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货币是客观主体
Ⅰ 货币的起源与本质
货币的起源,与货币的本质
原创:至道学宫白云先生2019-07-17
钱是怎么来的,钱为什么会值钱?
货币是什么呢,简单的讲,货币就是我们常说的钱。我们都知道,钱是非常重要的,做什么都离不开钱。那钱到底是怎么来的呢?钱为什么会值钱呢?今天我们就简单的说一说,来把这个问题讲清楚。天气炎热,文章不会太长,希望大家看得轻松些。
钱是怎么来的,这是货币的起源问题。钱为什么值钱,这是法定货币的信用价值问题。我们分开来讲。
先来说说第一个问题,钱是怎么来的。
从钱的起源上来讲,历史上所有的货币都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中心化货币,另一类是去中心化货币。中心化货币,信用基础是政府。去中心化货币的信用基础,则是私人机构。
也可以把中心化货币,称之为主权货币;把去中心化货币,称之为私人货币。近现代私人货币的全球化,就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世界货币。这个我们后面详细讲。
两种类型的货币,源头上都是起源于中国。主权货币的起源,是来自于中央王朝的朝贡贸易,由中央政府发行,信用价值由中央政府来赋予。而私人货币,则是起源于中国的民间商贾,它是由民间的商贾来发行,其信用价值也是由民间的商贾来赋予。
朝贡贸易才是全球化的正常态
两种货币在起源上的先后顺序,是先有中央王朝发行主权货币,然后才有了私人货币。也就是说,在国家产生之前,是没有真正的货币的,也没有真正的信用体系。
当我们讲国家的形成这件事的时候,可以认为,它等价于中国的形成。因为中国文明的国家形态,大概在一万年前,就已经很成熟了。而西方人,他们直到最近四五百年,才能勉强理解什么是国家。也就是在霍布斯时期,他们才和中国学习,怎么靠建立国家来统治人民。从这点也可以认为,当我们讲文明的时候,文明这个词等同于中国文明。西方这短短几百年的文明,在漫长的文明史中,可以忽略不计。
在五百年前的西方,他们既没有国家,也没有文明,更没有货币。它们和树林子里面的一群猴,并没有什么区别。至于什么西方中心论的伪学术伪历史体系,都是后来几百年西方人伪造杜撰出来的,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什么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历史上都是不存在的。
由中国主导的朝贡贸易,是自古以来,历史上全球化的正常形态。这种正统的全球化,产生了中国所主导的主权货币。放大到中国所主导的天下秩序中,中国的货币,就是整个天下的中央货币,中国的户部,就是整个世界的央行。历史上中国主导的全球信用体系,是中央主权信用体系的全球化。而一当中央失去对经济贸易的控制权,商贾控制经济和贸易时,则就会产生私人信用。
私人货币全球化,明朝江南白银资本塑造了近现代几百年的历史
私人信用的全球化,蒙元时期,建立了基于金本位的,私人化全球信用体系的雏形。西方人关于中国到处都是黄金的幻想,还把中国想象成是现实中的天堂,很大的原因,是蒙古人建立了金本位的世界贸易和世界货币,并把这种全球化,推动到了西方人那里。
蒙古人推动的这种全球化,相对于正统的朝贡贸易全球化而言,它是一种异端的全球化,是商贾资本家和军事集团结合的全球化。它是后来帮会加行会行全球化的最早雏形。
蒙古人为什么突然就崛起了,是因为宋朝放任了对民间资本的管控,导致它们做大做强,取代了中央政府,成为了天下真正的统治者,他们就是金融僭主。这些资本家,他们先是用契丹人做打手,来对抗北宋政府,又利用党项人和金人作为军事打手,对抗北宋政府。而这个期间,政府一败再败,一退再退,资本家接管了一切。于是,他们最后再用蒙古人做军事打手,把他们的私人信用,蔓延到了全世界。并不是蒙古人所向披靡,而是背后的钱所向披靡。这些钱,无论选择谁,作为他们的军事打手,被选中的军事集团,都能所向披靡。
大宋王朝为什么一直打不过蛮族,因为中央政府对金融失去了控制,当资本家控制了一切时,中央政府就成了资本家天然的敌人。后来的西夏党项人为什么被灭族了,因为他们背叛了背后的金融僭主。契丹人和金人为什么后来不行了,因为他们被背后的金融僭主抛弃了。
