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股票 » 民国中国银行股票最早发行年月

民国中国银行股票最早发行年月

发布时间: 2022-01-15 04:42:28

1. 中国股市是什么时候开始发行的

中国股市最开始的时间是1990年12月19号上市,最低点95.79点。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这两所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市场的形成。1992年中国开始向境外发行股票,2月,第一支B股(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B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1996年12月,股票交易实行涨跌停制度(即指涨跌幅一旦超过前日收市价的10%,该股票将于当天停止交易)。
从2005年夏天开始,中国股市开始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简称"股改"。其目标是消除各类股权分置的结构,从而解决中国股市的顽疾。在股改过程中,已经完成股改的股票被添加“G”标记。2006年10月9日起,原股改完成的股票的G标记取消,未股改股票加上S标记.这标志着大陆A股的股改工作基本完成.

2. 中国第一支股票是哪年发行的

中国第一支股票是1984年11月18日发行的。

上海飞乐音响公司位于武夷路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由上海电声总厂发起成立,经营成套设备并承包宾馆、影剧院、体育馆等音响设施的设计、安装工程,是一家接受个人和集体自愿认购股票并以此筹集资金的新型公司,于1984年11月18日正式开业。

公司委托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证券部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一万股,每股50元。这是“文革”结束以来中国金融机构第一次发行的股票。

(2)民国中国银行股票最早发行年月扩展阅读:

1986年11月14日,当邓小平将“飞乐音响”股票赠予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约翰·凡尔霖后,俗称“小飞乐”的“中国第一股”让世界为之轰动。上海飞乐音响公司1984年发行的股票(通称“小飞乐”),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开发行的第一支股票。这“中国第一股”究竟是怎样勇敢地横空出世?

改革浪潮初涌,有志勇士敢设想

20世纪80年代初,在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城市改革的浪潮已经开始涌动,各单位开始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培养干部。

1940年出生的秦其斌,于1958年顺利考入复旦大学电子专业。毕业后,被分派在上海无线电九厂技术科。年轻好学、思想活跃的秦其斌被抽调到上海仪表电讯工业局下面的元件工业公司担任办公室副主任,当时吴邦国委员长是元件公司的副经理。

1983年初,秦其斌被任命为上海飞乐电声总厂第一副厂长,1984年接任退休的老厂长成了电声总厂厂长。这时的秦其斌43岁,年富力强,雄心勃勃,有知识懂技术又有管理经验。他不甘于仅仅为仪表系统的产品做配套,开始带领电声总厂开拓经营。

当时,“音乐茶座”十分红火,他就大胆设想,提出本厂生产的扬声器除了给电视机做配套,还可以做成音响。于是,就有了电声总厂下设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即“小飞乐”)的创新,有了以后“小飞乐”发行股票的故事。

3. 股票最早发行是什么时期的

1600年,世界上最早的股票出现在荷兰。当时荷兰为了抵抗外族的入侵,准备组建东印度公司到远东去攫取垄断香料,但因缺少资金,荷兰人决定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当时股票发行分得很细,连荷兰的一个女仆都可以用自己的一百荷兰盾来入这家公司的股。于是东印度公司很快筹集了大量资金,大约等于现在几十亿远人民币这样的金额。东印度公司不断向外扩张,那么大家想用钱时怎么办呢?于是又很快形成了最早的证券交易所,股东如果急用钱,可以把权证转给别人,如果不急用钱,可以留在手里。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100年的时候,股票已涨了1000倍。 纵观世界近代史,都是一个金融市场不断博弈的过程:荷兰的崛起伴随的是阿姆斯特丹成为世界金融市场的中心;英国崛起后,伦敦成这世界金融中心;而美国的崛起则把金融中心从伦敦转移到了纽约。

4. 我国发行股票最早是哪年呢

清末就有股票了。

解放前天津和上海就有证券交易所。

现在的沪深两市最早发行的股票:沪市老八股、深市老五股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诞生之日,上市的仅有8支股票,即上海本地的延中实业(600601)、真空电子(600602),飞乐音响(小飞乐600651)、爱使电子(600652)、申华电工(600653)、飞乐股份(大飞乐600654)、豫园商城(600655),以及浙江的凤凰化工(600656),其中豫园商城初上市时名豫园商场(人称小豫园),到1992年改制扩大后才变为豫园商城。与此同时,深市则有深发展、深万科、深宝安、深安达、深原野等五支股票组成。

