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如何衡量
❶ 货币实际购买力的计算
首先利率是货币的增长速度,而CPI是货币购买力贬值的速度 .可以先算计算出货币增加后的总货币量(本利和),再计算货币的贬值.那么就是当前的货币的购买力.
本利和=本金*(1+利率) 40000*(1+2.5%)=4100元
Pn(1-t)^n=P1 Pn为名义货币也就是以上的本利和.t 为通货膨胀率也就是以上的CPI. n为年数.
P1为货币实际购买力
那么 41000*(1-3.3%)=39647元,
现实购买力为39647元. 不过答案与你给的答案不符,你看一下你的答案是否准确,算法就是这样的
❷ 人民币实际购买力由啥决定
实物生产力才是决定货币购买力的重要因素
[damm
黄金是一种特殊的产品,这种产品是人们需求无限,多多益善的。只要生产出它的劳动时间没有变化,则即使实际数量很多,也不会出现通货膨胀。
如果遇上自然灾害,生产粮食的必要劳动时间大幅增长,那么,发生通货膨胀是必然的——尽管生产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
如果政府印刷一种黄金券,说是可以拿这种券兑换黄金,于是,大家交易时就是用这种黄金券。过了几天,政府说这种券不能换黄金了,但可以用于交易,永远不会作废。于是,大家也就接受了这种自身毫无价值的金券,而且用于储蓄。因此,货币发展到纸币,是由历史不断演化而来的。
在三公司模型中,只要实物生产的两个公司的生产力不出现大幅滑坡,即使纸币供应再多,也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因为,如果始终保持粮食和衣服的生产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那么,谁会抢购实物呢?衣服和粮食都是不能储藏的东西,旧粮食和旧衣服都是要贬值的。
更复杂的情况,就是如果社会总需求不发生大的增长,而总供给不发生大的滑坡,货币供应都给了富人(不会导致需求增长),在这种情况下,纸币再多,也不会发生通货膨胀。
实物生产力才是决定货币购买力的重要因素。
❸ 人民币购买力如何计算
如果是连续N年,平均每年的CPI为p. 假设今年的资本为K。那么,具体的计算公式是:
K*(1+p)^N。
其中 ^N 符号表示 N次方的意思。如果我们将公式带到题设中去,那么就是10年后的
5000*(1+3%)^10 = 6719.6 元, 等于今年的5000元的购买力。
❹ 如何计算货币购买力指数拜托各位大神
货币购买力是指单位货币所能买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它的大小,直接受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影响。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单位货币购买力就下降,居民以货币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就减少,生活水平就会下降。在实际测算中,往往是采用货币购买力指数来反映不同时期货币购买力的变动,以说明单位货币在不同时期所能获得的商品和服务数量的变动情况。其计算公式是: 货币购买力指数(%)=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0% 例如,1995年某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115.3%,则其倒数就是当年的购买力指数86.7%,也就是说,在消费结构不变的情况下,1995年这个市居民每100元消费只相当于上年的86.7元,币值降低13.3%。
❺ 纸币的实际购买力是什么意思
1纸币的购买力就是纸币购买实物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纸币执行流通手段时的作用大小。
2因为纸币的购买力是通过市场调控实现的,国家的宏观调控只能影响,不能控制
❻ 关于货币购买力的计算
如果是连续N年,平均每年的CPI为p. 假设今年的资本为K。
那么,具体的计算公式是:
K*(1+p)^N。
其中 ^N 符号表示 N次方的意思。如果将公式带到题设中去,那么就是10年后的
5000*(1+3%)^10 = 6719.6 元, 等于今年的5000元的购买力。
货币的购买力本质上讲是一定数量的货币能在市场上买多少东西,它最终必须由市场决定。
如果没有竞争,合作的双方可以按各种交易价格在整个互惠空间中分配合作剩余。
而竞争将缩小分配剩余的成交价格空间,使得一部分互惠空间不会是博弈定价考虑的范围;当竞争加剧,定价空间将缩小,并向拍卖均衡价格收敛。货币的存在使得竞争加剧,从而使得成交价格接近拍卖均衡价格。
(6)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如何衡量扩展阅读:
例:利率3%,利息税5%,30000块钱存一年后多少钱?
答:利息=10000*2.25%*(1-20%)=180元
相当于年利率=180/10000=1.8%
cpi=3%
则实际利率=1.8%-3%=-1.2%
则到期利息=10000*-1.2%=-120元
则一年后这笔钱成了=10000-120=9880元。
❼ 实际购买力怎么理解
购买力,(purchasing power ),是人们支付货币购买商品或劳务的能力,或者说在一定时期内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总额
而实际购买力,则指购买人不会因为购买某产品而为本身添加经济的负担!
换句话说,就是有闲钱去购买商品或劳务的能力!
❽ 什么决定货币购买力
专业定义
专业来说:购买力(purchasing power)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总额。由于购买力是指对商品的购买能力,因此,一切不通过货币结算的实物收支和不是用来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货币支出,如归还借款、交纳税金、党费、工会会费等,均不属于社会商品购买力范围。
形成过程:
购买力是通过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形成的,社会购买力来源于各种经济成分的职工工资收入、其他职业的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居民从财政方面得到的收入(如补贴、救济、奖励等)、银行和信用单位的农业贷款、预购定金净增加额、居民其他收入、社会集团购买消费品的货币。
中国社会购买力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居民购买消费品的货币支出、社会集团购买力、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货币支出。另一种含义指单位货币能买到商品或劳务的数量,即货币购买力。它决定于货币本身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或劳务费用的高低。购买力的大小,取决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分配。社会购买力随着社会生产的增长而不断提高,而国民收入中积累与消费比例关系的变化也对购买力产生直接的影响。
购买力概念如何运用?
购买力在下列情况下通常是很有效的:
1、购买者非常少。
2、购买者对于立即可买到的竞争性产品都掌握有充足的资讯。
3、产品转换的成本非常低。
4、公司可以采用向后整合(backward integration)将产品改为自行生产。
5、产品对购买者的成本来说占了相当的比重。
6、卖方是靠成本在作竞争。
7、卖方的获利不佳。
购买力如何衡量?
社会商品购买力是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在零售市场上用以购买商品的货币支付能力,表明了社会商品的需求量。社会商品购买力主要用四个基本指标来表现。
1、本期已实现的商品购买力。指居民本期在零售市场上购买商品所支付的货币额。
2、结余商品购买力。指居民未实现的购买力,一般表现为居民手中的现金和储蓄存款。具体分为期初结余商品购买力和期末结余商品购买力两种。
3、本期形成的商品购买力。指居民本期货币收入中,可以用来购买商品的那部分货币。一般用本期居民收入扣去非商品支出而求得。
4、本期全部商品购买力。表明居民本期最大可能的购买商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