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印刷本国货币是什么

印刷本国货币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2-12-30 12:11:04

⑴ 国家印刷纸币是根据什么指标来印刷的呢

货币发行有双重含义:一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向社会;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掌握本国货币发行权,又称为“发行的银行".人民币的具体发行由中国人民银行设置的发行基金保管库(简称发行库)来办理。人民币的发行程序大致分为四步:
(1)提出人民币的发行计划,确定年度货币供应量。每年由人民银行总行根据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出货币发行和回笼计划,报国务院审批后,具体组织实施。包括负责票币设计、印制和储备。
(2)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报批的货币供应量计划。
(3)进行发行基金的调拨。发行基金是中央银行为国家保管的待发行的货币。它是货币发行的准备基金,不具备货币的性质,由设置发行库的各级人民银行保管,总行统一掌管,发行基金的动用权属于总库。4)普通银行业务库日常现金收付。人民币的货币发行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的现金收付业务活动来实现的。各商业银行将人民银行发行库的发行基金调入业务库后,再从业务库通过现金出纳支付给各单位和个人,人民币钞票就进入市场。这称为“现金投放”。同时,各商业银行每日都要从市场回收一定的现金,当业务库的库存货币超过规定的限额时,超出部分要送交发行库保管。这称为“现金归行”。货币从发行库到业务库的过程叫“出库”,即货币发行;货币从业务库回到发行库的过程叫“入库”,即货币回笼。

⑵ 国家印刷钞票是为了什么的,谢谢啦

这需要理解货币(钞票)的作用。
说句可以理解的话:货币就相当于是一种借条。它是国家开出来的,以国家信誉作为担保的一种借条。与普通借条的差异在于,它是必须被接收的,除非是退市的旧版本钞票,其它正常流通的钞票,任何企业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
在最原始的时代,使用的是“物物交换”,再继续就不说了,历史书上有教的。。。中国最早的流通过的钞票,应该算是宋朝的“交子”了,可惜宋朝时运不济,经济能力与贪污腐败,造成它的最终失败命运。
现在,你生产出来的东西,不可能直接用黄金交易,那么就只能用这种相互间认可,可转让的借条来进行交易了。
当然,钞票不是随意想发行就能发行的,它必须在当前的国家经济基础上进行发行。。否则,就会出现所谓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常规的理解就是钱的贬值与升值。

⑶ 中国的印刷货币是m0还是m1

都不是
M0指的是指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
但是印刷的货币和M0的概念不是完全相同的
因为印刷货币的概念是大于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的
因此印刷货币既不是M0也不是M1

