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中国为什么超发货币

中国为什么超发货币

发布时间: 2022-04-18 08:54:10

A. 货币超发的目的是什么

现如今有很多的人都在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超发货币的情况?其实最为主要的是我国的经济需要发展,企业需要干活,而国民又要有消费标准。如果说还没有懂,那么就从反面的方向想,如果说银行没有贷款,那么就不会有现金的流入,也没有任何的回款,企业也就不能开工,同时老百姓手上没有钱,当然就不可能消费了。回顾过去的几十年之中,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腾飞,地产产业繁荣,人民的收入有所提高,还会有通过膨胀这一切的原因都是货币超发。


一、中国有关于货币超发的历史

所以说货币超发是有一些影响的,比如催生资产的泡沫,要知道货币超发和房价的上涨就像是孪生兄弟一样。还有就是本币贬值,因为币值稳定,可以说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大前提,如果说货币超发那么就会导致很多的货币流向了房地产,股市等金融市场,这会导致人民币在外省而在内贬值出现购买力外强而内弱。

B. 中国为什么货币一直在超发

这跟外汇有关,美国想靠降低美元价值来增加出口以及抵消所欠国债,所以不停地增加美元印刷。美国的几大债权国,中国和日本没办法,也只有通过同样的手段来减小损失。相应的问题就是人民币的印刷量大于流通量,所以造成贬值。