这种私人全球信用体系的最终成熟,是在明朝时期,也就是基于银本位的全球信用体系。明太祖重建中央信用体系,摧毁了蒙元时期的金本位私人信用体系,资本家们卷土重来,再次用银本位发起挑战。到了成祖时期,中央信用体系就被打得濒临崩溃。一直硬撑到明神宗时期,才不得不宣布白银是法币于是,资本家们大获全胜,再次接管了一切。银本位的私人化全球信用体系,直接催生了西方现代文明的诞生,也催生了西方现代银行体系的诞生。也可以说,我们近现代的几百年历史,都是明朝时期金融战争的延续。
明朝的江南银本位私人全球信用体系,一共生了两个后代。一个后代是金本位的英镑,和石油本位的美元。作为当前世界货币的美元,是私人信用体系的全球化的最高峰。
可以认为,当年英国和满清的战争,就是英国用金本位这种信用体系,来攻击满清的银本位信用体系。在满清时期,银本位已经被打击到奄奄一息,而中国的私人资本家,还在苦苦坚守银本位,直到民国政府的金融大战败,中国的银本位信用体系,才被彻底斩首,退出历史舞台。
至此,中国彻底失去了世界货币的铸币权,同时也失去了金融主权。先是中央失去了全球铸币权,接着铸币权交给了江南的资本家,再接着江南的资本家,又把全球铸币权交给了西方人。
中国所主导的全球信用体系,生于上古时期的朝贡贸易,死于民国时期的金融大溃败。而在这长达几百年的金融大战中,为英国政府设计金本位制度的牛顿,东印度公司,汇丰银行,美第奇家族,拿破仑,摩根家族……等等,它们都是中国的敌人。
在由资本家联盟,所主导的私人信用体系,这种金融形态,可以称之为行会金融。私人信用体系,产生于行会组织。定价,结算,支付,都是行会来解决的问题。金融的行会,也就是银行,由银行为天下管钱。这种金融体系的天职,就是为了资本的增殖为服务,它天然的要吃人。
由中央政府主导的国家金融,则是户部,也就是财政部为天下管钱。这种金融体系的天职,是天然的为社会服务。
古代的货币分级管理理论
基于朝贡体系的全球信用货币,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很成熟了。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关于这种贸易体系,和全球信用体系,比较完整的文字记载,是在《尚书·禹贡》中。
先有中央帝国,然后建立全球贸易体系,最后是全球信用体系。我们现在一讲到全球化,就觉得这个词很时髦。实际上呢,全球化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事情,朝贡贸易,就是历史上的全球化。
英镑的锚是黄金,美元的锚,早期是黄金,也就是金本位。后来换成了石油,变成了石油本位。那基于中央帝国朝贡贸易的全球通用货币,这种中央货币的信用基础是什么呢?它是一种什么本位的货币呢?
这里需要敲黑板一次。大家要注意了,白银,黄金,石油,它们都只是私人货币属性的信用载体。
中央政府发行的中央货币,它是一个多层复合货币体系。在《管子》一书中有非常详细的论述。天子用的货币是珠玉,诸侯用的货币是金银,卿大夫用的货币是铜铁,百姓用的货币是布帛。天子和诸侯之间的货币,有固定的兑换汇率。诸侯和大夫之间,也有固定的兑换汇率,卿大夫和百姓之间的货币之间,也有固定的兑换汇率。
天子相当于是中央政府,诸侯相当于省级政府,卿大夫相当于县级政府,百姓则是基层行政单位。从中央到政府,货币的兑换关系是不会乱的。而且货币也不能乱用,不能僭越。古人在信用体系上,也讲究礼制。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同的级别,所使用的货币,规格也不同。
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玉呢?因为玉在古代是最高级的货币,是天子才能使用的货币。看吧,这就是文化本能。因为我们中国太有文化了,我们的历史太悠久了,所以呢,我们中国人的生活中,文化本能无处不在。但是在古代呢,普通人是不能随便使用玉的,更不能收藏玉,这是僭越。我们现在所讲的玉文化,其实背后都是一部货币史。虽然现在的人,都不记得玉是一种货币了,但是依然还保存着这种文化本能。
现在考古界喜欢挖祖坟,经常能挖到几千年前的墓中有玉器,说明那挖的都是侯王级别的墓葬。
除了喜欢玉,中国人还非常喜欢金银。同样有是文化本能,因为金银自古都是货币。在古代,普通人使用金银,也是僭越。因为金银是诸侯一级的政府,才能使用的法定货币。这些上层货币,只能兑换,不能在更下一级的体系中流通。喜欢玉的人都知道,好玉比金银还贵,为什么玉这么贵,因为自古以来,玉就比金银贵。玉是天子用的货币,金银只是诸侯用的货币。
