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电器股票行情十年股价
Ⅰ 7月底A股收盘价是67元的股票,是哪一个
7月底A股收盘价是67元的股票是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具体来说,不是67元是67.01元。在公司可能有人还不了解,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介绍吧。
以上就是我对小熊电器公司所有的了解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Ⅱ 2022.7.1小熊电器怎么走预测
预测将走下坡路。
受各种经济因素的影响,小熊电器比其他行业走下坡路更早,自2020年7月底开始,小熊电器就开始下跌,到2021年10月中下旬,公司股价已下挫超百分之七十,预计到2022仍然如此,不会有所好转。
小熊电器是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品牌简称,由李一峰先生创立于2006年。凭借精致、创新、健康的小家电产品享誉千万家庭,成为中国”创意小家电“领导品牌。
Ⅲ 小熊电器是寡头垄断吗
中国家电4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孕育成熟稳固、竞争激烈的产业格局。除了海尔、美的、格力、海信、康佳等大家电领域的参天大树;还有小家电市场的苏泊尔、九阳、格兰仕等专业巨头。在已然高手林立的家电业立足不易,连乐视、暴风等互联网企业都铩羽而归,如今却有一个成立于2006年小家电企业成为特例,这就是小熊电器。
8月13日,小熊电器完成上市网上路演;8月23日,小熊电器上市钟声敲响,股价当日大涨44%。至此,乘着互联网东风的创意小家电新势力——小熊电器,成为初个搭乘时代变革浪潮快车上市的小家电品牌,并正式开启一段新征程。
家电圈认为,对于所有新兴创业者来说,如果还是用传统思维,几乎不可能在参天密林中再种一棵树。从创立到发展,小熊电器以前瞻性视角,一路独辟蹊径,瞄准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升级风口,开辟出一片新草原。当小熊电器以行业“黑马”姿态登陆资本市场,既是其勇气和耐心的折射,也定格下数字经济时代下小家电领域乃是电商领域变革的重要瞬间。
作为“创意小家电第一股”,在家电圈看来,小熊电器的成功上市正因为探索一套全新商业模式:围绕“创意小家电+互联网”的战略核心,以产品、管理、渠道、营销四大创新,占据更多细分市场,通过“以小见大”的产品理念,构建新的生态和格局。解读小熊电器背后的商业模式和成功道路,无疑将对当前还处在困顿之中的家电产业破局有着深远的意义。
据小熊电器联合中科院、凤凰新闻调研发布的《复兴2019新青年生活趋势白皮书》显示,年轻人在享受美食和烹饪时,简单便捷是第一诉求,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仍然根植内心。就在小熊电器一系列创意小家电面世之前,很多用户从未想过“小家”的生活还可以如此精致而有品质。
除了外观亲和可爱之外,小熊电器的产品最打动用户的是“小而灵巧、小而精致、小而智慧”的特质。“高颜值”、“满足我的少女心”、“小巧携带方便”……小熊方形手提式电热饭盒一经上市,就圈粉无数;“智能方便,操作简单,一个大胆两个小胆的设计像是为我们这个小家量身定制的。”小熊紫砂炖盅俨然也俘获了不少死忠粉。
短短10多年,小熊电器送到用户手中的产品,已经从从一台酸奶机到小容量电饭煲、养生杯、小炖盅、适合母婴家庭的0.3L小型绞肉机等30多个品类、400多款产品。显然,小熊电器以每一个细分需求的大满足,率先完成全新品质生活方式的重塑。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管益忻则认为,虽然中国家电产业已经步入了一个成熟发展的新通道,产业格局和品牌格局趋于稳定,但是小熊电器却在成熟的市场上通过差异细分的经营策略,立足产品创意、瞄准用户需求,从创意小家电入手在红海的家电业开辟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蓝海。
创意小家电+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探索新赛道
在快速变化的互联网时代,对于家电产品,用户需求更细分、审美更多元化、个性化等主需求变化,已经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清晰地呈现在各个厂商面前。不过,看到这一变化背后的大价值和新蓝海只是开始,大部分企业都在如何挖掘细分市场、创造新价值的关口“折戟”。
小熊电器之所以能以用户导向的产品思维,创新出一系列“小而美”产品,核心还得益于首创的新商业模式:呈现在终端市场和年轻用户面前的是一系列创新产品,但背后支撑的,却是更符合互联网时代特色的渠道创新、营销创新、以及管理创新,所产生的一系列整合效应。
