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如何影响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如何影响基础货币

发布时间: 2022-06-27 10:12:01

Ⅰ 什么是公开市场业务,经济萧条时期,中央银行如何进行公开市场操作(10分)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经济萧条时,为刺激经济,央行应买进证券,扩大基础货币供应,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
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有:一个是回购交易,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正回购央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赎回,从而收回流动性,正回购到期则为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反向操作即为逆回购。二是现券交易,分为买断和卖断,现券买断为央行从二级市场买入债券,从而投放基础货币,反之为现券卖断。三是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央票是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从而调节基准利率。央行发行票据为回笼基础货币,央票到期则为投放基础货币。
经济衰退期央行可以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帮助经济复苏,就公开市场操作而言,主要是逆回购、现券买断、赎回央行票据等等。不过在经济低迷时可能利率很低,消费和投资对利率不敏感,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效力效用较小,同时央行的首要任务是保持币值稳定,故此经济衰退中往往通过财政政策刺激来拉动经济。
中央银行运用公开市场政策影响和调节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基本方式是:

中央银行凭借自己的资金实力,在公开市场买进或卖出各种有价证券,从而增加和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以达到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的目的,这种活动有防御型和进攻型两种方式。防御型的公开市场活动,是指中央银行买进和卖出证券,其目的在于缓和或消除在发行通货或代收票据过程中,由于季节性或偶然性因素给商业银行准备金和市场利率带来的不利影响只是一种消极活动。进攻型的公开市场活动,是指中央银行买进和卖出证券,作为积极活动,其目的在于预先控制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和市场利率,以维持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Ⅱ 公开市场业务是怎样影响货币供给量的

公开市场业务通过中央银行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

与一般金融机构所从事的证券买卖不同,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

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收缩银根时,便卖出证券,相应地收回一部分基础货币,减少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

相反,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放松银根时,便买入证券,扩大基础货币供应,直接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

(2)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如何影响基础货币扩展阅读:

公开市场业务目的

(1)通过政府债券的买卖活动收缩或扩大会员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影响这些银行的信贷能力;

(2)通过影响准备金的数量控制市场利率;

(3)通过影响利率控制汇率和国际黄金流动;

(4)为政府证券提供一个有组织的市场。公开市场业务被认为是实施货币政策、稳定经济的重要工具。

例如,经济扩张时,实行卖出政府债券的政策,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降低它的信贷能力,促使贷款利率上涨,遏制过度的投资需求。经济萧条时,则买进政府债券,以便提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扩大它们的信贷能力,促使利息率下降,从而扩大投资需求。

Ⅲ 论述中央银行资产的业务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一、中央银行通过外汇储备、发放债券、证券投资来影响基础货币:
1. 发行货币,如此增加了货币供应量
2. 发行债券,回收市场的货币,当然,目前央行使用的是最简单粗暴的方式,直接调高准备金率,使各大银行留在央行的现金增加,如此削减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

二、具体分析:
(一)中央银行资产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对银行资产的处理,以履行中央银行的职能。主要包括再贴现业务和贷款业务、证券买卖业务、国际储备业务及其它一些资产业务。包括:
1、贴现贷款
中央银行开办贴现窗口, 承办商业银行所持的未到期的已贴现票据的再贴现业务, 还对商业银行办理贷款业务。有些国家的中央银行还对政府进行贷款。

2、黄金与外汇储备
中央银行为了集中储备、调解资金、调解货币流通速度、稳定汇率和金融市场, 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从事黄金、白银、外汇等资产的买卖活动, 而且这一活动是中央银行的一项重要的资产业务。
(二)具体通过以下方式来影响:
1、外汇储备是中国人民银行近年来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为了避免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当外汇储备增加时,基础货币也相应增加;反之,当外汇储备减少时,基础货币也相应减少。

2、公开市场业务也是近几年中国人民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一个重要渠道。中央银行如果增加持有对政府的债权,就意味着投放了相应的基础货币;中央银行减少对政府的债权,意味着其收回了相应的基础货币。1995年以后中央银行增加的对政府债权都体现在持有的政府债券上,都是中国人民银行从事公开市场业务的结果。