这样分级管理法定货币的好处是什么呢?首先,什么层级,使用什么规格的法定货币,用礼制和法律加以约束,禁止跨层流通,这就不会出现私人货币现象。其次,如果哪两层之间,汇率变化出现了异常,就能及时的定位,是哪一级政府的货币数量,或者经济状况出现了问题。再次,如果出现金融交易的异动,可以有好几道防洪大堤,不会导致金融灾害很快蔓延到中央财政部,这样就能层层屏藩,保护好国家的金融安全。
货币的本质:信用本于天
分级管理,各级政府之家的法定货币,和固定汇率都确定好了。那货币和商品之间的定价,怎么确定呢?一个东西值多少钱,这个是确定的吗?这个也是确定的。
古人的做法,是把天下的山川大泽,土地物产,和人口数量,等等,全部计算一遍,因为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一个国家,在不出现大的灾害的情况下,一年能出产多少粮食,多少树木等财货,这些基本上是个弹性区间内的确定值。然后再根据这个精确的确定值,来确定各级政府,总共发行多少货币。
也就是说,在这样的信用体系下,货币的信用,和自然的物产,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既不会多,也不会少。或者简单的说,古代的中央货币,它的信用价值锚定的是天地万物。那时候的货币,就是万物流通的尺度。而且,还是多层的复合锚定。天子锚定天,诸侯锚定天子,卿大夫锚定诸侯,百姓锚定卿大夫。商贾锚定百姓,夷狄锚定商贾。也就是说,货币信用的本质,从最源头上来看,它的价值来源于天。
美元上面有句话是这么写的,In God We Trust。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们相信狗蛋”。西方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思想呢?因为它们的这个思想,就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信用本于天思想的山寨版。西方人认为,狗蛋就是它们的天。
古人用轻重之术动态控制金融系统,轻轻松松稳定物价
万一出现了灾年,经济产出减少,如果不能及时回笼货币,货币投放量就会变多了,导致货重币轻,这会出现通货膨胀。如果是丰年,经济产出增加,如果不能及时的增加货币供给,货币投放量就变少了,导致货轻币重,这就会出现通货紧缩现象。
古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那就是管仲所讲的轻重之术。要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及时的调整货币供给,保持货币的投放量,和经济产出,始终相一致。如果货币投放量不动的话,也可以调整商品的投放量,比如古代的开仓放粮,就是用增加商品供给的方式,来调节物价。币重,就是币贵的意思,钱越来越值钱了,东西就越来越便宜了。币轻,就是币贱的意思,钱毛了,钱越来越不值钱了,东西就变贵了。
在这种货币体系下,物价想乱,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那时候的社会,物价是不会怎么出现异常变化的。物价不乱,自然也就不会出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现象。更不会出现经济危机现象。
反观我们现在的信用体系,几乎找不到任何确定的东西,所有的东西,都是不确定的。这非常的荒谬,简直是荒谬到了极致,因为信用不可信,因为货币不能给万物定价,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从货币理论上看,现在的人,和古人相比,智力下降的太严重了。现在人对货币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智力,和古人的差距,比猿猴和现代人的智力差距还要大。现在的人连个物价都解决不了,可见智力太匮乏了。
为什么信用一定要可信,物价一定要稳定?这是一个哲学问题。因为古人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按照常然的法则运转的,天不会出现不确定的东西,所有的东西都是恰到好处,既不多也不少,保持着动态平衡和动态稳定。这里的天,就是中国古人所讲的上帝。天和上帝基本上是同义词。
