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货币性收入
⑴ 货币与通货,财富和收入有什么区别
货币与通货的区别:货币是指现行流通的纸币钱币等现在消费等价物,通货是指货物流通的过程。财富和收入的区别:财富是一个人的广义资产,指物质的和精神上的财产,收入则是指个人存款等资产。
⑵ 什么是收入与货币的分析
正常情况下,货币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正比,当居民、企业等经济主体的收入增加时,他们对货币的需求也会增加;当其收入减少时,他们对货币的需求也会减少。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商品价格水平涨落与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价值的高低与货币数量的多少成反比。
⑶ 货币性职工薪酬包括哪些
货币性职工薪酬包括如下:
公司在分配工资、职工福利费、各种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等职工薪酬。
(1)"五险一金”,即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所在地政府或企业年金计划规定的标准,计量应付职工薪酬义务和应相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薪酬金额。
(2)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企业应当按照财务规则等相关规定,分别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和1.5%的计提标准,计量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义务金额和应相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薪酬金额;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5%计量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教育经费。按照明确标准计算确定应承担的职工薪酬义务后,再根据受益对象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费用。
⑷ 什么是货币
货币(Money)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俗称金钱。 通货(Currency,CCY)是度量价格的工具、购买货物的媒介、保存财富的手段,是财产的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本质上是所有者之间的约定。包含流通中的货币、银行券等。
货币的职能有哪些
1、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买卖的过程中,发挥交换媒介的作用;
2、 价值尺度:是指用自身价值作为尺度,来衡量和表现其他商品价值的一种职能;
3、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所执行的职能;
4、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象征从而被贮藏
货币的通俗定义有多种,
1、 是把货币等同于现金,把货币仅仅定义为现金,对于经济分析而言是过于狭窄了。因为可开列支票的存款在流通领域中与现金一样,都可用以支付所购买的商品与劳务。如果我们把货币定义为现金,那么我们就难以把货币与人们所进行的全部购买活动联系起来。事实上,正是因为货币与购买相关联,才使货币问题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因此,在现代经济学中必须把可开列支票的存款与现金一起包括在货币的定义之中。
2、 货币的另一种通俗定义是把货币等同于财富。把货币定义为财富,从而把货币与股票、债券、不动产等相混同,那么在经济分析中就无法界定货币的基本特性。事实上,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社会财富的一般性代表,但货币并不等同于社会财富本身,它只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
3、 货币的第三个通俗定义是把货币等同于收入。收入是一定期限内的流量,而货币是某一时点」存量,若把货币定义为收入,那么货币量将无法计量。
拓展资料:货币来源于古代的物物交换。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最早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实物货币,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实物货币。
⑸ 什么是弗里徳曼货币需求理论中的永久性收入为什么要使用这一概念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中的永久性收入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收入的平均数,即长期收入的平均数。要使用这一概念是因为弗理德曼认为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是个人所能够持有的货币以其总财富量为限。
弗里德曼的研究表明,尽管货币需求是多种复杂变量的函数,但是,由于起决定作用的变量受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制度等因素制约,从长期来看,不会发生大的变动,尤其是具有高度稳定性的恒久性收入这一因素对货币需求起主导作用。
(5)什么是货币性收入扩展阅读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特点:
1、引入了消费理论分析中的持久收入假说,将持久收入作为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2、将货币也视为一种资产,与其他形式的资产报酬率统一衡量来考虑货币需求问题。
3、引进了价格水平及物价水平的预期变动率,得到实际货币需求,以使其理论与剑桥方程式保持一致。
⑹ 纳税人接受捐赠的货币性收入属于应税收入,纳税人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不属于应税收入
纳税人接受捐赠的货币性收入和非货币性收入均属于应税收入。
应税收入包括:
(一) 生产、经营、服务收入,是指纳税人的商品(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服务收入、营业收入、工程价款结算收入、工业性作业收入以及其他业务收入。
(二)财产转让收入,是指纳税人有偿转让各类财产取得的收入,包括转让固定资产、有价证券、股权以及其他财产而取得的收入。
(三)利息收入,是指纳税人购买各种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利息,外单位欠款付给的利息以及其他利息收入。
(四)租赁收入,是指纳税人出租固定资产、包装物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租金收入。
(五)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是指纳税人提供或者转让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收入。
(六)股息收入,是指纳税人对外投资入股分得的股利、红利收入。
(七)其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收入、罚款收入(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取得的罚没收入除外)、包装物押金收入、因债权人缘故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物资及现金的溢余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⑺ 什么是货币的发行收入发行成本,中央银行是不是直接占有发行收入为什么
货币发行收入是 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货币发行是一定时期内国家货币发行银行投放于流通的货币数量超过从流通回笼到发行库的货币数量。
货币发行按其性质可分为经济性发行、信用性发行和国家财政性发行三种。其中,经济性发行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增加的货币发行。经济性发行符合货币流通规律的要求,是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商品生产流通扩大的需要的正常的货币发行,是有相应物资保证的。信用性发行是由银行信用膨胀和信用失衡而引起的货币发行,也称“隐蔽的财政性货币发行”。货币运动与物资运动的脱节,可能形成信贷规模的扩张超过社会生产、流通的正常需要,形成信用膨胀,会引起货币投放,导致通货膨胀。财政性发行是国家为弥补财政赤字或财政透支而增加的货币发行,它不同于一般的正常发行,没有相应的物资作保证,会导致社会购买力超过社会商品可供量,使市场供求紧张,导致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财政性发行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正常现象,是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在社会主义国家则应力求防止,当出现财政赤字时,宜通过发行公债等方式弥补。
⑻ 凡属货币性收入,都算是工资,是那一条法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⑼ 货币收入和实际收入有什么关系
货币收入应该是名义收入,没有考虑当时的通货膨胀因素,实际收入是在提出通胀因素之后的收入水平。实际生活中通货膨胀都表现为物价水平的上涨。如果物价上涨的幅度超过了货币收入的上涨幅度,那么实际收入是下降的。
⑽ 什么是非货币性收入
非货币性收入就是企业取得的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存货、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劳务以及有关权益等。
企业以非货币形式取得的收入,按照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额。公允价值,是指按照市场价格确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