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是如何流通的动画
A. 货币是怎么流通并在公民手里的增长的
一问题
先有的货币,后有的国家,所以开始的时候国家不发行货币,仅仅是管理货币和统一货币(统一币制和维护货币正常流通),为了让生产形成规模,供需达成平衡,国家开始发行货币刺激生产和消费(比如铸币,纸钞)。
为了让经济交换正常运行国家需要发行大量货币,也就是说发行300元的货币,但是市场上流通货物的价值是不足300元的,简言之就是发行货币总币值大于市场商品总价值(发行货币量=所需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否则交易将无法正常进行。这是对2L第3问题的解释。
比如在楼主所说ABCD的环境中,ABCD不变,在供需关系平衡,货币流通速度恒定,货币无使用消耗的情况,是不需要发行新货币的。但是在供需关系不可能平衡(社会不断进步,生产力不断提高),市场行为是波动的(2L第3问题)情况之下,国家需要发行货币或者改变存款利息,改变税收等行为来进行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来平衡供求关系。直白来说就是对货币进行增值或者减值。
二、三问题
1950年 假设全民货币300 生产能力是300个方便面,每个方便面1块钱,2000年生产能力要提高,生产能力是300000方便面,国家要维持物价平衡社会稳定,但是怎么办?发行货币吧,于是增发货币到300000,这样每个方便面还是一块钱,社会才会稳定。
但是方便面不可能永远是1块钱,因为伴随着生产成本的降低,比如1950年生产一个方便面需要一天时间,2000生产一个方便面只需要半天时间,也就是2000年时,两袋方便面的价值等于50年前一袋方便面的价值,但是方便面的价格却和50年前一样都是一块钱,生产力提高了但是价格却不变,这就代表了价格不符合价值,那么怎么办?涨价啦
简言之,50年前方便面一块钱一天时间制作也就是说一天等于一块钱等于一袋方便面,2000年方便面还是一块钱半天时间制作,也就是一天等于50年前的两块钱等于两袋方便面,也就是说2000年2袋方便面等于50年前的一袋方便面的价值,如果从50年前到2000年不发行新货币,那么2000年一袋方便面应该卖0.5元一袋,但是事实上国家为了维护物价平稳,必然发行新货币,那么在发行了4倍新货币总量的前提下,到了2000年一袋方便面的价格应该是 0.5*4=2 元。所以商品表面看起来才会涨价。
第三问 国家会增发货币,增发的货币怎么到老百姓的手里?
既然是D增发货币,那么不把增发货币给到ABC手里面便不算增发,怎么给,既能维持社会稳定,又能达到目的呢?比如增加银行利息,国债利息(这是直接给),另外还可以用积极的贷款政策,比如借钱给ABC每个人1000W,这样增发货币的目的就达到了,虽然是借但是可以慢慢换,贷款购房购物,都能刺激增发货币,简言之就是财政赤字。其中银行发挥的作用是非常的大,如果你有空能了解一下银行的放贷原理,你就会更加清楚如何增加货币流通量了(距离说银行只有100块钱但是银行却能贷款出去10000块钱),具体是怎么做的?,网上很多介绍的和相关原理介绍,自己查查就能看到了。
B. 国家印制的钞票到底是如何流通到社会的
中国人民银行依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货币的印制和发行。货币流通的具体流程如下:
1、货币印制好后先存到中国人民银行的发行库。
2、然后,商业银行从人民银行发行库提取现金存放到自己的业务库后,再通过四种渠道将货币投放到社会上。渠道有: 工资及对个人的其他支出,这是银行向城市投放现金的主要渠道;采购支出,即向集体或个体经济单位采购农副产品、工矿产品、手工产品等这是银行向农村投放现金的主要渠道。
行政管理费支出,包括企业、事业、机关、学校、部队等从银行提取现金支付行政管理费用;财政信用支出。
3、商品银行从社会上收回现金,存于业务库,称为现金回笼。渠道有四种:一是商品回笼,即人们用现金到商店购物,商店收取现金后缴存银行,这是现金回笼的主要渠道; 二是服务回笼,即服务事业单位提供劳务回笼现金,包括医疗、文化、饮食、交通等。
三是财政回笼,指各企业单位或个人向国家财政金库解缴税款、罚没款项等回笼现金。四是信用回笼,指银行、信用社及其它金融机构由于吸收存款、证券兑换和收回贷款而收的现金等。
4、货币从商业银行业务库回到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库,称为入库。
以上内容就是货币流通的具体流程。
(2)货币是如何流通的动画扩展阅读:
货币流通形式:
1、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和资金流动引起的、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运动。
2、货币流通的形式包括现金与非现金流通:
(1)、现金流通是直接以现金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的运动,主要是同消费资料零售市场的商品流通、居民个人的小额支付相联系的货币流通。
(2)、非现金流通或存款转账结算主要是同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资料批发市场的商品流通、企事业单位的大额支付以及与金融交易相联系的货币流通。
3、货币充当流通手段,根据其灵活程度不同,分为三个层次:
(1)、M0=现金
(2)、M1 = M0 + 企事业单位的存款+城乡居民的活期存款
(3)、M2 = M1 + 城乡居民的定期存款 + 企业专项基金存款+可贴现的国库券
C. 货币是如何发行和进入流通的
中央银行,在我国即中国人民银行,是唯一合法的货币发行机构.央行发行的货币一般通过三种渠道进入流通.
一是通过再贴现,再贷款业务流入商业银行,又经过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如贷款,证券投资等)进入市场流通.
二是通过对付金银和外汇业务,资金进入市场;
三是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国债,既而市场交易者获得资金,扩大了资金的来源
以上也是央行调控市场的三大手段
D. 最初的货币是怎样流通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五次重大的演变:
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2、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从商朝铜币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形状很多。战国时期不仅各国自铸货币,而且在一个诸侯国内的各个地区也都自铸货币。以赵国的铲币、齐国的刀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楚国的蚁鼻钱较著名。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货币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于是“盗铸如云而起”。这既造成了货币的混乱,又使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比天子。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5、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北宋时,随着交换的发达,货币流通额增加,北宋太宗时,年铸币八十万贯,以后逐渐增加。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北宋创印的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宋真宗时,在政府的许可下,由成都十六家富户共同经营。“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E. 银行发行的货币是如何流通到社会上的
这要根据货币的起源说起啊,就我们国家的货币而言,它是直接由央行发行并控制的,而央行也是根据社会的宏观调控来经营货币的,也就是说商家的钱最终是受银行控制的,商家的利润越高,社会需要的货币就越多,国家的经济就越大,所需要流行的货币当然就越多了啊.
F. 货币最开始是如何进入流通市场的
你的问题比较多,我一条一条回答:
1、你说:“央行发行货币通过买国债,再贴现,外汇等方式把钱注入了流通环节,但是这些方式的票据都有时间期限啊,到期的时候,央行都要把票据、国债券还给原持有人,同时收回人民币。这样的话,发放到流通市场的钱又回到央行。外汇也有人拿人民币买,这部分人民币也回到央行了。所以也没有增加新的流通货币总量。”
是这样,你看我国的国债规模,是每年都在增加的,就是说旧的国债到期了,新的更大规模的国债又发出去了,国债是国家发的,大家买,然后国家有钱了,就搞建设,比如盖医院,修公园等。
央行发货币,最直接的就是逆回购,用钱买银行的票据,银行有钱了,通过贷款,贴现,就发出货币了。“
2、你说:”我的问题是,之前在市场上一直流通的货币是以何种方式来的?打个比方说,有个国家刚建立,还没有货币,那这个国家怎么发货币给人民,让人们拿货币来进行各种购买交易呢?“
最早的货币肯定是由少到多,攒起来的,比如人们最早使用白银做货币,一开始白银少,后来越开采越多,同时社会上东西也在增多,所以物价变化并不大。
至于你的假设,一个国家刚成立,没有货币,那大家都不是长毛野人吧,上个政权肯定也有货币啊。举个例子,共产党赶跑国民党后,就用新货币更换了国民党时的货币(银元券),百姓可以到共产党的银行,去按照一定比例兑换。
