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初期李渊王朝用的是什么货币
⑴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朝、元明、清朝各朝代分别使用什么货币
秦汉:秦半两、五铢钱
三国两晋南北朝:五铢钱
隋唐:五铢钱、开元通宝
宋朝:交子
元明:宝钞、银锭、铜钱
清朝:银锭、银元、铜钱
⑵ 唐朝用什么货币
开元通宝。
从唐高祖李渊到昭宣帝李柷,终唐一代凡290年,只发行了七八种钱币,而见于正史的仅有三种,即前述“开元通宝”和“乾封泉宝”、“乾元重宝”两种年号宝文钱。
这种情形与此前历代王朝让人眼花缭乱的钱制,自是一个鲜明的对照。从这里可以看出,唐朝的货币政策是十分稳定、有效的,而稳定的基础当然还在于钱币本身在市场流通中的积极表现。
唐朝早期社会开放,经济繁荣,“开元通宝”始终是货币流通中的主角。早期统治者对于控制物价,使通宝保持合理币值及较强购买力十分努力,这也是此时期被称作盛唐的重要特征之一。
至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发行了大面值、“以一当旧钱之十”的“乾封泉宝”,此钱制作精美,形制略大或等同于开元钱,但次年就因引起通货膨胀而停铸,又恢复了开元钱的行用。这是唐朝首次推行的大面值钱币。
(2)隋唐初期李渊王朝用的是什么货币扩展阅读
唐朝政府不断出台严厉打击私铸和滥铸等的法令,并禁断使用恶钱,但是由于铜钱供应量严重短缺,币值不断上升坚挺,私铸和滥铸有暴利可图,所以成效并不理想。 两税法实行以后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一大矛盾,突出表现为钱重物轻即所谓“钱荒”问题的不断恶化。
唐代大城市中出现了柜枋和飞钱。柜枋经营钱物寄付,在柜枋存钱的客户可以凭书贴(类似于支票)寄付钱财。这些都说明了商业在唐朝中期的繁荣。唐末,因为黄巢之乱和藩镇割据,人口锐减,社会经济规模再也未能达到开元盛世的水平。
唐朝中期的780年,统治者实行两税法,当年税钱1089万八千余缗,谷215万七千余石。821-824年年均税收3515.1228万贯、石,唐后期853年税收下降到925万余缗,其中盐利达278万余。随着唐朝对盐商压迫日益加剧,直接引发了黄巢起义。
⑶ 唐朝货币种类有哪些唐朝货币的变迁史是什么呢
唐朝是我国古代史上最著名的一个朝代,也是人才辈出的一个朝代。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他们的作品直至今日仍然被后世广泛传诵。正是因为唐朝的繁荣和繁盛,才留下了中华民族无数的文化瑰宝。在那个时候百姓安居乐业,富足安康。而现代社会的人文大多数关注的焦点,都在于如何挣钱养家的目标上。由此看出,从古至今,钱的多少是一个人民最关注的问题。那么作为中国古代最繁荣繁盛又令无数外国人羡慕的朝代,唐朝的货币种类和变迁史是什么呢?
再在之后唐代宗铸过大历元宝,但是这种货币应用的时间也不是很长。直到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货币才得到了真正的统一。
⑷ 景元通宝是哪个朝代
即开元通宝,公元617年隋太原留守李渊乘机起兵,攻克长安,次年隋亡,他在关中称帝,国号唐。武德四年废通行1300年的五铢钱,改铸开元通宝。
公元617年隋太原留守李渊乘机起兵,攻克长安,次年隋亡,他在关中称帝,国号唐。武德四年废通行1300年的五铢钱,改铸开元通宝。开元为开新朝之元,与开元年号无关。初期径2.4--2.5厘米,重3.8--4.2克,贞观年间斗米三五文而已。自玄宗后钱文四字稍欠匀称。德宗以后铸制粗陋,终唐近三百年,版别,样式繁多,另有金、银、铁、铅线,由于铸期长传世丰富。
目前正品成交价格2万元左右
⑸ 不用银子的唐朝,到底用什么当货币
秦统一中国,规定银不能作为货币,打破了银货币正常演化的过程。唐朝的时候,人们用铜钱或是绢帛作为货币,也就是“钱帛兼行”。
武德四年,李渊“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也就是说,李渊政权废除了自汉武帝时期就流通于市的五铢钱,开始使用开元通宝。开元通宝,也称开通元宝,是唐朝的第一种法定货币,也是整个唐朝流通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的钱币。除开元通宝,唐肃宗年间还发行过“乾元重宝”,代宗年间发行过“大历元宝”(史书无记载,但有存世实物),以及安禄山铸造的“得壹元宝”和“顺天元宝”等。
除了铜币,绢帛也是唐朝社会上流通的法定货币,这包括绫、罗、锦、缣等,都是比较有价值的丝织物。绢帛的使用比铜币更为广泛,尤其在赏赐、贿赂、答谢、征集军费时,绢帛一般都会替代铜币,若是在经济发展比较迅速,钱荒出现的时候,绢帛的通行更是弥补铜钱不足的重要方式。
不过自魏晋至隋唐,民间以银为称量货币,始终没有禁绝。唐代与各国通商非常兴盛,而当时波斯、阿拉伯、印度等国已广泛使用银币,这些银币不断流入中国外贸的兴起,带动内地大宗贸易以金银尤其是银作为支付手段。大体在唐末、五代时,白银出现了正式进入流通的趋势。不仅官廷的上次、进贡等大量用银,政府的军政经费也常常用银支付。
