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募集资金提前归还
⑴ 上市公司募集资金过程及去向
上市公司募集资金过程:
上市前:
1.签约投资银行,投行派保荐人过去辅导改制成股份公司,大概辅导2年吧
2.准备相关材料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负责审核
3.证监会批准
4.发行,新股申购。投行负责承销,即上市公司把股票卖给投行,投行再卖给投资者。
5.上市交易。保荐人在上市后还要在持续辅导2年。
上市后再募集资金的手段主要是:配股,配股的发行程序与原始股发行程序差不多,要找投资银行,走审批流程。
企业的募投项目应与企业长远发展目标一致,募投项目是最终实现公司长远发展战略的必经之路,保荐人应当参加企业关于“公司发展战略”的研讨会、董事会等所有重要会议。实际工作中保荐代表人一定要非常清楚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否可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选择是否有助于企业实现自身制定的发展战略;其次,保荐人代表人应该也是个“行业研究专业人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握宏观经济、产业周期变化的规律,在宏观经济、产业周期的高涨期寻找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时,应相对谨慎一些。
⑵ 募集资金置换
募集资金的前提必须是有具体的项目,你见过IPO或者增发的时候,没有用途的吗?
有些公司,说前期已经用筹资垫付了所需要的投资,比如获得贷款等等。上市后再用募集资金置换,减少财务成本,这个很多见,毕竟IPO周期非常长,不可能等到募集资金下来才建设
当然一些公司,由此钻空子,改变募集资金用途,甚至滥用募集资金
不知说明白没有
这个问题好像问了两遍...
⑶ 上市公司提前规还募集资金是利好还是利空
发行票据是中性消息,发行票据实际上就是向外发行债务集资公司的中期或短期使用的资金,很多时候只能说明这公司的财务上资金流动性不太够,需要通过这种方法来缓解资金紧张问题,这是一般的企业也会遇到的问题,只不过使用的方法不同(一般企业会通过银行贷款渠道,很多时候若企业在银行中的信贷额度不太够时,若是上市公司就会通过向外发行票据的方法筹集所需要的资金缺口),这个并不能说明什么大问题的,由于这种筹资行为属于必须披露的,实际上也只是一个例行性质的公告。
一楼所说有点问非所答,这问题应该是上市公司发行票据,如果是央行所发行的央票就是另一回事了,的确发行央票资金央行资金回笼的一种货币手段,这个要看央票的发行额度大小和发行的中标利率(或发行利率)来取决的,但一般这个是属于利空为主。
⑷ 提前归还募集资金对股市有何影响
募集资金是指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证券(包括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配股、增发、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等)以及非公开发行证券向投资者募集的资金,但不包括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募集的资金。
募集资金的存放
募集资金的存放实行专户存储制度。
公司应当在银行设立专用帐户存储募集资金,并与开户银行签订募集资金专用帐户管理协议。
股票市场是已经发行的股票转让、买卖和流通的场所,包括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两大类别。由于它是建立在发行市场基础上的,因此又称作二级市场。股票市场的结构和交易活动比发行市场(一级市场)更为复杂,其作用和影响力也更大。
股票市场的前身起源于1602年荷兰人在阿姆斯特河大桥上进行荷属东印度公司股票的买卖,而正规的股票市场最早出现在美国。股票市场是投机者和投资者双双活跃的地方,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金融活动的寒暑表,股票市场的不良现象例如无货沽空等等,可以导致股灾等各种危害的产生。股票市场唯一不变的就是:时时刻刻都是变化的。中国有上交所和深交所两个交易市场。
⑸ 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再次归还是不是说明上市公司赚钱了
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再次归还不能说明上市公司赚钱了,如果公司在向证监会上报的材料中显示募集资金100%都流向流动资金或归还银行债务,这样资金募集的风险过大,一般长了脑袋的证监会人员都会对此有所质疑,询价也会受阻重重,承销的风险也是非常大的。
一般在做IPO的过程中,券商都会建议企业缩小募集资金投入流动资金的比例,这样有利于募集成功。因此募集资金全部进入流动资本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显然这是不现实的。
⑹ 公司在股票上募集资金后 要还吗
可以说不用还,但是控股股东要拿分红,而且按规定在上市公司章程中就写明了净利润达到什么比例就要给持股人分股利
⑺ 股票上市后募集的资金归谁,这些钱有多少钱归公司
1、资本溢价部分计入资本公积。
2、募集资金扣除承销费用等一系列费用归公司所有、受全体股东监督。
3、上市就是圈钱、募集的资金随便立个项目就可以使用、然后通过老鼠仓的模式进行资产转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