妻子张唯的亲属。在尚德IPO之前,他曾是施正荣的主要财务顾问,并主导了尚德IPO之前施正荣从无锡市国有股权中接盘股份的资本运作。
成立仅3个月后,2007年3月15日,亚洲硅业董事会成员发生变更。沙俊涛和郭恩来离任董事,张维国和廖晖成为亚洲硅业董事会成员,并由张维国出任亚洲硅业董事会主席和法人代表—此时亚洲硅业的董事会成员包括:董事会主席张维国及董事张宇鑫、王体虎、廖晖和张治民。
张维国也是施氏家族的重要组成成员之一,曾任无锡市风险投资公司投资部经理。尚德电力的IPO招股说明书显示,彼时张维国为尚德的第五大股东,持股33.3万股。
施正荣真正以管理者的身份走到亚洲硅业的幕前源于2009年尚德对亚洲硅业的投资。
根据尚德电力年报,2009年1月,尚德电力从亚洲硅业一位“退出的股东”手中以810万美元的价格购得12.5%股份。同年10月,尚德电力又将持股比例提升至20%—尚德电力为这20%的股权总计支付1750万美元。从亚洲硅业相对简单的股权结构可看出,这一“退出的股东”显然来自亚洲硅业(BVI),之后证明亚洲硅业(BVI)的最终控制人其实是施正荣。
记者从BVI登记处获得一份2006年注册资料显示,亚洲硅业(BVI)的首任董事其实为施正荣和他的妻子张唯。也就是说,从亚洲硅业创立时起,施就参与其中,但是在2009年以前却一直隐藏在张宇鑫背后,从未对尚德的股东方、提供贷款的银行等机构和资本市场上其他参与者进行披露。
直到尚德电力2009年开始投资亚洲硅业之后,施正荣得以退去亚洲硅业(BVI)掌舵人的幕后身份,以尚德电力董事会主席的公开身份走到台前。
由于尚德的投资,2009年1月8日亚洲硅业的董事会成员进一步发生变化。通过这次董事会成员的变化则可对施正荣的布局略窥一二。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1月8日,张宇鑫和廖晖退出亚洲硅业董事会。新任董事会成员包括施正荣、陈秋鸣、王体虎、张维国和张治民。在这次人事更替之后,施正荣成为亚洲硅业的董事会主席和法人代表。
2009年5月18日,亚洲硅业通过董事会决议,由亚洲硅业(BVI)购得青海省新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手中所持有的5%股权,由此,亚洲硅业由亚洲硅业(BVI)和尚德共同持有。作为青海省新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方面代表的董事张治民因此退出董事会。
施正荣的另一位私交好友也在此次交易后正式出山—新晋董事成员陈秋鸣,曾任职于江苏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991年后移居澳大利亚并在澳大利亚与施正荣相识。2008年,陈秋鸣受到施正荣的邀约回国,主要职责就是打理施正荣的私人财富。许多业内人士都将陈秋鸣看作在张宇鑫之后的新任财务顾问和投资军师。
“仅仅凭借尚德12.5%的股权,施正荣却得以成为亚洲硅业的董事会主席和法人代表,这可能吗?这些都是施正荣布的局而已。” 一位前尚德电力员工说。而在进行这一系列运作之后,亚洲硅业的董事局完全由施正荣的“自己人”组成。 亚洲硅业自成立开始一直与尚德保持着亲密的合作关系。
2007年1月,亚洲硅业成立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获得了来自尚德一份大单:尚德与其签订了长达16年期限的15亿美元无条件支付合约,用来购买高纯度多晶硅材料;而根据亚洲硅业的官方网站显示,直到2008年12月31日,亚洲硅业的第一炉多晶硅才正式出炉。
在此期间,虽然亚洲硅业并未对尚德供货,但是尚德仍对这家上游供应商进行输血。根据尚德年报,2008年尚德电力共向亚洲硅业提供了1000万美元的无息贷款。而预付账款方面,2007年到2008年间尚德电力共向亚洲硅业提供了6120万美元预付账款,但是这时亚洲硅业还未真正实现多晶硅生产,对尚德的供货直到2009年上半年才开始进行。更为有趣的是,在2009年亚洲硅业开始供货之后,亚洲硅业迅速成为尚德电力的三大主要供应商之一。
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除了生意上的合作之外,尚德电力还从人力上对亚洲硅业进行帮助:“尚德方面的财务人员一直在帮助亚洲硅业路演,向银行获得贷款。”而凭借尚德的大额订单,亚洲硅业先后获得了来自银行的贷款(至少包括一笔由尚德电力担保的5亿元人民币来自渣打银行的贷款)和青海当地政府的补贴作为资金补充。
