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基期8只股票总市值
Ⅰ 沪市 基期股票市价总值 是多少
基是指统计基数,期是指统计时限。
基期:是一个基础期、起始期的概念,属于这期的有“入选样本股票”称为基期股票;规定的基日;规定的基日指数值(基期指数)。基期股票的市值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固定不变的。
对某股票的分时走势而言,当天的走势是以昨天该股票的收盘价为基期,也即以昨天15:00该股票的价格为基期。
而当天的上证领先是以昨天15:00的上证指数(白线)为基期。
股市上,指数指的是价格指数,一般计算表达式:
即时指数=(A / B)× C,其中,
A:即时股票的市值。(即时的指数样本股票的总市值)
B:基期股票的市值。(基期的指数样本股票的总市值)
C:基期指数值。(起始点的指数值)
上式中,B、C的值是固定常量。每年、每月、每日开市,股票价格是变的,即A值是变化的,一日内开市的每时每刻A都在变化,从而计算出即时的指数。
上综指:基日是1990.12.19,基期指数是100
深成指:基日是1994.07.20,基期指数是1000
沪深300指数:基日是2004.12.31,基期指数是1000
Ⅱ 问个好奇的股票问题 谁知道
你所说的大盘,是沪指或深指。 以沪指为例,全称为上海证券综合指数。它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全部股票为计算范围,以发行量为权数综合。 术语太多,用我的语言就是,它的指数计算范围为,上证所有股票,包括停牌的,这点很重要。 指数计算方法为,比如,今天的股指应该=(本日市价总值/基期市价总值)X100。 本日市价总值为:现在所有沪市股票总市值。 单只股票市值为:股价X股票已经发行的发行量。 基期为:沪市正式开业日,1990年12月19日 基期市价总值为:当时市场全部8种股票的总市值。 100是当时的基期指数,不做过多描述。 所以,基期市价总值和后面的100是固定的,说白了,本日市价总值越大,指数结果就越大。 本日市价总值取决于所有股票的总市值。 也就是说,假使没有新股票上市,并且所有股票发行量不变(不增加)的话,股价价格越高,总市值越大。 再简单说就是上证所有股票分别用发行量和股价的乘积然后再相加得出的结果。 它是个结果,是个笼统的感官事物,可以用它来看大多数股票是否涨跌。 假使说事情要发生,那么先发生在股票身上,然后大盘就会同时显示结果。 是这种关系。 但是不排除民间有阴谋论之说,说大盘的涨跌包括指数走向能够人为操纵。 但要清楚的是,这种方式如果能够发生,必须人为控制大部分股票的涨跌才能使指数走向发生清晰变化。 我不排斥这种说法,因为机构,券商,企业,重仓的股票多如牛毛,有这个实力。 但具体人家是否操纵了这就是另一话题了。 基本上大盘与股票的关系为,蛋与鸡。大多数股票价格涨跌影响大盘涨跌。大盘不能影响大多数股票价格,只能起到显示结果的作用。 不懂的可以继续问。
Ⅲ 上证的基期股票总市值是多少
新上证综指以2005年12月30日为基日,以该日所有样本股票的总市值为基期,具体做法是,在每一交易日集合竞价结束后,用集合竞价产生的股票开盘价(无
Ⅳ 1990.12.19上证综指基期股票市值是多少
当然不是,因为上证综指是包含了所有股票的,指数刚开始编制的时候A股总共也就那么几只股票,和现在将近1000只股票不能当成一个概念,如果照你的理解,2007年指数上6000点的时候不是得有45万亿了?实际上那时候的总市值不到10万亿,除了股价下跌导致市值蒸发外,2009年重启的大量IPO也让指数的上涨成为困难
Ⅳ 上证和深证各多少只股票
截止2014年11月20日,上交所有1029只上市公司;深交所有1606家上市公司,总计2635家。
上交所:
上市公司:985家;
上市股票:1029只;
总市值:183876.67亿;
深交所:
上市公司(家):1606;
上市股票:2898;
总市值(亿元) 119721.93亿;
Ⅵ 请问证股堂上证指数是如何算出来的
上证指数=报告期股票市价总值÷基期股票市价总值× 1001、公式分解:① 报告期股票市价总值=计算上证指数的当期的每支股票的总股本×股价之和,即∑(某支股票市价×总股本);
【上证指数均为实时计算,具体做法是:在每一交易日集合竞价结束后,用集合竞价产生的股票开盘价(无成交者取昨收盘价)计算开盘指数,以后每有一笔新的成交,就重新计算一次指数,直至收盘,实时向外发布。其中各成份股的计算价位(X)根据以下原则确定:若当日没有成交,则 X = 前日收盘价 ;若当日有成交,则 X = 最新成交价。】
② 基期股票市价总值(理论上)=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中所有股票的总市值,当时一共是8支股票:延中实业(600601)、真空电子(600602)、飞乐音响(600651)、爱使股份(600652)、申华实业(600653)、飞乐股份(600654)、豫园商场(600655)、浙江凤凰(600656),即∑(以上8只股票市价×总股本)。
