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滞胀政府货币要怎么样
❶ 经济处于滞涨,政府采取什么措施
我来帮您回答吧,本人对经济和冷战都有一定的了解
您需要简洁点,我就在开头做个总结吧
1,大幅度提升银行利率
2,减税
3,军费激增以刺激经济---凯恩斯主义的另类运用
4,提出SDI计划---炒作新技术
5,一定程度上削减公共开支
美国当时的问题如下
当时美国经济面临两位数的通货膨胀(将使得经济计划相当难以预料)以及20%的银行利率(使得大多数人难以抵押贷款),将近800万人处于失业状态。劳工的平均时薪比起5年前下降了5%,而联邦征收的个人税率平均则高达67%。国债则将近1万亿元。
里根的经济政策
里根在经济上被视为是自由意志主义者,他主张减税、缩小规模、减少对商业的管制。
具体措施
里根第一届任期的主要目标便是复苏美国的经济,当时美国经济处于所谓的滞胀(经济发展停滞加上高通货膨胀)。里根所下的第一道命令是停止联邦对石油价格的控制,以恢复国内在石油生产和探测上的市场动力。
为了解决两位数的通货膨胀,里根支持了联邦储备系统主席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以戏剧性提升银行利率来达成减缩货币供应量目标的计划。经济学家米尔顿·佛利民描述当时里根了解到“若要成功遏止通货膨胀,金融的管制和短暂的经济衰退是不可避免的”。
里根利用紧缩货币供应配合全面减税的方法来刺激商业的(依据里根的说法:“芝加哥经济学派、供应面经济学,随便你怎么称呼它。我注意到有些人甚至称它为里根经济学,直到它开始生效为止”)。里根的对手嘲笑这是“巫毒经济”、“涓滴效应”、和“里根经济学”,但里根成功的展开全面减税,1981年推行的减税法案规模是美国史上前所未见的。减税不但将所得税率大幅降低,也消除了税赋制度的许多漏洞。
为了终结通货膨胀而紧缩货币的供应,使美国经济在1981年7月开始急剧的衰退,并在1982年11月降到谷底,衰退几乎打破了大萧条的纪录。然而,美国经济在历经1981年-1982年的衰退后,于1983年开始了戏剧性的茁壮复苏,这波经济成长还继续维持了好几年,直到里根任期结束前都还未停止,成为美国史上为期最久的经济扩张,原本高涨的失业率于1984年中旬已经降回了1981年早期的数字,并且在接下来几年里也持续下降。
里根主张减税帮助了经济的复苏、制造了更多工作机会,最终将使联邦获得更多税收,从1980年代初的每年5,170亿美元大幅提升至超过1万亿美元。而里根新的军事战略增加了大量军事预算,则导致联邦的预算赤字达到前所未见的地步。
米尔顿·佛利民提出了里根任内每年联邦公文(Federal Register,纪录了联邦每年发布的法规与管制公文)的数量来说明里根反对管制的政策走向。自从1960年代以来,每位总统每年的联邦公文数都持续增加,但在里根上任后发出的联邦公文急遽减少,证明了里根对管制的反对态度。联邦公文的数量在里根任内都只维持小幅度增长,直到里根离任为止才又开始大量增加。
当时由民主党占多数的众议院,则反对里根如此减缩社会福利和其他国内的支出。一些批评家则认为,里根这种将预算大幅投注军事产业的政策事实上属于古典的凯因斯经济学,并认为接踵而来的经济成长并非减税造成的,而是大幅度支出的结果。
由于警觉到社会福利开支的增长,里根指派了阿伦·格林斯潘领导社会福利改革,拟出了减缓社会福利支出的计划。随着年龄的增长,从社会福利取得的津贴也会随之缓慢增长(也配合著逐渐增长的国民平均寿命),使这套制度在接下来50-70年内不会超出的负担能力。这套计划也借着提升社会福利的工资税比率来增加的税收。
为了解决预算赤字,里根大量由国内和国外贷款国债,到里根第二届任期时民间所持有的国债已经从1980年占GDP的26%大幅提升至1989年的41%,是从1963年以来最高的纪录。在1988年国债总计2.6万亿美元,向国外的借债总额超过了国内,美国也从原本世界最大的债权国转变为世界最大的借债国
里根的经济政策拉大了贫富间的差距;然而,在里根的任期内,所有经济阶层的所得都提高了,包括最底层的贫穷人口也提升了6%(美国普查局,1996年)。而同时最富有的1%美国人则提升了1万亿元的收入(ZINN,2003年)
另外,里根在1983年3月23日发表“星球大战”演说,1984年,战略防御计划组织 (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 Organization, SDIO) 成立,由曾任太空总署航天飞机计划总监的詹姆斯·亚伯拉罕森将军 (General James Alan Abrahamson) 任首任局长,以统筹整个计划---启动了SDI计划,也就是星球大战计划
该计划后来刺激了美国新型经济区的发展---如加州,为后来克林顿时代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不过该计划在短期并没有解决任何经济问题
希望对您有帮助
❷ 经济学中的“滞胀”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呢
滞胀指的是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相对较高或经济处于停滞状态,与此同时伴随着物价上涨(即通货膨胀)。滞胀也可以定义为发生通货膨胀,且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相结合的特殊时期。
“滞胀”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英国正处于经济紧张时期,政治家伊恩·麦克劳德(Iain Macleod)在下议院发表演讲时使用。在谈到一边是通货膨胀,另一边是经济增长停滞时,他称之为“滞胀”。后来这一词汇又用它来形容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的美国,当时的美国正在经历一场衰退,GDP出现了连续五个季度的负增长。1973年通货膨胀率翻了一倍,1974年更是达到了两位数,再到1975年5月失业率达到9%。
目前经济学家的共识是,生产率必须提高到在不增加通胀的情况下满足更高增长的需求。这样一来,央行就可以收紧货币政策,控制滞胀中最为猖獗的通胀现象。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此,防止滞胀的发生尤为关键。
❸ 滞胀为什么要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什么是滞胀,就是从经济发展看,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缺乏新的动能,一方面,经济停滞不前,不景气低迷,而物价却保持持续上涨的情形。
背后的原因,从供给侧看,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调节失灵,资源配置严重滞后,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动能,调整产业结构。需要财政支持,因此要用积极的财政政策。
从需求侧看,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同时两极分化严重,贫富差距拉大,货币投机性需求旺盛,流动性大,部分消费品受到天灾人祸等因素叠加,价格持续上涨,导致通胀发生。所以,要紧缩的货币政策。
