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股票市场效率
1. 如何理解股票市场比喻
这有个恰当的比喻,你可以看一下 假设一个市场,有两个人在卖烧饼,有且只有两个人,姑且称他们为烧饼甲、烧饼乙。假设他们的烧饼价格没有物价局监管。假设他们每个烧饼卖一元钱就可以保本(包括他们的劳动力价值)假设他们的烧饼数量一样多。——经济模型都这样,假设需要很多。 再假设他们生意很不好,一个买烧饼的人都没有。这样他们很无聊地站了半天。甲说好无聊。乙说好无聊。看故事的你们说:好无聊。这个时候的市场叫做很不活跃!为了让大家不无聊,甲对乙说:要不我们玩个游戏 乙赞成。于是,故事开始了......甲花一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一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甲再花两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两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甲再花三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三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于是在整个市场的人看来(包括看故事的你)烧饼的价格飞涨,不一会儿就涨到了每个烧饼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烧饼数一样,那么谁都没有赚钱,谁也没有亏钱,但是他们重估以后的资产“增值”了!甲乙拥有高出过去很多倍的“财富”,他们身价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这个时候有路人丙,一个小时前路过的时候知道烧饼是一元一个,现在发现是60元一个,他很惊讶。一个小时以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00元一个,他更惊讶了。又一个小时以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20元一个了,他毫不犹豫地买了一个,因为他是个投资兼投机家,他确信烧饼价格还会涨,价格上还有上升空间,并且有人给出了超过200元的“目标价”(在股票市场,他叫股民,给出目标价的人叫研究员)。在烧饼甲、烧饼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甚至路人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接下来的买烧饼的路人越来越多,参与买卖的人也越来越多,烧饼价格节节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兴,因为很奇怪:所有人都没有亏钱......这个时候,你可以想见,甲和乙谁手上的烧饼少,即谁的资产少,谁就真正的赚钱了。参与购买的人,谁手上没烧饼了,谁就真正赚钱了!而且卖了的人都很后悔——因为烧饼价格还在飞快地涨......那谁亏了钱呢答案是:谁也没有亏钱,因为很多出高价购买烧饼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认的优质等值资产——烧饼!而烧饼显然比现金好!现金存银行能有多少一点利息啊哪比得上价格飞涨的烧饼啊甚至大家一致认为市场烧饼供不应求,可不可以买烧饼期货啊于是出现了认购权证......有人问了:买烧饼永远不会亏钱吗看样子是的。但这个世界就那么奇怪,突然市场上来了一个叫李子的,李子曰:有亏钱的时候!那哪一天大家会亏钱呢假设一:市场上来了个物价部门,他认为烧饼的定价应该是每个一元。(监管)假设二:市场出现了很多做烧饼的,而且价格就是每个一元。(同样题材)假设三:市场出现了很多可供玩这种游戏的商品。(发行)假设四:大家突然发现这不过是个烧饼!(价值发现)假设五:没有人再愿意玩互相买卖的游戏了!(真相大白)如果有一天,任何一个假设出现了,那么这一天,有烧饼的人就亏钱了!那谁赚了钱就是最少占有资产——烧饼的人!这个卖烧饼的故事非常简单,人人都觉得高价买烧饼的人是傻瓜,但我们再回首看看我们所在的证券市场的人们吧。这个市场的有些所谓的资产重估、资产注入何尝不是这样在ROE高企,资产有高溢价下的资产注入,和卖烧饼的原理其实一样,谁最少地占有资产,谁就是赚钱的人,谁就是获得高收益的人!所以作为一个投资人,要理性地看待资产重估和资产注入,忽悠别人不要忽悠自己,尤其不要忽悠自己的钱!在高ROE下的资产注入,尤其是券商借壳上市、增发购买大股东的资产、增发类的房地产等等资产注入,一定要把眼睛擦亮再擦亮,慎重再慎重!因为,你很可能成为一个持有高价烧饼的路人。
2. 股票市场的效率分为几个层次,从这个角度出发说明技分析的合理性
技术分析没有什么合理性,更多都是马后炮,有点像走完走似的,你回顾一样这个东西没有什么用。而且短期突发事件比较多,你也不能预判明天都出什么事儿啊。
3. 股票市场回报率和股票市场效率的关系
首先,你问的问题有问题。公司效率是什么?你想问得是不是股票与公司的盈利率有什么关系吧?
