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价值之比是什么意思
Ⅰ 怎么算汇率
买入与卖出以银行为角度进行报价
英镑兑换人民币按现钞买入价(持现钞兑换)或现汇买入价(从国外汇入兑换)计算
人民币兑换英镑按照卖出价计算
中行折算率为内部使用.
基准价为中间价,一般用于统计.
Ⅱ 货币价值什么意思
货币价值:monetary value
the property of having material worth (often indicated by the amount of money something would bring if sold)
个人理解为货币价值就是一个国家所使用货币在国际市场中的价值,例如1元的中国人民币,它的货币价值就是0.145293美元,或者 0.073518 英镑,或者 0.093078 欧元。货币从广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商品,也遵循需求原则,汇率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货币的价值,不同的外币体现其在不同国家的价值。
货币的价值是怎样被确定的?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它本身的价值是否需要依赖于另外的东西?对这个问题的古典回答其实是很直观的:一个人手中的“货币“的价值取决于这个人所处的世界里货币所能带给他福利获得改善的”机会“的价值。
在一个完全没有“交换”的世界里,货币不能代表任何机会。在一个有“交换”但不完全是“等价交换”的世界里,货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福利改善的机会。在一个可以视为“等价交换”的世界里,货币代表的机会取决于这个世界的经济的“货币化”程度。在一个货币化程度很高的经济里,货币的价值将进一步取决于这个经济对其它社会的经济的开放程度。一般而言,参与“等价交换”的人群的规模越大,货币所代表的机会的价值就越高。所以货币的价值依赖于哈耶克所说的“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能够扩展的范围。
Ⅲ 货币的价值 名词解释
货币含义:流通货币(简称通货),是一种或一组用于物资交换的工具,有时也仅称“货币”。它根源于商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是金钱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度量单位。货币区是指流通并使用某一种单一的货币的国家或地区。不同的货币区之间在互相兑换货币时,需要引入汇率的概念。
正确对待货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慷慨相助.
简介:通常,每个国家都只使用唯一的一种货币,并由中央银行发行和控制。不过也存在例外,亦即多个国家可以使用同一种货币。例在欧盟国家通用的欧元,在西非经济共同体的法郎,以及在19世纪的拉丁货币同盟,名称不同但能在联盟内部自由流通的等值货币。一个国家可以选择别国的货币作为法定流通货币,比如,巴拿马选择美元作为法定货币。不同国家的货币还可能使用相同的名字,比如,在法国和比利时使用欧元之前, 它们和瑞士的货币都叫法郎。有时因为特殊原因,同一个国家内的不同自治体可能也会发行不同版本的货币,例如在英国,包括英格兰、苏格兰或甚至偏远离岛的泽西岛、根西岛都拥有各自发行的不同版本英镑,并且互相可在英国境内的其他地区交易,但唯有英格兰英镑才是国际承认的交易货币,其他版本的英镑拿出英国境外后可能会被拒绝收受。
每个基本货币单位通常还可以分成更小的辅币。最常用的比例是辅币为主币的1/100,比如,100 分 = 1 元。在法国大革命推广公制以前,欧洲历史上曾经长期采用1/20/240进制,例如在英国,1英镑等于20先令、240便士;法国的情况是12个但尼尔(denier)为1苏(Sol),20个苏为1里弗尔(livre,又称锂)。1:7、1:14、1:25、1:10 、1:1000 以及其他进位制也曾被使用。
有的国家的货币没有辅币,或者虽然有辅币,但是由于币值太小而只是理论上的换算单位,而没有发行实际的货币,比如日圆和韩圆。
历史物物交换: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最早出现物质交换的时代。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比如一头羊换一把石斧。但是有时候受到用于交换的物资种类的限制,不得不寻找一种能够为交换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物品。这种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货币。牲畜、盐、稀有的贝壳、珍稀鸟类羽毛、宝石、沙金、石头等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都曾经作为货币使用过。
金属货币:经过长年的自然淘汰,在绝大多数社会里,作为货币使用的物品逐渐被金属所取代。使用金属货币的好处是它的制造需要人工,无法从自然界大量获取,同时还易储存。数量稀少的金、银和冶炼困难的铜逐渐成为主要的货币金属。某些国家和地区使用过铁质货币。
早期的金属货币是块状的,使用时需要先用试金石测试其成色,同时还要秤量重量。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逐渐建立了更加复杂而先进的货币制度。古代希腊、罗马和波斯的人们铸造重量、成色统一的硬币。这样,在使用货币的时候,既不需要秤量重量,也不需要测试成色,无疑方便得多。这些硬币上面带有国王或皇帝的头像、复杂的纹章和印玺图案,以免伪造。
金银:西方国家的主币为金币和银币,辅币以铜、铜合金制造。随着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易量逐渐增大,到15世纪时,经济发达的佛兰德斯和意大利北部各邦国出现了通货紧缩的恐慌。从16世纪开始,大量来自美洲的黄金和白银通过西班牙流入欧洲,挽救了欧洲的货币制度,并为其后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起步的条件。
纸币: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属货币同样显示出使用上的不便。在大额交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属硬币,其重量和体积都令人感到烦恼。金属货币使用中还会出现磨损的问题,据不完全的统计,自从人类使用黄金作为货币以来,已经有超过两万吨的黄金在铸币厂里、或者在人们的手中、钱袋中和衣物口袋中磨损掉。于是作为金属货币的象征符号的纸币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在宋朝年间于中国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