C. 央行为何超发货币

第一个重点是央行不断以基础货币在外汇市场上大手购汇,为稳定人民币汇率而累积增加基础货币的供应。第二个重点,是条条块块的政府及其公司具有极强的土地融资能力,经由商业银行的放贷不断创造货币。这是近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货币基础,也是国民经济运行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因素的货币根源。与此相对应,中国的货币调控也形成了两个着力点。其一,央行发行多种短期央票,以回收过量放出去的基础货币。其二,央行以数量型工具,即提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抑制商业银行货币创造的主要手段。近年货币调控在两个圈圈上跳舞,挥来舞去主要就是央票和法定准备金率这两把刀。让我们点评一番吧。先看央票。顾名思义,央票是中央银行发出的债券,通常短期,三、六、九月不等,也有更长的。无论哪种期限,都是央行以还本付息的承诺为条件,向金融机构借钱。一般认为,当市场流动性偏多、通胀压力加大之际,央行发出央票,把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借”回来,锁在央行内不解冻,是对冲流动性的对症之药。至于为什么选用央票,主要理由是央行库存的国库券不够,2002年正是央行用尽了几千亿国库券,才让央票登场,并从此大行其道。这当然有道理。但不妨多问一句:为什么待回收的流动性居然越来越多?这些年央行发出的多少万亿央票,不是天上来的黄河水,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查数据,2002年以来央行总资产中增加最快的是“外汇占款”,也就是企业和个人结算给商业银行的外汇,又被央行用基础货币买入、最后成为国家外汇储备的那一大块。撇开细节,央行不断发央票要对冲的流动性,原来正是央行自己购汇发出去的基础货币。问过的,央行何苦这么来来回回两头忙?也回答过,因为央行在本币币值稳定的目标之外,还要顾及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稳定。为了汇率稳定,央行有如愚公移山,大手购汇天天不止。哪天只要少买一点,人民币对美元马上升值。央行出手,人民币汇率倒是稳定了——甚至再固定十年也不难——可过量的基础货币放了出去,有导致流动性泛滥的危险。于是,再发央票回收流动性。问题是,央票并不能完全对冲被动超发的基础货币。几周前易纲(专栏)副行长到朗润园做报告,提到为持有2.85万亿美元的国家外汇储备 (2010年底),央行用了约20万亿人民币购汇,其中80%已被对冲。这说明央行兼顾汇率稳定与货币稳定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积累了在开放环境里调控货币的新经验。不过他的报告可没有以下意思,即能够兼顾汇率稳定与货币稳定的货币调控方面的中国模式已经诞生。首先,央票并没有做到百分之百回收超发的基础货币。困难应该不是技术方面的,因为再多发20%的央票,总量上不就可以做平了吗?我的理解,困难还是来自央行的多目标——当权衡要不要更多回收基础货币时,其他目标包括保增长、保就业、保财政、甚至保商业银行的生意等等,均可能构成央行决策的约束。一时低估流动性偏多带给物价总水平的压力,是很容易发生的。特别是对一个习惯于超高速增长的经济体来说,收紧流动性很容易受到四面八方的质疑、批评和埋怨。惟有看得见的通胀压力,才能够抵抗几乎全社会“松货币”的持久冲动。可惜,通胀信息通常要滞后很久,例如2008年上半年和今年年初我们遇见的情形。加起来看,央行用左手发出的央票,要把右手购汇花出去的每一块基础货币全部收回来,实际上面临不少困难。最近的发现是,即便做到总量完全相等,央行干预外汇的基础货币也还有可能发生某种“泄漏”。我这里想到的是时间对货币创造的影响。大家知道,央行每天动用基础货币购汇,但是并没有——一般也不可能——每天发行等量的央票回收商业银行由此新增的流动性。这就是说,有部分基础货币已经从央行之手,经由购汇环节先落到了商业银行手里,然后经过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才被央行发出的央票非百分之百地收回。恰在这段时滞当中,货币运动的第二个圈圈加速转动!不是吗?商业银行今天把一笔外汇卖给了央行,今天就得到央行付出的一笔基础货币——央行则增加了相应的国家外汇储备——并在今天就可以增加信贷投放。在央行日后发央票回收这部分货币之前,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程序早就启动,并创造出了实实在在的货币增量。在逻辑上,就算日后央票的总量与事前购汇基础货币的总量完全相等,也挡不住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能量。规律是:央行从增发基础货币到发央票回收的时间间隔越长,“泄漏”到商业银行的“过路货币”越多,新创造的货币量就越多。是的,时间就是金钱——这是理解近年我国基础货币增加较快、但广义货币增加更快的一条基本线索。商业银行要增加贷款放发,就要求借款人增加抵押的资产。这就是说,可供抵押资产的增量是货币创造增量的第一个支点。讲过了,在资产形成方面,中国特色异常耀眼,其中的最亮点就是条条块块政府连同掌控的公司,都可以动用征地权把原本属于农民的集体土地直接变成国有资产,并以此满足增加向银行贷款的抵押条件。这是“供地融资”的关键环节,也是货币创造方面的中国特色的关键所在。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数量型调控工具”——直接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为中国货币调控的一件主打武器。原本我对有关的说明并不接受,不过听多了,不由得想想处理此事的央行官员总有他们来自操作实践的道理。现在我想通的原理如下:在中国特色的资产形成、抵押和信贷发生过程中,由于政府主导的货币创造直接依托于行政权力、行政命令和行政审批——都是数量型手段,所以中国的货币调控手段也必须以数量型为主才比较对路。否则,在物价之火上了房的紧急情况下,用价格型工具调控本质上靠数量型手段加速创造出来的货币,不免有远水不解近渴之虑。行政长官一声令下形成的土地资产和由此增发的信贷流量,非央行官员一声令下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来收紧,才比较对路和管用。讲到底,在几年前本文作者戏称 “价格不管用的市场经济”里,向对价格不敏感的主体挥舞价格工具,不过是对牛弹琴而已。小结一下。货币运动和货币调控,逃不脱“多中有一、一中有多”。值得我们关注的,不仅是所有货币运动和调控中那些共性的问题,而且是独具中国特色的那些环节。依重要性排列,我以为是:央行的多政策目标,用基础货币干预汇市汇率,以总量有缺口、回收有时滞的央票对冲,政府主导的货币创造以及数量型工具为主的货币调控。对这些环节多做些功课,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的货币运动和货币政策。炒股要想能赚钱先来学学一招鲜标签:央行央票货币政策基础货币广义货币

D. 央行为什么要超发货币

“货币超发”的说法是以西方标准来做衡量,但两国国情、统计口径均不一样。 货币供应量是个抽象概念,应该主要看物价、GDP、就业三个数据,货币供应量是在这三者之间寻找平衡,如果经济发展相对稳健,物价相对稳定,就不能断言“货币超发”。 “衡量货币超发不超发,要看物价、GDP和就业,只要物价没有大幅上涨,就不能说货币存在超发。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做到了相对的高增长和低通胀”。昨天,就“中国货币是否超发”问题,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示。