⑷ 国家会不会偷偷印钱

国家不会偷偷印钱。
一、任何国家都不得以任何形式私自印刷他国货币
根据各国的相关规定来看,本国的货币只有本国的央行可以印刷。如果其他国家偷偷印刷别国的货币,那么就将会被视作违反国际市场规定的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国际法律也将会对此作出相应的惩罚。
除此之外,国际上的其他主权国家,也都会对这个国家的行为感到非常不耻。未来这个国家想要在国际社会中继续生存下去,除非换领导班子,否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国际社会是一个大规模的群体,各国的行为都将会影响到这个国家在国际社会当中的生存状态。
如果真的做出了有违国际公约和国际法律的事情,那么一定会遭到其他国家的共同制裁。任何破坏规则者的存在,都将会影响这个国际社会按照既定的规则运行和发展。最好的办法,就是消除一切破坏的力量,让国际社会运行的更加稳妥。
在这一过程当中,我们也不能存在侥幸的心理。只要做了,就终究会有暴露的时候。就算一切都在他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经营着,那么对方国家也会因为市场上流通货币的大量增加而有所警觉。顺藤摸瓜,最后总能找到线索。
拓展
一、想要伪造他国货币并不容易
事实上,一个国家想要伪造其他国家的货币,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货币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生产制造货币的过程当中,往往都会非常讲究用料和印刷特征。
去过货币博物馆的朋友们一定都知道,世界各国的货币虽然乍一看都长得差不多,但实际在用料和设计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仅仅是通过肉眼来判断,根本不能把全部的细微之处都尽数掌握。
在制造的过程中,也一定会面对更多的困难。正是因为设计和制造工艺的繁杂,才会让世界各国的货币都有多种防伪的办法。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如果大家不是内部人员,基本上都很难知道这些防伪标识都是怎么做出来的。
事实上,在几十年前的特殊历史时期,日方就曾有过类似的做法。他们通过大规模印刷我国官方货币的方式,破坏我国的经济体系,最终导致国内严重的通货膨胀。在当时,买一根油条甚至都需要提着两吊子纸币去购买。
当时日方之所以能够顺利达成这样的目的,主要还是因为纸币的印刷水平并没有今天这么先进。毕竟当时我国还是民国时期,科技发展水平并不算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所印刷出来的纸币,也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至于防伪标识的隐秘性,那就更不必多说了。
日方很快就掌握了印刷民国货币的办法,伴随着大量伪造民国货币的流入,国内的经济体系很快就崩塌。在超高的通货膨胀之下,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很多原本过着幸福小康生活的家庭,也在旦夕之间沦为街头要饭的乞丐。
从人道主义的角度上来看,这样的做法不仅仅会给另一国家的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同时还会影响到这一国家的社会民生,是非常不人道的做法。也正是因此,现如今的国际市场对诸如此类的行为一直都有着较高的关注度。如果有国家被发现存在这样的行为,就将会激起国际社会的公愤。不仅仅会对其进行严厉的制裁和打击,同时还会名誉扫地。
而一旦国际经济体系遭到破坏,那么身处于国际社会当中的每一个国家,都将会遭受巨大的冲击。作为始作俑者的国家,也同样难以在这场洪流当中保全自身。所以说这样的做法,就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虽然能在短时间内达成目的。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还需要为这样的错误行为付出代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
第十八条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印制、发行。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新版人民币,应当将发行时间、面额、图案、式样、规格予以公告。
第十九条禁止伪造、变造人民币。禁止出售、购买伪造、变造的人民币。禁止运输、持有、使用伪造、变造的人民币。禁止故意毁损人民币。禁止在宣传品、出版物或者其他商品上非法使用人民币图样。
第二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印制、发售代币票券,以代替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
第二十一条残缺、污损的人民币,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兑换,并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收回、销毁。
第二十二条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人民币发行库,在其分支机构设立分支库。分支库调拔人民币发行基金,应当按照上级库的调拨命令办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规定,动用发行基金。

⑸ (1/4) 世界各国在印刷本国货币符号——纸币时,都规定了纸币的名称、式样以及面值,但不能规定纸币的购...

您的问题,世界各国在印刷本国货币符号——纸币时,都规定了纸币的名称、式样以及面值,但不能规定纸币的购买力。这说明: A.纸币的面值和实际购买力,确实是的!

⑹ 什么是本国货币

你是中国人,本国货币就是人民币!若是美国人,本国货币就是美元!以此类推!

⑺ 本国货币的定义

1.1货币的定义

经济学中被称为货币的东西,就是日常人们生活中被称为钱的东西。由于货币在不同时期,存在的形式有所不同,因此,人们对货币的定义有所侧重。一些经济学家从实物货币或商品货币出发来定义货币,注重货币的内在价值,从商品的内在矛盾来揭示货币的产生及属性;一些经济学家从商品交换的“便利”出发,注重货币的媒介性,从解决物物交换的困难的角度来揭示货币的产生和属性。如果不考虑历史的因素,仅从现代的角度来定义货币,我们将货币定义为: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在商品劳务交易中或债务清偿中被社会普遍接受的东西。具有普遍接受性是货币的重要特征。

正确理解货币的定义,需要区分如下概念:

1.1.1现金货币

现金是家庭、工商企业和政府部门所拥有的纸币和硬币。现金是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流动性。现金数量的多少与一国的货币支付结算制度相关。支付结算制度越发达先进需求就越少,反之亦然。现金对人们的日常消费影响重大。

我国的现金纸币面值分别为: 100 元、 50 元、 20 元、 10 元、 5 元、 2 元、 1 元。辅币是本币的等分,即角、分。

1.1.2 存款货币

存款货币是以存款形式存在的一种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按不同的标准可将存款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比较重要的划分标准是按可否通过银行转账完成支付交易行为来划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直接通过金融机构划转完成支付的活期存款,这类存款具有普遍的接受性。在我们国家货币统计中,将其计算为流通中的货币;第二类是不可以直接进行转帐结算的存款,包括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这些存款必须先转化为现金或活期存款后,才能完成交易支付功能。在统计中将其纳入广义货币的范畴。

1.1.3 货币与财富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和交换的手段,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和象征,是价值储藏的最佳手段。因此,货币是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财富存在的主要形式。除此之外,财富还包括房产、地产、股票债券等其他实物或储藏形式。

1.2 货币的功能

1.2.1 价值尺度

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商品和劳务价值时发挥价值尺度功能。货币发挥价值尺度将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从而使商品和劳务的价值可以相互比较,便于商品的流通和交换。货币起着价格单位的作用。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只需观念的货币,因此不涉及流通量的问题。

