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兵工厂市值会是多少
1. 张之洞的汉阳造有多牛中国军队用了半个多世纪,抗美援朝都没扔
清朝末年张之洞在武汉汉阳建造了汉阳兵工厂。这座中国自己的兵工厂建成后,估计张之洞自己都没有想到,汉阳造竟然成了中国后来最靠谱的武器。抗日战争能打赢,就有他的贡献。除了抗日战争,到了抗美援朝都还有汉阳造的身影。那么,这款步枪到底是什么性能让他如此耐用呢?
洋务运动开始后,原本作为“清流”鄙视洋务的张之洞做了地方大员后,突然意识到先进工业的重要性。1884年中法战争后,了解到先进武器可以帮助自己战胜列强后,就让此时在德国的洪钧了解制造步枪的相关情况。就这样,张之洞拍板开始建自己的兵工厂。汉阳兵工厂,不要看是在汉阳,实际上一开始并不打算在汉阳。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张之洞当时是两广总督。就在张之洞搞到八十万两准备建厂的时候,他从两广总督变成了湖广总督。一番讨论之后,汉阳兵工厂终于在汉阳建成。
汉阳兵工厂成立后,所生产的步枪品种是德国当时现役使用的挂毛瑟牌子的Gew.1888式步枪,又称“委员会步枪”。其看起来是德国现役,实际上德军很快就淘汰了这款步枪。一个主要问题是这款步枪,问题多多,且使用圆子弹头。按照当时张之洞的构想,使用欧洲陆军第一强国德国的武器就是稳妥的。汉阳造就这样成为了中国 历史 上一支五十年不倒的传奇步枪。
汉阳造没有赶上甲午战争,因为那是淮军打的。主力武器都是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生产的美国货。而八国联军进北京更像是一场闹剧,东南地区有识之士的汉人采取东南互保。汉阳造经历的第一个大 历史 就是辛亥革命。汉阳造从1895年到1909年,兵工厂共生产了约13万支步枪。其中大部分都分给了清朝编练的新军。新军是辛亥革命的主力,当然这第一枪就是汉阳造打响的。
经历了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没几年就去世了。北洋大老板之后的中国开始进入军阀混战时期。对于军阀来说,汉阳兵工厂已经是中国最靠谱的兵工厂了。谁掌握了他谁都会尽力维护。除了维护,就是让他拼命的生产。毕竟打仗是要用枪的。在民国时期,汉阳造一天可以造200支。之后汉阳兵工厂又经历了老蒋的南京政府,南昌起义,到抗日战争。可以说,不管是北洋军、国民革命军还是红军,手里的武器最多的当然就是张之洞留下来的汉阳造。虽然此后老蒋想用真正的毛瑟M1924步枪来取代经过数次改版的汉阳造。但是抗日战争的爆发让这一想法没有完成。
在抗日战争中,随着中国入海口的相继丢失,汉阳造成了抗战中期中国军人最为仰仗的武器。汉阳造直到1944年,随着大量美国武器进入才停产。别以为汉阳造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实际上并没有。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汉阳造依然存在。只是此时的汉阳造已经不是一线武器,而是装备到了民兵手里。
2. 江南制造总局在1917年的产量和汉阳兵工厂产量对比
不如汉阳兵工厂,要知道汉阳兵工厂一度是no1.