E. 2009-2013年中国广义货币量扩张情况,为什么中国会超发货币

2009年以来,中国央行的货币供应量先后超过日本、美国、欧元区,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印钞机”。2012年,全球新增货币供应量超26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占近一半。均衡人均收入差异后,中国的经济货币化程度高居全球前列。

5年前的次贷危机之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印钞机一直马达轰鸣。流动性泛滥的洪水,不知何时会淹没世界。

2013年1月22日,日本央行推出超量化宽松政策,包括无限制资产购买及上调通胀目标至2%。而美国马不停蹄连推QE(量化宽松政策),欧洲央行有无限制购债计划,新一轮货币战争又如箭在弦。

中国去年新增货币供应占全球近半

考察一国的印钞额,国际上一般采用M2指标来度量。M2是指“广义货币”,是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国际上M2的计算公式是 “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储蓄存款+政府债券”。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现金+支票存款),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储蓄存款+政府债券)。

21世纪网数据部统计来自全球主要央行的2008-2012年M2数据得出,截至2012年末,全球货币供应量余额已超过人民币366万亿元。其中,超过100万亿元人民币即27%左右,是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后5年时间里新增的货币供应量。期间,每年全球新增的货币量逐渐扩大,2012年这一值达到最高峰,合计人民币26.25万亿元,足以抵上5个俄罗斯截止2012年末的货币供应量。

全球货币的泛滥,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而在这股货币超发洪流中,中国也已成长为流动性“巨人”。

从存量上看,中国货币量已领先全球。根据中国央行数据,截至2012年末,中国M2余额达到人民币97.42万亿元,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四分之一,是美国的1.5倍,比整个欧元区的货币供应量(约75.25万亿元人民币)多出不只一个英国全年的供应量(2012年为19.97万亿元人民币)。

回顾2010年,中国的M2余额才刚与欧元区旗鼓相当;2008年,中国的M2余额更是排不上全球前三,落后日本、美国,可见中国货币存量增长之快。

F. 管窥通货膨胀(七):不缺钱为什么要超发货币

超发货币会引致通胀,而通过连续的通货膨胀过程,政府可以秘密地、不为人知地没收公民财富的一部分。用这种办法可以任意剥夺人民的财富,在使多数人贫穷的过程中,却使少数人暴富.
中国的货币发行政策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漏洞,主要原因是,中国出口大量的产品,结算后出口后企业手中有大量的美元,而央行就增发与这些美元等值的人民币,还换去这些企业手中的美元,于是,大量基础货币流入了市场,只是我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G. 政府超发货币的目的是什么

现如今有很多的人都在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超发货币的情况?其实最为主要的是我国的经济需要发展,企业需要干活,而国民又要有消费标准。如果说还没有懂,那么就从反面的方向想,如果说银行没有贷款,那么就不会有现金的流入,也没有任何的回款,企业也就不能开工,同时老百姓手上没有钱,当然就不可能消费了。回顾过去的几十年之中,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腾飞,地产产业繁荣,人民的收入有所提高,还会有通过膨胀这一切的原因都是货币超发。


一、中国有关于货币超发的历史

所以说货币超发是有一些影响的,比如催生资产的泡沫,要知道货币超发和房价的上涨就像是孪生兄弟一样。还有就是本币贬值,因为币值稳定,可以说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大前提,如果说货币超发那么就会导致很多的货币流向了房地产,股市等金融市场,这会导致人民币在外省而在内贬值出现购买力外强而内弱。

H. 中国的人民币怎么会超发

我们已经知道,通货膨胀就是人民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需要的量,或者说人民币作为通货超发的量就叫做通货膨胀。问题在于:改革开放为什么要发行超过商品流通需要的量呢?不超发行不行呢?

