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求利率论又称什么
『壹』 利率决定理论
利率决定理论也经历了古典利率理论、凯恩斯利率理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IS—LM利率分析以及当代动态的利率模型的演变、发展过程。
马 克思的利率决定论是建立在对利息的来源和本质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考虑了制度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的利率理论,其理论核心是利率是由平均利润率决定的。马 克思揭示,利息是贷出资本的资本家从借入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割出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而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 决平均利润率。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在平均利润率与零之间,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率;二是总利润在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进行分配的比例。这一 比例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借贷双方的供求关系及其竞争,一般来说,供大于求时利率下降;供不应求时利率上升。此外,法律、习惯等也有较大作用。马克思的理论对 于说明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利率决定问题具有指导意义。利息的独立化,对于真正显示资金使用者在再生产过程中所起的能动作用有积极意义。
西方的利率决定论大都着眼于供求对比关系的分析,认为利率是种价格。 其分歧在于什么样的供求关系决定利率。从借款人的角度来看,利率是使用资本的单位成本,是借款人使用贷款人的货币资本而向贷款人支付的价格;从贷款人的角 度来看,利率是贷款人借出货币资本所获得的报酬率。如果用i表示利率、用I表示利息额、用P表示本金,则利率可用公式表示为:i=I/P
马歇尔的实际利率论就强调非货币的实际因素——生产率和节约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生产率由边际投资倾向表示,节约用边际储蓄倾向表示。投资量是利率的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利率的变化则取决于投资量和储蓄量的均衡点;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希克斯等人则认为以上理论没有考虑收入的因素,因而无法确定利率水平,于是于1937年提出了一般均衡理论基础上的IS-LM模型。从而建立了一种在储蓄和投资、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这四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之下的利率与收入同时决定的理论。
根据此模型,利率的决定取决于储蓄供给、投资需要、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四个因素,导致储蓄投资、货币供求变动的因素都将影响到利率水平。这种理论的特点是一般均衡分析。该理论在比较严密的理论框架下,把古典理论的商品市场均衡和凯恩斯理论的货币市场均衡有机的统一在一起。
凯恩斯的货币供求论认为决定利率是货币因素而非实际因素。货币供应是由中央银行决定,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当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增强则倾向于增加货币持有数量,因此利率是由流动性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共同决定的;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是新古典学派的利率理论,是为修正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而提出的。实际上可看成古典利率理论和凯恩斯理论的一种综合。可贷资金论综合了前两种利率决定论,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的,供给包括总储蓄和银行新增的货币量,需求包括总投资和新增的货币需求量,利率的决定取决于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贰』 则收入增加时,货币需求与利率怎么变化
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收入增加,导致货币需求曲线右移,货币需求增加,同时,因为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供给曲线不动,因为货币需求曲线右移,利率也会上升。
由于在给定的货币供给下,收入水平的上升增加了货币需求量,因此必须通过利率的上升,造成货币的投机性需求的下降,才会恢复货币市场上的均衡,所以货币需求曲线是正斜率的。
(2)货币供求利率论又称什么扩展阅读:
利息率的高低,影响利息率的因素,主要有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或资本的供求关系。此外还有承诺交付货币的时间长度以及所承担风险的程度。利息率政策是西方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政府为了干预经济,可通过变动利息率的办法来间接调节通货。
在萧条时期,降低利息率,扩大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发展。在膨胀时期,提高利息率,减少货币供应,抑制经济的恶性发展。所以,利率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叁』 如何进行比较西方三种利率理论(真实利率理论、凯恩斯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和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一、真实利率理论
真实利率理论即古典利率理论是从资本的供给和资本的需求两个方面来分析利率的形成和决定的。资本的供给来自社会储蓄,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资本的需求来自社会投资,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储蓄与投资相等时决定均衡利率水平。
二、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凯恩斯认为,在中央银行制度下,货币的供给基本上为一国的货币当局所控制,是外生变量,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不受利率影响的与利率轴平行的线。同时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与利率是负相关,所以货币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货币供求的均衡点决定利率的均衡水平。
三、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认为利率是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兼顾古典学派的利率理论和凯恩斯的利率理论,同时考虑了货币因素和实际因素对利率的决定作用。
1、可贷资金的需求来自两部分
投资这是可贷资金需求的主要部分,与利率呈负相关。货币的窖藏,储蓄者以现金形式保留一部分在手中而不是全部贷出的部分。
2、可贷资金的供给来自两部分
储蓄是可贷资金供给的主要来源,与利率呈正相关。货币供给的增加量,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给和信用创造来提供可贷资金,与利率呈正相关。