再敲黑板一次,只有中国人才有上帝。外国人并没有上帝。它们的那个最高主宰并不叫上帝,而是叫狗蛋,或者叫其他什么奇怪名字。
中国的天子作为天的受托人,代表上帝来管理天下万物,那么人在统治和利用万物的时候,就不能破坏天定的万物之间的动态平衡,不然就会被天惩罚。所以呢,中国的天子,诚惶诚恐,对万物进行精确的计算,对货币的投放也进行精确的计算,以保持文明活动中,万物被人管理和利用时,也能保持动态平衡和动态稳定。
万物本是一体,只有每个东西都恰到好处,不多不少的正正好适宜,万物作为一个整体的大生命,才能正常的运行。如果这个太多,那个太少,就好比说,一个人胳膊太长,有一公里那么长,眼睛太大,有脸盆那么大,耳朵太小,只有芝麻那么大,腿太短,只有手指头那么短。那这还是个人吗?他的生命还能正常的运行吗?显然是不能的。古人治理经济,也是把整个经济体当作一个生命来治理的。如果物价出现了异常波动,如果某些东西太多,某些东西太少,说明这个生命出现了妖异病态现象,它就要死亡了。
在古人看来,一切都是有序的,一切都是确定的,一切都是可以度量的,一切的价值都是可精确的,这些都是天定的。人管理天下万物,只要让万物和天定的秩序保持一致,这就是信。信了之后,才能取用万物,而不失其和,经济才能永续发展,人才能永续繁衍。解决物价问题,对古人来说,只是一个幼儿园水平的事。而对于现在的人来说,解决物价问题,则是一个比登天还难的事情。现在人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对古人来说,也是一个幼儿园水平的事情。
现在美元所主导的货币体系,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在于人们不再能够理解货币的本质,在于已经不再能够理解自然造物的秩序之美,也无法理解万物本是一体的道理。现在的一切,都荒谬好笑到了可怕的地步。现在的货币,以美元为主导的全球货币体系,它根本不能称之为货币,因为它一切都是不确定的,一切都是不可信的,一切都是无价值无意义的,它的一切都好笑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如果非要说,这种货币是个什么东西的话,那它就是个笑话,它就是人类智力堕落到谷底的耻辱柱。
Ⅱ 正确认识货币本质
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马克思第一个科学地从多角度定义货币。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和价值形态发展的必然产物。
金·哈伯特的一句名言:“在一万人中只有一人懂得通货问题,而我们每天都碰到它。”
19世纪英国议员格莱顿说过:“在研究货币本质中受到欺骗的人,比谈恋爱受欺骗的人还要多。”
可见货币的本质问题是最复杂的问题,由此看来,货币貌似简单,实际上却极其复杂。
以上的文字是从网络上下载,部分关于货币本质的定义和评价。
我没有学习过关于货币金融的知识,不会有正确的答案。在此想通过自己的认为和议论,通过网友们的辩论,让我们共同认识货币。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都会有正确的一面,在此写我对货币的认识。
货币发展到今天,就如同人和水一样密不可分,我们每个人都知到水是每个人不可缺失的物质,说到为什么人不可缺失水?有不同的答案,再就是绝大多数人根本没有去思考这个问题。
水为什么是人不可缺少的物质?本人认为,水以各种功能,维持着人的生存钟,使生存钟避免宇宙和地球物质的冲击,包括我们食用的各种食品,当人的生存钟,不在人身上的最正常最正确的位置时,人就会得病或死亡。地球上的春夏秋冬产生的原理机制是什么?为什么同样的千年古尸,有的存有的灭?等问题,说的都有理,实际如何?书本条文加专家认为,就成为我们的大脑中的结论。
今天的货币就是如同水一样,以异化了的功能,维持着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和人类的运转,货币功能现在是否使我们,处在正常正确的位置上?这就是我们现在时时关心和议论话题——收入、财富、贸易和币值等,包括贪污、剥削和其他丑恶现象,阶级产生和主义的形成,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冲突。
