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如何调节流动性
① 货币政策通过什么措施可以释放资金流动性,减少货币供应量
释放资金流动:可以通过降低准备金、利率、贴现率;也可以减少发行央票或由央行买入市场的证券标的;又或者通过汇率进行市场调整令本币贬值。
减少货币供应量就是紧缩资金流动性,与上述操作相反
② 如何加快货币流动性。求货币流动性的方法。要全面
货币流动性是指当利率低到一定程度时,整个经济中所有的人都预期利率将上升,从而所有的人都希望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将趋于无穷大,若央行继续增加货币供给,将如数被人们无穷大的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所吸收,从而利率不再下降,这种极端情况即所谓的“流动性”。
③ 怎么限制货币流动性,具体方法
很简单啊,银行的加息,和储备金率的提高。都是限制货币流通的手段啊,前者通过储蓄的增加减少了货币的流通,后者通过银行发放货币的减少限制货币流通,政府常用的手段。
④ 货币政策是如何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
不同的经济学家观点不同,按凯恩斯本人的观点,由于流动性陷阱的作用,货币政策无用.
按后来的IS-LM模型,货币政策会移动LM曲线,增加货币量时,LM右移,均衡的国民收入增加,利率降低,减少货币量时,LM曲线左移,均衡的国民收入减少,利率升高.
按AD-AS模型,分四种情况:增加货币量,如果增加的货币被窖藏起来,货币政策无用,对经济没有影响,在严重经济萧条时,基本上就是这样;增加货币量,增加的货币被人花掉,经济运行在AS曲线水平区段,这时国民收入增加,物价保持不变,IS-LM模型描述的就是这种情况;增加货币量,增加的货币被人花掉,经济运行在AS曲线上升区希,这时国民收入增加,物价水平上升,即所谓半通货膨胀,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经济基本上就属于这种类型;第四,增加货币量,增加的货币被人花掉,但是经济运行在AS曲线垂直区段,这时国民收入不变,物价水平上升,即所谓经济滞胀.
⑤ 货币的流动性如何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这不是戴军勋的题目吗?!亲,大家都不知道
⑥ 通货膨胀过程中货币的流动性比率怎么变化的
对于通货膨胀最广为人知也最直接的理论是:通货膨胀导因于货币供给率高于经济规模增长。此说主张以比较GDP平减指数与货币供给增长来作测量,并由中央银行设定利率来维持货币数量。此观点不同于下述之奥地利学派者在于其着重于货币之数量而非实质。在货币主义架构下,货币的聚集是重点所在。 货币数量理论,简单的说,就是经济体所耗货币总量取决于现存货币总量。下列公式创自此说:p 为一般消费品物价水平,dc为消费品总需求量,而sc消费品总供给量。 《中国当代通货膨胀理论研究》
公式背后的观念是:在消费品总供应量对消费品总需求量相对下降,或消费品总需求量对消费品总供应量相对上升时,一般消费品物价会随之提高。基于总开销主要基于现存 商品与通货膨胀
货币总量的观点,经济学者们以货币总量计算消费品总需求量。于是乎,他们断定总开销与消费品总需求量随著货币总量提高。于是相信货币数量理论的学者们同样也相信物价上涨的唯一原因就是经济成长(表示消费品总供给量正提高),以及央行因之以货币政策提高现存货币总量。 以此观点来说,通货膨胀的最根本原因是货币供给量多于需求量,于是“通货膨胀是一定会到处发生的货币现象”,弗里德曼如是说。意指通货膨胀的控制有赖于货币上与财政上的限制。政府不可令借支过于容易,其自身亦不可超额贷款。此观点着重于中央政府预算赤字与利率,以及经济生产力,也就是由生产成本(总供应)所推动的通货膨胀( cost - pull inflation )。
如果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相对于与其进行贸易的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增加,在其他因素相同时,他的经常帐户余额将会下降。由于本国通货膨胀率高,这个国家的消费者和公司很可能会购买更多的国外商品,同时该国对其他国家的出口额会下降。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相对于其进行贸易的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下降,在其他因素相同时,他的经常帐户余额将会增加。因为本国通货膨胀率相对较低,这个国家的消费者和公司很可能会更多购买本国商品,同时,其他国家对该商品的进口额将会增加。
生产的成本增加而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工资是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工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长,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通常认为: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货膨胀的物价上涨,使价格信号失真,容易使生产者误入生产歧途,导致生产的盲目发展,造成国民经济的非正常发展,使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畸形化,从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当通货膨胀所引起的经济结构畸形化需要矫正时,国家必然会采取各种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结果会导致生产和建设的大幅度下降,出现经济的萎缩,因此,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②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通货膨胀的货币贬值,使一些收入较低的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使广大的居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当通货膨胀持续发生时,就有可能造成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宁。 ③对对外经济关系的影响。通货膨胀会降低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引起黄金外汇储备的外流,从而使汇率贬值。
⑦ 中央银行如何通过货币市场实现流动性
第一,控制货币发行。
第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
第三,推行公开市场业务。
第四,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第五,调整再贴现率。
第六,选择性信用管制。
第七,直接信用管制。
⑧ 央行是如何向市场释放流动性的详细点,拜托!
就目前中国货币政策,央行采取的一般是市场行为,主要的手段就是回购,购买商业银行的短期和中期资产,如大额存单、债券等,中金和汇金会购买商行的外汇、股票和基金等,释放流动资金给商行,商行周转开后一定或者可选择性的逆回购原标的资产,把流动性归还央行和中金、汇金。
以上这些是主要手段。当然了,需要更大的流动性,可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更大程度发挥货币的乘数相应。所谓释放流动性,就是提高货币供应量,也即人俗话说的“印钞票”。
央行现在可以用来直接给市场注入流动性的工具有公开市场操作(即正回购、逆回购)、MLF(中期借贷便利)、SLF(常备借贷便利)、(文中提到的)SLO(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PSL(抵押补充贷款)等;
看起来好像花样百出,但其实内核都是类似的:银行提供抵押品给央行,央行提供资金给银行,约定一定的期限和利率,到期后银行将资金加上利息返还给央行,其实就是融资回购;也可以理解为银行将一批资产卖给央行,约定好一定期限之后,以比之前高一点的价格将这些资产买回来,这个价差就是融资回购的利息。
每种工具的不同点是他们可能期限不同、可用的抵押品不同、利率不同、对象不同。比如公开市场操作的逆回购期限一般是7、14、28天等,而MLF的期限一般是3、6、12个月。
主要通过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1,公开市场业务,央行在证券市场买进政府债券,向市场释放基础货币,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和利率的降低。
2,调整贴现率,降低向商业银行发放再贷款的利息率,以鼓励银行借款,从而向市场释放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应量。
3,改变法定存款准备率。提高货币乘数,即银行系统创造信用货币的能力,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
就对货币政策工具反应灵敏的经济体系而言,在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效果上,货币政策工具的信息引导效果往往要远远超过其实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