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通融性货币政策
Ⅰ 什么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主要工具有哪些
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
主要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 (Reserve Requirement ratio);
2、再贴现政策(rediscount rate);
3、公开市场业务(open market operation)。
(1)什么叫通融性货币政策扩展阅读
汇率稳定是央行货币政策目标之一。站在人民币汇率的角度看,汇率稳定对一国金融环境稳定和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影响不需赘述,而人民币汇率的持续贬值自然也会带来资本外流压力,进而影响金融环境的稳定运行,并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结构转型,因而保汇率并不是牺牲国内经济,而是为国内经济的平稳运行创造条件。
央行于2018年10月7日宣布降准后表示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稳定市场预期,保持外汇市场平稳运行。这一说明也表现央行对当前人民币汇率的关注,短期内资本管制对汇率的稳定效果尚可、离岸央票效果尚需观察;但外汇管制不是长久之计,长期来看仍然需要利率引导释放压力。
中央银行实施量化宽松政策通过从市场上大量购买资产,释放流动性,它可以实现两大目标。
第一,它可以降低长期利率,从而刺激私人消费和企业投资。私人的消费和企业的投资,对任何国家的经济来讲都是最重要的,没有这两者,经济不可能增长。
第二,通过量化宽松购买资产释放流动性,那么它就可以增加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准备金。中央银行可以把商业银行持有的资产买过去,增加商业银行的储备金,鼓励它们向企业和个人发放贷款增加信用,来刺激企业投资,刺激个人的消费。
Ⅱ 股票融通是什么意思
如果您指的是转融通业务,指的是证券金融公司将自有或者依法筹集的资金和证券出借给证券公司,以供其办理融资融券业务的经营活动。
Ⅲ 货币政策有哪些
货币政策有哪些?
货币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七个方面:
1. 控制货币发行。这项措施的作用是防止币制混乱,中央银行可以掌握资金来源,作为控制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基础;中央银行可以利用货币发行权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
2. 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为了防止政府滥用贷款助长通货膨胀,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规定以短期贷款为限,当税款或债款收足时就要还清。
3. 推行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通过它的公开市场业务,起到调节货币供应量,扩大或紧缩银行信贷,进而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
4. 改变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准备金率,据以控制商业银行贷款、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5. 调整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贴现行为。调整再贴现率,可以控制和调节信贷规模,影响货币供应量。
6. 选择性信用管制。它是对特定的对象分别进行专项管理,包括:证券交易信用管理、消费信用管理、不动产信用管理。
7. 信用管制。它是中央银行采取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直接进行干预和控制的措施,以控制和引导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货币政策有什么用?
货币政策目标,并非一个孤立的目标,而是由四个渐进层次组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1. 稳定物价。稳定物价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而物价稳定的实质是币值的稳定。
2. 充分就业。所谓充分就业目标,就是要保持一个较高的、稳定的水平。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凡是有能力并自愿参加工作者,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
3. 经济增长。所谓经济增长就是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必须保持合理的、较高的速度。
4. 平衡国际收支。就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经济交易的性质而言,主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自主性交易,或叫事前交易,它是出于经济上的目的、政治上的考虑以及道义上的动机而自动进行的经济交易,如贸易、援助、赠予、汇兑等。另一种是调节性交易,或叫事后交易,它是为弥补自主性交易的差额而进行的,如获得国际金融机构的短期资金融通、动用本国黄金储备、外汇储备以弥补差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