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家如何控制货币流通量
⑴ 我国如何控制货币的发行量
货币的发行量是央行控制的,原则上是根据社会财富的增加来发行货币,实际上的货币发行量是大于社会财富的增加值,这样超发的货币就会导致通货膨胀,为了减小通货膨胀的危险,国家会设定一些政策,让某些商品作为货币蓄水池,来减少货币在市面上的流通量。目前我们国家有两个货币蓄水池,一个是房地产,一个是股票。 现在这两个蓄水池都即将到位,无法在安全的情况下容纳更多货币。
所以将来我们国家还会有第三个货币蓄水池来容纳超发的货币,我先不说是什么。但是一点新一轮投资开始后,国家会出新政策。货币的发行量会加大。
⑵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主要方法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主要方法如下:
1、公开市场业务。
即由中央银行在货币资本市场上公开出售或收购有价证券,若是中央银行大量收购有价证券,则意味着一般商业银行手中的货币有所增加,因而流通中的货币量多;反之则相反。竖镇
名义货币和实际货币的区别:
1、对应的背景不同:名义货币需求是货币持有者在当前价格水平下的货币需求;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在名义货币需求基础上排除价格因素后,用货币实际对应的社会资源,即商品和服务表示的货币需求。
2、不同的单位:名义货币需求以货币单位余谈粗,例如“元”表示;实际货币需求是基于名义货币需求,但不包括价格因素,货币需求是根据货币实际对应的社会资源,即商品和服务表示的,因此没有特定的单位。
3、前提是不同的:名义货币需求不排除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引起的价格变化的影响,而实际货币需求仅在排除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引起的价格变化的影响之后定义。
⑶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调控货币流通量时主要运用的手段是什么请结合实际进行说明。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主要运用所谓的三大手段来调节和控制货币量:
1、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货币资本市场公开买卖证券,减少或者增加货币流通。
2、最低准备金率政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有法律规定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即商业银行应将一定比例的资金存入中央银行,以保证金融秩序的稳定。法定准备金率的增加或者减少,将会减少或者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
3、再贴现利率政策规定,商业银行可以将其未偿证券向中央银行贴现。如果再贴现利率降低,商业银行将拿出更多的证券进行贴现,这样流通中的货币就会增加,反之亦然。
(3)国际家如何控制货币流通量扩展阅读:
货币流通量主要表现:
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人民银行采取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效果远不尽如人意,出现了“宽松货币政策下的通货紧缩”,造成货币的长期超额供给。1998-2005年间,我国货币供给增长率远远大于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和。
自2003年最新一轮宏观调控以来,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增速逐渐低于存款余额增速,而且二者的差距不断扩大,出现明显背离。随着贷款余额增速的不断放缓,金融机构的存差持续扩大,贷存比大幅下降。
由于货币流动性过剩,银行业只能将过剩的流动性以超额准备金的形式存放在中央银行。超额准备金由2000年末的4000亿元增长到2004年末的12650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32.9%。2005年3月,人民银行虽然下调超额准备金率0.63个百分点。
市场流动性出现过剩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大量的资金涌入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导致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
⑷ 简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主要方法。
【答案】: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手段主要有让神拦三:(1)公开市场业务,即由中央银行在货币资本市场上公开出售或收购有价证券,以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2)最低准备金率政策,即通过调整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率,来调节流通中的货币坦胡量。(3)再贴现率政策,即通过调整商业银行到中央银行再贴现票据的利率,来调节流通中瞎悄的货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