1.2.2 流通手段

货币充当商品和劳务交换的媒介,发挥流通手段职能。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现实的货币。在信用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量的多少与商品的价格关系密切。同时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是商品交易变为买和卖两个独立的过程,从而使买卖脱节的可能性存在。要保持物价稳定,适度的货币量是关键。

1.2.3 支付手段

在商品交易的信用形式中,货币充当延期支付的标准,发挥支付手段职能。

支付手段职能的重要特点是以信用关系为基础。由于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会形成债券债务关系,一方面对现实经济有促进作用,可以克服现金交易对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限制;另一方面又可能导致到期不能支付而形成的债务链断裂的问题。

1.2.4 价值储藏

货币作为一般财富的代表,暂时退出流通,发挥价值储藏职能。实物货币和信用货币发挥价值储藏职能有不同的特点。信用货币可以提高储蓄的效率。相对于其他财富具有流动性高,成本低等无法比拟的优点。信用货币条件下,储藏手段要正常发挥,购买力的稳定是前提。

1.2.5 世界货币

货币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是货币的职能在国际领域的延伸。一国货币能否成为世界货币,与国家的经济实力,国际贸易水平等因素有关。

1.3 货币的演变

在历史上货币经历了实物、金银、纸币等不同形式。下面对不同的货币形式的演变进行分析。

1.3.1 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是指作为货币的价值与其作为普通商品的价值相等的价值。即它本身既是商品,同时又发挥着货币的作用。

实物货币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朴素的商品货币,以其自然物理形态作为货币;第二个阶段是贵金属货币。前者充当货币具有不稳定性,接受范围有限,难以分割,缺乏统一的价值衡量标准。贵金属则更适合充当货币。它的主要特点是价值稳定,易于分割,易于储藏,具有统一的价值衡量标准。贵金属货币需要铸造。其局限在于流通成本比较高,产量有限,难以满足不断增加的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求。

当前,黄金白银不再是货币商品,但仍发挥着货币的某些功能,主要表现在价值储藏方面。

1.3.2 代用货币

为了克服金属货币的不足,人们用一些价值比较低的金属或者纸张代替贵金属货币流通,它在流通中代表着金属货币的价值。它本身的价值低于它作为货币的价值。代用货币克服了贵金属数量不足对商品流通的限制。代用货币的发行基础是贵金属。要保证代用货币的正常流通,与贵金属货币的自由兑换是必需的。

1.3.3 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货币,基本都属于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的存在形式主要有:现金、银行存款、信用卡、电子货币等。

信用货币的量直接与中央银行的信用规模相关。信用货币具有较强的弹性。通过信用规模的调整,可以影响经济的规模。所以调节中央银行信用规模,维持适度的信用货币量是任何国家货币政策的核心内容。

1.3.4 货币数量与购买力

购买力是指单位货币能够交换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单位货币交换到的商品劳务的数量越多,其购买力就越高,反之,则低。

在贵金属货币流通时期,由于货币自身具有价值,因此货币能自动调节流通量,货币价值能够保持稳定。在信用货币流通时期,由于货币本身不具有内在价值,其购买力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直接相关。流通中的货币量多了,商品劳务的价格上涨,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反之,商品劳务的价格就会下跌,单位货币的购买力提高。因此要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就要有效地调控货币数量。

1.3.5 中国当前的货币

中国当前的货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包含的范围较广,是现代货币的主要构成部分。

在我国,目前货币按流动性分为三个层次: M 0 (现金); M 1 ( M 0 + 活期存款); M 2 ( M 1 + 定期存款 + 储蓄存款)。 M 1 为狭义货币供给量, M 2 为广义货币供给量。各个国家由于具体的金融资产不同、流动性各异,因此划分的具体内容有差别,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所以还可以有更广义的划分,如 M 3、 M 4 等等。

1.4 货币制度的演变

货币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准则和规范。主要内容有:确定货币和辅币的材料;确定货币的单位;规定货币的流通程序和流通办法;确定发行准备和货币的对外关系。

本位货币是一个国家货币制度规定的标准货币。在支付上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即在商品劳务的交易支付中和在债务的清偿上,债权人不得拒绝接受。

辅币是本位货币的等分,在使用上有限法偿,即超过一定数量,债权人可以拒绝接受。

货币制度演变可以分为以下过程:

1.4.1 银本位制

银本位制的主要内容是白银作为货币材料。银铸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国际间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入。流通中的纸币可以与银币自由兑换。