❹ 宏观经济学 滞涨的时候用什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做搭配 为什么啊
滞涨就是经济发展缓慢同时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对应的政策搭配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原因:经济发展缓慢当然要扩张的财政政策刺激啦,比如加大投资啊促进消费啊;通货膨胀当然要紧缩的货币政策来减少货币流通量了。望采纳。
❺ 滞胀发生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做什么
滞胀全称停滞性通货膨胀(Stagflation),“滞”是指经济增长停滞,“胀”是指通货膨胀。在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中,特指经济停滞(Stagnation)与高通货膨胀(Inflation),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
1、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一般来说,对付"滞胀"货币政策的用武余地不大,因为如果为了控制通胀而提高利率,则其负面作用可能导致经济增速进一步减慢,甚至出现负增长。
2、如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而降低利率,则其负面影响是可能引发恶性通胀。对付"滞胀"一般采用财政政策效果较好,比如,通过加大财政开支或减税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当然,如辅之以适度升息来控制通胀,则效果更好。
(5)经济滞胀政府货币要怎么样扩展阅读:
经济学家提供造成滞胀的两个主因:
1、经济产能被负面的供给震荡而减少。例如石油危机造成石油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上升及利润减少,引致商品价格上升同时经济放缓。
2、另一原因为不当的经济政策。例如中央银行容许货币供应过度增长,政府在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作出过度管制。
3、在分析1970年代的滞胀时提供了两种解说:首先是油价暴涨,继而中央银行使用过度刺激的货币政策对抗经济衰退,形成物价/薪资螺旋(price/wage spiral)。
❻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当经济出现“滞涨”的情况下,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手段进行干预 在线等,挺急的
指经济增长停滞、胀是指通货膨胀。所谓"滞涨",是指经济陷入了低增长高通胀的局面,扩张的财政政策失去了刺激成长的效果,而仅仅导致通货膨胀。西方经济学中政府政策有几个目标即:经济高增长、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这个观点是凯恩斯提出来的,他认为增加货币供给、需求增加、经济增长、失业减少、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减少货币供给、需求减少、经济停滞、失业增加、物价下跌、通货紧缩。即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不会同时存在,但在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经济增长停滞、失业增加、通货膨胀同时存在,凯恩思主义受到质疑。
对付"滞涨"货币政策的用武余地不大,因为如果为了控制通胀而提高利率,则其负面作用可能导致经济增速进一步减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如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而降低利率,则其负面影响是可能引发恶性通胀。对付"滞涨"一般采用财政政策效果较好,比如,通过加大财政开支或减税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当然,如辅之以适度升息来控制通胀,则效果更好。
❼ 资本主义国家对待经济滞涨的措施
对待经济滞涨,西方经济国家采取将国有制私有化的经济自由主义方案,代表有英国的萨切而夫人进行的改革和美国的改革,在改革之后,这两个国家都慢慢解决了滞涨的问题。
经济自由主义的代表有哈耶克、米尔顿.弗里德曼。(都崇尚自由经济,反对政府干预)
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方面MV=PY dM/M+dV/V=dP/P+dY/Y 其中M是货币发行量 V是货币流通速度 P是物价总水平 Y是一年国内生产总值 dP/P是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产生既有可能是因为货币发行过多(国家干预导致),也有可能货币流通速度过快,也有可能是整个产出的下降(市场的自发调整导致)
因此通货膨胀不一定是因为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导致。
只有20C70S出现的在西欧国家的那一次经济危机称为"滞涨"吗。
❽ 针对失业,通货膨胀,紧缩,波动,滞胀政府应该采取哪些宏观经济财政政策
失业,政府可以增加购买和增加转移支付,减少税收来增加总需求来刺激就业量。
通胀率和失业率反方向变动,收入政策和制造衰退可以有效的降低通胀率。
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调整产业结构等来应对通货紧缩。
经济波动的原因有很多,总的来说市场规则体系越完善,市场机制越能发挥作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能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
滞胀没有有效的政策。短期内不容易调整
❾ 经济滞涨时如何使用货币政策
一般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使用,以美国为例:
80年代初期上台的美国总统里根面临滞胀(经济停滞不前,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逆差及由此带来的美元疲软,采取政策:(1)大规模削减联邦税收和调整公共支出,即为松的财政政策,其目的是保持工商企业的活动从而促进经济增长(2)实行高利率即紧的货币政策,目的是压缩通胀,稳定国内物价,使大量的短期国际游资源源涌入,为改善其国际收支助了一臂之力,也为国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
结果:美国经济状况明显好转,83-84年GNP实际增长4-5%,通胀83-84年稳定在3%,这对于一直不振的美国经济来说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