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癫狂怎么办
Ⅰ 炒股究竟有没有秘诀
蒋老师观点:股票的投资不仅仅是炒作和投机,还有一定的投资机会,只要能够打磨自己的操作逻辑和思路,严格遵守自己的操作逻辑,就能够在市场动荡的过程中,赚取一定的收益。从企业的视角看投资当股票是筹码的时候,它只能用来赌博,但当股票成为一个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时,你就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投资收益与企业的经营之间有如此紧密的联系。所以我们从企业的角度出发看待我们的投资,实际上就在跟企业共进退。
前面说过投资取得收益的根本在于低买高卖,而所谓股价高和低的决定因素之一,正是企业经营的绩效。我们都知道,企业经营是需要时间来改变的,但证券市场却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在基本面没有大变化的情况下产生股价的明显波动。是否站在企业所有者的角度、从企业经营的基本面情况来看待股票和股市,是价值投资者与其他所有股市获利方法最根本的区别。在企业经营分析领域,才能够抓住重点。
2,理性是核心能力。所以自我的情绪控制其实用两个字就可以概括,那就是理性。所谓理性,基本的特征是不易冲动,不被情感而影响判断力、重视证据和逻辑、不易受到外界压力的影响而失去正常的思维判断力。在蒋老师看来,理性之所以难以保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失去了平常心和患得患失。而造成心理失衡的原因多半是面对多变的市场难以遏制的恐惧及贪婪。
3,避免复杂的外部环境。触手可及的交只按钮和全方位轰炸的“财经要闻",只让绝大多数人在传统的"恐惧与会婪"之外,又新加了“焦躁"。媒体最热衷的是哪个人在最短时间里又创造了财富神话,大众最热捧的博客几乎全都是预测市场涨跌的,不少人正是被这种气氛所感染,心情随着K线的起伏而跌宕,最终失去了理智。恐怕这种外部环境、市场噪音对情绪的负面影响即使对于成名后的投资大师们也依然构成一定的烦恼。要想成为在股市中最终胜出的那10%,就必须跳出情绪的旋涡,把持住自己的理性。
4,提高自己的学识。当然,情绪管理能力与投资者的学识有一定的关系,善于自我控制的投资者确实具有某种"不可学习"的因素,这可能既与天生的性格有关,也与后天长期养成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有关。如果确实性格上就是缺乏这种自控力,那你大概率会在市场上吃亏。综上所述:在股市中赚到钱,是越来越难的一件事,如果个人投资者想要获得不错的收益,需要做到这几点:从企业的视角看投资,谨守安全边际,确定自己的能力圈,认真了解市场敬畏市场,还有做好有效的自控力。
Ⅱ 股灾过后,股民如何反思自救
闪牛分析:1、不要忘记历史。
这是第一条,乍一看似乎是一句废话,但就是这句废话,我却不得不说。其实股灾在中国也不是第一次出现。在1973年救发生了香港股票普及化后第一次股灾,恒生指数于一年内大跌超过九成,数以万计的市民因此而破产。但是纵观股市历史,每一次股灾之前,必然会出现的便是不合常理的股市疯涨。这种几乎疯狂的暴涨无疑会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股民为之疯狂,一个股市的反规律增长,必然是经济泡沫的开始。
回想在股灾之前的那段日子,整个股市乃至于参与其中的股民都到了一种近乎癫狂的程度,股市一路飙红,那时候的股场,就是一座巨大的金矿,似乎是就算闭着眼冲进去都可以捞到大把的钞票。但实际上,这里面也不乏有明眼人看穿其中,一些在股市摸爬滚打多年的老股民已经对这次股市反规律猛涨产生了疑问,而一些股市大亨也曾在各种帖子中或明或暗做过警告。不过这些警告,都被股民们直接无视了,在那种大暴涨的情况下,没有人再去关注这些质疑的声音,他们被狠自然地忽略了过去,直到这次股市突然暴跌,才尝到其中苦果。
当我们在斥责那些恶意做空者时,也不要忘记了自我反思,当时股市的反规律增长本就预示着泡沫经济的开始,却还是有人大笔的在其中投资,希望从中获利,最终也为自己的贪婪,付出了代价。这一次股灾,已经成为了历史,记住这次的教训,才会对下一次的股灾有所防范,而忘记历史的人,终将再一次面对历史。