⑹ 上古到隋唐时期历朝历代的货币究竟是什么样的
只要有人生存的地方,必定要有交易,“以我所用换我所需”就是最基础的交易形式。在物资缺乏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以物换物的交易形式,当物资丰富的时候,以物换物的方式显然已经不再适合了。于是就需要一种可以和货物价值挂钩的媒介来作为交易物,因此货币应运而生。
在距今两万年前的远古时期就已经开始有了文明的雏形,有文明就会产生交易,在以物换物变得不现实的时候,远古先民就在思考着寻找一种合适的物品作为交易媒介。既然是交易媒介必定要易于储存和耐用,又不能随处都是,这就难倒了先民们。直到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他们发现海边的海贝具有便于储存和耐用的优点,而且当时的文明主要集中在内陆地区,海贝只有海边才产,因此稀少的要求海贝也符合。于是乎,古代先民们就将海贝作为货币用来和货物等价挂钩。
东吴时期的“大泉当千”铜钱
货币的种类以及历史太繁杂,下文再讲述唐朝时期至明清的货币变化。
⑺ 隋唐以后的货币是什么样的
隋唐时期国家法定的通货。南北朝时期由于南北分立﹐朝代更迭﹐加以私铸严重﹐货币品名甚多﹐轻重不等。隋文帝开皇元年(581)﹐更铸五铢钱﹐每千文重四斤二两﹐其它钱币禁止流通。文帝时﹐币值大体稳定。隋末私铸劣币的清况十分严重﹐千钱只有一斤重﹐甚至剪铁片﹑裁皮糊纸以为钱﹐币值下跌﹐物价大涨。武德四年(621)﹐唐高祖李渊废隋五铢钱﹐铸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每十文重一两﹐千文重六斤四两。字为欧阳询所书。自此以后﹐“钱”成为两以下一级的重量单位。中国钱币由此改称通宝﹑元宝或重宝﹐不再以重量为名称﹐钱文也由篆书改为以楷书为主。开元通宝轻重大小比较适中﹐便于流通。高宗干封元年(666)﹐铸干封泉宝﹐径一寸﹐重二铢六分﹐每文当开元通宝十文。
这是以年号名钱的开始﹐行用不到一年即废。高宗到玄宗开元年间﹐私铸盛行﹐恶钱泛滥。由于钱币数量不能满足流通的需要﹐政府严禁私铸和用好钱收买恶钱﹐都没有收到效果。天宝时﹐政府增加铸钱量﹐在绛州设三十炉﹐扬﹑润﹑宣﹑鄂﹑蔚等州各十炉﹐益﹑郴等州各五炉﹐洋州三炉﹐定州一炉﹐全国共设九十九座铸钱炉﹐每年用铜两百万斤﹐铸钱三十二万七千缗。肃宗干元元年(758)﹐由于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正在进行﹐国家经费不足﹐铸钱使第五琦铸干元重宝﹐钱径一寸﹐每缗重十斤﹐以一当开元通宝十﹔又令绛州铸重轮干元通宝﹐以一当开元通宝五十﹐与开元通宝钱并行。这种通货贬值的办法﹐虽然没有继续实行﹐但由于生产破坏﹐货重钱轻﹐物价腾贵。代宗即位后﹐干元钱和重轮钱皆以一当一。由于每缗用铜量较开元通宝要多﹐民间以干元﹑重轮钱销铸为铜器﹐不复行用。此后﹐铜贵钱贱﹐民间熔钱铸为铜器的越来越多﹐钱币越来越少﹐不能满足流通的需要﹐因此﹐自德宗贞元(785~805)以后﹐又发生了通货紧缩﹐货轻钱重﹐物价下跌的现象。大历(766~779)时匹绢值四千文﹐到贞元十九年(803)跌为八百文。这个价格一直通行到元和(806~820)﹑长庆(821~824))年间。
⑻ 景元通宝是哪个朝代
景元通宝是隋唐时期的货币。
⑼ 景元通宝是什么朝代的货币
是隋唐时期的货币。
公元617年隋太原留守李渊乘机起兵,攻克长安,次年隋亡,他在关中称帝,国号唐。武德四年废通行1300年的五铢钱,改铸开元通宝。开元为开新朝之元,与开元年号无关。初期径2.4--2.5厘米,重3.8--4.2克,贞观年间斗米三五文而已。
“通宝”名称为后世沿用,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号(国号),如唐代的“建中通宝”,南唐的“大唐通宝”、“唐国通宝”,北宋的“太平通宝”。
南宋的“大宋通宝”,明代的“永乐通宝”,清代的“康熙通宝”、“宣统通宝”等。辛亥革命后,云南、福建还曾试铸“民国通宝”。“通宝”钱一直流通了 1300多年,在我国货币史上占主导地位。
(9)隋唐初期李渊王朝用的是什么货币扩展阅读
通宝的来历:
唐高祖武德四年,铸造开元通宝。开元意思为开创新纪元,通宝的意思是“通行宝货”,以后历代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
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了,而改称宝。如南唐的“大唐通宝",“唐国通宝”、宋“太平通宝”、明“永乐通宝”、清“康熙通宝”等等。货币称宝是有其社会意义的,这就是货币的威力增大了。
⑽ 李渊时期用什么货币
李渊初入长安时,民间使用的是隋代的轻钱,积八九万枚才满米斛,乃于武德四年,一改历代以铢,两为钱名的货币制度,铸行成为通宝的钱币,取名为开元通宝,也有读作“开通元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