3、利率由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决定。
(3)货币供求利率论又称什么扩展阅读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是新古典学派的利率理论,是为修正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而提出的。实际上可看成古典利率理论和凯恩斯理论的一种综合。可贷资金论综合了前两种利率决定论,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的,利率的决定取决于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按照可贷资金理论,借贷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均包括两个方面:借贷资金的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金额;借货资金的供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用公式表示:
DL=I+ΔMD,SL=S+ΔMS (2-12)
其中:DL为借贷资金的需求SL为借贷资金的供给;ΔMD为该时期内货币需求的改变量;△MS为该时期内货币供给的改变量。就总体来说,均衡条件为:I+△MD=S+△MS。
『肆』 利率是非常重要的金融指标,那么,在不同的货币需求理论中,是如何看待利率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8-05
『伍』 认为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对比状况的利率决定理论是什么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认为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于平均润率。像是西方的利率决定理论着眼于利率变动取决于供求对比关系,主要有三种利率决定理论。利率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和制度因素。(一)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周期、通货膨胀、税收等对利率的影响。(二)政策因素指一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等经济政策的实施对利率影响。(三)制度因素主要指利率管制下的利率状况。我国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主要有利润的平均水平,资金的供求状况,物价变动的幅度,国际经济环境与政策性因素等。
『陆』 金融学中,影响和决定利率的因素
决定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有:
(1)利润率的平均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息仍作为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因而利息率也是由平均利润率决定的。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与改革实践,这种制约作用可以概括为:利率的总水平要适应大多数企业的负担能力。也就是说,利率总水平不能太高,太高了大多数企业承受不了;相反,利率总水平也不能太低,太低了不能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
(2)资金的供求状况。在平均利润率既定时,利息率的变动则取决于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与企业利润的比例。而这个比例是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双方通过竞争确定的。一般地,当借贷资本供不应求时,借贷双方的竞争结果将促进利率上升;相反,当借贷资本供过于求时,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利率下降。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作为金融市场上的商品的“价格”——利率,与其他商品的价格一样受供求规律的制约,因而资金的供求状况对利率水平的高低仍然有决定性作用。
(3)物价变动的幅度。由于价格具有刚性,变动的趋势一般是上涨,因而怎样使自己持有的货币不贬值,或遭受贬值后如何取得补偿,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这种关心使得从事经营货币资金的银行必须使吸收存款的名义利率适应物价上涨的幅度,否则难以吸收存款;同时也必须使贷款的名义利率适应物价上涨的幅度,否则难以获得投资收益。所以,名义利率水平与物价水平具有同步发展的趋势,物价变动的幅度制约着名义利率水平的高低。
(4)国际经济的环境。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在这种情况下,利率也不可避免地受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国际间资金的流动,通过改变我国的资金供给量影响我国的利率水平;②我国的利率水平还要受国际间商品竞争的影响;③我国的利率水平,还受国家的外汇储备量的多少和利用外资政策的影响。
(5)政策性因素。自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的利率基本上属于管制利率类型,利率由国务院统一制定,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在利率水平的制定与执行中,要受到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例如,建国后至十年动乱期间,我国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以稳定物价、稳定市场。1978年以来,对一些部门、企业实行差别利率,体现出政策性的引导或政策性的限制。可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率不是完全随着信贷资金的供求状况自由波动,它还取决于国家调节经济的需要,并受国家的控制和调节。
『柒』 关于利率的决定有哪些代表性观点
关于利率的决定,也有着多种理论,其中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认为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于平均润率。西方的利率决定理论着眼于利率变动取决于供求对比关系,主要有三种利率决定理论。
利率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和制度因素。
(一)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周期、通货膨胀、税收等对利率的影响。
(二)政策因素指一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等经济政策的实施对利率影响。
(三)制度因素主要指利率管制下的利率状况。
我国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主要有利润的平均水平,资金的供求状况,物价变动的幅度,国际经济环境与政策性因素等。
(一)利润的平均水平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利息也是由平均利润率决定的。
(二)资金的供求状况指借贷资本供不应求时,借贷双方的竞争使利率上升;供过于求时,利率下降。
(三)物价变动的幅度制约着名义利率水平的高低。
(四)国际经济的环境指国际间资金流动、商品竞争、外汇储备量及外资政策都会对利率产生影响。
(五)政策性因素指利率取决于国家调节经济的需要,是实现经济目标的工具。
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