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如何将资源环境货币化

如何将资源环境货币化

发布时间: 2022-12-30 09:34:36

⑴ 环境成本核算方法

随着绿色经济在越来越多国家的兴起与发展,环境成本核算方法受到各国的重视。环境成本理论认为,资源环境是经济发展投入的一部分,在衡量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时应把资源环境成本考虑在内,资源环境成本越高,经济发展可持续性越低。近代以来,发达国家快速工业化实际上是建立在对资源环境无价利用的基础上,以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为代价而取得的[41]。其后果是夸大了以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为表征的经济增长。为了提高人们对环境价值的认识和推进环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必要对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进行核算,以价值为度量来表示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大小,同时对传统GDP进行修正。

国际上对经济发展环境成本的探索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尝试定量测算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对应关系,提出了生态需求指数的概念[42]。1972年Tobin等提出净经济福利指标,主张应该把都市中的污染等经济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成本从GDP中扣除。1990年,在联合国的支持下,墨西哥率先开展了绿色GDP核算,将石油、各种用地、水、空气、土壤和森林列入环境经济核算范围[43]。1993年联合国统计署与世界银行合作将环境与资源成本纳入修订的国民经济账户体系框架中,推出了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账户(SEEA)体系[44],标志着绿色GDP在世界范围内的正式确立。挪威、美国、荷兰、德国、芬兰等国家先后建立了绿色GDP核算体系,开展了自然资源核算、污染环境损失成本核算、环境污染实物量核算、环境保护投入产出核算。1996~1999年,北京大学对开展了我国资源-经济-环境综合核算,建立了我国国家尺度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框架[45]。中国环境规划院等完成了2004~2010年全国环境经济核算研究报告,核算内容基本遵循联合国发布的SEEA体系,但不包括自然资源耗减成本的核算。核算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代价持续增长,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破坏压力日益增大。

环境成本核算通过量化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货币化关系,可以为制定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政策提供基础依据。由于对绿色GDP核算存在不同的认识,很多国家仍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未达到预期的应用效果。绿色GDP核算在实践层面仍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有部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价值核算在技术上存在困难,核算方法繁多,不同方法测算的结果缺乏可比性。

⑵ 自然资源货币化是什么意思

自然资源货币化指的就是,把我们周围的自然资源给他订量定价,从而以货币的形式纳入到统计数据中。

⑶ 什么是经济货币化,它的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机制作为配置社会资源基本手段的一种经济体制。它是高度发达的、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大商品经济,其最基本的特征是经济资源商品化、经济关系货币化、市场价格自由化和经济系统开放化。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指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只能作为经济运行的调节者,通过投资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利率、汇率、税率,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
所谓经济货币化是指经济过程通过货币来实现和推动。首先,商品生产要以货币流通为先导,货币是推动生产的重要杠杆。在生产要素商品化的前提下,生产者不首先掌握一定量的货币,生产要素的结合就不能实现,再生产就难以进行。货币数量的多少,也会对再生产产生重要影响。货币供应过少,产品不容易实现货币价值,反之,货币供应过多,将会助长生产扩张、价格暴涨等。 货币供应的结构与流向,代表了经济财富的分配,影响各类资产和生产要素在各部门的分配比例,从而影响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各种生产要素的价值,借助于货币来衡量,这是实现生产要素结合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用统一的货币为尺度,才能比较各中生产要素在各部门、各经济主体投入的效益,从而选择确定最佳方案,提高经济效益。其次,在分配方面,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都需要借助于货币来进行。国家、企业、个人,都以货币形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经过分配,在流通领域形成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再次,在流通领域,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联结着生产与消费。
近年来,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货币化过程大大加快了,尤其是在流通领域、投资领域、分配领域、消费领域、农村经济的货币化方面,有了明显提高。货币收支结余增长速度远远超过货币收支的增长速度,反映了实物资产向货币资产转化进程的加快。货币资产是流动性最强的一种资产。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可以随时转化为其他各种资产。以货币形式保存财富最为方便。 接着,再来看看资产货币化。资产货币化后,资产的自然价值与其社会价值相分离,并使其社会价值所含的财富能量汇入到全社会的总能量之中,更有利它的流动,和发挥它们的效率。从我国现实的实际情况看,资产货币化可使闲置的资产得到充分利用,大大增强资产的流动性,进而促进资产利用率的提高。具体来说:
1、资产货币化可以变闲置资产为有用的资产。资产货币化,可以刺激人们盈利观念的兴起,刺激人们强化的增殖动机。当社会某一主体,或企业、或个人手中掌握一定量货币而不使用时,就意味着社会上有价值相等的商品物资无人购买、利用,从而处于闲置状态。如果闲置物资超过了社会必要的、正常的应付生产和市场供应之需的物资储备量,就意味着是一种浪费。资产货币化就可以使有使用价值的资产能充分发挥其效用。资产货币化,使资产所有者可以随时把货币抛放出去,收取租金或利息。这将有助于带动闲置物资的运转。
从金融部门的角度看,通过各种途径,把闲置货币聚集起来,形成巨额的货币资财,贷放给一些企业,这些企业可以用货币去购买相应的处于闲置状态的物资,使之作为现实的生产要素发挥作用,由此相对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增加人们的收入,形成良性循环。而且,金融部门的这种聚资方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它并不影响企业和个人使用自己的资产。这是因为,客户在银行的存款,会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存款余额。存款人是此存彼取,此取彼存,而不会把存款提光。资产金融在不触动资产所有者的所有权的条件下,为充分利用这些资产提供了可能。
2、资产货币化可以促进资产的优化配置。不同企业乃至不同的个人,由于占有的生产技术条件、环境以及经营管理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决定了各自利用所占有的资产会产生极不相同的经济效益。由此产生了资产优化配置的要求。按照经济效益的原则,各资产所有者或占有者,并不要求直接使用各自的资产,直接使用各自资产有碍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资产的货币化,特别是开放金融市场,可以促资产向经济效益高的部门和企业流动,从而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以股票为例,股票不能还本,如果股票不能买卖,那就意味着股份企业永久地占用了股票所有者的资产。如果股票所有者想更换自己的投资领域,选择盈利性更强的资产,就会遇到困难。为了不影响资产所有者调整自己的投资选择,通过开放金融市场,允许股票的自由买卖,可以保证所有者的优化选择权。由于形成了投资优化的重要机制。