尚德电力2009年开始投资亚洲硅业之后, 尚德投资后对亚洲硅业的输血并没有停止。在产品购买上,尚德依然不遗余力,2010年一年便从亚洲硅业采购了7690万美元的多晶硅,并且为亚洲硅业提供了8240万美元的预付款。
“施正荣在为自己创造财富方面太有一手了。外界通常不太注意,所以几乎意识不到施正荣在背后的运作,但是若是将这些交易连起来看,便会发现其中蹊跷之处。”上述前尚德电力员工称。
他所说的蹊跷交易,即尚德电力对亚洲硅业投资的退出和施正荣本人的进入—2009年10月尚德电力加大对亚洲硅业的投资,其持股比例提升至20%;2010年12月,“由于战略调整”,尚德电力又将这20%的股权以2390万美元的价格转手卖出,尚德在这笔投资中净赚640万美元。
接手20%股权的买家,“是钟晓林创立的江南资本,”上述接近尚德电力的知情人士称。这一消息尚德电力从未进行披露,记者也未能从尚德电力处获得证实,而江南资本作为一家PE,其背后真正的投资主体并不好预测。
但是股权转让的故事仍在继续,转让的投资主体渐渐浮出水面。
2011年5月,施正荣宣布,由他个人控制的家族信托—D&M科技(D&M Technologies)收购了亚洲硅业91.3%的股权,亚洲硅业至此正式成为尚德的关联方。而且奇怪的是,从2010年12月尚德退出亚洲硅业之后到2011年5月施正荣的家族信托接手亚洲硅业的5个月时间中,施正荣仍然任亚洲硅业的董事会主席和法人代表,并无更换。
2011年底,尚德已经陷入光伏危局——彼时尚德的负债率为79%,短期借债为15.73亿美元;但是作为尚德的上游供应商,亚洲硅业却独善其身,资产负债率仅为36.7%,短期借债为0元。
在光伏行业整体陷入泥沼的现实环境中,亚洲硅业的业绩表现离不开尚德的支持:成立的5年中,尚德至少为其提供了15亿美元无条件支付合约、1000万美元的无息贷款、5亿元人民币担保和近亿美元的预付款项,并且在很长时间中是它唯一的客户。2011年7月,尚德还与亚洲硅业签订了新的多晶硅购买合同,即自2012年起在9年内向亚洲硅业购买63300吨多晶硅。 除了亚洲硅业之外,施正荣还成立了另外一家私人公司—辉煌硅科技投资(香港)公司「BVI公司,下称辉煌硅科技(BVI)」。
从BVI登记处获得的信息显示,辉煌硅科技也是2006年在英属维京群岛注册,控制人是施正荣和张唯。这一信息同样鲜少人知。“施最早的想法是,亚洲硅业生产多晶硅后卖给辉煌硅能源。而辉煌主要生产硅片,再卖给尚德。”上述知情人士告诉《环球企业?家》。
只是辉煌硅能源最终并未向亚洲硅业那么成功。在辉煌硅能源,施正荣遭遇人际关系滑铁卢,辉煌硅能源也走向了分家的结局。
与亚洲硅业类似,辉煌硅科技(BVI)于2007年在施的家乡江苏省扬中市油坊镇建立了辉煌硅能源(镇江)有限公司(下称辉煌硅能源)。记者获得的辉煌硅能源2008年度审计材料显示,辉煌硅能源是由香港德懿有限公司出资组建的外商独资企业,公司成立于2007年12月。而香港德懿有限公司正是辉煌硅科技(BVI)全资拥有的子公司。
但是此前,坊间流传更广泛的说法是,辉煌硅能源是由香港辉煌硅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尚德、环太硅科技于2007年共同出资成立。对此说法,记者在查阅尚德电力公开资料时并未发现证据。
在辉煌硅能源创立之初,董事会成员由吴美蓉(兼董事局主席)、王艺澄、李仲盈三人构成。吴美蓉和李仲盈均是施正荣的老乡,且分别为辉煌硅科技(BVI)两个香港子公司(香港德懿有限公司、香港Rising Prosperity有限公司)的董事。
2008年5月,尚德电力对辉煌硅科技(BVI)进行投资,以2140万美元的代价接手“某退出股东”购得辉煌硅能源18%的股权。吸引注资后的辉煌硅能源与亚洲硅业如出一辙,同样进行了董事会的变更—吴美蓉继续出任董事长,董事成员则包括施正荣、钱晓云、张怡(时任尚德CFO)和陈秋鸣。
尚德电力亦是在辉煌硅科技(BVI)成立初期就开始与之进行交易。2007年,尚德为辉煌硅科技(BVI)提供了1080万美元保证金;2008年,除了以2140万美元从辉煌硅科技(BVI)股东手中购得股权之外,尚德电力还从辉煌硅科技(BVI)及其子公司处购买了6370万美元的原材料。除此之外,尚德电力还与其签定了两份硅片购买合约,分别为从2008年9月开始的5个月期购买协议和从2009年8月开始的3年期购买协议,合约价接近3亿美元。
2009年5月,辉煌硅能源与镇江环太硅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环太”)合并,辉煌硅能源更名为“镇江环太硅科技有限公司”。在完成合并后,香港德懿有限公司占合并公司注册资本的64.99%,照耀香港有限公司占28.72%,江苏环太肥料有限公司占6.29%.原环太硅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王禄宝出任合并公司董事长,董事则仍由施正荣、钱晓云、张怡、陈秋鸣组成。