金本位:最初的纸币是以黄金为基础的,与黄金可以自由兑换,两者可以同时流通,纸币的发行量也比较少。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速度空前的膨胀与发展,于是纸币逐渐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但是它们仍然有黄金作为发行的保障。这种货币制度称为“金本位”。
货币防伪:伪造货币的问题与货币制度一同出现。在使用金属货币的时代,伪造的方法是在金币中搀入铜、铅等廉价金属。当时对付这种犯罪唯一的方法是一旦发现,就使用严厉的刑罚,以此来威吓伪造者。
纸币更容易伪造。法国大革命后,发行了以没收的教会地产为抵押的债券,作为代用纸币。为了破坏法国经济,英国政府曾经伪造过这种货币(同时规定私人伪造法国纸币将会被判处死刑)。这也是最早的经济战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曾经在集中营里大量伪造英国和美国的纸币。私人或犯罪组织伪造纸币的记录也层出不穷。为了避免伪造,纸币采用了很多防伪措施:专用的特殊纸张,胶版凸印、水印,磁性油墨,金属安全线,紫外线荧光记号、变色油墨、正反面图案对印(这种技术在法国法郎上最为醒目)等等。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还发行了塑料货币。
现代的货币:在金本位制度下,各个实行金本位的国家之间货币按照它们各自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Gold Parity)来决定兑换比率。这个体系是以黄金的自由流动为基础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法国、俄国、德国、日本等参战国纷纷禁止黄金出口,金本位体系实际上已经崩溃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奥地利等国出现了货币大幅度贬值的现象。此后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基础。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其货币应当与黄金或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兑换。这个协定确立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由此建立的各国货币体系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1971年8月,美元停止与黄金的自由兑换,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崩溃。从此,进入符号货币时代。此后各国之间实行浮动汇率。一些比较稳定的或者有升值潜力的货币,如瑞士法郎、西德马克等等。
国际标准组织(ISO)指定了一套三位字母的符号体系,用来表示各国的货币。这个标准的代号为ISO 4217。
在货币汇率表中可以看到最近几年里,世界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化情况。
货币的职能:由于货币根属于商品,因此他同所有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当处在不同形式的价值运动中的时候,货币所表现出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另外三种职能则是在两者的基础上形成的派生职能。
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是货币作为社会劳动的直接体现。货币本身作为一种商品,可以以自己为标准,与其他商品进行量的比较,而此时商品的价值形式就转化为价格形式,商品通过货币进行表达的价值形式即为价格。当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这一职能时,货币只需要以想象中的或是观念上的形式存在就可以了,然而他的单位则必须依赖于现实中流通的货币。正是由于货币的价值尺度功能,使得人们可以将不同形式的商品先转化为货币的价格形式,然后再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货币本身作为商品也存在不同货币之间量的差别,因此人们为货币也制定了一个量的标准,即规定价格标准(有时亦称价格标度)。制的是含有一定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份。
流通手段:在货币执行了流通手段之后,使得商品的交换有了可能。而流通手段则是货币价值尺度职能的发展。货币的产生,使得商品之间的交换有直接的物物交换变成了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即由商品—商品变成了商品—货币—商品。两者之间不仅存在形式上的区别,也存在着性质上的区别。
Ⅳ 价格成正比是什么意思
就是价格合理的意思。
是说一样东西价值越高价格越高,譬如汽车的价值比自行车高,所以汽车的价格比自行车高。
为什么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价值成正比,与货币自身的价值成反比。
货币也取决于其价值,也就是其中包含的人类无差别劳动,其衡量标准也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现在做一件衣服需要10小时,一克黄金的开采时间也是10小时,所以这件衣服的价值,用货币表示就等于1克黄金,如果一件衣服所需时间不变。
但是现在开采一克黄金要20时,那么货币的价值上升了,但是现在要做2件衣服,才等于开采1克黄金的时间,也就是2件衣服=1克黄金那么衣服的价值,用货币表示就等于0。
5克黄金如果一件衣服所需时间不变,但是现在开采一克黄金只要5小时,那么货币的价值下降了,现在1件衣服=2克黄金了,那么衣服的价值,用货币表示就等于2克黄金的价值了。
Ⅳ 汇率是什么意思它是什么与什么的比值
汇率的概念定义
一.定义:
汇率是一国货币同另一国货币兑换的比率。如果把外国货币作为商品的话,那么汇率就是买卖外汇的价格,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因此也称为汇价。