5. 中国股票发展史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1、1990年-1991年是股市的初创阶段。
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沪、深证券交易所的相继挂牌营业,股票集中交易市场正式宣布成立,中国股市由此第一次具备了资源配置的功能。这一阶段是中国股份制改革起步初期,各项基本制度在探索中逐步建立,资本市场大多处于自我演进发展状态,资本市场体系初步搭建,整个市场规模较小,并以分隔的区域性试点为主,股票市场的发行和交易缺乏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缺乏统一规范和集中监管。同时,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2、1992年-1997年是股市的试验阶段。
此时股市能否长期存在仍然受到所有制问题的困扰,姓资还是姓社,成为影响股市存活最重要的话题。1992年1、2月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时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1]此后,中国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股份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更多的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并开始在资本市场发行上市。1993年,股票发行试点正式由上海、深圳推广至全国,打开了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由此中国股市也于1996年5月迎来了大牛市行情。由于尚未形成完善的供求机制和市场监控机制,高速发展的股市立即出现了许多问题,股市价格暴涨暴跌,投资者尚未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投机之风盛行,黑市行为大量滋生等。打压整顿股市也因此成为接下来的宏观调控的内容之一。从证券监管的角度来看,1992-1997年是由中央与地方、中央各部门共同参与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的过渡阶段。股市的监管机制开始形成,监管体系初具雏形,并规定了涨跌幅及交易量限制。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第一次从宪法的层次上承认“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个特殊形式”,至此,股票市场的地位正式确立。
3、1998年-2001年是股市的规范阶段。
从1998年开始,中国开始正式启用法律法规手段规范管理股票市场。1998年4月起建立了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国务院确定中国证监会作为国务院直属单位,成为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主管部门,同时其职能得到了加强。1999年股市又一次出现牛市行情高潮,一直持续到2001年。然而,太过火爆的股市已经严重脱离了基本面的支持,市盈率奇高,大量违规行为也不断被暴露出来,银广夏、蓝田等上市公司事件的发生就是当时股市混乱的缩影。同时股市的作用被定义为“国企解困”的一个重要途径,大量国企进入股市寻找资金,其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以1999年7月《证券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中国股票市场步入了以“规范与发展”为主题的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建设也逐步走向成熟。经过几年的法制建设,中国证券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到2001年底,中国证券期货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公司法》、《证券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为补充,以部门规章为主体的系统的证券期货市场法律法规体系。
4、2002年-2004年是股市的转轨阶段。
随着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阶段,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矛盾的转移,对股票市场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它不仅是筹资的工具,而且股指的上涨还能带来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增长,有助于改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等。股票市场的地位被提升到改革与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考虑。中国股票市场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中央高层领导提出股票市场不仅要为国有经济改革服务,而且要为国家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服务。但是,由于此阶段股票市场的制度安排、制度建设不尽合理,再加上盲目借用外国(主要是美国)的经验,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特殊性认识不够,使得中国股票市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高层次、综合性功能的发挥仍不理想,社会各界对中国股票市场功能发挥的现状有颇多不满。新一届的中国证监会开始着手完善监管体制。然而在股权分置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的前提下,国家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改革并没有收到预期的结果。这一阶段股票价值被严重低估,价格甚至一度低于面值,股市不仅没有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功能要求,甚至连最基础的筹资功能也无法实现。2003年底至2004年上半年,南方、闽发、“德隆系”等证券公司长期积累的问题和风险集中爆发,是中国股票市场运行中不健康因素的集中反应。2004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九条”),表明了政府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决心,以促使资本市场的运行更加符合市场化规律。
5、2005年至今是股市的重塑阶段。
2005年5月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股市重塑的一个过程。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截至2007年底,沪、深两市98%的应股改公司完成或者已进入股改程序,股权分置改革在两年的时间里基本完成。自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中国股市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正在承担分流银行资金和加快直接融资步伐的功能。尤为重要的是,股权分置改革以后,资本市场的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得以实现,中国一大批公司成功上市。特别是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国国航等超级大盘股的顺利发行,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中国股票市场已经完全恢复了首发融资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使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蓝筹时代。此外,中国股票市场还进行了包括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改革发行制度等一系列改革。经过这些改革,投资者信心得到恢复,资本市场出现转折性变化,沪、深股指纷纷创出历史新高。人民币不断升值这一重大货币、汇率政策,也是造就中国股市2005-2007年大牛市行情的基本背景之一。截至2007年底,中国沪、深两市共有上市公司1550家,总市值达32.71万亿,相当于GDP 的132.6%,位列全球资本市场第三,新兴市场第一。2007年的IPO融资4595.79亿元,位列全球第一。日均交易量1903亿,成为全球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2]由于股票市场的改革和创新,资本市场由此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全社会开始重新认识和审视资本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6. 中国最早的股票是什么时间发行的