2、不要把资产都赌在一条船上。
这次股灾中,很多人都是在自己看好的某一只股票上下了重注,而因为这次股票崩盘受伤最深的,也是这一种人。几乎把自己的全部身家都放在一条船上,那么一旦翻船,损失也必将无可估量,分散资金,也必然可以减小风险。将投资配置在几个不同的领域,而且尽量多一些,这可以增加投资组合的韧性,增强承受冲击的能力。显然,当投资标的众多,而且各不相同,投资者就越可能在其主要资产下跌的关键时期生存下来。
3、要有耐心,专注长远。
这些话是对那些在股市中抄底的人说的,很多人在故在期间便发现股票价格在不断地刷新一个又一个“新低”,便自认为发现了投资机会,把资金注入其中,只希望几天之后股市上涨可以从中获利,但这种方法,无疑并不可取。
股市在几天之内连续跌破,那么什么时候才是“底”呢?没有人可以说出股市的“底”究竟在哪里,有不懂的可加老师叩,进行咨询宼是130,摇留无九386。股灾期间盲目抄底最终将自己套牢的股民不计其数,要知,抄底并不是要选择正在下跌途中的股票,相反的,是要选择有上涨趋势的股票。要有耐心,专注长远。
4、要真实面对自我。
面对自我,其实终归到底,便是相信自己。很多经历股灾的人都在懊悔,因为股市并非没有给他们逃脱机会,当他自己准备割肉出局时,却总会听到有利消息,或者旁人的各种劝说,犹豫之下没有脱离,之后一天跌过一天,到了最后,连割肉出局的资格都不具备。
作为个人投资者,必须要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如果能耐心等待,并忽视群体的诱惑,很可能会获胜。投资者必须精确地知道其忍耐阈值。如果投资者无法抗拒诱惑,就绝对不会管理好自己的钱。
Ⅲ 癫狂后的反思——美国《1933年证券法》
随着1929年的那场股票大崩盘,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整个美国处处弥漫着恐惧、贫困与饥饿。清醒过来的人们发现,原本的法律体系漏洞重重,股票的发行人根本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管。于是,股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滋生了秘密,秘密滋生了欺诈和不信任。而如何对证券欺诈进行规制、保护公众投资者和增强市场信心则成为罗斯福政府的重要课题。
一个群体性癫狂的“新时代”
许多抱着很多梦想而缺少预见的人把20世纪20年代这个难以置信的年代称为“新时代”。
《1933年证券法》把英国公司法上的披露制度运用在证券发行领域,从注册程序及法律责任上对这一制度进行了完善。它较为成功地保护了广大投资公众,有效地规制了美国证券市场,为企业融资乃至整个社会的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它的成功也被很多国家模仿与借鉴。
虽然如此,美国《1933年证券法》并不是一部完美的法律。在内容上,它只规定了一级市场,对二级市场的交易行为并没有进行规范。同时,对企业持续信息的披露的缺失很难反映投资者投资时发行人的状况。不仅如此,这部法律的提法过于简要,在实践中给投资者与法院都带来了很多困难。因此,美国国会后来又不断颁发了很多法律不断地完善它,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证券法律体系。
大白观点
完备的证券法可以起到规范秩序,促进市场繁荣的目的。但是,再完美的信息披露规则都是建立在所有投资人都具备接收、分析、消化发行证券信息的能力,并以此做出理性的投资判断这个假设之上。但事实上,证券市场上充满了各种投机者和缺乏证券分析能力的人,这些非理性的投资者见风起势,成为证券市场的不稳定因素。如何打击证券市场的投机行为,促进理性投资依旧是证券法需要探讨的问题。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大白金融微信公众号(ID:dajinrong)
Ⅳ 股市陷阱有哪些
如果说,做股民想在股市淘金赚钱,却看不到中国股市陷阱,那就是个盲人骑瞎马,生活处处都有陷阱更何况是股市陷阱呢?我们常常在电视里看到很多股民因为识破不了股票陷阱而赔的倾家荡产,股市门口天天门庭若市,有人早早地到那里占座位,伸长脖子想看点名堂,结果是赚了又赔,要想安全赚钱怎么可能不知道有哪些股票陷阱呢?