货币,一是有前人已经定义了,二是我们自己从来没有真正探究过。相反我们现在的探究和争论的问题,是在远远脱离货币的本质的路上,进行的争论和探究,所以不会有说服力,1:6.82说明着什么?1:5.67说明着什么?1:1又说明着什么?不同货币持有者和利益人,会有不同的说明。
面对各种物质贸易和财富流动,我们见到的是数字化了的货币量,是看不到血汗,更不会看到丑恶和凶险。只会深陷利益、得失和数字中间。
人类对无限大宇宙和无限小粒子、人从何而来又要到何处去,这些问题很关心,苦苦的思索追寻,仍是只有大量的假设,实际上答案就在我们每个人自己身上,在构成我们人体的物质的中,对货币本质的认识也是如此。
货币到底是什么?本人认为
货币是人力、人心、人性的一种凭证,是每个人在生存中,面对物质时,映照我们灵魂的镜子,这就是货币的最本质。
人类祖先们为什么最开始,会用海贝壳(最早期货币)作为人力(劳动)的凭证,这是因为当时的海边的人,每天都在经历生死,这些人因此特别诚实和守信(人心),没有丝毫丑恶之心,所以当他们用海贝壳当生存凭证时,就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接受(人性)。
当出现一个人或一些人持有海贝壳或多或少时,海贝壳就成为人们生存形态的支配物,人力(劳动)异化成为一种生存凭证,这种凭证逐渐异化成为一种生存力量,也是我们现在认为的阶级,最后被国家权力或集团权力控制,也就演化成我们现在所看到所使用的货币。
现在的货币形态和本质,更是异化到我们无从认识的地步。但是,无论货币以何种方式和形态出现,人们还是会看到人力、人心和人性在货币中显现,而且是更加明朗。
人力(劳动):中国工人的罢工和要求提高工资待遇,就是因为人力付出同基本生存不对等,在货币数量上的反映。
人心:没有货币,人无法在现在的状况下正常生存。
人性:如何将货币从一变成十百千万而杀人投机赌博。中国不间断的矿难和事故,就是用人的生命换取更多的货币。官员和强势集团对货币贪婪的攫取。
看一个国家政策好坏,国家是处在正常还是不正常,人力(劳动)、人心、人性如何,国家民族未来是兴是亡,有多种途径,最能全面深刻反映的就是货币。
用长期的眼光来看,任何国家的货币最终都会崩溃,抱括黄金货币,这是因为:货币的利息化和生产的利润化,特别是货币的利息化和财富的利润化,只会使货币供应量大大增加,成为摧毁货币的最终武器。(这里只是议论货币固有性,没有说到战争、灾害、外来货币和贸易等因素)
正是因为货币是人力、人心和人性的一种凭证,所以当这三者处在相对符合人本(公正对待劳动、齐心协力的面对生存、不贪不奢看待利益财富)时,那怕有战争、灾害,货币也不会贬值,因而出现网友在《逝去的记忆:读书只要三毛钱》中说的“我说:‘大学四年,我总共只交了50块钱学费。’台下嘘声一片,他们感到不可思议。”这种事情。当时的50块钱,相当一个中级工人约一个月工资,在城市能供五、六口之家一个月最低开销,农村的情况我不知道。
当人力、人心和人性,这三者处在不符合人本(不公正、不正直、不向上)时,这就不用举例子了,中国所有的大网站上,每天都有不符合人本的报道。
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本国货币在自己国家的稳定度如何,就能全面反映这个所有状况。
一个国家,特别是中国俄国印度巴西等国,有纵深、人口和基本物产的国家,货币出现问题的最大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只能是政府的决策错误和官员无能。
货币原本是一个内循环的产物,它有较为固有的生命周期,同天灾人祸有密切关系,当货币在人民心中的产生不信任时,即大幅度贬值,物价高涨。只能说明当时,这个国家政府无能,使人们劳动失去价值和意义、人心涣散和人性凶乱无情,乱到购物的货币要用车拉,贪赃的货币以亿计,这种可怕可笑程度。这时改朝换代也就不可避免。当然也有内外战争因素,战争因素和大自然灾害不是一个大国,引起货币大幅度贬值,物价高涨的决定性因素,这从中国的抗美援朝和三年自然灾害等事实中可得到证实。
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不在于它的制度叫什么,也不在于它执行何种经济政策,只要看其货币的币值是否较为长期的保持稳定,就说可说明一切好坏和正确与否。