第一,金银货币可以自行消除通货膨胀或紧缩。改革开放以后,使用的流通手段,不是金货币或者银货币。所以,出现通货膨胀或紧缩是必然的。因为,金货币或者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金或银货币在和商品的交换中,就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货币、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流通中的货币量是由商品的总价值和流通速度决定的。在这种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量出现膨胀或者紧缩是正常的现象。但是要记住,这种膨胀或紧缩是受商品的总价格调节的。如果超过这个总价格出现膨胀,金货币或银货币就会回炉变成金银条块,相反,如果没有满足这个总价格出现紧缩,金银条块就会铸成金银货币投入市场。可见在这里,商品的总价格决定流通中的货币量。

第二,改革开放使用的流通手段,是没有价值的人民币,因为没有价值,所以,就不可能执行价值的尺度,也就不遵守价值的规律。在这种条件下,人民币要和商品交换,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怎么办呢?就必须给人民币规定交换价值,用人民币的交换价值决定和商品交换的数量或者决定商品的价格。人民币的交换价值是怎样决定的呢?是由它的流通数量决定的,或者说由它的发行数量决定的。发行的数量越多,人民币的交换价值就越少。这就是纸币的交换价值的规律或者说是人民币的交换价值的规律。用人民币和商品交换首先要确定商品的交换数量或者说确定商品的价格。因为,人民币的交换价值是随着发行量的不断增加而不断地减少或者说不断地贬值,那么,商品的价格也就随着人民币的不断贬值而不断地上涨。这就是在纸币(成为流通的唯一手段)的条件下,商品价格的规律。按照这个规律,商品的总价格是由人民币的交换价值决定的,或者说商品的总价格是由流通中的纸币的流通数量决定的。这和金货币的情况正好相反,在那里,金货币的流通数量是由商品的总价格确定的。

第三,改革开放中,人民币不是作为一般的货币执行五种货币的职能,而是执行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人民币不是一般的货币而是为了赚钱的货币,所以,人民币就是资本,就是中国资本。中国资本就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用人民币赚取更多的人民币的活动,要赚取更多的人民币,人民币不超发那是不可思议的。这就是问题的本质。如果不超发人民币,中国资本在自由竟争的条件下,一切商品都要用人民币购买,一切交易都要用人民币支付,那是绝对不够用的。所以,我们不要埋怨政府不断地超发人民币,他们已经上了贼船,他们受到中国资本发展的压力,不得已而为之。正是因为这个根本的原因,从改革开放第一天起,就开始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根据中国资本的需要增发人民币,这种情况就是在改革开放的第一天起(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开始),就开始了通货膨胀的历程。

好心的人们总以为,钱多了是好事,工资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那不是天大的好事吗?可是,好心的人们,并不理解这是中国资本的需要!中国资本需要超发人民币,需要通货膨胀,只有这样中国资本才能实现它的赚钱的活动。因此,我们不能仅仅看到眼前的利益,看到表面的繁荣,我们要看到,通货膨胀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在通货膨胀的发展中,总有一天好心的人们的那么一点工资或者可怜的收入都要化为泡影。这个时刻已经开始了,到来了。最先感觉到的就是那些低保户,那些低工资的人们。

中国人民不需要通货膨胀!因此,消灭通货膨胀的任务,已经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

热点内容
质押和解除质押对股票的影响 发布:2025-05-15 16:24:08 浏览:483
前五经纪商持股对股票的影响 发布:2025-05-15 16:17:51 浏览:118
股票交易作废坐牢 发布:2025-05-15 16:04:29 浏览:894
江特电机股票会被退市吗 发布:2025-05-15 16:04:22 浏览:604
2019年退市的制药股票有那些 发布:2025-05-15 15:50:40 浏览:340
填权对股票盈利的影响 发布:2025-05-15 15:50:36 浏览:649
股票交易及均价查询 发布:2025-05-15 15:50:33 浏览:616
期货日内如何做到长期小赚 发布:2025-05-15 15:42:04 浏览:228
今日头条股票的历史交易数据 发布:2025-05-15 15:37:33 浏览:327
混合基金中股票的收益对整体收益的影响 发布:2025-05-15 15:33:28 浏览: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