公司的业绩好,盈利率高,那么它涨得可能就很大,反之就很小。
谁都愿意买一个公司盈利好的股票,所以,公司效益好就可以吸引资金,引来更多的股民来选择这支股票。
4. 我国目前股票市场效率如何
股票肯定不会一直上升的,但是面临即将到来的奥运,有两种说法,一个是会在之前降温,一个是说会维持到奥运之后,个人觉得后者可能性更大一点,只是整体会在振荡中前行。泡沫/崩盘等意味着资金的撤出带来股市的突然崩裂,那后果是很严重的,政府在干预的同时也不会过于激进,所以当前炒股只要适当把握风险,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5. 股票市场的建立与发展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怎么理解
人们都把钱放到股市了,不存银行了,就这点来看可以理解成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6. 如何理解资本市场效率原则
资本市场效率高反映的是市场能够快速的对企业的行动作出反映,例如当前的资产市场效率较高,当企业发放股票股利之后并不代表企业的经营业绩就好,所以公司的股价不会上涨。
也就是可以理解为资本市场有效,在资本市场有效的情况下,任何投资者获得的信息都是完全相同的,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全部的信息,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每个投资者都无法获得超额的利益,从而也不会因业一些人为的举动而使得股价波动。
7. 市场效率理论的现实意义
简单的说,如果市场强式效率,则不可能有内幕交易,因为股价已经反映了所有已公开和未开的信息。如果一个市场处于弱效率,则内幕交易就会很多。
像我国证券市场则处于无效率与弱型效率之间,内幕交易、老鼠仓很多。
像美国则处于半强式效率与强式效率之间,虽有内幕交易,但是不多。
我国证券市场效率现状
虽然我国证券市场近些年已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总的说来,我国证券市场效率和仍处在一个较低水平上,有研究表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的证券市场效率已达到弱型效率正向半强型效率过渡,而我国证券市场效率是否达弱型效率仍然存在争议。突出地表现在:
1.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非均衡。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缺陷之一,是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发展的严重非均衡,企业直接融资主要来源于股票市场,企业债和公司债收缩。自90年代以来,在中国证券市场两种最主要的融资工具中,股票市场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债券市场。目前,非上市公司偏好于争取上市募股融资,上市公司则偏好于配股和增发新股。这与国外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企业融资决策次序“内部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相背离。在我国,尽管企业债券的出现比股票早,而且发行企业债券的优势也相当明显,但从我国10多年债券发行的情况看,我国企业债券的发展相当缓慢。
2.股票市场内部结构性缺陷。与发达国家成熟证券市场相比,我国证券市场最显著问题之一就是股票市场内部结构的非均衡性,股票市场被严重分割,市场结构不健全,缺乏有效、统一的市场体系。股票市场结构缺陷首先表现为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严重分割。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较为复杂,既有A股、B股、H股,又有国家股、法人股、内部职工股、转配股等划分。A股、B股、H股虽然能够在证券市场上流通,但三种股票却因流通市场的不同而彼此处于分割状态。由于市场上只有社会公众股可以流通,大量由国家银行贷款和国家所有股权构成的企业资本不能上市,直接引起了股票市场上的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问题,这种股权结构被严重分割的状况,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也降低了证券市场的效率。
3.债券市场内部结构性缺陷。债券市场结构呈现出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主导债券市场,企业债和公司债收缩的局面。自从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经历了迅速的发展阶段。中国债券的分类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基本相同,但从其性质而言却与国外债券差异很大,主要表现为我国债券的政企不分。特别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行的国家投资公司债、国家投资债等,均由国家计委和各大专业银行发行,由国家财政作担保,除了其用途以外,与国债性质并无二样。
4.信息披露不完善。我国证券市场在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分布的对称性及时效性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存在较大差距。(1)信息披露不充分性。我国的许多上市公司以自身利益为中心,报喜不报忧,只公布对自己有利的信息,甚至有的公司发布虚假信息。这使投资者无法获得全面准确的信息,难以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降低了市场效率。(2)信息披露分布的不对称性。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权威的信息公布和传递渠道,使得各种各样的小报传播的小道消息、谣言满天飞,低质量的信息传播泛滥。另一方面,部分公司对其信息公开化不够,大多数投资者不能获得应该获取的信息,极少数投资者却能通过采取不法手段获得公司的内幕信息。(3)信息披露存在的时滞性。有的上市公司故意拖延信息的公布,不按期公布财务报告,不及时公布重大投融资事项、委托理财事项等。 (4)信息开发不充分。信息的开发是费时而又费财的,只有机构投资者才有能力承担,对个体投资者来讲无力承担。我国的证券市场上机构投资者不仅数量少,而且规模小,存在时间短,缺乏专业的信息开发人员,市场信息开发严重不足,大部分投资者依靠各种“小道消息”进行投资决策。
8. 中国股票市场现在是处于什么市场效率状态下
中国股票市场从6120点位一口气跌倒3100点位,短期的跌幅超过50%,这是在世界股票市场少见的状态,所以毫无疑义现在的中国股票市场是处于严重的弱效率市场。
9. 如何判断股票市场有效率,我国股票市场有效率吗
关注国信证券浙江分公司,一个有价值的微信公众号,【投资早知道】【投顾看市场】【国信谈股论金】,相信对你投资理财会有所帮助。
10. 如何判断股票市场是否有效率
我只懂市盈律,净资产收益律,股票市场有效律偶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