3、你说:”每人免费发一份肯定不行,那么用手里的东西做抵押,从央行换钱吗,那手里无产的人怎么办?还是怎么个方式?“
钱不会免费发,想要可以拿东西换,家里有棉布,可以给你换钱,你去买盐吃。多干活才能攒钱。无产就没有钱,这个没有办法。政党会给你活路的,你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会,那你就去修水库,抬石头,政党会给你钱。
4、你说:”有了基础流通的货币,以后要不断增加它的量,是靠现在的票据到期后再发新票据,周而复始的循环的方式增加供给量吗?“
你说的很对,货币发行就是周而复始,一刻不停的,好比越开越大的水龙头,这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为社会在发展,比如出现了一个新行业,叫做大数据分析,这就需要资金才能去建设发展啊。
回答完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G. 货币是怎样发行及流通的
一、人民币的发行程序大致分为四步:
(1)提出人民币的发行计划,确定年度货币供应量。
(2)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报批的货币供应量计划。
(3)进行发行基金的调拨。
(4)普通银行业务库日常现金收付。
二、货币流通形式:
(1)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和资金流动引起的、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运动
(2)货币流通的形式包括现金与非现金流通:
现金流通是直接以现金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的运动,主要是同消费资料零售市场的商品流通、居民个人的小额支付相联系的货币流通。
非现金流通或存款转账结算主要是同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资料批发市场的商品流通、企事业单位的大额支付以及与金融交易相联系的货币流通。
(三)货币充当流通手段,根据其灵活程度不同,分为三个层次:
M0=现金
M1 =M0 + 企事业单位的存款+城乡居民的活期存款
M2 =M1 + 城乡居民的定期存款+ 企业专项基金存款+可贴现的国库券
(7)货币是如何流通的动画扩展阅读:
性质分类
货币发行就其性质来说,可以分为经济发行和财政发行。经济发行是为了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而发行的货币。
这种发行是符合货币流通规律要求的,因此,它既能满足国民经济需要,又能保持币值稳定。财政发行是为弥补财政赤字(见财政收支)而发行的货币。这种发行超过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往往会导致通货膨胀。
H. 货币如何流通
你这个问题其实是货币需求研究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之一,也就是什么是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货币需求与实际经济活动的关系如何?
这个问题的假设前提是社会上的货币供应总量不能变化。实际上扣除利率、价格等因素外,货币的供应量,即非银行部分持有的货币资产数量应该和社会的总价值保持一致(理论上)。
具体到你这个例子,银行给别人贷款从银行角度来说,肯定是为了通过贷款利息获得更多的价值(从贷款者的创造中分一杯羹),从社会角度来说,是鼓励人们创业,创造更多社会价值。贷款人从银行贷款后,通过经营赚取了更多的钱,那么也就意味着创造了更多社会价值(无论有形还是无形),此时,社会的总价值增加了,那么货币的总供给量也会相应的增加(理论上),也就是说政府霍央行会增加增加相应的货币供应量,于是相关的各方(银行和获利的贷款人)无论就能够瓜分新创造的社会价值了。而且,此时货币的价值没有降低,即相同的货币能够购买相同价值的东西,没有出现通货膨胀。
你之所以会出现疑问,是没有理解货币的真正作用和货币供给机制,建议看一下金融方面的基础知识。
I. 国家发行的货币是怎样进入流通的
中央银行,在我国即中国人民银行,是唯一合法的货币发行机构.央行发行的货币一般通过三种渠道进入流通.一是通过再贴现,再贷款业务流入商行,又经过商行的资产业务(如贷款,证券投资等)进入流通.二是通过对付金银和外汇业务;三是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国债,既而政府获得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