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如何影响ad曲线
Ⅰ 解释货币和财政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它由国家制定,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并受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相应的经济关系制约。
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
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后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他们往往影响金融体制中的外生变量,改变游戏规则,如硬性限制信贷规模,信贷方向,开放和开发金融市场。前者则是中央银行在稳定的体制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
目前中国实行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
Ⅱ 试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模式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缩信贷和提高利率是“紧”的货币政策,能够抑制社会总需求,但制约投资和短期内发展,反之,是“松”的货币政策,能扩大社会总需求,对投资和短期内发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财政政策包括国家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增税和减支是“紧”的财政政策,可以减少社会需求总量,但对投资不利。反之,是“松”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投资,但社会需求总量的扩大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虽然这两项政策在宏观经济运行中都有较强的调节能力,但仅靠一项政策很难全面实现宏观经济的调控目标,没有双方的配合,单个政策的实施效果将会大大减弱,这就要求二者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综合优势。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四种不同的搭配组合,政府究竟采用哪种取决于客观的经济环境,实际上主要取决于政府对客观经济情况的判断。概括地说,“一松一紧”主要是解决结构问题;单独使用“双松”或“双紧”主要为解决总量问题。
在市场经济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履行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两个最重要的调节手段,这两大政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为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但由于这两大政策各有其特殊作用,调节的侧重面也不同,因此,这两大政策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二者既不能简单地等同或混同,又不能各行其是,而应该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要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为共同目标。
第二,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第三,两大政策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
第四,从实际出发进行两大政策的搭配运用。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但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正确确定两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体操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例如,需要有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贸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同;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社会政治环境;有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企业(包括金融企业)的运行机制;还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
Ⅲ 在AD—AS模型中扩张性货币政策会使价格水平如何变化
(1)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供给增加,在IS-LM模型中表现为LM曲线右移,在IS和LM重新达到均衡时,产出增加,利率下降;在AD-AS模型中表现为AD曲线右移,考虑到AS曲线的不同形态,我们只考虑一般形态,即AS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这样,在新的均衡点,产出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2)提高个税起征点,财政税收收入会减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在IS-LM模型中表现为IS曲线右移,达到新均衡时,产出增加,利率上升;在AD-AS模型中表现为AD曲线右移,在新的均衡点,产出增加,价格上升。
总之,不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属于需求管理,因此在AD-AS模型中表现为AD曲线的移动,由于(1)为宽松的货币政策,(2)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这样都是增加总需求的行为,因此AD曲线均右移。
供参考。
Ⅳ 哪些经济政策(具体到因素)会引起IS曲线/LM曲线/AD曲线/AS曲线右移
1.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供给增加,在IS-LM模型中表现为LM曲线右移,在IS和LM重新达到均衡时,产出增加,利率下降;在AD-AS模型中表现为AD曲线右移,考虑到AS曲线的不同形态,我们只考虑一般形态,即AS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这样,在新的均衡点,产出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2.提高个税起征点,财政税收收入会减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在IS-LM模型中表现为IS曲线右移,达到新均衡时,产出增加,利率上升;在AD-AS模型中表现为AD曲线右移,在新的均衡点,产出增加,价格上升。
总之,不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属于需求管理,因此在AD-AS模型中表现为AD曲线的移动,这是由于(1)为宽松的货币政策,(2)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这样都是增加总需求的行为,因此AD曲线均右移
拓展资料: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了实现其最终的政策目标,对货币供给量和信用情势,所_取的管制措施。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
“最终政策目标”包括:控制物价稳定、协助经济成长、达到充分就业,及平衡国际收支促进金融稳定。央行主要货币政策工具包括:调整存款准备率、调整重贴现率及担保放款融通利率、公开市场操作,以及选择性信用管制,或者直接或间接管制
货币政策效果取决于IS和LM曲线的斜率.
在LM曲线形状基本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LM曲线移动(由于实行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反之,IS曲线越陡峭,LM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
当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则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大.当IS水平,LM垂直时,即为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此时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货币政策完全有效.