1.4.2 金银两本位制

18 世纪 40 年代由于世界白银产量的增加,使白银价格不断下跌。由于白银价格不稳定,白银作为货币不利于货币流通的稳定和国际收付。削弱了白银作为货币的能力。因此许多国家逐步过渡到了金银两本位制。

金银两本位制的内容是:金银两种金属均为币材,以金银铸币为本位货币。金银货币具无限法偿能力。金银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金银和金银铸币在国际间能自由输出入。纸币和其他货币可以自由兑换金银币。

典型的金银两本位制下,金银币之间的比价完全由金银的市场价格来决定。这种本位制也称为平行本位制。金银比价由于缺乏稳定性,后来由政府规定金币和银币的比价两本位制称为“复本位制”。进一步削弱的两本位制称为“跛行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下金银币可以自由兑换,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自由输出入。复本位制下由于白银市场价格下跌,而由政府规定的银币作为货币的价值高于其作为普通商品在市场上的价值,套利的结果使银币充斥流通。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发挥作用,最终使银币的铸造受到限制。但金币仍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自由输出入。 .

金银两本位制有以下优点:( 1 )币材充足,能够满足流通需要。 (2) 复本位制下 , 金银比价由政府规定 , 能够反过来影响金银的市场价格 , 有利于金银币值的稳定。 (3) 便于交易,人们可以根据交易额的大小选择金币或者银币进行支付。

1.4.3 金本位制

(一)金本位制概述

第一,典型的金本位制的产生从货币制度演变的角度而言,是由于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发生作用,同时也与 19 世纪以后黄金产量的增加使币材增加有关。 金本位制的最典型的特点是:规定金铸币为本位货币,黄金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流通中的其他货币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在国际间可以自由输出入。由于黄金的价值相对比较稳定,促进了各国商品经济合国际贸易的发展。黄金由于产量有限储备有限,不能够完全满足不断扩大的商品流通对流通手段的要求。金本位制盛行了一个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才逐步开始受到削弱。

第二,典型的金本位制受到削弱后,逐步实行金块本位制。金块本位制的特点是:金币的铸造被停止,金币也不再流通,流通的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纸币的发行以金块作为准备。

货币的价值与黄金保持等值的关系。人们持有的其他货币不能兑换金币,但可以兑换为金块。黄金在国际间可以自由输出入,纸币可以与金块进行兑换,但不再是自由兑换,规定的兑换限额较大。因而这种制度也被称为“富人本位制”。

第三,金汇兑本位制。其主要特点与金块本位制大体相同。但人们持有的其他货币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而只能兑换与黄金有联系的外币。这种制度的实质是把本国的黄金存于国外的银行,换取国外的货币。用国外的货币作为本国的纸币的发行准备金。国内居民可以购买外汇,并在理论上可以把外汇拿到国外去换取黄金。这种制度也被称为“虚金本位制”。

(二)金本位制崩溃的原因

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危机动摇了金本位制的基础,金币的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自由输出入和自由兑换受到了削弱,使这种货币制度难以继续。

金本位制崩溃的原因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黄金既是货币又是商品,作为货币要求价值稳定,作为商品它的价值要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又不可能稳定,因此它不是理想的货币。

其次,黄金作为货币并不能保证黄金在国际之间的流动实现均衡,由于黄金流入或者流出会影响到各国货币供给量,黄金的流入流出不能实现自动的均衡,也就使各国的货币供给量难以与黄金的储备保持适当的比率。

再次,金本位制下,要求各国货币之间的比价要用所含的黄金量作基础来确定。由于各国政府为了刺激或抑制经济的扩张或紧缩,对货币量进行调节,要求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因此以货币的黄金含量为基础的固定汇率制度难以维持。

1.4.4 纸币本位制

纸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本位货币使用纸币而不与黄金发生任何联系的一种货币制度。它的主要特点:( 1 ),纸币的发行不受黄金储备的限制,其发行量完全取决于实现货币政策的需要;( 2 ),纸币的价值决定于它的购买力,纸币的购买力与发行量成反比,与商品供应量成正比;( 3 ),纸币的流通完全决定于纸币发行者的信用;( 4 ),政府通过法律手段保证纸币具有一定的强制接受性。

纸币流通条件下,保证币值的稳定是货币制度的核心,必须要以社会公众提供给中央银行分配的资源或资产作为稳定币值的基础。我国人民币制度是一种纸币本位制。它的发行不与任何贵金属挂钩,也不依附于任何一国的货币,是一种独立的货币。