1920年7月1日。

1920年7月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采用股份公司形式,交易标的分为有价证券、棉花等7类。这就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股票。

中国股票发行经历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中间还隔有汪伪政府),新中国人民政府。使用购买股票的币种有银两、银元、法币、中储券、关金券、金元券、人民币。

如今,收藏界把这百余年发行的股票进行分组:分为清代、民国、解放区、新中国、新时期、上市公司股票再加股票认购证。

2014-12-05讯:两市巨幅震荡,上证指数收报2937.65点,上涨38.19点,涨幅1.32%;深成指收报10067.28点,上涨37.45点,涨幅0.37%;中小板指数收报5697.71点。

下跌115.38点,跌幅1.98%;创业板指数收报1581.91点,下跌39.94点,跌幅2.46%。两市合计成交10740亿,与上一个交易日放大二成多。

(6)民国中国银行股票最早发行年月扩展阅读:

现场开户流程:

办理上海、深圳证券账户卡

投资者可以通过所在地的证券营业部或证券登记机构办理,需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证及复印件,委托他人代办的,还需提供代办人身份证及复印件。

证券营业部开户

(1)所需证件:投资者提供个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深、沪证券账户卡原件及复印件;

(2)填写开户资料并与证券营业部签订《证券买卖委托合同》(或《证券委托交易协议书》),同时签订有关沪市的《指定交易协议书》;

(3)证券营业部为投资者开设资金账户;

(4)需开通证券营业部银证转账业务功能的投资者,注意查阅证券营业部有关此类业务功能的使用说明。

银证通开户

(1)银行网点办理开户手续:持本人有效身份证、银行同名储蓄存折(如无,可当场开立)及深沪股东代码卡到已开通“银证通”业务的银行网点办理开户手续;

(2)填写表格:填写《证券委托交易协议书》和《银券委托协议书》;

(3)设置密码:表格经过校验无误后,当场输入交易密码,并领取协议书客户联,即可查询和委托交易。

7. 股票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在17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由此而产生的资本短缺,资本不足便成为制约着资本主义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诞生于1602年,即在荷兰成立的东印度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态出现以后,很快为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利用,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股票是洋人发行的。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商开始在中国兴办工商企业并开始发行股票。最早在中国设立股份银行的是英国汇丰银行,1865年3月3日在香港设立总行,4月在上海设立分行,1870年前后中国出现了买卖外商股票的的经纪人。

与此同时,在清朝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也出现了中国人自己开办的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自己发行的股票。1872年李鸿章、盛宣怀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发行了股票。1882年上海初步形成了证券市场,华商组织了上海“平准股票公司”,外商组织了“股票掮客公会”,这是中国出现的最早的专门从事股股票交易的机构。1891年洋商开办上海股份公所。1902年清政府建立了上海众业公所。1908年发生了我国历史上股票交易的第一次严重的投机倒把事件。

1914年上海股票商业公会成立,同年12月北洋政府颁布了我国第一部证券交易条例,证券交易有了初步的法规。当时的上海股票商业公会设在上海二马路一带(今九江路)。最初有会员12家,后增至15家,会员缴纳12两白银作为公会资本,每月还要交会费2两。交易品种包括政府公债、铁路债券、公司股票及外汇等等。交易方式是现货交易,交易时间为上午9——11时,手续费按1%—5%收取。这标志着中国人自己经营的第一家现代证券交易所诞生了。

