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贸易结算有什么变化
❶ 货币结算方式是什么意思 企业结算方式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货币结算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各经济单位间由于商品交易、劳务供应和资金调拨等经济活动而引起的货币收付行为。主要有支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四种。(结算按支付方式的不同分为现金结算、票据转让和转账结算,简称结算。)
企业结算方式有支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汇兑、托收承付、信用卡、商业汇票、委托收款、信用证等九种。
❷ 人民币跨境结算有什么好处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指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执行计价和结算的货币职能,即进出口企业在开展货物贸易中以人民币计价并进行跨境对外收付时,商业银行为其提供的采用人民币作为跨境结算货币的国际结算业务。
一、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1、 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通常认为,人民币国际化须经历三个阶段: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以人民币进行金融交易计价,人民币成为世界储备货币之一。毫无疑问,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著名经济学家蒙代尔认为,人民币2010年应该加入国际货币基金会特别提款权的一揽子货币中,以着手创建一种全球储备货币。人民币国际化和地位的提升都将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2、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带动长三角经济发展。从国家发展战略上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能有效推动金融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银行结算、清算收入增长,中间业务将迅速崛起;将有利于推动上海成为人民币结算和清算中心,有利于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升中国金融业国际地位等。目前,长三角经济正快速向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从长期来看,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将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带动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发展。
3、 减少国家外汇储备压力和损失。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经接近2万亿美元,而且仍在以每年3000亿~4000亿美元的速度急剧膨胀,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外汇储备压力。美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大量发行美元,我国承受了大量损失。用人民币结算意味着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减少,结汇量将减少。这将大大缓解外汇资金运用压力,减少外汇储备压力和损失。
4、 货币互换将增加交易量。在G20华盛顿峰会与伦敦峰会之间的不足4个月内,中国人民银行相继与韩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等国的央行以及香港金管局签署了总计6500亿元的六份货币互换协定,互换的有效期延长至3年。可以预见的是,实行人民币结算后,在这6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币结算量将大增,增加人民币在整个国际贸易的结算比例。可以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使用范围和地位。
二、给出口贸易带来的影响
1、 可降低外贸企业外汇风险。我国进出口贸易绝大部分是以美元或欧元结算,汇率波动风险也主要由境内企业承担。因为汇率的变化确实令出口企业很难预计,企业接外单的收益,常常由于汇率的波动而损失掉了。自2005年人民币放弃挂钩美元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已达20%左右,人民币的升值、美元和欧元的相对贬值使大量出口企业蒙受损失,汇率的剧烈波动使不少外贸企业因此不敢接单。在人民币试点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后,外贸企业和周边地区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的贸易伙伴所承受的外币汇率风险即可大部分消除,对出口企业来说应当是重大利好
2、降低结算成本,促进企业出口。以人民币结算还可以为企业节省汇兑成本、贸易融资的费用,从而降低财务成本。减少汇兑,也就减少了结算的环节,有利于提高资金的结算效率,加快资金周转,更容易锁定利润空间。据有关资料显示,对出口企业来说,用人民币结算大致可以节约3%-5%左右的成本。同时,人民币结算还将减少汇率变化带来的定价成本,外贸企业可以在贸易谈判中一次性锁定价格。
3、对长单和薄利产品影响较大。一般而言,从签订合同到实际履行完毕,时间跨度越长,面临的汇率风险越大,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在该类产业中更受欢迎。合同履约时间较长一般有两种原因,一是产品生产周期客观上较长,如:船舶、机械设备等;另一种是长期多批次订单,多见于有长期合作关系的老客户。另一方面,处于价值链低端附加值较低的产品,由于本身报价时利润微薄,余地很小,些许的汇率波动就可能突破盈亏平衡点,劳动密集型的轻纺产品、日用消费品多属此类,而对于利润率较高的产品来说,汇率的小幅变动并不致于会出现亏损。
三、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前景分析
毫无疑问,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实行的确能为外贸企业带来利益,但推广跨境人民币结算的计划存在很多挑战,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技术上的困难和贸易伙伴企业及国家的接受程度。
从技术层面来说,只要人民币不能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人民币跨境结算就有很大的困难。目前细则仍未出来,如何操作尚不清楚。况且跨境结算中心仍有待建立。据有关方面透露的信息,我国近期拟采取的办法是人民币跨境结算与人民币互换协议潜在挂钩。一旦人民币互换协议执行,当地央行将向本地市场注入人民币,使市场有途径得到人民币,然后指定一、两家中资银行作为主要清算银行,由指定为清算银行的中资银行代替当地央行成为人民币坐市商。同时,与当地贸易企业进行人民币交易的本地银行,通过与中资银行建立联系获得人民币,企业再从本地银行借入人民币支付从中国的进口贸易。
❸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问题
人民币贸易结算顺应市场需求
2008年12月,国务院决定对广东和长三角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此次上海市和广东省4城市成为首批落实试点城市。