1.5 区域本位货币和国际本位货币

1.5.1 区域本位货币:欧元

区域本位货币是指在一个一体化集团化的经济区域中形成的统一货币。欧元是一种基于政治和经济利益建立的一种区域内的单一货币。

1.5.2 国际本位货币:美元

所谓国际本位货币是指国际经济活动中,世界各国出于经济条件或政策上的考虑,用法律的形式将本国货币与之固定地联系起来,作为衡量本国货币价值的标准,以及国际交易的最后支付手段。首先国际本位货币必须是自由兑换货币,其次必须是国际中心货币。

1.6 货币与经济运行

1.6.1 货币的简单循环

货币是现代经济社会的重要的工具。在生产中,货币作为资本,是生产的推动力,通过货币促使产要素和劳动力的结合,使潜在的生产能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并维持生产的持续进行。在分配中货币是实现收入、资源配置和消费品分配的重要工具。在交换中作为流通和支付手段,是实现商品价值、完成消费、和维持再生产的重要工具。货币作为一般财富的代表,是保存价值、积累财富和实现储蓄向投资转化、实现资本集聚和积累重要工具。

总之,货币在联系社会生产和消费的循环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1.6.2 经济运行中的货币指标

经济活动的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等,都要以货币来衡量。这些指标显示了货币怎样通过自身的运动将复杂的经济活动,生产和消费联系在一起。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一),国内生产总值 =————————×100%

物价指数

国内生产总值是由国家在给定时期内(如一年),以市场价格计量商品和劳务的总产出。

国内生产总值要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因此在计算上就有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分,前者是以当前价格计算的,后者是在剔除了物价上涨因素后计算的因素。

(二),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是一国各种生产要素的收入之和,即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它是从 GDP 中减去折旧和间接税而得到的。也等于工资、租金、利息、业主收入和企业利润之和。

(三),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收入—各种税收 = 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 = 商品劳务消费 + 储蓄

参考资料:http://211.151.89.150/2004/swufe001/kczy/kcdg/ch01/c1.htm

⑻ 国家印刷钱印刷多少是根据什么来的

因为货币的发行量应该是生产力决定的。如果随意发行货币可能会导致货币的贬值或者是增值。就有可能引起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从而给社会经济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危害。

货币只是政府控制国家的经济的一种形式,比如政府想充实国库,一种方法是正常的税收等等,另一种方法是印刷钱。第二种方法因为生产力没有相应发展(商品数量没相应增长),老百姓手上的钱就不值钱的。

意思就是第二种方法会使政府富了,老百姓穷了,之后老百姓买不起东西,又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商品产量的增加)。

(8)印刷本国货币是什么扩展阅读:

1、《中国人民银行法》第17条规定:“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印制、发行”。第19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印制、发售代币票券,以代替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我国人民币发行的原则,主要有三条:坚持经济发行,坚持计划发行,坚持集中统一。

2、坚持经济发行,就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按照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通过银行信贷的渠道来发行,这是人民币发行的最基本原则。与经济发行原则相对应的是财政发行,即根据财政收支情况发行货币。

3、财政发行能起到弥补财政赤字的作用,但它破坏了币值稳定,是一种非理智的发行方法。所以,必须坚持经济发行原则。坚持计划发行就是货币的发行必须纳入整个国家的计划体系之中,按计划办理,保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提出货币发行计划,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4、坚持集中统一原则意味着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集中管理货币发行基金。无论纸币还是硬币,无论主币还是辅币,均统一集中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国人民银行具有垄断的货币发行权。除此之外,财政部、其他金融机构以及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发行货币和代用货币。

⑼ 人民币是根据什么印刷的

其实世界上任何的一个国家,都是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规模需要,而定流通钞票的数目。详细情况只能是国家的高级经济人士能圆满回答。

热点内容
炒股适合报考什么专业 发布:2025-07-12 23:57:45 浏览:268
年金基金哪个品种好 发布:2025-07-12 23:43:01 浏览:150
四川东立科技有限公司股票 发布:2025-07-12 23:32:55 浏览:582
西部资源历史股票行情 发布:2025-07-12 23:32:19 浏览:723
扬州北辰电气与光一科技股票 发布:2025-07-12 23:05:37 浏览:591
002302股票历史 发布:2025-07-12 22:59:48 浏览:124
货币变少了说明什么 发布:2025-07-12 22:52:14 浏览:780
浙江医药股票历史最高价 发布:2025-07-12 22:14:10 浏览:111
股票退市手里的股票怎么办 发布:2025-07-12 21:59:26 浏览:376
不到500块钱怎么理财 发布:2025-07-12 21:51:08 浏览: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