一个国家搞什么样的主义社会不是大问题,关键是做得如何。有不少网友,在毛泽东主席和战友们懂不懂经济问题上,大加争论是有益的。我们评价一件事的好坏差别和正确予否,如果只是停留在,说的如何好,而不在做的如何好上,来进行评判,纯嘴派、书呆子一个,是不会有公正的结果的。货币是否贬值能说明一个国家政府的一切。
是不是可已这样说,当映显人力、人心和人性的货币,出现不可拯救问题时,也是政权更替之时。
今天的人类发展,使各个国家货币的内循环,被融合到全球的大循环中,这就说明,在货币问题上谁也不能独善其身了。现在发展趋势是以中币、美币、欧币等为主,可能会有其它的货币出现,但目前看,只会出现额度性、记帐式的货币,如亚币或阿币等,为什么不会出现更多的?这是使用规模和历史决定的,西方将地球上各地区有意划分成小块国家,因此在非洲、中东、东南亚、中欧和美洲,即便出现或想出现主导货币,美英和西方财团也是不会准许的。他们的目标是控制全球货币,他们不是因为你是搞暴政、封建、社会和资本社会而有所不同,只要你交出货币掌控权,一切都行,都好说。很难想象中国未来的中币,是由谁来控制。但有一点中国的未来政治,肯定是由中国的银行和财团来控制,中币的命运如何,则要看中国银行和财团的领袖们的血性良心和能力见识。
对当前中国的货币政策,因无知无实际经验,只有天真的,从一个家和自然的小理面推之,货币问题肯定不会就是如此,如有一点益处就行。
一个家的生存,最不愿意的是成为别人的奴隶,国家国家,国同家一样。在不愿成为奴隶的基础上,才会出现下面的问题,如何做到一个家正常或富强,而且要在这个过程中,不坠入被奴隶命运中?
一条.是不能随便向别人的借债,这是每个家都不想也不愿做的事,不到理由很充分时,是不会借债的。一个国家借别人的债是可以的,但只能是为了某一个单一的事,且在计划内的事,如不如此,一定会冲击本国的货币。因为,货币功能是具有两面性的,当你容纳了别国的货币,一方面说明这个货币对你国家有益,以弥补自己的无能和欠缺,一方面说明你已经接受了这个货币的本性,不仁的货币是由不仁的人和国家生产控制的。我们接受美币,就意味着长江黄河的流水中,流有美国江河水,你想控制吗?你能控制吗?除非你是有计划的、为单一事项借用。
二条.当你成为或者说认为自己是债主而拥有外币时,这时会有出现理解上的问题,你是真实财富上的主人,还是货币数字的主人?你是想利用外币想得更多的外币,还是想用外币达到控制别人的目的?如果我们将财富数字看谈些,无论别人如何看,如何想都不是问题。关键问题又回到,是别人控制着水源,长江黄河的水因别国的水太多,已经将长江黄河的水变成了别国的水,中国将丧失对本国货币的调控能力。如仅仅是几万亿外币安全问题,那就简单了,为什么?中国这么多年来,就是个打工的命,一个打工的家是没有时间和能力理财的,否则就不打工了。只能认命,贱命。
三条.如何面中国当前的不是干旱缺水,就是决堤漫坝,这一事实?对待干旱缺水,适当的多一点扩大中币发行量,但绝对不能再投到“傲会”“私会”类似的事情上,勤俭节约是中华美德之一,这是每一个家必需要做到的,要面子是应该的,前题是不能搞得家不成为家。大量的政府投入只会助长货币贬值,搞坏了德性,小流域的干旱缺水会成为全国性的。对待决堤漫坝,只有严防死守,谁持有外币存在中国,只能给零利息;谁赚取外币谁用,不得换成中币;外国投资我国外币多少,什么项目,我国也要投资中币多少,也要进入什么项目。除非你无能力,才做不到;除非你想当奴隶,才不这样做。如果我国做不到,中币一定被会外国大水冲垮,到那时哭天呛地也没用,天会大笑,地会猛抖。外国的水,我国是控制不了的,不得进入长江黄河应该是做的到的,不然要中国存在干什么。
四条.适应大循环的关键,是重新建立好自身内循环,自己贪心,对有些事物缺少认识,将自身搞坏了,家里搞垮了,在大循环中,不被水淹死才怪。因货币是人力、人心和人性的一种凭证,所以他同人生和人性一样,会有堕落起伏,会产生诸如我们今天不想看到的情况,这是的客观存在,这一点现在的中国人要认识到。作为人,只有极少数的人,因天命聪慧和勤奋学习,如毛泽东、钱学森等一生不产生堕落、松懈和大错误(行为和认识上)。我做不到,但认为关键是自身。
没有外人和他国真能灭亡中国,每一个人、民族和国家的敌人是自己,只有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想死要活请自选,是鬼是人请自便。
