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防股票发行价
1. 中国海防战略建议
首先要明确的就是海军在海防中的地位,海防不光是海军一个军种的问题,还涉及到空军,二炮及陆战队的协防问题。海军在当中应当居于主体地位,但是应该是防御姿态,还是进攻姿态?中国是和平国家,当然是防御姿态,但如果是防御姿态的话,是主动防御?还是被动防御?
邓晓平曾经对中国军队的战略立足点进行了重新解读,他说中国解放军应该立足于“打赢一场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全球大战打起来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
海军也要照着这个战略目标进行建设才对,要想打赢局部战争,就必须具备远洋投送能力,要想具备这个能力,就必须具备大的运载工具,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防御措施和侦查工具,这就很难避免谈到“是否要建造航母这个话题”。
马六甲,台湾海峡,霍尔木兹海峡乃至更远的红海,现在都有中国船队的身影,中国的影响力已经从东亚向中亚以及非洲甚至南美洲拓展,航母的存在对于中国确保这些地区的利益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没有航母,这些地区一旦有战事,中国如何在第一时间投送维和部队呢?空军?不可能,中国还没有那么大的运输机,所以我认为,中国建造航母是完全符合中国现在的海外利益的。
以航母为基础,打造一至两个海军航母舰队,作为中国海军的拳头部队,足以应付美国以外其他任何国家的挑衅。
2. 中国有哪些海防线
你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中国海防线全长18000公里,东海,黄海,南海,三沙市一起构建了中国的海防线
3. 详细说明中国海防和空防的支出与陆军相比
说空防和陆防重要的怎么想的??当然是海防重要,海军已经不是建国初期单纯的海上作战。而是在海上进攻于防御,以海军陆战队,海军航空兵,潜艇,水面舰艇,岸防为一体的作战。中国实力较弱只能作为近海防御,而如果中国海军强大啦,就能有一直强大的舰队与海军航空兵,在国土外对敌进行作战啦。中国要做的是把陆军维持现有,自主研发。大力发展空军与海军军工
中国强大的战略纵身和强大的陆军以及强大的人民做后盾,而且有核武器,所以本土大的战斗不会发生。而发生局部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台湾;印度;日本;菲律宾;越南;韩国;澳大利亚)都是中国的主要假想敌
4. 近代中国海防的重要性
中国作为海陆兼备的大国,在农耕文明时期曾利用海洋与世界多国进行贸易和文化的交流,历经唐宋至元明时,海洋活动日趋频繁,明朝时,东瀛日本的倭寇侵犯我国东南沿海,从此针对外夷的海防出现,此后随着倭寇平息和海禁的实行,东南沿海的防务也完全废弛。但因漫长的陆上疆域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王朝的防务中心依然为西北边疆,把相当的人力与财力用于维持北方的稳定,如修建加固长城、积极戍边的陆防举措一直是统治者所推崇的,即“重陆轻海”的防务观几乎占据了整个清晚期的历史。近代侵略战争以后,对外的防务观念以陆防为主,真正的海防则在清末海权思想传入之后。
一、战争对比下的沿海防务重要性凸显
西方国家通过政治经济与军事变革,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与殖民扩张联系在一起,打破世界的孤立与封闭,海洋成为资本主义、殖民主义和扩张世界权力的焦点。这样一个海战频繁、海洋争夺剧烈的时代,而临海大国仍推行“禁海”和“迁界”政策,规定”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贸易者,或地方官查出,或被人告发,即将贸易之人,不论官民俱行奏闻正法,货物入官,本犯家产尽给告发之人。其该管地方文武各官不行盘诘擒缉,皆革职,从重治罪。地方保甲通同容隐不行举首,皆论死。”将海洋活动简单牵连到“交通外国”而危及统治,从而从海洋退缩。由此传统而形成的海防观念如1717年清康熙所执行的“以禁为防”、“重防其出”,并对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各朝均有较大影响,可见其防范的对象并非外部的海上强敌,战争形态已转变,落后的海防观念导致包括鸦片战争之内的多次御侮战争的失败。