1921年秋,风云突变,当时上海先后兴起的150家交易所,有的发行股票成立了信托公司,因股票价格大幅下跌而倒闭,引起了连锁反应,上海有近百家证券物品交易所倒闭,只剩下包括上海货商交易所在内的十几家。天津的证券物品交易所也因上海股价暴跌、交易所倒闭之风的影响,于1922年停止了营业。后来人们把1921年的交易所和信托公司的倒闭风潮称为信交风潮,这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一次暴跌。

1949年6月华东军事管制委员会为了稳定上海金融秩序封闭了上海证券交易所。1949年1月天津解放,天津军管会接收和清理了原国民党时期的证券交易所,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天津证券交易所,该所于1949年6月正式营业,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

8. 中国银行首次发行a股,背景,时间,简介

中国银行是中国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成立于1912年,建国后逐步由专职外汇银行,转变为拥有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等综合业务架构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该行拥有最广泛的海外分支机构网络,在外汇存贷款、国际结算、外汇资金和银行卡等业务领域居于领先地位。中行在全国设有1.1万家分支机构,其中包括遍及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家境外机构,并于2006年完成了香港、上海两地上市。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或“中国银行”)系国有控股股份制商业银行,其前身中国银行成立于1912年2月5日。自成立之日至1949年,本行曾履行中央银行、国际汇兑银行和国际贸易专业银行等职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本行成为外汇专业银行。1994年,本行开始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中国银行股份制改革实施总体方案,本行于2004年8月26日整体改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本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本行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批准持有B0003H111000001号金融许可证,并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准领取注册证100000000001349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本行及本行所属子公司(以下简称“本集团”或“中国银行集团”)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以及国际主要金融中心地区从事全面的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资金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保险业务和其他相关金融业务。本行的主要监管者为银监会。本集团香港澳门台湾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机构亦需遵循经营所在地监管机构的监管要求。本行的母公司—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汇金公司”)为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投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于2010年12月31日持有本行67.55%的普通股股权(2009年12月31日:67.53%)。
成立日期:1983-10-31 上市日期:2006-07-05
发行价格:3.08元 发行数量:649350.60万股
发行价区间:- 预计募资:1999999.85万元
首日开盘价:3.99元 实际募资:1945146.24万元
发行市盈率:24.23倍 发行中签率:1.9383%
主承销商: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保荐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9. 求急,1949-1953年的中国银行的发展史。

各地职工迎接解放,中行被顺利接管(1949年)

1949年3月,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闭幕后,首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南汉宸到天津传达了中央关于接管中国银行的方针:在四行、两局、一库中,中国银行有其特殊性。它有商股,有海外机构,历史悠久。全国解放后,中国银行要建成面向海外的外汇专业银行。为此,要继续保留中国银行的原名和原机构,原有员工原则上都留用。

全国解放以前,中行职工中,有不少人员已经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中行总处和上海、南京、天津、汉口、重庆等分行都有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党员,他们根据党的指示,开展了各项有利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斗争。

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关于接管中国银行的通令

中行各地分行纷纷采取措施,动员组织职工群众,坚守岗位,保护行产,迎接解放。1949年2月中旬,上海中行的地下党员和积极分子发起筹组“中国银行员工应变互助会”。1949年5月25日凌晨,解放军解放了上海市苏州河以南地区,国民党军队尚在苏州河北岸顽抗,外滩中行大厦仍在国民党军队的枪弹射程之内。当天早晨,上海中行的中共党员和积极分子就冒险来到银行,找出两匹白布写上“庆祝大上海解放”和“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做成两幅各长30米的大标语,高悬在中行大厦上。这是解放上海时外滩最早高悬的大标语。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28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代表接管了中行总处。

6月4日,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邓小平在上海主持召开会议。会上邓小平传达了接管中国银行机构和人员的方针:原封接管、稳步改造、尽快恢复营业;并宣布龚饮冰任中国银行总经理。

1949年6月中国银行恢复营业

汉口、南京、杭州、西安、桂林、广州等地的中行机构也都开展了一系列的护行活动,积极组织职工做好银行库存、帐册、文件、公物的保护工作,以不同的形式迎接解放,绝大多数中行机构均被人民解放军顺利接管。