王禄宝与施正荣同为扬中人,在合作之前已相熟近10年,据知情人士透露,施正荣甚至是引导王禄宝进入光伏产业的领路人。施正荣对两人在环太上的合作原本充满期待,但是蜜月期尚未满一年,硝烟就已弥漫。“环太和辉煌硅能源的分家真应了那句古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老板们最早合作时都能同甘共苦,但是看到利益时却都拼得你死我活。”一位扬中环太麾下的员工称。
2010年6月,环太和辉煌硅能源选择分手。在环太退出后,据知情人透露,辉煌硅能源的控制权被分成两部分,其中尚德电力控股29%,而代表施正荣个人的力量的占71%.辉煌硅能源的实体同时被拆分成两家公司—荣德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香港)和荣德投资有限公司(香港)。其中前者为大家所熟知—“是施博士的公司,荣和德分别取自施正荣和尚德,”上述扬中环太麾下员工称。但是后一家荣德投资有限公司(香港)却从未出现在报表和公众眼中。
荣德投资有限公司(香港)在施正荣的家庭财富版图中占据何种地位尚未可知,但是记者查阅这两家公司的《法团成立表格》时发现,创办成员虽是以不同基金名称出现,但创办地址均为BVI同一地址,提交人地址亦完全相同,而且首任董事均为施正荣的妻子张唯。
到了2010年下半年,国内光伏行业始终受到欧洲各国补贴下调消息的困扰不甚乐观。这时,尚德电力称为了发展上游拓展产业链,将以1.23亿美元的价格对荣德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进行全资收购,荣德新能源成为尚德的全资子公司。 除了在光伏产业的发展之外,施氏家族的私人财富地图也已延伸到私募投资领域。2008年2月在上海成立的上海尚理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尚理投资”)即是其中之一。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尚理投资的法人代表为施正荣的妻子张唯,董事兼总经理为上文提及的陈秋鸣。
2012年尚理投资最为亮眼的表现在投资华录百纳上。在华录百纳上市之前,尚理投资持有华录百纳10%股份;2012年2月华录百纳上市,尚理投资获得的账面回报高达16倍。
除了在文化产业的投资之外,2010年上市的豫金刚石和2011年9月上市的巴安水务上市前投资人名单中,尚理资本都在其列。巧合的是,在巴安水务的上市前股东名单中,施正荣前任军师张宇鑫所创立的上海道杰投资有限公司也在其中。
而在2009年时,尚理投资还曾连同雅戈尔投资有限公司、无锡新区创新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无锡领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领峰基金),投资无锡新区及周边地区的新能源、环保节能、生物医药、物联网、文化创意产业、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项目。
尽管从未在尚德公开披露过,尚理投资与施正荣的关系在业内人士看来其实已经接近公开。但是,除了尚理投资和在实业领域的亚洲硅业和辉煌硅能源之外,施正荣究竟还有多少隐形财富却很难获知,而在施氏家族财富聚集的过程中,尚德电力也并非那么无辜。
“施正荣个人财富的累积,很多尚德电力的高层都知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上述接近尚德的知情人士称,“亚洲硅业创立初期,尚德财务部门的同事们需要帮他们争取银行的资金资助、做路演,在这样的情况下,尚德电力能完全置身事外毫不知情吗?GSF(环球太阳能基金管理公司)反担保事件爆发以后,谁的骗局谁是谁非尚德高层都心知肚明。”
除了经营困局之外,尚德电力还要不断面对法律诉讼。GSF反担保事件爆发后,美国律师事务所便状告尚德发布虚假信息误导投资者,对尚德提起集体诉讼;意大利法院则指控尚德在意大利非法修建太阳能发电厂诈取政府补贴,对尚德提出刑事诉讼。
而《环球企业家》了解到,2012年年底,又有尚德电力股东在美国起诉尚德高管,称“公司高管为实现自身利益挪用公司高达16.8亿美元投资资金,资金使用用途包括给尚德电力CEO个人公司提供无息贷款等”。记者向代理此诉讼的美国罗森律师事务所求证时获知,此诉讼已立案,调查正在展开。