③ 100为基期指数,基日是1990.12.19。( 新上证综指发布以2005年12月30日为基日,以当日所有样本股票的市价总值为基期,基点为1000点。 新上证综指简称“新综指”,指数代码为000017。)
综上,例如:某报告期内,市场有10支股票,股价分别为10元、9元、8元、7元、6元、5元、4元、3元、2元、1元;发行股数均为10股。基期有2支股票,股价分别为5元、4元,发行股数分别为10股、5股。即,该报告期内的指数=(10×10+9×10+8×10+7×10+6×10+5×10+4×10+3×10+2×10+1×10)÷(5×10+4×5)×100=785.71。
2、指数修正:
为了剔除新股上市等非交易性因素对指数的影响,在计算上证指数时,基期股票总市值会按照一定规则,不断进行修正。上证指数系列均采用“除数修正法”修正。
公式为:修正后的基期股票市价总值=(修正前的报告期股票市价总值+新增或者减少的股票市价总值)×修正前的基期股票市价总值÷修正前的报告期股票市价总值。以该修正后的基期股票市价总值作为以后指数计算的基期股票市价总值,即新基期。
如上例,现新增一支股票,股价11元,发行10股。即,新基期=(550+110)×70÷550=84.修正后的指数=(550+110)÷84×100=758.71.
3、指数修正情形:
(1)新上市:凡有成份证券新上市,上市后第十一个交易日计入指数; 上证指数=(报告期原有股票市价总值+新股市价×总股本)÷(基期股票市价总值+新股总股本×第10个交易日该新股收盘价)× 100
(2)除息:凡有成份股除息(分红派息),指数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
(3)除权:凡有成份股送股或配股,在成份股的除权基准日前修正指数。修正后市值= 除权报价×除权后的股本数+修正前市值(不含除权股票);
(4)汇率变动:每一交易周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该日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修正指数;
(5)停牌:当某一成份股处于停牌期间,取其正常的最后成交价计算指数;
(6)摘牌:凡有成份股摘牌(终止交易),在其摘牌日前进行指数修正;
(7)股本变动:凡有成份股发生其他股本变动(如增发新股上市引起的流通股本增加等),在成份股的股本变动日前修正指数。修正后市值=收盘价×调整后的股本数+修正前市值(不含变动股票);
(8)停市:A股或B股部分停市时,指数照常计算;A股与B股全部停市时,指数停止计算;
Ⅶ 想问一下各位大佬,假设当天A股所有股票都没有涨跌,但是有一只成分股纳入A股,是不是A股就要涨指数
上证指数=报告期股票市价总值÷基期股票市价总值× 100
1、公式分解:
① 报告期股票市价总值=计算上证指数的当期的每支股票的总股本×股价之和,即∑(某支股票市价×总股本);【上证指数均为实时计算,具体做法是:在每一交易日集合竞价结束后,用集合竞价产生的股票开盘价(无成交者取昨收盘价)计算开盘指数,以后每有一笔新的成交,就重新计算一次指数,直至收盘,实时向外发布。其中各成份股的计算价位(X)根据以下原则确定:若当日没有成交,则 X = 前日收盘价 ;若当日有成交,则 X = 最新成交价。】
② 基期股票市价总值(理论上)=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中所有股票的总市值,当时一共是8支股票:延中实业(600601)、真空电子(600602)、飞乐音响(600651)、爱使股份(600652)、申华实业(600653)、飞乐股份(600654)、豫园商场(600655)、浙江凤凰(600656),即∑(以上8只股票市价×总股本)。
③ 100为基期指数,基日是1990.12.19。( 新上证综指发布以2005年12月30日为基日,以当日所有样本股票的市价总值为基期,基点为1000点。 新上证综指简称“新综指”,指数代码为000017。)
综上,例如:某报告期内,市场有10支股票,股价分别为10元、9元、8元、7元、6元、5元、4元、3元、2元、1元;发行股数均为10股。基期有2支股票,股价分别为5元、4元,发行股数分别为10股、5股。即,该报告期内的指数=(10×10+9×10+8×10+7×10+6×10+5×10+4×10+3×10+2×10+1×10)÷(5×10+4×5)×100=785.71。
2、指数修正:
为了剔除新股上市等非交易性因素对指数的影响,在计算上证指数时,基期股票总市值会按照一定规则,不断进行修正。上证指数系列均采用“除数修正法”修正。
公式为:修正后的基期股票市价总值=(修正前的报告期股票市价总值+新增或者减少的股票市价总值)×修正前的基期股票市价总值÷修正前的报告期股票市价总值。以该修正后的基期股票市价总值作为以后指数计算的基期股票市价总值,即新基期。
如上例,现新增一支股票,股价11元,发行10股。即,新基期=(550+110)×70÷550=84.修正后的指数=(550+110)÷84×100=758.71.
