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金属货币量取决于什么意思

金属货币量取决于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2-04-29 19:25:31

⑴ 如果纸币发行量同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单位纸币所代表金属货币价值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会造成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减少、市场物价有可能上涨。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它可以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纸币的发行量以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大于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将会贬值,反之,则会升值。银行券可以随时自由兑换为金属铸币。纸币则根本不能兑换为金属铸币。稳定性不同。银行券的发行一般能适应国民经济的需要,并能保持与金属铸币的自由兑换,因而不会对金属铸币贬值,故其币值是比较稳定的。纸币的发行则不能适应国民经济的需要,并且不能与金属铸币相兑换,因而会对金属铸币贬值,其币值是不稳定的。发行机构不同。银行券是由一国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则是由一国中央政府财政部发行的受不同规律的约束。银行券受货币流通规律的约束。而纸币则受纸币流通规律的约束。货币流通规律是指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等于全部商品的价格总额除以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待售商品的总量、商品的价格水平、货币的流通速度。
在纸币与银行的关系中,纸币贬值具有流通规律。
典型的纸币是资产阶级国家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的纸制货币符号。但是,这券,银行券并不表明纸币的范围以此为限;在一定的的纸币化条件下,由中央银行所发行的纸制货币符号银行券,如果丧失了它原有的特性,也会在实质上蜕变为纸币。
典型的银行券与典型的纸币具有一定的共性:它们都是纸制的货币符号,本身没有内在的价值。在流通界它们都是以真实货币的代表的资格出现的;并且都只能代替真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而不能执行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它们都是法定的支付手段,任何销货单位或债权人均不得拒收。

但是更重要的是,在典型银行券和典型纸币之间具有本质的区别:起源不同。银行券是在信用关系,在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发挥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纸币则是在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发挥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发行性质不同。银行券通常是通过贴现短期商业票据和发放贷款而发行出去的,它是适应着国民经济对货币的需要的,故属于信用发行性质。纸币则通常是为了弥补国家财政赤字而发行的,不是根据国民经济的需要发行的,故属于财政发行性质。

⑵ 什么是纸币流通规律它与金属货币流通规律有什么联系

1、纸币流通规律是指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社会所需要的货币必要数量的变化规律。
2、纸币流通规律与金属货币流通规律的联系:
马克思明确指出:“纸币流通的特殊规律只能从纸币是金的代表这种关系中产生。这一规律简单说来就是: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也就是说,纸币发行的数量取决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数量。
由此可见,纸币流通规律与金属货币流通规律有着内在的联系,纸币必要量与金属货币必要量有着同增同减的关系,即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必要量大,则纸币的必要量就大,反之,亦然。如果违背纸币的流通规律,任意发行纸币,势必造成纸币的贬值,破坏币值的稳定性。

⑶ 货币流通量是怎样决定的

货币流通:

是指货币作为购买手段在买者、卖者之间的为这交换。/货币流通以商品流通为基础,并为商品流通服务。/货币流通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
货币流通量是怎样决定的?纸币流通量优势怎样决定的?

A、货币流通量是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货币流通规律是指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

在不考虑支付手段的前提下,可以用公式: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的商品价值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

在考虑支付手段的前提下,可以用公式: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的商品价值总额—赊售商品的价值总额—互相抵消支付的总额+到期支付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

B、纸币流通量是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只是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表现在:无论纸币发行了多少,流通纸币总量必须与它所代表的流通货币金属量相等。即:单位纸币所能代表的货币金属量=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金属量/流通量中的纸币总量

所以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必须以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发行并调节纸币的流通量,以保证宏观经济的顺利进行。

⑷ 国家发行的货币量由什么决定为什么

根据当年国民生产总值决定。

比如今年能生产1000亿的产品,那钞票最佳状态就是印1000亿,多了就通货膨胀,少了就通货紧缩

印出来么就由银行向外发行了歪

烧人民币是犯法的。
如果你烧的币值足够影响到整个国家经济市场,那就会重印

⑸ 什么是货币规律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因素有哪些

货币流通规律
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它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三是货币的流通速度。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就是: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其中,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总量×商品的价格水平。这是金属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时的货币流通规律。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纸币的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币量相适应,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就会造成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的通货膨胀。
在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职能产生以后,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发生变化。