⑷ 环境效益评价的货币化技术有哪些

社会效益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表明,可持续性的经济增长需要有可持续性的能源产出作支撑。但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化石能源的有限性已经多次为人类敲响了警钟。目前,国内外都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我党和国家也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由于地源热泵技术在国内外均属节约资源、充分利用再生能源、改善环境的重要建筑节能技术之一,各国都在大力推广应用这一技术。采用地源热泵技术供热的工程,可大大降低供热的燃料消耗,在节能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燃烧矿物燃料而引起的CO2和其他温室气体及污染物的排放,地源热泵的设备安装使用较简单,可直接安装在建筑物内部的热泵机房里,减少城市供热管网的建设,对城市原有的道路也没有破坏性。
吉林省地下水资源量按地区的分布情况是:
长春市为12.38亿立方米,占全省地下水资源量的10.94%;综合吉林省的地理、地址和水文等条件来看,我省大部分地区都适于地源热泵技术的推广和使用,热泵技术工程的推广将为长春市带来的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省的节能减排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随着全球范围内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倡导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我国因资源紧张,己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工业废水及地下水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低品位热能,如果能把这些能量全部利用,将会非常可观。水源热泵系统没有锅炉,节省机房面积,保护环境。不用消耗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宝贵的一次性不可再生的能源,不排放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硫等气体,除使用少量的电能以外,其运行没有任何污染。
工业废水及地下水中蕴含着丰富的低品位热能均来自太阳能,太阳能被地球浅层土壤吸收,转化为地球浅层地热能,地表浅层的地热能资源量大而广,无处不在,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可再生能源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大主题和共同行动,是我国制订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人们对能源危机和环保问题严峻性的认识的提高,水源热泵技术在我国建筑空调系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采用水源热泵作为冷热源、进行供热水、供暖和空调的建筑越来越多。
因此本示范项目具有显著的节能、节水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效果。该项目污染物零排放,有效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
环境影响分析
随着地球上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的不断消耗,充分开发利用地下水中蕴含的巨大的低品位热源这一可再生的、清洁的能源,正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地下水蕴含的能源,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节约型建筑是整个社会落实这一战略决策的重要举措。深入开展节约型社会建设工作,不仅可以促进资源节约,降低建筑成本,在社会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还有利于促使广大人民树立节能环保意识,掌握节能环保技能,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节能节水工作是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节能节水工作,将有效地促进人类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全面开展。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文件建科[2008]90号的文件精神。各高等学校应针对不同建筑特点和能源消费类型,在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基础上,对既有高耗能建筑的围护结构、中央空调、采暖、照明和用电设备等进行了节能改造,对用电设备和电力分配系统进行系统性诊断和分析,加装节电设备,实现用电系统整体优化,提高电效。积极采用节水系统、节水器具和设备,合理利用非传统水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推广使用浅层热泵、新能源,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范围。吉林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示范项目的落实和推广将带动各大单位集体做到节约型社会建设,真正起到宣传我国能源现状与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同时也将对社会各界节能起到示范作用,有利于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程。

热点内容
主力机构基金怎么看 发布:2025-07-13 03:58:08 浏览:223
瑞安股票交易员 发布:2025-07-13 03:57:19 浏览:813
鹏华添利交易型货币基金怎么样 发布:2025-07-13 03:46:29 浏览:668
汉威科技股票百度百科 发布:2025-07-13 03:34:16 浏览:929
奔驰金融合同到期没钱还怎么办 发布:2025-07-13 03:32:09 浏览:84
哪里看基金一个月来涨跌排行 发布:2025-07-13 03:22:22 浏览:386
什么理财产品最保持收益 发布:2025-07-13 03:17:22 浏览:82
期货指数下跌多少全部卖出 发布:2025-07-13 03:17:20 浏览:616
大修基金到底交多少 发布:2025-07-13 03:02:26 浏览:209
哪个基金软件能够在桌面展示 发布:2025-07-13 02:52:43 浏览: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