一大陷阱:圈钱的陷阱。从理论上说,股市是个蓄水池,在这里有数以几十万计的闲散资金,被牢牢地套住,还有场外资金虎视眈眈地盯在这里,这就是圈钱功能。怎么圈钱呢?就是大量发行新股,发行新股是什么时间呢,就是股市向好的方向发展时,也就是所谓的牛市。九五行情之前,是垃圾股票能上市,人们还抱着一线希望,诸如反弹呀,题材呀,业绩浪呀,分红配股呀,直弄得市场没气,冒不出泡了,好了,这时候跌得不能再跌了,再出现新的转机。看看现在,股市大跌,没人出来救世,但发行新股,则仍然非常积极,和当年毫无二致,隔三叉五发行几只,才不管股民要死要活,这就是圈钱的陷阱。
二大陷阱:上市公司持股,炒股,董事长,总经营,董事炒股是股灾之源。过去,中国股票分国有股,法人股,发起人股,职工内部股,这些股叫原始股,原始股一般不允许上市流通,只有职工内部股可以流通一下。
经过06以后的股改,股权分置,这些股票全部流通,叫全流通,全流通就是说,所有的股票都能在二级市场上流通,而且上市公司还可以持有别的上市公司股票,如巴士股份,岁宝热电,两面针,东方集团,新希望,南京高科,大众交通等上市公司都持有其它股票,这样,就很难看出上市公司的业绩,他们是主营业务还是非主营业务盈利,而这样的盈利真难判断出,第一季度盈利,但是炒股赚来的钱,到第二季度,却赔了本,那就业绩大滑坡,你如果相信业绩,那就全玩完。同时,这些股票,在股市里兴风作浪,要大大的超过95年以前的行情,给技术分析带来很大难度。
三大陷阱:合伙欺诈。现在,中国上公司达一千多家,这个合伙欺诈,就是上市公司、乌鸦股评人、经济学家们,还有政府官员。在中国股市在最低迷,将要启动的时候,他们什么话都不会说,只会说股指在探底,而到了股市上涨的时候,他们一定要说是泡沫,而中国股市,在每次上涨的时候,总有个前提,就是香港回归,奥运会的前提,这时候他们就出来了名目繁多的名词,麻痹股民,这些欺诈的口号常常是所谓“长线持有”,所谓“万点论”、所谓“汉唐盛世”、所谓“黄金十年”以及“大牛市催生的最伟大时代”。
当香港回归的时候,这些人把政策市吹的震天价响响,这些道理,听起来很悦耳,好像是似是却非,其实是最大的圈套和陷阱,为什么?因为这些题材固然有它的道理,殊不知,所有的货币,都是自由进入股市的,没有人相信,中国股市会有政府在平时,给予一些宏观的调控,在香港回归,奥运会在中国召开,个时候就拿出多少资金来托市,政府不会犯这个傻,那么大资金更不会犯这个傻,只有那些善良的散户才相信了鬼话,并信以为真,真的当成“长线是金”,因而也就犯下“死了都不卖”的癫狂幼稚病,多年之后发现那些几十元的股票,最后成了垃圾,甚至被取消上市资格,弄得自己手中的钱灰飞烟灭,血本无归。
Ⅳ 关于股票的一些问题
1:有说法说上证综指因为近两年新股的大量发行,已经严重失真,大家认为是否如此?——
——不是跟你唱反调,个人观点。不是严重失真,是越来越真。理由是,上市股越多,整个股票市场的市值占国民经济体系的比重就越大,就越来越能反映国家经济运行的全貌。你所说的“失真”,只是体现在新股加入后,新的指数跟旧的指数的构成不同,衔接起来不太协调,但是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2:中国的庄股现象非常严重,我认为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股票的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分使得实际股本比总股本小的多,因而庄家想控股就比较容易,那么,股改之后的全流通是否会使得这种现象收敛一些呢?——