3、再贴现曾经是中国人民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但随着我国金融体系日益完善,金融市场特别是货币市场的迅速发展,通过再贷款投放的基础货币规模越来越小。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的再贴现市场不发达,再贴现没能成为中国人民银行收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之一。
(三)中央银行投放资产影响货币的形式:
1、直接投放:
1)新印的钞票,首先成为政府的收入,再经过政府购买后进入流通领域;
2)央行用新印的钞票回购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央行票据,对商业银行持有的票据再贴现,以及偿付外债;
3)在由国际收支产生的货币兑换行为中,央行用新印的钞票购买外汇;
2、信贷投放:
央行将新印的钞票存放到商业银行(具体是从央行的发行库存放到商行的业务库),直接增加基础货币,然后通过信贷方式流入社会。但因为是贷出去的纸币,那些钱最终还是要回笼的,这只是政府调控经济,控制货币供应的一种方式

三、(3)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如何影响基础货币扩展阅读——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被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基础货币由现金和存款准备金两部分构成,其增减变化,通常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债权的变动。这是影响基础货币的最主要因素。一般来说,中央银行的这一债权增加,意味着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资产增加,同时也说明通过商业银行注入流通的基础货币增加,这必然引起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使货币供给量得以多倍扩张。相反,如果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减少,就会使货币供应量大幅收缩。通常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对这部分债权有较强的控制力。(2)国外净资产数额。国外净资产由外汇、黄金占款和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净资产构成。其中、外汇、黄金占款是中央银行用基础货币来收购的。一般情况下,若中央银行不把稳定汇率作为政策目标的话,则对通过该项资产业务投放的基础货币有较大的主动权;否则,中央银行就会因为要维持汇率的稳定而被动进入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平抑汇率,这样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对中央银行的外汇占款有很大影响,造成通过该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具有相当的被动性。

Ⅳ 中央银行怎么控制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通过他资产业务的变化影响到负债业务的变化,从而影响基础货币。

(1)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债权规模影响基础货币量。如果增加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即增加再贷款或再贴现,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基础货币增加。反之减少。

(2)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对财政的债权可以影响基础货币量。不管是透支还是购买财政债券,结果都是财政支出增加,流通中的货币增加,如存入银行,存款增加,准备金增加,如不存入银行现金增加,也是准备增加。反之减少。

(3)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外汇、黄金占款规模影响基础货币量。如果中央银行增加外汇黄金储备,如果向个人买入,导致现金增加,如果向企业、商业银行买入,导致存款增加,都会使基础货币增加;反之如果卖出,会导致现金或存款的减少,基础货币减少。

(4)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如何影响基础货币扩展阅读: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基础货币投放量来调控经济。

基础货币是银行体系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是中央银行各政策措施与最终目标之间关系的重要中介指标之一。

在现代银行体系中,中央银行对经济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控制基础货币的数量来实现的。

而中央银行在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率等货币政策时,都是通过影响基础货币中的准备金而发挥作用的。

中央银行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将增加,它们在其他情况不变时可动用的基础货币量相应减少。

信贷规模减少,从而通过乘数效应减少了货币供应量,造成通货紧缩,抑制投资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

中央银行若在公开市场上从商业银行或公众手中买进证券,便向市场投放了基础货币,虽然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将增加,但可动用的基础货币较之增加更大。

信贷规模增大,从而通过乘数效应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促进投资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并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参考资料来源:基础货币_网络

Ⅳ 简述中央银行如何通过资产业务来影响基础货币的变动

在贷款利率的设定~~ 设定高则缩小货比供应,设定高则增加货比供应。再贴现是同理。

Ⅵ 公开市场业务是怎样对货币供给量产生影响的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公开买卖债券等业务活动。
央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开展证券交易活动,可以调控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
央行买入债券,可以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
央行卖出债券,可以减少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