伴随互联网风起,家电企业一直想要抓住时代红利和风口,却往往陷入“尾大不掉”的困局中。而以电商起家的小熊电器,率先敏锐地感受到线上渠道的广阔前景。早在2007年,小熊电器就率先提出“线上授权经销商”模式,并持续整合线上线下渠道,完善分销和经销双平台。
这种独特的渠道创新让小熊电器收获的,不仅是2018年超过18亿元的线上销售规模,关键的是通过互联网渠道可视化的大数据,更精准快速的对接、挖掘用户需求数据,并将此作为产品创新的源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最近几年京东、苏宁甚至拼多多等电商平台,正在摸索的“按需定制”模式逻辑,早已被实业型品牌小熊电器应用于经营实践。
当然互联网赋予小熊电器的不仅仅是渠道数据,更是与用户深度的互动。社群服务、客服小程序和食谱小程序等侧重场景和原创内容的营销创新,则让小熊电器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的同时,深度运维线上渠道、搭建洞察用户消费需求的平台,让其真正做到“比用户更懂用户”。
一直以来,传统家电制造产业的链条即“企业-渠道-用户”,涵盖制造、销售和使用的过程。小熊电器却通过线上渠道和营销模式创新,颠覆了企业为核心的制造思路,转而让用户需求的社交思路,最终让用户成为整个产业链条前端、也是关键的一环。
为了承接用户需求并转化为产品,小熊电器还打通从需求挖掘、到制造销售、再到需求满足的过程,后端制造环节必须快速响应和跟进。因为需求端的不同,早已决定了不同品类在产品策略、研发、精益制造、产品体验层面的不同。这就不得不提小熊电器的管理模式创新。
与传统家电企业管理模式不同,小熊电器管理模式独特之处在于以单独的产品品类为维度,搭建相对独立的运营团队。比如五大专业制造工厂专注的是不同品类的制造,实现各个品类平行运行的一体化深度运营。业内人士则认为,这种管理创新模式,能够从需求端为起点,在每个品类乃至产品上都做到精益求精、精准满足需求,也更有效率、更符合时代特色。
可以说,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渠道创新、营销创新相辅相成,“创意+互联网”深度融合,真正让小熊从互联网数据中挖掘细分需求、打通整个制造过程,从而在不同品类的产业链体系中构建“按需创意”的闭环流程。这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是消费升级碰撞互联网浪潮的产物,更是小熊电器杀出血路的关键。
“10多年来,小熊电器就像一个种草人,在已经满是参天大树的家电市场丛林中,抓住用户的每个细分需求,种下一棵又一棵小草,如今已形成草地,未来我们还将把这片草地扩展成一片草原,形成一个生机勃勃的草原生态。”小熊电器董事长兼总经理李一峰如是说。
很多时候,我们笃信“风来了,猪也会飞”,却忘了让猪飞起来的不仅仅是风,更是顺应时代的产业逻辑、商业模式和产品驱动。相对于大家电的成熟,小家电产业方兴未艾,小熊电器的成功上市展示了寡头格局下新兴品牌破局的可能;而其探索和践行的全新商业模式,更为未来小家电企业上市提供了参照标杆。
从这个意义上说,伴随小熊电器上市钟声的,是启迪下一个企业甚至下一轮家电产业变革的新起点。
Ⅳ 买小熊电器的产品,能用多久
近日,小熊电器生产的安抚奶嘴登上了不合格榜单。
然而,这并非小熊电器首次被检出不合格产品,2020年小熊电器的料理机就曾被检出不合格。同时,其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问题也屡遭用户投诉。
对于频繁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有不少财经分析师表示可能要追溯到小熊电器的重度营销与研发环节薄弱上。
就目前而言,重量轻质使小熊电器一地鸡毛,如何加强在研发和生产方面的投入来补齐短板,成为其亟待解决的问题。
小熊电器陷入今日如此“ 尴尬”的境界,频繁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有不少财经分析师表示可能要追溯到其重度营销上。
营销制造网红爆款
小熊电器之所以能够在疫情危机中市占率翻盘,成为小家电当中的头号品牌,主要原因是良好的营销效果给了其不少助力。
一方面在受众上,与传统家电美的 、苏泊尔以及九阳不同,小熊电器的外观设计和功能点都主要在迎合年轻人,不断推陈出操作便携颜值高的新品类,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
另一方面在线上市场,拥抱电商巨头也给小熊电器的营销增色不少。其在2020年“双十一”当天全网销售额超过了3.18亿元,净新增消费者数量2380万,旗下电热饭盒、电烤炉、煮蛋器等多款产品夺得细分领域销售冠军。除了拥抱电商巨头,小熊电器在快手、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也发起强势的营销推广。
喜忧参半,小熊电器虽然靠营销收到一波红利,但却导致销售费用高企,时常被外界质疑“重营销轻研发”。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小熊电器的销售费用依次为2.86亿元、3.96亿元和4.40亿元,销售费用分别为研发费用的6.03倍、5.18倍和4.19倍。
还能陶醉多久?
