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投行以什么货币结算
『壹』 亚投行将使用什么货币结算 可行性研究分析
可能会有三种结果:美元、人民币或亚投行币
美元可能阻力最小,最方便,结算成本也最低;
用人民币过于敏感,并且在实际结算上也不太方便,成本比较高;
设计一种亚投行的组合货币(货币篮子)当然更有魄力,也最能防范市场冲击,但能否成功就要看各国的智慧了。如同欧元一样。
『贰』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采用人民币结算还是美元结算
今天有消息出来,你可以参考一下。
中国将力推人民币纳入亚投行用于贷款计价和结算的货币篮子。中国将鼓励亚投行和丝路基金设立特殊货币基金、发放人民币贷款。
如果创始成员国在货币篮子问题上无法达成初步共识,中国将同意亚投行使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
『叁』 亚投行为什么不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
从目前其他金融机构业务展开使用的货币来讲,基本都是以美元作为记账、报告、业务开展等方面的业务货币,这是有国际共识、国际经验的,包括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都是这么做的。从市场角度讲,将来亚投行的项目融资和贷款,都要跟市场密切相连,国际性货币对项目的展开、对市场正常运行具有十分好的作用。因此,从技术角度和市场角度讲,美元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肆』 亚投行是以人民币为主要结算币种吗
不是;
亚投行是为了发展全亚洲基础建设而成立的,基建,需要材料,原材料、全球大宗物资本来就是用美元结算的。
亚投行是由中国提出创建的区域性金融机构,主要业务是援助亚太地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有包括孟加拉国、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约旦、哈萨克斯坦、科威特、老挝、马尔代夫、马来西亚、蒙古国、缅甸、尼泊尔、新西兰、阿曼、巴基斯坦、菲律宾、卡塔尔、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斯里兰卡、塔吉克斯坦、泰国、乌兹别克斯坦和越南等27个亚洲国家表示愿意参加。
欧洲的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卢森堡、丹麦、奥地利、格鲁吉亚等国家纷纷以创始成员国身份加入亚投行,荷兰、瑞士以及处于欧亚交界处的俄罗斯与土耳其,都先后摆脱了美国试图阻止主要西方国家加入AIIB的以创始成员国的身份加入AIIB的努力,而加入了亚投行。在美国的重要盟友中,韩国与澳大利亚也加入亚投行。
『伍』 亚投行能不能避开以美元为主的这种贸易体系从而撼动以美元为主的这种以石油为货币挂钩的交易系统 达到内
现阶段是不能的。
第一,人民币的国际化 最主要的还是在国内的金融环境和金融发展。这得靠政府不断改革和培养。 亚投行只是起一个促进作用的。
第二,亚投行使用人民币结算相当不现实。亚投行,需要的是 保障用最低的成本做最高的效用。人民币的筹资成本 相当高。美元的筹资成本相当低。 亚投行最初,必然得选美元作为结算货币。
第三,动摇美元-石油的重要问题,在于中国和中东国家的关系。中东的产油大户,伊拉克、沙特、阿联酋等等 都是美国的盟友。
『陆』 亚投行,用的是,美元还是人民币,求解
预期亚投行将在年底开始运营,总部设在北京,以增强中国的主导地位。印尼希望将总部设在雅加达的要求没有被通过。
不过,所有协议中的货币单位仍然是美元,而不是人民币。而且银行的工作语言为英语。
协议规定银行主席必须是亚洲人,最多连任两届,每届5年。
北京目前是亚投行最大的股东,持有将近30%的股份。印度持股8.4%排第二,俄罗斯持股6.5%排第三。
在非亚洲成员国里,德国持股4.5%是最大的股东,法国持股3.4%排第二,巴西持股3.2%排第三。
『柒』 一个学金融的文科生告诉我,因为亚投行是以美元结算,所以对人民币汇率无影响,不会帮助人民币升值,是吗
狗屁扯不上半毛钱关系。胡说八道。一国的汇率主要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增长,利率走势,货币政策,以及其他货币的相对走势。亚投行只是一个搞投资的国际银行而已。
『捌』 亚投行 币种是什么
美元是主要货币,但是只要中国的话语权能占优势,人民币和欧元必然也成为主要货币。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简称亚投行,AIIB)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宗旨在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总部设在北京。 亚投行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
『玖』 亚投行用什么货币结算.
目前是采用美元进行结算的。
『拾』 RCEP成员国贸易用什么货币结算
美元、欧元、英镑、日元是主要国际结算货币。
中国与不少国家有货币互换协议但结算货币选择权取决于贸易企业双方意愿。RCEP主要确定的是:货物、服务、投资、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与贸易便利化、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技术法规与合格评定程序、贸易救济、金融、电信、知识产权、电子商务、法律机制、政府采购等领域。
(10)亚投行以什么货币结算扩展阅读
2012年由东盟发起,成员包括东盟10国、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共16方而制定的协定。自2013年正式开始,至2019年11月,举行了3次领导人会议、19次部长级会议,28轮正式谈判。
2017年7月17-28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第19轮在印度海德拉巴举行。各方继续就货物、服务、投资和规则领域展开深入磋商。
2018年4月28日-5月8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第22轮谈判在新加坡举行。在全体会议召开的同时,货物、服务、投资、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与贸易便利化、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技术法规与合格评定程序、贸易救济、金融、电信、知识产权、电子商务、法律机制、政府采购等领域都并行举行了工作组会议。
各方按照2017年11月首次RCEP领导人会议和2018年3月3日部长会议的指示,继续就货物、服务、投资和规则领域议题展开深入磋商,谈判取得积极进展。会议强调各方将按照《RCEP谈判指导原则》,齐心协力,务实突破,推动尽早结束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