二. 汇率的标价方法
确定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先要确定用哪个国家的货币作为标准。由于确定的标准不同,于是便产生了几种不同的外汇汇率标价方法。
(一)直接标价法。又称为应付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本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在直接标价法下,外国货币数额固定不变,汇率小组长跌都以相对的本国货币数额的变化来表示。一定单位外币折算的本国货币减少,说明外币汇率已经下跌,即外币贬值或本币升值。我国和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彩直接标价法。我国人民币汇率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五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对主要外币的汇率。间接标价法。又称为应收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在间接标价法下,本国货币的数额固定不谈,汇率小组涨跌都以相对的外国货币数额的变化来表示。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折算的外币数量增多,说明本国货币汇率上涨,即本币升值或外币贬值。反之,一定单位本国货币折算的外币数量减少,说明本国货币汇率下跌,即本币贬值或外币升值。英国一向使用间接标价法。
(二) 、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所表示的汇率涨跌的含义正好相反,所以在引用某种货币的汇率和说明其汇率高低涨跌时,必须明确采用哪种标价方法,以免混淆。
(三) 美元标价法又称纽约标价法,是指在纽约国际金融市场上,除对英镑用直接标价法外,对其他外国货币用间接标价法的标价方法。美元标价法由美国在1978年9月1日制定,目前是国际金融市场上通行的标价法。
Ⅵ 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价值成正比,与货币的价值成反比。why
一、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价值成正比,与货币的价值成反比。
原因:
1、商品价格,只有在货币价值不变、商品价值提高时,或在商品价值不变、货币价值降低时,才会普遍提高。反之,商品价格,只有在货币价值不变、商品价值降低时,或在商品价值不变、货币价值提高时,才会普遍降低。但这只适用于价值不变的商品。例如,某些商品的价值和货币的价值同时按同一比例提高,这些商品的价格就不会改变。如果这些商品的价值比货币价值增加得慢些或者增加得快些,则这些商品价格的降低或提高,就由这些商品的价值变动和货币的价值变动之间的差额来决定。余此类推。货币价值的变化影响着商品价格的变化,从而影响着整个价格总水平的变动。
2、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与价值量成正比。
(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直接关系。
二、商品的价格的影响因素
1、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2、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价格上涨,反之则反。
3、价格受纸币发行量的制约,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反之则反。
4、国家的宏观调控、消费者的购买力、生产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商品流通不畅、市场管理不善等因素也会引起价格的变化。
如图所示:
三、商品的价格
商品价格是用货币表现的商品价值,即商品的价值同货币的价值的对比关系。"价格作为商品价值量的指数,是商品同货币的交换比例的指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19~120页)。货币价值量是影响商品价格水平变动的一个内在因素。因此,价格与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
Ⅶ 汇率是什么比什么
汇率是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比价
汇率(又称外汇利率,外汇汇率或外汇行市)两种货币之间的对换的比率,亦可视为一个国家的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价值。汇率又是各个国家为了达到其政治目的的金融手段。汇率会因为利率,通货膨胀,国家的政治和每个国家的经济等原因而变动。而汇率是由外汇市场决定。外汇市场开放予不同类型的买家和卖家以作广泛及连续的货币交易(外汇交易除周末外每天24小时进行,即从GMT时间周日8:15至GMT时间周五22:00。即期汇率是指于当前的汇率,而远期汇率则指于当日报价及交易,但于未来特定日期支付的汇率)。
一国外汇行市的升降,对进出口贸易和经济结构、生产布局等会产生影响。汇率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汇率下降,能起到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
Ⅷ 商品价值一定,商品价格和货币价值变化成反比
商品价格升高,意味着需要用更多的钱才能买到该商品,就是钱不值钱了,货币贬值。商品价格降低,意味着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到更多的商品,钱更加值钱了,货币升值了。所以商品价格和货币价值成反比。
一、价格与货币,经济学术语。是用货币表现的商品价值,即商品的价值同货币的价值的对比关系。是影响商品价格水平变动的一个内在因素。商品价格是用货币表现的商品价值,即商品的价值同货币的价值的对比关系。“价格作为商品价值量的指数,是商品同货币的交换比例的指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19~120页)。