1950年1月,新中国的外交工作逐步展开,中行海外分支机构相继接受中行总处的领导,同时迫切需要政府颁布新的中行条例和章程,组成新的董事会,以便海外分支机构重新办理登记注册手续。这是关系到正确对待商股和中行海外机构长期存在的大事。政务院周恩来总理和陈云副总理都亲自过问。陈云副总理亲自听取汇报,并把中行的旧条例、旧章程都调去详细查阅;周恩来总理亲自审定中行新董事会的官股董事和监察人名单。对原有中行的商股董事和监察人,周总理指示:只要不是战犯都全部予以承认。

1950年3月22日,新华社发表了周恩来总理签署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命令:“查中国银行之股权,除三分之一商股外,国家投资占三分之二,为公私合营的银行。现在全国业已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早经建立,该行之国家投资,自应为中央人民政府所有。为加强人民政府对该行的领导和监督,特指定南汉宸、曹菊如、马寅初、胡景沄、沙千里、章汉夫、章乃器、王绍鏊、龚饮冰、冀朝鼎、詹武、孙晓村、郑铁如等13人为该行官股董事。何香凝、陈嘉庚、司徒美堂、许涤新、李世璋等5人为该行官股监事。中国银行原有之商股董监事,除战犯外,均继续有效。该行应于短期内,迅速召集董事会议,以推动业务之开展”。

1950年4月9日,中行新的第一届董事会在北京召开,中国银行新的领导机构正式组成,中国银行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

承担外汇经营管理工作,成为我国外汇专业银行(1949年-1952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银行是人民银行大一统银行体系中的外汇业务的工作部门,是在人民银行领导下的经过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特许的外汇专业银行。为适应这一银行体系的要求,中国银行需要将自己的业务经营和机构设置尽快地实现专业化。

上海解放初期,人民政府接管旧中国银行并成立新中国银行总管理处后,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根据总行的指示,拟订了中国银行业务专业化范围。与解放前中国银行的营业范围相比,主要有以下两点不同:

一、解放前中国银行是经营外汇的指定银行,不担负管理外汇的责任。解放后,中国银行除了经营外汇业务外,还受人民银行的委托管理外汇。

二、解放前中国银行不仅经营外汇业务,也经营普通的本币存、放、汇业务和信托业务、储蓄业务。专业化以后,中国银行除了受托管理外汇外,只经营外汇业务及有关进出口贸易的本、外币存、放、汇业务和其他相关业务。业务范围集中后,可以使中国银行发挥优势,做好专业范围以内的工作。

随着中国人民银行一元化领导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中国银行的体制也进行了必要的变革。

1950年4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决定,总行国外业务处与中国银行总管理处联合办公,中国银行国内分支机构受中国银行总管理处和当地人民银行双重领导,国外分支机构由中国银行总管理处领导。

1952年,各地中国银行改为各地人民银行内部的外汇工作部门,由当地人民银行负责领导,对外仍保持中国银行的名义。中国银行总管理处则由初期与人民银行总行国外业务处的联合办公,改为与人民银行总行国外业务管理局合署办公,即一套机构,两块牌子。

当时保留中国银行名义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中国银行有私股和私股董事、监察人,要定期召开董事会、监察人会和股东会议,定期分发股息,这些都仍要以中国银行的名义办理。

二、中国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是以商业银行的身份在当地登记注册的,为维持商业银行的身份,避免海外分支机构的重新登记注册,引起不必要的烦琐手续,有必要保留中国银行的名义。

三、中国银行每年要办理决算,计算盈亏,要以中国银行的名义办理。

经过一系列改革后,中国银行的外汇专业优势得到了强化,外汇业务实现了进一步发展。
积极稳定金融物价,促进国民经济恢复(1949年-1950年)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按照中央人民政府的指示,中国人民银行在打击金银外币黑市、取消在华外商银行的特权、禁止外国货币流通、统一外汇管理、治理通货膨胀、稳定金融物价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中国银行积极参与了这场斗争,为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做出了贡献。

一、参与收兑旧政府发行的金圆券。

1949年5月28日,上海市军管会发出命令,6月5日前限期收兑金圆券。上海中国银行总管理处和上海分行在一个星期内,接待兑换人数34242人,按照当时军管会规定的人民币1元(旧币)兑金圆券10万元的兑换率,共收兑金圆券5.3万亿元,约占上海全市收兑金圆券35.9万亿元总额的15%。在全市参加收兑的216家银行和钱庄中名列榜首。