上为己见,之中不少了天真、无知和自以为是,想以共同认识货币的方式,来看待当前中国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和中国的明天。
中国有明天吗?肯定有。有未来吗?明天才知道。
人类发展注定是建立在人的痛苦上,无奈;
人类发展到最高级是用机器生产人,无他。
Ⅲ 货币本质的介绍
货币就其本质而言,是所有者之间关于交换权的契约,不同形式的货币在本质上统一的。过去,由于人们对货币的本质认识不清,错误 的从不同角度来将货币分为不同的种类,比如:根据货币的商品价值分为债务货币与非债务货币两大类; 根据是否约定贵金属的兑换比例分为可兑换货币和不可兑换货币等等。 货币从形式上,根据货币的商品价值可分为实物货币和形式货币,实物货币本身是一种特殊商品,包含价值量,如羊,贵金属等;而形式货币本身没有价值量,它的价值是契约约定的,只有契约价值。两者形式不同,但是本质上是统一的,即都被约定作为交换媒介, 都存在契约价值。货币的购买力决定于货币的契约价值,但实物货币的购买力也会受自身商品价值的影响,通常实物货币的商品价值小于其作为货币的契约价值。 中学课本当中,货币的本质一般被认为是一般等价物。 这个定义仅仅从职能出发,实际上没有说明货币的本质,也无法回答内在逻辑问题,即货币为何可充当一般等价物? 关于货币契约本质的问题可以查看货币契约 以下是过去关于货币本质的债务论说法,即他们认为货币是持有者对发行者的种债权,这一说法存在明显的纰漏,无法回答发行者借入的权益为何,如何偿还等基本问题。 以下内容详细列出了过往人们对货币本质不清楚的情况下做出的各种解释: 债务货币就是当今主要发达国家所通行的法币(FiatMoney)系统,它的主要部分是由政府、公司以及私人的“货币化”的债务所构成。 美元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美元在债务产生的同时被创造出来,在债务偿还的同时被销毁。流通中的每一个美元,都是一张债务欠条,每一张欠条在每一天里都在产生债务利息,而且是利滚利地增加着,这些天文数字的利息收入归谁呢?归创造出美元的银行系统。债务美元的利息是原有货币总量之外的部分,必然要求在现有货币总量之外再创造出新的债务美元,换句话说,人民借钱越多,就必须借更多的钱。债务与货币死锁在一起,其逻辑的必然结果就是,债务永远增加,直到其债务货币遭人彻底抛弃或其利息重负压垮自身经济发展,导致整个体系的最终崩溃。债务的货币化乃是现代经济最严重的潜在不稳定因素之一,它是通过透支未来的倾向资源来满足当时的需要。中国有句老话,寅吃卯粮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在货币的本质没有得到确认前,债务货币的说法有其合理一面,它解决了无商品价值的纸币和商品的交换问题,即回答了为何纸币可以购买商品的问题。但是纸币虽然和借条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却存在本质的区别: 作为借条,偿还的物品通常不得少于借入的物品,这与纸币普遍存在的贬值现象相矛盾。(如果把“A卖给市场5个鸡蛋”看作是“借给市场5个鸡蛋”,他卖鸡蛋得到的纸币看成是借条,那么当他要求市场偿还时,即他使用这些货币时,他应该得到至少5个鸡蛋,如果考虑利息,他应该得到更多。但现实是由于纸币的贬值,A之后将无法用他先前卖鸡蛋得到的货币再买到5个鸡蛋(从长期看纸币总是逐渐贬值的)。 此外,作为借条, 借出方总是希望借入方尽快偿还物品,如果纸币是借条,那么纸币的拥有者就会尽快希望从市场买入实物,即把钱用掉,这和经济学中一个普遍的现象“流动性偏好”相矛盾,即在市场稳定的情况下,人们通常更喜欢持有货币而不是实物商品。(如果年终奖是一万元现金或价值一万元的大米,你会选哪个呢?) 但货币债务学说最大的缺陷还是其无法解释商品之间的交换问题,既所还非所借问题,买入(借入)的是A,卖出(偿还)的却是B,而货币最根本的作用是充当交换媒介,促进商品之间的交换。 所以,货币和债务存在本质的区别。 非债务货币,相对于纸币而言,都是错误理解货币本质的产物。某些实物货币,以金银货币为典型代表。这种货币自身含有公认的价值量,但它同样是契约的产物,它的商品价值通常小于其作为货币的 契约价值,但是由于自身商品价值的存在,它包含双重身份:货币契约和担保物,用于担保的价值即是实物货币本身的商品价值,但一般是非完全担保。这种担保可以给人们提供心理保障和价值保障,当货币的契约价值降低时,现存的商品价值可以支撑并部分弥补损失。 