⑸ 石墨烯概念股龙头,石墨烯概念龙头股有哪些

石墨烯5只概念股价值解析
1:烯碳新材:石墨烯产业布局持续推进
2:美都能源:携手浙大分享石墨烯盛宴,深度布局能源行业
3:康得新:员工持股计划进展更新,国际高分子复合材料平台型公司,维持“买入”评级
4:华丽家族:“科技+金融”、军民深度融合典范临近空间飞行器有望获革命性突破
5:方大炭素:矿石业务拖累公司业绩,期待产品结构加速升级

⑹ 扬中的镇江环太硅(原辉煌硅)科技公司,这个公司怎么样啊

应该算是比较稳定的大企业,扬中的三十强之一,如果是行管或者科研人员的话,待遇和工作环境都还是不错的。工人工作量还是比较大的,除了某些工作环节以外对身体的影响倒不是很大。

⑺ 光伏板块股票有哪些

一、隆基股份。
隆基股份股票代码601012,公司主体是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日期是2012年,市值3700亿元。该公司主营业务是单晶硅棒、硅片、电池和组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在所属行业中属于龙头企业。隆基股份近三四年受到市场的追捧,一方面试宏观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是营收和净利润不断增长。
二、晶澳科技系。
晶澳科技股票代码002459,公司主体是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日期是2010年,市值1200亿元。公司主营业务是太阳能硅片、电池及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光伏行业企业中产业链完成、结构布局协调的龙头企业之一。晶澳科技同样因为行业和业绩增长的原因受到市场的追捧。
三、中环股份。
中环股份股票代码002129,公司主体是位于天津市西青区的天津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日期是2007年,市值1400亿元。公司主营业务是半导体硅片、半导体功率和整流器件、导体光伏单晶硅片、光伏电池及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全球领先的光伏新能源材料(单晶硅为主)供应商。
四、阳光电源。
阳光电源股票代码300274,公司主体是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日期是2011年,市值1500亿元。公司主营业务是太阳能、风能、储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电源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最大的公司。
【拓展资料】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也是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股票是资本市场的长期信用工具,可以转让,买卖,股东凭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润,但也要承担公司运作错误所带来的风险。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每家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
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

⑻ 镇江荣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啊,他来学校招聘,自己说是尚德的分公司,不知道咋样江苏镇江的应该了

是尚德的分公司
福利待遇很好
五险一金都有
管饭 外地员工管住宿 包食宿的。
不拖欠工资 效益很好,有发展前途。
就是位置在镇江扬中,扬中这个地方据说不咋地,
但是公司很不错。

热点内容
股市的外部资金流入指什么 发布:2025-04-28 19:28:44 浏览:473
怎么投诉期货考试安排不合理 发布:2025-04-28 19:18:40 浏览:208
下周欧美股市会怎么样 发布:2025-04-28 19:18:39 浏览:743
天天基金明星经理从哪里找 发布:2025-04-28 19:11:18 浏览:370
金融租赁机构有哪些 发布:2025-04-28 18:49:59 浏览:77
当你有了1000万你该如何理财 发布:2025-04-28 18:36:30 浏览:245
支付宝安稳理财的收益是多少 发布:2025-04-28 18:34:57 浏览:488
期货投资怎么建立模型 发布:2025-04-28 18:29:18 浏览:630
王莽时代的货币是什么 发布:2025-04-28 18:26:11 浏览:756
微信股票如何股权登记 发布:2025-04-28 18:24:37 浏览: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