小熊电器虽然描绘出“制霸宇宙”的营销,但在市场上留给其陶醉的时间显然不多了。
财报显示,2020年小熊电器实现营收36.6亿元,同比增长36.16%;净利润4.28亿元,同比增长59.64%。从业绩预告来看,其业绩实现营收净利大幅增长,但从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业绩增长开始趋缓,第四季度净利增幅仅为个位数。进入2021年业绩下滑的趋势进一步加剧,其业绩甚至开始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状况。
与此同时,在二级市场,小熊电器的股价接连跳水。截至5月25日收盘,小熊电器股价报72.04元/股,较历史最高点2020年7月24日165.9元/股的收盘价已腰斩。
对于小熊电器业绩不理想与股价回落原因,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向氢财经表示,一方面,2020年消费者居家较多,尤其年轻人对于时尚品牌小家电的需求在不断上涨,但从去年夏季开始疫情影响在逐渐消退,需求便有了明显回落,这便导致小家电企业后期的业绩不如预期;另一方面,小熊电器在前期股价持续上涨,是由于当前科创板持续出现解禁行情分化,所以影响二级市场的供求平衡,导致一些过高的个股股价出现调整。
小熊电器除了业绩放缓和在资本市场不受看好以外,强敌环伺也是其拓展市场最大的掣肘。
在小家电赛道上,家电巨头美的、苏泊尔及九阳等品牌也开始纷纷加码,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目前在传统小家电领域,美的、苏泊尔和九阳三者市场占有率高达91%。有分析师表示,如果巨头们后续采用价格战收割小熊电器,这将成为小熊电器一道难以迈过的沟壑。
关于小熊电器未来的发展,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认为,“目前小熊电器还是一家营销驱动型的企业,不是技术驱动型的企业,想长远发展,公司应该加强自己在研发和生产方面的投入,补齐短板。”
Ⅳ 2022.3.22小熊电器怎么走预测
2022.3.22小熊电器走下坡路。
小熊电器比行业走的更早,自2020年7月底开始,小熊就出发下山,到2021年10月中下旬,公司股价已下挫超70%。
Ⅵ 小熊电器的股票接下来还会跌吗
股票普通人都很难拿准的,建议少买。
Ⅶ 业绩大增,为何还是大跌
个股的上涨往往需要业绩的支撑,即使上涨因素不是业绩增加所致,而是国家政策,题材炒作引起的大幅度上涨,这类个股的上涨后期如果没有业绩的支撑也会出现逐步回落的情况,个股走势的长期的影响往往还是业绩为主,那按道理业绩大增个股应该出现明显的上涨,在实际情况中我们经常遇到很多个股公布业绩大增个股反而出现大跌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去理解这里面原理,下面我就来重点分析下该问题。