实物货币由于存在自身的产量问题,无法满足社会日益扩大的交易规模和物质产出,必将演化成形式货币,即早期学者所言的“债务货币”。 形式货币在发行时,由于引进了国债作为担保等记账形式,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类同于债务,但其实只是约束纸币发行者的一种手段,即纸币发行者并不创造价值,他只是受人民的委托来发行货币,他理所当然不应该把这些纸币当成自己的财富。另外通过债务的方式来发行货币,也反映了货币作为交换媒介,本身可以没有商品价值这一客观事实。 货币的流通存在发行和回笼一对反向操作,但是由于人类经济活动的持续性,总有一些“在路上”的货币,这些 “在路上”的货币就是流通中的货币,它的数量即货币的需求量。 “如果所有银行的贷款都被偿还,银行存款将不复存在,整个货币流通将会枯竭。这是一个令人惊愕的想法。我们(美联储)完全依赖商业银行。我们货币流通中的每一个美元,无论是现钞还是信用,都必须有人来借才能产生出来。如果商业银行(通过发放信贷)制造出足够的货币,我们的经济就会繁荣;否则,我们就会陷入衰退。我们绝对没有一种永久性的货币系统。当人们抓住了整个问题的关键之处,我们(货币系统)可悲的荒谬之处,以及(美联储)令人难以置信的无助,就会变得如此明显。货币是人们最应该调查和思考的问题,它的重要性在于,除非人民广泛地理解这个(货币)系统并立刻采取措施修正它,否则我们现在的文明将会崩溃。”——罗伯特.汉姆费尔,美联储亚特兰大银行。 在所有货币中,金银货币意味着“实际拥有”,而法币则代表“欠条+许诺”。二者的价值“含金量”有着本质区别。中国的人民币则介于二者之间。尽管人民币也存在着“债务化货币”的成分,但就其主体而言,仍然是体现过去已经完成的产品与服务的度量。人民币的发行并非像美元一样必须以国债作抵押,由私有中央银行发行货币,从这个角度来讲,人民币的属性更接近金银货币。同时,由于人民币没有金银作为支撑,它又有法币的基本属性,必须依靠政府的强制力才能保证货币价值。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商品所有者以货币作为媒介进行交换,也就是说货币的本质也是一种商品。 关于货币的本质,在西方货币学说史上曾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是货币金属论,二是货币名目论。 货币金属论者从货币的价值尺度、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出发,认为货币与贵金属等同,货币必须具有金属内容和实质价值,货币的价值取决于贵金属的价值。 货币名目论者从货币的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出发,否定货币的实质价值,认为货币只是一种符号,一种名目上的存在。货币金属论是货币金、银本位制的产物,随着20世纪初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其影响力正日益减弱。(21世纪)在西方货币中,占统治地位的是货币名目论,这从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对货币的定义中可见一般。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将货币定义为:“货币或货币供给是任何在商品或劳务的支付或在偿还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 历史上这两种观点都没有准确的掌握货币的本质, 他们都受到货币形式的干扰, 并企图从货币的形式出发来定义货币的本质, 因而无法给出完整统一的货币定义。事实上货币就其内在商品价值而言,并不是有或无两个断裂的选择,而是逐渐量变过程,电子货币的商品价值几乎为0,纸币接近于0,硬币,铜板的商品价值略高,金银等贵金属货币的商品价值更高,这种量变的过程揭示了不同形式货币本质的统一性,即货币作为契约的产物,它的交换价值是契约约定的,当市场稳定,信任度高时,人们接受纸币等名目货币,当市场不稳定,信任度低时,人们更倾向于接受金属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