3、指数修正情形:
(1)新上市:凡有成份证券新上市,上市后第十一个交易日计入指数; 上证指数=(报告期原有股票市价总值+新股市价×总股本)÷(基期股票市价总值+新股总股本×第10个交易日该新股收盘价)× 100
(2)除息:凡有成份股除息(分红派息),指数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
(3)除权:凡有成份股送股或配股,在成份股的除权基准日前修正指数。修正后市值= 除权报价×除权后的股本数+修正前市值(不含除权股票);
(4)汇率变动:每一交易周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该日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修正指数;
(5)停牌:当某一成份股处于停牌期间,取其正常的最后成交价计算指数;
(6)摘牌:凡有成份股摘牌(终止交易),在其摘牌日前进行指数修正;
(7)股本变动:凡有成份股发生其他股本变动(如增发新股上市引起的流通股本增加等),在成份股的股本变动日前修正指数。修正后市值=收盘价×调整后的股本数+修正前市值(不含变动股票);
(8)停市:A股或B股部分停市时,指数照常计算;A股与B股全部停市时,指数停止计算;
Ⅷ 上证指数就是几个代表性的股份加起来的市值吗
股市指数可以说是,就是由证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务机构编制的、表明股票行市变动的一种供参考的数字。
通过指数,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当前各个股票市场的涨跌情况。
股票指数的编排原理相对来说还是有点难理解,就不在这儿详细分析了,点击下方链接,教你快速看懂指数:新手小白必备的股市基础知识大全
一、国内常见的指数有哪些?
根据股票指数的编制方法和性质来有针对性的分类,股票指数有这五种形式的分类:规模指数、行业指数、主题指数、风格指数和策略指数。
其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规模指数,举个例子,大家都很熟悉的“沪深300”指数,是说有300家大型企业股票在沪深市场上有很好的代表性和流动性,且交易活跃的一个整体情况。
再比如,“上证50 ”指数也是规模指数的一种,代表上证市场规模和流动性比较好的50只股票的整体情况。
行业指数代表的则是某个行业目前的整体状况。譬如“沪深300医药”的本质就是行业指数,由沪深300中的17个医药卫生行业股票所构成,同时也是在反映了这个行业公司股票的整体表现。
如果想要表示作为人工智能或者新能源汽车这样的那些主题的整体情况的话,就需要用主题指数来表示,相关指数“科技龙头”、“新能源车”等。
想了解更多的指数分类,可以通过下载下方的几个炒股神器来获取详细的分析:炒股的九大神器免费领取(附分享码)
二、股票指数有什么用?
经过文章前面的介绍,大家可以知道,指数选取了市场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股票,所以根据指数,我们就可以很迅速的知道市场整体涨跌的情况,这就能清楚地了解市场的热度,甚至将来的走势都能够被预测到。具体则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获取专业报告,学习分析的思路:最新行业研报免费分享
应答时间:2021-08-26,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Ⅸ 上证指数1990年12月19日基日的股票总市值是多少不要百度粘贴,因为我查了没有。
上证综合指数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日,以该日所有股票的市价总值为基期,基期指数定为100点。1984年11月14日发行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小飞乐”股票――这是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开发行的第一只股票。1986年11月,邓小平接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凡尔霖,赠送了一枚飞乐音响股票。虽然有报道说深宝安和北京天桥成立股份制企业更早,但是发行股票,小飞乐在先。
1986年,深圳开始股份制改造。1988年4月1日,深圳发展银行在特区证券公司的柜台上开始了最早的证券交易。随后万科、金田、安达、原野(世纪星源的前身)等也陆续发行股票并上柜交易,构成“老五家”。
1990年12月1日, 深圳证券交易所试营业(因为申请没有批), 老5家开始交易。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老八股开始交易。它们是:延中实业、真空电子、飞乐音响、爱使股份、申华实业、飞乐股份、豫园商场、浙江凤凰。上海综合指数基点为100点,(当天开盘96.05点,之后无量空涨,90年收于127.61点。)
1991年,上海股市稳步上涨。
1991年7月3日,深交所正式开业。
1991年10月31日,首家B股深南玻B公开招股。
如果有疑问请找(中国股市18年大事记),帮助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