首先,基于明制的海洋观念和政策体现在“海禁”与重陆轻海的防务策略上。统治者长期奉行重视西北防务而轻视东南海防的观念,其认为西北防务重要在于:“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式完整,自无隙可乘。若新疆不固则蒙古不安,匪特陕甘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而对于东南海疆采取保守防御,甚至对于台湾岛曾提出弃台的主张,康熙曾言“台湾仅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对于国家防务的概念仍然停留在固于中土,维持满清的思维。
其次,海洋战争的军种——水师的建立与衰弱。清前期曾因南明水军而重视水军建设,在顺治年间建立水军,后因对付郑成功才由河防扩至海防,伴随郑氏家族海上势力的剿灭与台湾问题的解决,水师的衰弱之势更甚。清王朝从18世纪中叶后开始衰弱,政治腐败加剧,军事实力下降。嘉庆时沿海舰船总数为890艘,比明朝万历年间江浙一地的战船少227艘,嘉庆时江浙一地战船为316艘,为万历时江浙战船的28.2%,与此同时西方各国海军逐渐完备,并对中国海疆构成严重威胁。以基础工业冶铁为例,鸦片战争前最好的炼铁炉为明末遗留的日产3600的铁炉,全年产量仅2万吨左右,不及英国的1/70、法国的1/17,1781年库银存量为7000多万两,1814年为1240万两,1840年为1035万两,1842年缩减至679万两,经济实力无法支持海军发展。在编制上鸦片战争前水师隶属于八旗和绿营,分省管辖无统一指挥,驻防分散兵力难以集中。水师战船种类繁杂但型号较小,配备火炮数量少且射程短装弹复杂不易操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均以惨败告终,对比中英海军实力,“中国的失败,不仅暴露出中国封建制度的衰朽,而且敲响了中国旧式水师的丧钟。”鸦片战争为中国第一次遭受的资本主义国家海上侵略在缺乏发展海权的内在经济动力和技术支撑的基础下,形成“重陆轻海”的守土防御的内向防务观。
5. 中国海防资料
★ 驱逐舰 :20艘
现代级(956A) (8480吨) 1艘
旅海级(054) (6600吨) 1艘
旅护级(052) (4200吨) 2艘
旅大级(051) (3670吨) 16艘
鞍山级(07)(退出现役) (2830吨) 4艘
★ 护卫舰 :41艘
江卫Ⅱ级(053H3) (3100吨) 6艘
江卫级(053H2G) (2250吨) 4艘
江湖级(053H/H1/H2/H1G) (1700/1924吨) 31艘 1艘
江东级(053k)(退出现役) (1924吨) 1艘
江南级(065)(退出现役) (1600吨) 5艘
成都级(01)(退出现役) (1460吨) 4艘
★潜艇:
夏级(092) (8000吨) 4艘
汉级(091) (5000吨) 5艘
G级(6631) (2350/2950吨) 1艘
K级(kilo877/636) (2350/3000吨) 4艘
武汉A级(33G1) (1350/1700吨) 1艘
明级(035) (1500/1900吨) 15艘
宋级(039) (1700/2250吨) 2艘
R级(6633) (1350/1700吨) 13艘 90艘
W级(6603) (1080/1350吨) 15艘
★导弹艇:
红箭级(520T) (542吨) 4艘
红星级(037II) (480吨) 14艘
021G
河岛级 (300吨)
河马级 (205吨)
河拉级 (205吨)
黄蜂级(021) (205吨) 65艘
P29B (134.5吨)
河谷级(024) (79吨) 100艘
★鱼雷快艇:
湖州级(027)
湖川级(025/026) (39吨) 105艘
P6(6602) (56吨) 60艘
P4 (19.3吨) 20艘
★护卫艇
上海级高速护卫艇(062) (113吨) 320艘
海南级反潜护卫艇(037) (392吨) 70艘
海鸠级反潜护卫艇(037I) (420吨) 3艘
海青级反潜护卫艇(037I) (480吨) 17艘