3. 汉阳造的后续经历
工程八营旧址在今日武昌紫阳湖东侧(现湖北省总工会院内),在解放初尚存有 3 栋平房,解放后按原貌进行了重修,其中两栋改修。现当日营楼均已不复存在,操练的场地也建了高楼。1987 年 10 月 10 日,武汉市政府在此立纪念碑。碑高 4 米余,麻石砌成。上方是大理石雕成的三支汉阳造步枪,三足鼎立;碑座的正面刻有“辛亥武昌起义工程营发难处”字样,两侧为九角十八星旗,背面刻有记述工程营发难始末的碑文。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关于辛亥革命的浮雕中,士兵们手持的正是汉阳造步枪。由此,开始时一波三折的汉阳造八八式步枪,一帆风顺,一直生产到 1944 年,经历了半个世纪,其寿命超过了任何一种曾在中国生产过的武器。
1938 年 2 月,汉阳兵工厂改称第 1 兵工厂,后因日军逼近武汉,奉令迁往湖南辰溪,将制炮厂交给炮兵技术处,后成立 50 厂忠恕分厂。并将制枪厂并入民国军政部兵工署第 21 厂(当时在四川重庆,原南京金陵兵工厂),继续生产 88 式。
1946 年,因抗战胜利,兵工复员,该厂于 9 月奉令结束。
在军阀混战的时代,一直到抗战结束,汉阳造在中国一直是主力武器之一,由清朝新军开始,北洋军、北伐军、中央军、红军,汉阳造武装了无数的中国部队。到了八年抗战,抵御外侮,可算是老树开花又逢春。直到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仍有许多部队持着汉阳造,在冰天雪地中与十六国联军拚杀。
4. 汉阳造88式步枪的产量
汉阳兵工厂生产的记录如下:
1896年开工生产。第一年生产1,300枝步枪。
1901年,生产步枪2500枝,马枪316枝。
1902年湖北枪炮局对1895年至1901年生产数量四柱表。造成快枪22500枝。马枪316枝。
1904年,当时可以日产步枪50枝。
1910年的‘湖北兵工钢药厂历年及宣统元年造成拨解实存各项军火表册’,记载了由1895年至1909年年底的生产总共数量:造成“毛瑟”步枪121974枝、“毛瑟”马枪8062枝。
进入民国之后,由于北洋政府财务匮乏,又连年战乱,汉阳造的生产非常不规则,多时可达每日200枝,但有时因材料用尽,无力添购,直至停工待料的局面。
1915年时,年生产10000枝左右。
1920年时,年生产18000枝。
根据中国近代兵器工业记载,1912年至1927年,汉阳兵工厂一共生产步枪577982枝;但并未注明该数字由何得出。
1932年时,每月可生产4700枝。
1933年只生产了5800枝。
1934年生产了38400枝。
1937年7月,抗战开始,武汉地区立即受到日军占领的威胁,湖北兵工厂改名为第一兵工厂,1938年初奉命向后方迁移,先迁往湖南辰溪,后枪厂又迁往四川重庆,1938年7月并入21兵工厂,1939年1月在重庆复工生产,改名为汉式七九步枪,至1944年停产之产量如下表: 品名/年度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汉式七九步枪 41500 53814 31500 46600 33400 350 参照已知汉阳造的序号,有日期最早的一把是“乙3H3275”,日期是21-2。由此算出,由1A0001至3H3275为593216。减去1909年前的产量,得出1910至1932年初的产量为463180枝。
原已知序号中印有汉阳兵工厂五角星记,最高的是乙4I7654,日期是26-12。由此算出,由3H3275至4I7654为274352枝。
又出现一把1938年2月的汉阳造,序号“乙4J6403”,大约正在迁厂之前制造。因此可以概算出在原址生产的汉阳造大约是:876316把。加上战时21厂生产了207164把,总数则为1083480。 年份 1895-1909 1910-1932 1932-1938 1939-1944 合计 数量 130036 463180 283100 207164 1083480
5. 湖北汉阳兵工厂造银锭吗
湖北汉阳兵工厂造银锭。根据相关资料查询汉阳兵工厂是晚清时期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张之洞到湖北后主持创办的军工制造企业,原名湖北枪炮厂,于1892年动工,1894年建成,据当年在新军第八镇(师)21标一个士兵的回忆,当年第八镇的银锭全部是汉阳兵工厂出产。
6. 汉阳造 简介
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汉创建了汉阳兵工厂,开始研制中国自己的武器。主人公刘汉阳的父亲刘鄂是枪炮师陈江南的徒弟,刘鄂与江雷、荆尚柯、夏之前并称为四大弟子。就在他们研制武器取得重大成果的时候,师父陈江南却成为了一场阴谋的牺牲品,在研制现场被炸死。四大弟子决心查明真相为师报仇,并立誓研制出中国自己的制式步枪——汉阳造。
造枪者更造人,兄弟四人无法抵挡历史大潮的浪头,他们投身辛亥革命,江雷为此献出生命,刘鄂也在武器试验中丧生,命运沉浮中荆尚柯退居山野,夏之前与日本妻子专注于生意场,却不知自己早已被日本间谍暗中利用。
汉阳:
汉阳区为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之一,因位于古汉水之阳而得名,地处武汉市西南部,长江和汉江交汇处,与武昌、汉口隔江鼎立形成武汉三镇。独居一镇的汉阳区,东濒长江,北依汉水,是长江黄金水道与京广铁路大动脉的十字交汇点,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
7. 央企改革湖南天雁和谁重组
西仪股份和湖南天雁重组。两个企业都是兵器装备集团子公司,各自市值50亿左右,都涉足汽车零配件,两者主要产品不存在冲突,两者合并完全可以扩展各自原有市场规模,西仪可以换股方式吸收天雁,两者合并专注于汽车零配件研发,西仪在21年改革时,吸收汉阳兵工涉足军工火器制造,所以西仪吸收天雁更为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