预期完成兑现市场资金特别是一些机构资金往往在操作个股之前,会通过公司业绩财报情况来预期后期的业绩情况,或者通过公司所处行业目前的行业周期情况,比如一些周期性行情的产品价格出现了明显的涨价,再次很多机构会去参与上市公司的实地调研等情况,预期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公司业绩将会明显的增加,纷纷布局后买入后个股导致个股出现了明显的上涨,市场各路资金很多选择顺势而为跟风买入后,直到该上市公司在具体财报披露期披露出业绩情况正如市场前期的预料。
在分析为何大跌之前,这里我们来分析股市的一个小的知识点,股市中个股的上涨往往基于的是对将来的预期,当时预期已经全部兑现个股就会出现下跌,在股市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利好兑现,股价下跌”,“头部利好,就是利空”,这类话术就是解释了这个问题。那个股业绩大增的预期已经完成炒作,个股接下来的大幅度的下跌是较为常见的事情,下面给大家列举个案例:
上面我发现该股的三季度的增长并不明显,股价下跌就是典型的阶段性的业绩表现不佳引起的。所以这里得出一个结论,个股公布业绩大幅度增长是不是本阶段的的增长引起,如果是前期阶段的表现,当心个股短期的回落。结论:所以我们发现上市公司业绩爆发的时候,要参考个股是否前期业绩预期过还有行情平均业绩情况,还存在一种就是去年业绩极差,今年小幅度利润也会表现大幅度的业绩增长,我们也需要参考利润的具体数额。感觉写的好的点个赞呀,欢迎大家关注点评。
Ⅷ 靠小小酸奶机起家,如今市值突破百亿,小熊电器做对了什么
有人辞官归故里, 有人星夜赶科场。家电领域往往需要凭借着深厚的行业积累和技术基础驰骋江湖,多少人进进出出,是块难啃的骨头。
但是在这场大浪当中,我们却可以看到,有一个选手从小小的酸奶机起家,却也做到了“电商小家电第一股”。
小熊电器最近引发网友强烈讨论,有两个时刻。 其一, 正是昨日六一儿童节之际,截至下午两点五十分,小熊电器的股价已经达到138.92元, 市值则是达到了166亿元,对比其上市前夕的41亿元估值,增加了百亿。
而这一切,小熊电器只用了9个月的时间,着实让一众网友刮目相看。
其二,是在4月13日之时,小熊电器公布了2020年Q1财报,今年前三个月,小熊电器实现营业收入7.40亿元,同比增长17.32%。 对比其他玩家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下跌,小熊电器不可谓不闪耀。换言之,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之下,小熊电器不仅没有受到冲击,反而是逆势增长。
实际上,小熊电器的过人之处不仅于此。把时间拨回2019年8月份,小熊电器成功在深交所上市,“电商小家电第一股”由此诞生,开盘即大涨44%,可见其实力够雄厚。
再到如今一步一个脚印,做到今天的成绩,按照如此趋势下去,小熊电器势必还将绽放更多亮点。
也许还有小主不熟悉小熊电器,其实它成立于2006年,诞生于顺德, 专攻小家电市场,诸如豆芽机、酸奶机、煮蛋器、电饭锅之类的,都是它的王牌产品。 单纯表面上看,和大多数家电玩家并没有多大区别。
但正如我们上文所提及,家电领域和隔壁手机江湖的情况类似,拼的是技术和经验的积累,头部效应越发明显,美的、海尔、格力等老前辈已经牢牢占据了超过市场半数的份额,后入的小玩家很难再从中撬开一道口子。
那么,正是一个如此年轻的品牌,小熊电器又是如何闯出一片天的?