★登陆舰:
玉亭级(072II) 坦克登陆舰(4800吨) 10艘
玉康级(072) 坦克登陆舰(4170吨) 7艘
SHAN1511(美)(退出现役) 坦克登陆舰(4080吨) 13艘
玉登级 中型登陆舰(1850吨) 1艘
玉岛级(073II) 中型登陆舰(1650吨) 1艘 2艘
玉连级(079) 中型登陆舰(1100吨) 31艘
玉海级 中型登陆舰(800吨) 10艘
琼沙级 步兵运输舰(2150吨) 7艘
Hua (退出现役) 美制中型登陆舰 14艘
玉南级(067) 小型登陆艇(135吨) 36艘 200艘
玉青级(068/069) 小型登陆艇(83吨) 8艘 30艘
271/271II 机械化登陆艇(吨) 120艘 200艘
大沽级(722-2) 气垫登陆艇(80吨) 70艘
德萨拉(俄Tsaplya)级 气垫登陆艇(150吨) 10艘
★布扫雷舰:
wolei级布雷舰 (3100吨) 1艘
T43级(010)扫雷舰 (590吨) 23艘
连云级(058)扫雷艇 (400吨) 70艘
wosao级(082)扫雷艇 (320吨) 10艘
抚顺级扫雷艇 (275吨) 20艘
延宽级扫雷艇
武昌级扫雷艇 2艘
312型遥控扫雷艇 (47吨) 46艘
★后勤舰船:
郑和训练舰 (4500吨) 1艘
世昌国防动员舰 (9500吨) 1艘
南仓级远洋综合补给船 (37000吨) 1艘
福建级远洋油水补给船 (21740吨) 2艘
大运级远洋补给船 (10975吨) 3艘
大江级远洋打捞救生船 (12000吨) 3艘
大志级潜艇支援舰 (5800吨) 1艘
沪东级潜艇支援舰 (5000吨) 1艘
大浪级潜艇支援舰 (4000吨) 4艘
大东级潜艇支援舰 (2800吨)
大周级潜艇支援舰 (1100吨) 2艘
琼沙级医院船 (2150吨) 2艘
油船 25艘
修理舰 2艘
远望级远洋测量船 (21000吨) 4艘
向阳红远洋调查船 3艘
兴丰山电子监测船 (5500吨) 1艘
北调电子监测船 (2500吨) 1艘
世监级电子监测船 (3300吨) 1艘
延来级测量船 (1100吨) 5艘
赣珠级测量船 (1000吨) 1艘
赣扬级测量船 (600吨) 2艘
T43级测量船 (590吨) 3艘
综合试验舰 (4630吨) 1艘
延冰级破冰船 (5000吨) 1艘
延哈级破冰船 (3200吨) 3艘
海洋拖轮 17艘
6. 中国海防股票编号
中国海防股票代表600764,1996年十一月4号上市发行量是一一零四万,为600数字当头是在上海证交所发行的股票,主营业务是电子类产品,压载水电源研制生产。
7. 中国海防建设的含义及特征
加强海军建设,加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仍然是防御型战略,与周边国家和平相处。坚持海防与陆防并重。我国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岛屿和广阔的管辖海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近年来,通过加大海防基础设施建设和武器装备的高技术含量、加快推进海防建设有关立法等工作,我国边海防建设逐步向海防倾斜,南沙、西沙等重点海上岛礁建设显著加强,海上巡逻密度和管控力度明显加大,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海洋权益,开启了海防建设的历史新篇章
中文名
海防建设
原 因
我国边海防点多线长、交通闭塞
重 点
南沙、西沙等重点海上岛礁建设
目 的
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
请采纳
8. 中国海防的主体是
中国海防的主体是保卫国家,保卫人民,为祖国的,领土完整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9. 中国海防史的介绍
《中国海防史》是我国第一部海防问题专史,本书构筑了我国海防史学科体系,系统阐述了明清近代海防形势、海防战略和政策、海防体系、海防部署、海防力量、海防经济、海防工程、海防教育、海防动员和海防工程等问题,适合广大军事爱好者、大专院校、部队阅览室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