二、货币价值量是影响商品价格水平变动的一个内在因素。因此,价格与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①商品价格与商品的价值成正比,与货币的价值成反比。商品价格,只有在货币价值不变、商品价值提高时,或在商品价值不变、货币价值降低时,才会普遍提高。反之,商品价格,只有在货币价值不变、商品价值降低时,或在商品价值不变、货币价值提高时,才会普遍降低。但这只适用于价值不变的商品。例如,某些商品的价值和货币的价值同时按同一比例提高,这些商品的价格就不会改变。如果这些商品的价值比货币价值增加得慢些或者增加得快些,则这些商品价格的降低或提高,就由这些商品的价值变动和货币的价值变动之间的差额来决定。余此类推。货币价值的变化影响着商品价格的变化,从而影响着整个价格总水平的变动。②当市场上流通金属货币时,其数量依存于商品价格。因为金属货币本身具有价值,流通中的货币量可以通过货币本身的贮藏与出笼,自动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因而不会因为流通中货币的多或少而引起商品价格水平的升或降。③当市场上流通纸币时,纸币所代表的价值主要决定于商品和货币的流通数量,而商品的价格则依存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这时商品价格同货币的关系呈以下三种状态:第一、当流通中纸币的数量与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时,或者当商品价值量与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同方向、同幅度变动时,商品价格水平保持基本稳定。二、当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时,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对货币的需要量是有一定限度的,随着生产发展和流通扩大要相应地增加货币供给。但货币供给增加过多,会引起币值的下降和物价的普遍上升。随着价格符号总数的增加,每一符号所代表的金量就按同一比例减少。价格的上涨不过是流通过程强制价格符号去等于它们代替流通的金量而产生的反应。实践证明,每一次出现物价普遍上涨,都是由于货币流通的数量超过了再生产过程的货币需求量。正因为如此,西方经济学常把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看作是等同的。所以,保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的关键在于控制货币投放,使货币流通量保持适当水平。
三、当货币供给过多,物价受到管制时,则会出现商品短缺。在中国,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商品价格由国家有计划地控制,这样在过量发行货币之后,只表现为部分商品价格上升而不是所有商品价格普遍上升。这是因为,在货币发行数量过多时,对部分商品采取限价和配给的办法,减轻了对物价的冲击,抑制了物价的上升。但这只是暂时抑制了物价的上升,市场对于货币的容纳量并未扩大,流通中过多的货币量并未被吸收掉,而是在社会上沉淀、积累下来,形成推动零售物价上涨的潜在压力。短缺和物价上涨是可以互换的,即在货币供给过多时,价格管制会造成短缺,价格放开会造成物价上涨,或者出现部分商品价格受管制而短缺,另一部分商品价格放开而猛涨。当货币供给不足时,会导致经济运行不畅和销售不旺,使物价不正常地下跌。管紧货币固然可以使上涨的物价回落,但抽紧银根、压缩货币供给措施过了头,将因货币紧缺而影响经济正常运行,使商品销售和商品流通发生障碍,出现市场疲软,库存增加,部分工厂停产或半停产,部分职工失业或半失业。这种物价下跌也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当运用利率杠杆来调节货币流通时,既要考虑价格变动对利率的影响,也要考虑利率对价格产生的影响。高利率可以紧缩通货,对稳定物价有利;但又加重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负担,使成本提高,导致物价上涨。低利率会减少存款,增加流通中的货币,引起物价上升;但又可以减轻生产和流通企业的利息负担,降低成本,有利于稳定物价。所以在进行宏观经济间接调控时,需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权衡利率对生产和物价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利率水平。
Ⅸ 货币价值由什么决定
由货币的时间价值因素以及劳动价值因素决定的。
汇率是一种货币以另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在没有其他非市场因素影响的条件下,汇率应遵循商品市场的一般规律,即它是由经济活动导致的对这种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价格是对价值的反映,通常情况下它是围绕价值波动的。
长期而言,在接近完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价格与价值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货币价值论(从汇率生成机制看人民币升值前景)》讨论浮动汇率制条件下的长期汇率生成机制,也就是从一种货币的价值如何由另一种货币来体现这个角度讨论货币的价值生成机制。
(9)货币价值之比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货币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媒介物。提供劳务取得货币的人拥有要求相应数量的相对劳动的权利。故货币就是基于先行劳务而获得的并用以换取消费品的要求权,或货币是基于所提供的先行劳务而获得的,并用以要求相对劳务的凭证。
货币既是一种要求商品的要求权或凭证,则其价值自然就为此要求权或凭证所能获得的商品的价值所决定。货币一单位的购买力为全社会的商品总量与购买商品的货币总量之比所决定。
Ⅹ 如何理解商品价格和货币价值成反比
因为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的价值越大,价格就越高;商品的价值越小,价格就越低。所以商品价格的变化与货币价值的变动成反比。
基本信息
商品价格是用货币表现的商品价值,即商品的价值同货币的价值的对比关系。“价格作为商品价值量的指数,是商品同货币的交换比例的指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19~120页)。货币价值量是影响商品价格水平变动的一个内在因素。因此,价格与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