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下降实际货币供给量如何变化
1. 央行降低利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增加还是减少
央行降低利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增加。根据供求原则,货币供应量增加,可贷资本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自然下降。这是第一阶段,利率下降。随着利率下降,人们的融资成本下降,人们对资金的需求增加,利率自然开始上升;另外,如果第一阶段货币供应量增加过多,流动性溢出,物价就会上涨,就会出现通货膨胀。这样,无论央行是基于控制通胀的目的,还是市场是为了补偿通胀对利息的侵蚀,名义利率都会上升。所以一般来说,利率会在第二阶段上升。
拓展资料:
1、央行在扩大货币供应量时,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改变货币乘数,降低再贴现率改变基础货币,在公开市场业务中购买国债。货币供应是一个金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国家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中输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它是一个股票概念,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间点持有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所有的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
2、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水平的划分、货币创造的过程、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等。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货币流通的范围和形式不断扩大。现金和活期存款通常被视为货币。定期存款和一些可以随时转换为现金的信用工具如政府债券、人寿保险单和信用卡也被认为具有货币性质。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包括:央行增加货币发行量、央行调控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商业银行的衍生资本能力、经济发展、企业和居民的货币需求等。有两个货币供应形式:以货币单位表示的名义货币供应量和以流通中的货币可以购买的商品和服务表示的实际货币供应量。
3、美联储大幅降息,将利率降至零。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稳定经济,避免COVID-19的爆发对美国经济造成更大的打击。当然,稳经济也是为了稳就业。其次,美国经济处于通缩周期。美联储希望通过放水来适度刺激通胀,使美国经济摆脱经济通缩。三是美股罕见的连续跌停。美联储希望通过降息来稳定股市。事实上,一个国家的零利率政策意味着人们在银行的存款毫无意义。因为你把钱存入银行,根本没有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想让货币贬值,美联储将迫使所有人将钱用于消费或投资。如果继续存钱,不仅拿不到利息,甚至可能损失本金。
2. 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为什么下降 两个方面来理解
货币供给增加导致利率下降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从供求关系方面理解:
- 利率本质:利率是使用资金的成本。将货币视为商品,借款人借用资金可以被视为购入货币的行为。
- 资金供给充裕:当货币供给增加时,市场上的资金变得充裕。借款人更容易借到资金,因此不需要支付高昂的成本(即高利率)。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利率自然会下降。
- 资金供给紧张:相反,如果市场资金不足,借款人为了获得资金,往往需要支付更高的成本,表现为利率上升。
二、从利率的定义方面理解:
- 利率计算公式:利率等于利息额除以本金。这里的利息额可以理解为使用资金所需支付的费用,而本金则是所使用的资金量。
- 货币供给量增加: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可以理解为本金(即市场上可供使用的资金量)增多。在利息额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本金增多会导致利率(即利息额与本金之比)下降。
- 分子分母变化:从数学角度来看,当分子(利息额)保持不变,而分母(本金)增大时,整体的比值(即利率)会变小。
综上所述,货币供给增加导致利率下降的原因既可以从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来解释,也可以从利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出发进行理解。这两个方面相互补充,共同揭示了货币供给与利率之间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