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以什么货币
① 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的名称为什么
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叫秦半两。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废止了战国后期六国旧钱,在战国秦半两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之后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
秦朝半两与战国时期半两面文相同,钱型基本无变化,铸造工艺有改进。私铸钱往往掺杂其间,有时不易辨别。官钱往往经过加工,面文篆书多取方折,字体端整,笔画粗细均匀。陕西、内蒙古、湖北等地秦朝墓葬和窖藏出土的秦朝半两钱,依其大小重量约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钱径3厘米以上,与战国半两普通钱大小近似,铸行于秦朝早期。
第二种钱体缩小,钱径3厘米以下,多在2.7—2.8厘米左右,铸行于秦朝晚期。
第三种为劣质小钱,有所谓“荚钱”者,指汉初榆荚状小钱,有特定时间及含义,重量在3克以下,甚至1g克多。
(1)秦以什么货币扩展阅读:
“秦半两”的出现,标志着秦始皇在货币上的大一统,还标志着中国古代钱币的初步成熟,是中国货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并影响到相邻国家和地区,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秦半两”奠定“圆形方孔”的古钱币造型。“圆形方孔”钱币成为古代中国货币的基本形式,贯穿中国封建社会,沿用了两千多年。
“秦半两”青铜币以“圆形方孔”为货币造型,方孔代表地方,外圆代表天圆,“圆形方孔”即象征着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青铜币上的“半两”二字为小篆文字,是由秦国著名的李斯所题写;它表示每枚重为当时的半两(即十二铢)。
② 秦国战国时各国货币名称
1. 战国时期,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国的货币体系主要由布币、刀币、环钱和蚁鼻钱(又称鬼脸钱)四种构成。
2. 布币形似铲状,其形态由农耕经济中的农具“钱”、“镈”演变而来,这也是“货币”被称为“钱”的由来。“布”字实际上是“镈”的借字。布币主要在黄河中游的农耕经济区,如韩国、赵国、魏国和燕国等流通。
3. 刀币呈刀削形,其起源与渔猎经济工具有关。刀币主要在黄河流域东部的齐国、燕国和赵国等地流通,不同国家的刀币大小和形状各有特色,其中以齐国的刀币最古朴且精美。
4. 圜钱,又称环钱,呈圆形且中心有圆孔,其起源与手工业经济中的纺轮或璧环有关。圜钱主要在秦国和魏国流通,战国中期以后,秦国首先采用方孔圆钱,之后齐国和燕国也跟随仿效。
5. 蚁鼻钱,又称鬼脸钱,是南方楚国的特有铸文铜币,其形状不规则,呈椭圆形,上面铸有阴刻铭文。一种蚁鼻钱上的钱文类似蚂蚁爬在人的鼻梁上,故得名;另一种则类似丑陋的鬼面,故又名鬼脸钱。蚁鼻钱以枚为单位计值,使用起来相当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