⑹ 高中政治

不能
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发行量 纸币的票面金额
但是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因为纸币的实际购买力是由待售商品数量、待售单价、待售商品价值总额、纸币的发行量、供求关系、纸币流通速度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通常,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值总额/流通次数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大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出现通货膨胀,从而纸币的购买力会降低;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出现通货紧缩,从而纸币的购买力会提高。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国家可以通过宏观调控来影响货币的购买力。

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纸币之所以能够成为通用的货币符号,国家的强制力起着关键的作用。纸币是由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产生的。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货币不断地从一个人手中转到另一个人手中,对每个交换者来说,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只是转瞬即逝的事情。这种情况表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完全可以由它的符号来代替。纸币也就应运而生了。

纸币作为货币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只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代替金属货币进行流通,其数量应该等于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即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如果发行的纸币票面价值总额和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一致,每张纸币就能和它所代替的金属货币具有同等的购买力;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要上涨。

货币流通规律和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的概念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要不断地在流通领域内发挥作用。货币在商品交换中不断地运动就是货币流通。货币流通以商品流通为基础,并为商品流通服务。
货币流通规律的概念
为了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流通中需要一定数量的货币。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就是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①流通中待售商品的数量;②商品价格水平;③货币流通速度。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这就是货币流通规律。用公式表示如下: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总量×商品价格水平)/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

纸币流通规律
是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的。这样,纸币的发行必须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相当于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贵金属货币量,则纸币与贵金属货币具有同等购买力;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的贵金属货币量,则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贵金属货币量就会减少,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会上涨。

通货膨胀的概念
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贵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就叫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很容易出现的经济现象。目前世界各国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主要指标是物价指数。物价指数是反映两个时期物价水平变动的相对指标。物价水平也叫一般物价水平,是各类商品和劳务的价格的加权平均数。如果一般物价水平在上升,说明通货膨胀的态势在加强。按物价上涨趋势来确定通货膨胀的程度,理论界一般认为,物价总指数年平均递增率在2%-3%时,叫做基本稳定;物价总指数年平均递增率在9%以内,称为温和性通货膨胀;物价总指数年平均递增在10%以上,称为恶性通货膨胀

⑺ 为什么说纸币的购买力由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决定

因为说到底,纸币只是实际流通中的货币量决定的,纸币和金属货币的关系,就像我们的名字与我们自身之间的关系,它只是金属货币的一个符号。因为在市场上的货币流通所形成的购买力是有整个市场上货币量与货物量之间形成的,纸币的出现只是为了方便流通,因为它轻便,便于携带。

⑻ 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有哪些

1)货币流通规律,是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待售商品的总量,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三是货币的流通速度。 待售商品总量和商品的价格水平和乘积等于商品的价格总额,所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也可以说是由商品的价格总额与货币流通速度两因素决定的。货币流通规律,是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1)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
1、是待售商品的总量;
2、是商品的价格水平;
3、是货币的流通速度。
在现实的交换过程中,商品流通的数量和价格总额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也是在经常变化的。因此,货币的实际需要量是一个经常变动的量。但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况下,由于货币本身具有价值,能够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因而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以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不会过多,也不会过少。
货币流通规律也叫货币需要量规律,它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商品流通过程中客观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是: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成反比。这里有关流通中的货币指金属货币,所以,它也被称为金属货币流通规律"。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况下,由于金属货币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之同实际需要量相适应。因而不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货币流通规律是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决定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包括待流通的商品数量、商品的价格水平以及货币的流通速度。其中商品价格总额是待流通的商品数量与商品价格水平的乘积。货币流通规律用公式表示为:商品价格总额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

热点内容
如何修改金融密码 发布:2025-05-13 17:21:02 浏览:866
华夏科技股票成长基金净值 发布:2025-05-13 17:11:31 浏览:750
股市里搬砖什么意思 发布:2025-05-13 16:58:56 浏览:404
如何分析股市是否强劲 发布:2025-05-13 16:46:37 浏览:366
合肥城建股票历史数据 发布:2025-05-12 15:22:07 浏览:188
什么炒股软件可以分板块轮动 发布:2025-05-12 14:55:10 浏览:787
002216股票历史行情 发布:2025-05-12 14:54:57 浏览:355
精功科技股票行情今日 发布:2025-05-12 14:09:05 浏览:530
顶力科技股票 发布:2025-05-12 13:54:33 浏览:798
美国股市为什么跳空 发布:2025-05-12 13:54:31 浏览: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