——提醒一点。中国股市的庄股时代已经在05年随着各个系列庄家的崩盘而土崩瓦解了。现在有庄家,但是现在所谓的庄家,已经不是当时严格意义的庄家了。以前一个股庄家可以动辄就控盘率达到90%有多,还随时想怎操控就怎操控。现在的监管严了,市场大了,现在的“庄家”现象温和了很多。但是仍然有。不是“非常严重”,只是曾经“非常严重”。你说得对,其实已经收敛了很多。
3:据说深圳暂停了新股的主板上市,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难道他想把主板市场让给上海吗?而自己专做中小板?——
——对。深沪的职能将会在今后逐步划分,以免照成不必要的内耗和竞争。我们的沪深就是要弄成像美国有纽约市场、有纳斯达克市场那样。各施其职。
4:现在的新股发行仍然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分吗?必须上市了一定时间之后才逐渐给非流通股解禁吗?股改了为什么不一发行就实行全流通?——
——有这个分法。
——对。
——强烈认同这种做法。但是现时还行不通。因为由于历史原因,原股东抛售的意愿太大了,如果发生了一些开市第一天就跌破发行价之类的事情,影响将会很坏,整个市场的融资投资机制就会崩溃了,以后的新股就难发了,整个经济体系也得减速运行了。所以就要分开慢慢来。
5:中国股市一直都有要求实行“T+0”的声音,大家认为现在的中国股市是否适合实行t+0交易?中国离T+0还有多远?——
——绝对不适合。
——市场的参与者,不单是散户,就连我们的机构都很弱智。没法跟国外的那些资本大鳄竞争。看看我们那些搞期权巨亏的公司就知道了,中信80亿元、国航50亿元、远洋40亿元。多了这么些机制就等于给了大鳄们一个宰割我们的工具。只有等整个市场的投资者的水平都上去了,才可以。而且在投机气氛太中了,参与的人会很多破产。个人观点,至少10年。
Ⅵ 财富大癫狂的读后感
当股市飘红,楼市飘高,如果你手上有点闲钱,你会怎样?是让他翻倍增长,还是闲置累积?是理性投资,还是跟风上行?是见好就收,还是坚守到底?每个人心中都有答案,问题是底线在哪里,何时收手才是关键,别让欲望蒙蔽你的双眼。
查尔斯.麦基在《财富大癫狂》中描绘了欧洲历史上,因“羊群效应”而引发集体疯狂的传奇事件:法国的密西西比计划、英国的南海泡沫以及荷兰的郁金香狂潮,充分体现了人性盲目跟风及受贪婪趋势而疯狂的一面。在密西西比计划中,人们为了争获得新股申购书,财迷心窍的法国贵妇们出奇招,制造马车意外接近约翰.劳,趁机索取表格,手段无奇不有,那种狂热,让我重新思考从众效应。
正如《金融殖民》中写道日本的楼市泡沫,1985年到1991年,短短几年内全日本的平均房地产价格上涨了300%,这还没有计算东京等大城市的最高涨幅。人们疯狂了,大量购买,投机盛行,房地产价格持续走高。人们相信日本的房地产价格永远不会下降。谁知过度膨胀,导致房地产泡沫破灭,不良贷款和房地产泡沫最终引起了严重的金融危机,日本经济从此一蹶不振,十多年经济增长始终徘徊在衰退与复苏之间,被称为“失落的十年”。
记得2008年时,没有理财观念的我,看到周围的人买基金股票大赚一笔后,在朋友的怂恿下,自己购买基金,不到半年的时间,原有的资金上涨70%,看到美国金融风暴,丝毫没有影响中国股市,中国股市上涨到6000点,自己也和大多数的同仁一样,继续持股购买,那时坚信10000点的预言,现在想想,哑然失笑。仔细想想,美国、欧洲经济受影响,中国经济还能一枝独秀吗? 别让欲望蒙蔽你的`双眼,别让欲望控制你的大脑,这是我看完这本书的第一感觉,也是自己经过2008年股市沉浮的感悟,不管在何种情况下,自己都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做到风动云动自己的心不动,这样才能保护好自己的资产,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