小熊电器的创始人是李一峰,广东人,毕业于哈尔滨工大电气专业。和大多数人毕业后,选择专业相关的工作相似,李一峰毕业之后也是扎身于一家电器公司当中,而且一干就是好多年,从普通员工做到了副总经理的位置。
就当所有人以为他会继续深耕于此之时,他却辞职了,并且很快出来创业,所有才有了小熊电器。
只不过在小熊电器诞生的2006年,家电江湖高手如云,一边是老牌家电巨头早已筑起铜墙铁壁,另外一边是新选手蓄势待发,无论横着看还是竖着看,都充满了无限挑战。
但偏生就是闯出了小熊电器这一匹黑马,离不开以下几点:
首先,选品准,避开了与众多玩家的正面竞争。
提起“家电”二字,大家脑海里更多是浮现电视、洗衣机、冰箱、空调这些玩意,并且一般入局家电江湖的玩家,一般都是从这几个家电品类做起,毕竟在家庭场景当中,这些品类都是刚需。
但大家却也忽略了,在这些大家电品类当中,往往也可以细分出更多领域和市场。小熊电器正是顺着这条思路,做起了小家电市场,按照手机江湖的话来说,就是“小而美”。
比如,它的第一款产品正是酸奶机,击中了部分用户有做酸奶的需求,因此一炮而红。尔后还推出了电炖盅、 养生 壶、加湿器、电热饭盒、煮蛋器等,无不在满足了有需求的用户,从而影响力越来越大。
如此下来,小熊电器就避免了和众多对手正面交锋,反而在家电市场这块少有人占领的肥沃土地发光发热。
其次,拥抱电商风口。
相对于当下已是线下线上高度融合,无论是传统商超还是新兴品牌必不可少的是拥抱新零售。但是在移动互联网大门尚未打开的2006年,大多数人都还认为机会只存在线下,因而不少人都对电商嗤之以鼻。比如不少商界大佬都曾发表过,对电商不看好的态度。
而李一峰则是在一次机缘下发现,很多人都在线下购买酸奶机放到电商平台上销售,并且还有价格优势,从而赚得盆满钵满。也正是此次事件,让李一峰嗅到电商是未来趋势,所以小熊电器很早就在淘宝等平台开出自己的网店。
并且增长非常迅速,仅是2007年,小熊电器的全年业绩就已经达到了2000万,2008年翻了一倍。到了2009年之时, 直接达到了8000万。一直到2019年,这个数字已经变身为了26.9亿。
再者,跟着趋势走,从用户的角度入手。
以上两点又与这第三点密不可分,也正是小熊电器知悉用户的需求,所以才在小家电市场开拓出一片天地。毕竟以往大家的目光都是放在大家电身上,很少有人留意到在制作酸奶、煮蛋方面,同样有人存在浓厚的需求。
硬币的另一面,电商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人们不再是只注重于实体店,也喜欢在电脑或者手机面前,只要动动手指,过几天就能收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说到底,这是知悉用户需求变化的一个过程。只要跟着趋势在走,更容易把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这无不在告诉我们,只要找准角度入手,即便是一片红海当中,也能拥有自己的一片春天。
一直以来,当一个行业形成一定的三足鼎立格局之后,又或者是头部梯队玩家一直在一骑绝尘,和二线梯队拉开一定的距离之后,大多数网友都会认为这个行业已经是一片红海,对于后入者的玩家来说,并没有多大崛起的机会。
诚然,增量变存量竞争,马太效应的越发明显,都给新手玩家或者小玩家的未来蒙上一片影音。 但也不是全部,在如此情况下,依然会有很多人一路高歌。
以拼多多为例,诞生的节点是众多巨头酣战多时,江湖格局初现。但它一开始并没有选择高手林立的一二线城市,而是首先到下沉市场去,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用了短短几年时间,不仅是做到了上市,也和阿里、京东形成电商三国杀格局。这是放眼整个互联网江湖,是少有人能做到的快速。
这背后的实质,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反向思路的逆势,即当大家都把目光放到一个领域之时, 何不从另外一个反方向去思考,也许那里才是一片无主之地,市场广阔,需求旺盛。
而小熊电器的成功,和拼多多无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从最开始的源头入手,就已经在避开了与众多对手的正面交锋,选择了与大家电相对而言的,小家电入手, 一方面是 开拓出了属于自己的市场, 另外一方面也是 保存了实力,继而向其他领域扩张。
当下,小熊电器在原本品类的基础上,已经延伸出30多个品类,都在顺应着用户的需求。比如当下流行“一人食”经济,小熊电器就推出了三明治早餐机、小容量的电饭锅、迷你绞肉机之类的。
所以,当你闯入一个已是红海的市场时,不要担心着没有机会,江湖之大,到处倒是闪光点,我们不妨从相反的角度去考虑,也许也会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作者:木易
Ⅸ 长期持有就是股票了吗
股票就是股票,是种金融工具,不取决你短期持有或者长期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