二、取缔外币黑市,开展外币收兑工作。

解放前,由于货币连年恶性贬值,外国货币特别是美元和当时英国统治下香港的港币通过各种渠道大量流入内地,在国内一些重要城市尤其是沿海城市泛滥流通。据统计,截至1949年解放前夕,约有3亿美元、5.8亿港元在全国各地流通。

为捍卫国家主权,必须禁止外币流通,取缔外币黑市。于是收兑外币工作全面展开。收兑外币从天津解放开始,由北向南发展。各地中国银行机构按照军管会的布告和各区外汇管理办法,承担了收兑外币的工作。经过全行员工的共同努力,中行圆满完成了外币收兑任务。

三、取缔金银黑市,代理金银收兑工作。

解放前,由于出现恶性通货膨胀,金银特别是银元代替了纸币在市场广泛流通,几乎遍布全国城乡。解放后,对于金银管理问题制定了明确政策:一方面,必须让人民币占领市场,取缔金银流通,打击黑市;另一方面,并不禁止人民持有,国家不强制收兑。

各地中国银行机构代理各地中国人民银行办理了金银收兑工作。各分支机构在收兑工作中积极宣传,认真执行政策,使收兑工作取得一定成绩。

四、办理人民币折实储蓄业务

中行开办折实储蓄业务

从1949年1月天津解放到新中国成立的初期,由于当时物资缺乏,财政困难,国营经济力量薄弱等因素,物价上涨问题突出。1950年2月,全国物价上涨,根据15个主要城市25种主要商品统计,以1949年12月为100的批发物价指数,1950年3月暴升为226.3。

折实储蓄业务是在当时人民币尚不稳定、物价剧烈波动的情况下,为打击金融投机、稳定市场物价而开办的一种特殊保值业务。它将货币折成实物,将若干实物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折实单位,当时确定的每个折实单位包括元丰牌面粉1市斤、玉米面1市斤、大五蝠布1市尺。按照这三种实物前五天的平均批发价格计算出当日折实单位牌价。存入或支取时按存入或支取的折实单位数照当日折实单位牌价折合成人民币办理。

中国银行总管理处于1949年6月10日,通知已解放地区的分支行,要求开办折实储蓄业务。人民币折实储蓄业务的开办,对打击投机,稳定物件,保障群众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反封锁、反禁运、反冻结,促进对外贸易发展(1950年-1952年)

1950年,美国对中国实行全面的封锁和禁运,策划组成“巴黎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和“中国委员会”,操纵“联合国”通过对中国的“禁运”提案,并在国会通过“巴特尔法案”,以取消美国的对外援助来限制“巴统”成员国为中国运货。 1950年12月16日,美国国务院发表了冻结令,公布了《冻结中朝资产条例》,对中国及其国民在美国境内的有形的、无形的动产、不动产和或有资产及其权益进行冻结。

美国对中国实行全面封锁、禁运和冻结后,在美国的影响下,一些西方国家也不同程度的对中国实现了禁运,给刚刚恢复和开展不久的中国对外贸易和外汇工作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为打破不利局面,银行和外贸部门共同开展了反封锁、反禁运、反冻结的斗争。

一、银贸协作开展反封锁、反禁运的斗争。

中国银行抵制封锁、禁运,图为繁忙的上海码头

银行和外贸部门建立了联系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交换业务情况、研究外汇收支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银行大力支持新的对外贸易方针。1950年9月,中国银行总管理处指示各地分支行要扭转“奖出限入”的观念,要树立“大出大进”、“先进后出”的思想,要把进口当作中心任务。1950年下半年,中国银行除了继续办理出口打包、出口押汇等外汇和人民币贷款外,还开展了对进出口厂商开办进口人民币贷款的业务。给进口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其扩大进口规模。

及时清理购买证,以减少损失。为了弄清已开购买证尚未付款的底数,防止美国对购买证及其备付金进行冻结,1950年10月,中贸部和中国银行总管理处两次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进出口公司和中国银行立即核对购买证使用情况,并进行清理,对于1950年12月31日以后付款的美元购买证原则上要予以撤销,实在撤销不了的,进行转口或换开信用证。