Ⅳ 假设政府支出增加,央行应如何最大化这种增加对总需求的影响
应保持固定汇率,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在浮动汇率下财政政策无效率。
简单地讲,因为政府支出要形成消费,从而引起总需求的增长。
总需求函数被定义为,以产量(国民收入)所表示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如果价格水平上升,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用来交易商品和劳务的货币的需求量就高,则利率就升高,则投资和总支出水平就下降。投资下降,则国民收入就下降,而总需求曲线的横轴是y, 即收入,即总需求,纵轴是p, 即价格,价格升高,投资(收入,也就是总需求下降),你可以画图看一下,总需求曲线就是向下倾斜的。同时,总需求函数(曲线)是根据is-lm模型推导出来的,而且ad,即总需求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is曲线的斜率,is的斜率也是负的,而is曲线的方程为r=(α+e)/d-(1-β)y/d一一其中斜率主要由d,即投资与利率的敏感度,决定。投资对于利率越敏感,即is曲线的推导中,投资函数越陡峭,is曲线就越平缓,则总需求曲线就越平缓。这是从投资角度说明ad曲线向下倾斜和斜率的原因。其中也说明了物价水平的变动所引起总需求变动的情况,因为总需求函数就是物价和总需求的关系。
如果政府支出变动,则是运用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则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右移动,进而影响到ad曲线向右移动,可以看下图。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都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以上供参考。
Ⅵ 画图说明扩张性财政政策对IS-LM和AD-AS经济模型的影响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右移,使利率与国民收入都增加,利率上涨不利于私人投资的增加,有挤出效应 但当同时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时,LM曲线左移,收入Y减少,利率提高 两者的最后结果是收入最后不变,利率却提高了,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考察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如何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6)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如何影响ad曲线扩展阅读:
扩张性财政政策作为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主要是通过减税、增加支出进而扩大财政赤字,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一种财政分配方式。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抑制或压缩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它往往是在已经或将要出现社会总需求大大超过社会总供给的趋势下采取的。
Ⅶ 宽松的财政政策为什么会使ad右移
我觉得楼上说得不太正确哦。关系应该是这样的:
宽松的财政政策,首先表现为政府支出增加,1.政府支出本来就是AD的一个构成因素,那么政府现在支出多了,一个元件变大了,那AD自然就增加,即右移;2.政府支出得多,人们的生活环境就会有改善,比如医疗啊设施啊,那么就会有个消费者信心增强的效果,消费者会自我感觉良好,那么就有趋势增加消费,这将表现为消费增加。同样的,消费也是AD的一个构成因素,它增加了,AD也会大幅上升的。
宽松的财政政策,还表现在税收会减少。人们交的税少了,那就有更多钱去消费了,所以就和上述2中一样,消费高了,AD就表现为向右移了。
特别要注意的是,楼上说的利率增加,那应该是货币政策的功效!仅仅谈到财政政策的放宽时,与之相关的应该只有政府支出和税收这两部分的变化。切记切记。非常容易丢分的。
至于楼主说的,总供给的问题,在长一点的时间里面看,会提高的。有以下几种原因:1.人们的消费需求变大了,这就会刺激各个公司考虑增加生产额然后加大供给,当然,这是在公司有那个额外生产力的前提下;2.人们钱花得多,公司利润就越多,就有更多钱拿来投资在自己的固定资产上,比如工厂啊研发新产品啊增加效率啊,那么这也会增加市场上的供给量;那些没有1里提到的额外生产力的公司,现在也有钱去买机器雇员工,多生产多供给;3.如果政府增加的支出是花在服务设施上、医疗上,那么久而久之人们生活更便捷、得了病也能有好的治疗,生产率上去了,公司的产出不就也上去了吗~最终供给也会增加;还有456很多点可以推测。但这些都是长远的结果,受很多不定因素影响的。
希望回答能解惑。望采纳。多谢。
特别说明特别说明!!!禁止任何团体、个人,以任何形式剽窃、抄袭以上回答,一经发现将视其为侵权行为,再三声明。人贵自重。
Ⅷ 货币政策会影响总需求曲线吗
是的。
那么,货币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
总需求曲线由于以下三个原因而向右下方倾斜:
财富效应
利率效应
汇率效应
扩展:财政政策只能影响IS曲线,货币政策只影响LM曲线,但是前提是价格不变,这是IS-LM模型的前提假设,所以在进行IS-LM分析的时候可以这么认为。否则当价格可变的时候IS曲线的移动会令国民收入变化,国民收入变化又会令价格变化,价格变化会令实际货币余额变化,从而让LM曲线移动。
LM曲线是所有满足货币市场上的均衡所需的收入与利率水平的组合点的轨迹。
供参考。
Ⅸ 为什么财政政策使IS曲线移动 而货币政策移动LM曲线
储蓄、消费、国民收入和市场利率、财政政策是调节和参与曲线变化的因素。
比如今年的财政政策应该提高市场利率,抑制投资。所以市场的反应是由于投资减少,国民收入也会相对减少,国民消费和储蓄也会减少,市场需求也会减少。这会导致 is 曲线向左移动。相反,如果财政政策是降低市场利率,吸引国内外投资,它将增加国民收入并使is曲线向右移动。
拓展资料:
Is曲线是产品市场中满足均衡收益和利率的所有组合点的轨迹。由于利率上升会导致投资支出减少,从而使总支出减少,最终导致均衡收入水平下降,因此is曲线向下。
1.is 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投资对利率的敏感性和乘数的大小。投资对利率的弹性越大,曲线越平坦;乘数越大,曲线越平坦。 is曲线的移动是由自发支出的变化引起的,自发支出的增加会导致is曲线向右移动;自发支出的减少将导致is曲线向左移动。
2.is 曲线右上方的所有点表示产品市场存在过剩供应,而is 曲线左下方的所有点表示产品市场存在过剩需求。只有is曲线上的点才能满足产品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的要求。
经济意义
1) 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宏观均衡时总收入与利率的关系,即I = s。
2)总收入与利率存在逆向关系,即当利率上升时,总收入水平趋于下降,当利率下降时,总收入水平趋于上升。
3)is曲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I=s,偏离is曲线的任意一点表示没有达到平衡。
4)如果某点在is曲线的右侧,则表示I < s,即当前利率水平过高,导致投资规模小于储蓄规模,即需求未能消化当期产量,产品市场供大于求。如果某点在 is 曲线的左侧,则表示 I > s,即当前利率水平过低,导致投资规模大于储蓄规模,即当期不能满足需求,产品市场供大于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