央行有关方面负责人日前指出,实现人民币贸易结算,是市场对人民币结算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顺应形势的自然结果。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与有关邻国就已开始在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迄今为止,我国已与越南、蒙古、老挝、尼泊尔、俄罗斯、吉尔吉斯、朝鲜和哈萨克斯坦八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签署了有关边境贸易本币结算的协定。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量不断增长,将本币结算从边贸扩展到一般国际贸易的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随着内地与港澳经贸关系的日益紧密,近些年内地和港澳之间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的需求也日益强烈。
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于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关系发展,规避汇率风险,改善贸易条件,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结算货币——美元和欧元汇率都经历了剧烈波动,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放缓对贸易融资产生了较大冲击。汇率的剧烈波动和贸易融资的萎缩,都对贸易需求产生不利影响。在美元和欧元汇率剧烈波动中,我国企业和贸易伙伴国企业普遍希望使用币值相对稳定的人民币进行计价和结算,从而规避使用美元和欧元结算的汇率风险。因此,推行人民币结算能够使进出口企业实现双赢,有利于稳定贸易需求。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促进系列本币互换协议做实
专家指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人民银行与其他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的本币互换协议,为扩大使用人民币结算提供了资金来源。同时,人民币结算也为互换协议搭建了一个做通贸易的平台,促进货币互换做实。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民银行先后与韩国央行、香港金管局、马来西亚央行、白俄罗斯央行、印度尼西亚央行、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了总计6500亿元人民币的六份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目前,人民银行还在与其他有类似需求的央行就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进行磋商。
央行表示,与有关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系列本币互换协议,一方面是为了应对短期流动性问题,同时,还体现了对货币互换的创新,即支持互换资金用于贸易融资。其运作机制是,央行通过互换将得到的对方货币注入本国金融体系,使得本国商业机构可以借到对方货币,用于支付从对方的进口商品。
举例来说,我国与马来西亚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后,马来西亚中央银行可根据需要将得到的人民币注入本国金融体系,马来西亚企业从我国进口商品时,就不必再使用美元作为交易的中介货币,而是可以直接从本国金融机构借入人民币进行结算。我国出口企业则可收到人民币计值的货款,以有效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汇兑费用。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斌表示,在当前全球经贸增长乏力、外汇市场波动加剧、贸易融资萎缩的情况下,总金额达6500亿元人民币的系列互换协议的签署,为扩大使用人民币结算提供了资金来源。人民币参与国际贸易结算试点的推行,使得互换货币可以从中央银行进入商业银行,进而进入企业,这为有关中央银行和货币当局通过互换协议获得的对方货币提供了一个回流渠道,有助于促进货币互换做实。
人民币结算需多部门协调推进
专家指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是给予人民币在跨境使用方面与外汇同等的地位,解除其长期以来受到的束缚。据介绍,目前,人民币出口退税在云南边贸地区已经开展了试点,今后有待向其他地区推广。
有专家将人民币结算视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举措,对此,央行有关人士此前表示,人民币贸易结算主要是顺应市场需求的结果,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主要取决于国家经济实力和对外开放程度,以及本国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在这方面多练内功,才可能支撑人民币真正的价值。
记者了解到,人民币结算试点的落实,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协调进行。除了人民银行牵头策划,还需要海关、税务等部门就人民币报关、出口退税等配套政策共同推进。监管层需要对贸易进行真实性审核,确保人民币结算建立在真实贸易基础之上。银行方面,需要提供好跨境贸易的结算服务,企业需要根据实际贸易情况进行计价和结算的币种选择。同时,贸易伙伴国家政府是否有意在双边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也是影响人民币结算推进的一个因素。
在首批试点城市确定后,有关管理办法也将出台。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尽快发布有关管理办法,统一规范人民币贸易结算业务活动,稳步推进试点工作。
❹ 在古代,中外货币不同,那是怎样进行贸易结算的呢
这个问题,宋人张方平已经给出了答案:“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用。”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中国是当时全球范围内数一数二的大国,我们的货币别的国家通常都会认,这就好比美元在如今国际贸易上的地位。
【丝绸之路上的货币】
进口可以使用中国货币,出口如何结算
中国古代,共开辟了三条贸易道路,分别是:
一、经中亚到地中海一带的陆上丝绸之路;
二、从中国东南沿海到印度洋沿岸的海上丝绸之路;
三、从成都出发经过云南缅甸到印度、中亚地区的西南丝绸之路。
三条路所经过的地区、要到达的国家都不同,沿途贸易势必会面临贸易时,货币不一致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说来也很简单。
首先中国的货币是硬通货,到哪儿其它国家都会认可,在这种情况下稍微麻烦点的便是别人要买我们东西时,货币不一致,怎么办呢?
答案:以物易物或者允许它国用自己的货币先换算清楚“汇率”再购买。
举个例子,比如有个唐朝的瓷器商人,他运送了一批瓷器去缅甸销售,顺便买翡翠。
恰巧,在这种情况下,有个翡翠商人又想购买瓷器。
在这种情况下,瓷器商人可以用瓷器和缅甸商人交换瓷器。
亦或者,瓷器商人接受缅甸商人用本国货币购买自己的瓷器,最后,瓷器商人只要再离开之前,将缅甸货币在当地购买能够在中国本土卖出好价钱的东西,这一趟就很有赚头了。
在当时,云南和缅甸人之间就流行以物易物的方式,因为缅甸那时候流行一种贝壳做的钱,这个在中国市场基本是没地方用的。
于是,双方在贸易时,便采取用商品换商品的形式。
樊绰《云南志》卷八云:“本土不用钱,凡交易缯、帛、毡、金、银、瑟瑟、牛、羊之属,以缯帛幂数计之,云某物色值若干幂。”
总结
古代中国和外国交易时,双方使用钱币不一样,会出现以下四种贸易方式:
一、中国商人购买外国商人商品,可以直接使用本国制造的铜钱、金银货币;
二、双方商量好后,可以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
三、某国商人接受对方用自己国家货币交易,然后再将得到的货币在该国用掉,买能够增值的特产带回本国销售;
四、当时丝绸之路沿途的贸易大国,会提供货币兑换服务,商人可以通过购买它国货币解决钱币不通的难题。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