Ⅶ 中央银行通过市场化方式主动调控基础货币的途径有哪些

主要是通过控制基础货币的数量来实现的。而中央银行在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率等货币政策时,都是通过影响基础货币中的准备金而发挥作用的。中央银行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将增加,它们在其他情况不变时可动用的基础货币量相应减少,信贷规模减少,从而通过乘数效应减少了货币供应量,造成通货紧缩,抑制投资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中央银行若在公开市场上从商业银行或公众手中买进证券,便向市场投放了基础货币,虽然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将增加,但可动用的基础货币较之增加更大,信贷规模增大,从而通过乘数效应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促进投资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并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Ⅷ 如果中国人民银行向中国工商银行出售100万元国债,分析一下对基础货币有何影响

央行向外出售国债,就想减少货币的流动性,主要是通过减少银行的货币供给减少,市场流通的货币被,正常情况下,央行发行100万货币,假设在货币成数是4的情况下,市场上的货币总量就会增加400万!而这些增加往往是通过银行实现的!!央行将100万国债卖给银行,就可以从银行那里得到100万货币,银行就不能将100万带出,100就不会有货币放大的作用,最多可以减少400万的供给!!

Ⅸ 简述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如何引起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引起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的变化的方式:
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债权的变动。这是影响基础货币的最主要因素。一般来说,中央银行的这一债权增加,意味着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资产增加,同时也说明通过商业银行注入流通的基础货币增加,这必然引起...
2、国外净资产数额。国外净资产由外汇、黄金占款和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净资产构成。其中、外汇、黄金占款是中央银行用基础货币来收购的...
3、对政府债权净额。中央银行对政府债权净额增加通常由两条渠道形成:直接认购政府债券;贷款给财政以弥补财政赤字。无论哪条渠道都意味着中央银行通过财政部门把基础货币注人了流通领域。例如,我国1995年的财政借款存量为1600多亿元,对近几年的基础货币量产生了一定影响。
4、其他项目(净额)。这主要是指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以及中央银行在资金清算过程中应收应付款的增减变化。它们都会对基础货币量产生影响。
拓展资料:
1、中央银行是国家中居主导地位的金融中心机构,是国家干预和调控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负责制定并执行国家货币信用政策,独具货币发行权,实行金融监管。
2、银行的银行职能是指中央银行充当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银行的银行这一职能体现了中央银行是特殊金融机构的性质,是中央银行作为金融体系核心的基本条件。中央银行通过这一职能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活动施加影响,以达到调控宏观经济的目的。
3、集中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其必要性在于:为保障存款人的资金安全,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必须按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银行交存存款准备金,以保证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具备最低限度的支付能力。有助于中央银行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从而控制货币供应量。强化中央银行的资金实力,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为商业银行之间进行非现金清算创造条件。

Ⅹ 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是如何影响货币供给量的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入有价证券:→直接增加基础货币→调控货币供应量 买卖有价证券也可以影响有价证券价格→调节社会信用量。
效果:①主动性强,它可以按照政策目的主动进行操作; ②灵活性高,买卖数量、方向可以灵活控制;③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④影响范围广。局限性:①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实力;②要有一个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且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市场上证券种类齐全并达到一定规模;③必须有其它政策工具的配合。

热点内容
360股票纽交所退市 发布:2025-05-11 04:24:09 浏览:811
股权转让中的负债总额包括什么 发布:2025-05-11 04:23:20 浏览:225
b股分级基金有哪些 发布:2025-05-11 04:17:09 浏览:339
公司股权冻结需要什么手续 发布:2025-05-11 04:14:06 浏览:272
股票投资输了怎么办 发布:2025-05-11 04:09:49 浏览:476
怎么看基金募集结束 发布:2025-05-11 04:09:40 浏览:857
正邦科技股票发行价 发布:2025-05-11 03:54:03 浏览:646
哪些领域引起金融风暴 发布:2025-05-11 03:44:03 浏览:164
现在的钱和数字货币有什么区别 发布:2025-05-11 03:43:19 浏览:250
吉致金融怎么看车贷分期 发布:2025-05-11 03:21:59 浏览: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