二、银贸协作开展抢救物资和复活购买证的斗争。

为了加强抢救物资和复活购买证斗争,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参加了由华东区贸易部、外贸局组成的“紧急处理进口物资行动委员会”。中行天津分行则成立了三个小组专门负责此项工作。

各地外贸部门和银行根据进出口物资所处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措施抢救物资。对于在美国冻结前已装船驶往美国途中的出口物资,要求装运船只驶往香港、仰光、新加坡、加尔各答、孟买、卡拉奇等地,由当地的中国银行分支机构出具担保,将货物卸下,另行处理,收回资金。对于运往中国的在途物资,要卸在加尔各答、孟买、仰光、卡拉奇、新加坡、香港等较为安全的港口,由中国银行的分支机构代办一切提货、保管和转运手续。

三、改变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方式和支付方式。

恢复开展易货贸易。为了尽量减少通过现汇进行的交易,防止资金被冻结,物资被管制、扣留和拦截,银贸双方协商在各口岸恢复开展易货贸易。1951年1月全国对外贸易管理会议决定,成立以中国银行为主、贸易部门参加、各外汇指定银行为交易员的易货交易所,解决同一易货贸易由不同商人完成的问题。

为配合外贸部门开展的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易货贸易,中国银行总管理处要求各地分行,凡未成立国际贸易服务部的均要尽快设立,以便从资金上对易货贸易提供支持,并做好相关的服务工作。

改变现汇贸易支付方式。中国银行和外贸部门商定,进口时不再迁就国外出口商先付款,后发货的要求,改成要求国外出口商先发货,货到中国口岸后才付款。为了支持进口结算支付方式的转变,中国银行推出了信用保证书,给予向中国出口的外国出口商出具信用保证书。保证货到中国口岸后付款。

四、采取措施开展反冻结斗争。

增加1950年度外汇支出计划,减少积存。预计1950年末我国外汇积存将达8119万美元,如果外贸部门下半年归还上半年贷款8786万美元的话,则1950年末外汇积存将达到1.69亿美元。为此,中国银行提出下半年给国营进口公司增加7000万美元的进口计划的建议,以消化外汇头寸,同时建议对私营进出口商放宽批汇。

为了减少积存,防范冻结和贬值的风险,中国银行编制的1951年度外汇收支计划,是一个支出大于收入、大量消化外汇积存的计划,计划消化积存5396万美元。同时还采取了尽快将积存外汇购入国内所需物资的方法,以消化外汇头寸。

在反冻结的斗争中,中国银行海外分支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海外分支行不仅代总管理处和国内联行转移、套换外汇资金,出具信用保证书,换开信用证等,而且大力吸收存款和提供反冻结信息,配合国内反冻结的斗争。

在银贸合作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反对美国的全面封锁、禁运和冻结的斗争取得了胜利。抢救了物资,复活了购买证,解冻了资金,输入了包括战略物资在内的大量物资,解决了国内经济建设和抗美援朝战略物资的需要,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10. 民国时期成立的中国银行

1912年2月,经孙中山先生批准,中国银行正式成立。从1912年至1949年,中国银行先后行使中央银行、国际汇兑银行和外贸专业银行职能,坚持以服务大众、振兴民族金融业为己任,稳健经营,锐意进取,各项业务取得了长足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银行成为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为国家对外经贸发展和国内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1994年,中国银行改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2003年,中国银行开始股份制改造。2004年8月,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2006年6月、7月,先后在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首家在内地和香港发行上市的中国商业银行。

热点内容
货币超发股票怎么处理 发布:2024-05-09 03:26:20 浏览:141
大连重工股票为啥涨停 发布:2024-05-09 03:17:04 浏览:332
涨停最多的股票排名 发布:2024-05-09 02:56:03 浏览:931
国脉科技股票基本面分析 发布:2024-05-09 02:35:32 浏览:986
河北雄安科技概念股票有哪些 发布:2024-05-09 02:26:39 浏览:917
股票强势涨停后会怎样 发布:2024-05-09 02:26:30 浏览:704
卖掉的股票好多涨停 发布:2024-05-09 02:25:32 浏览:913
如何给自己规划合理理财 发布:2024-05-09 01:14:02 浏览:493
股票涨停还有人卖 发布:2024-05-09 01:13:59 浏览:183
关于三胎政策的基金有哪些 发布:2024-05-09 01:13:20 浏览: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