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在全国流通统一货币是什么
① 秦朝统一时用的是什么样的货币
秦朝统一时用的货币是“秦半两”。
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各国钱币的形状不一,如铲币、刀币、环钱等,且只能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流通;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确定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废止了战国后期六国旧钱,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秦半两”的出现,标志着秦始皇在货币上的大一统,还标志着中国古代钱币的初步成熟,是中国货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并影响到相邻国家和地区,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秦半两”奠定“圆形方孔”的古钱币造型。
(1)秦朝在全国流通统一货币是什么扩展阅读:
“秦半两”青铜币以“圆形方孔”为货币造型,方孔代表地方,外圆代表天圆,“圆形方孔”即象征着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圆形方孔”钱币成为古代中国货币的基本形式,贯穿中国封建社会,沿用了两千多年。
青铜币上的“半两”二字为小篆文字,是由秦国著名的李斯所题写;它表示每枚重为当时的半两(即十二铢),故称“半两钱”。圆形方孔是生产、加工的需要,是便于携带、流通和储藏的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的较为科学的制式。
参考资料:网络——秦半两
② 秦始皇统一的货币叫什么
半两钱。
战国末期,秦惠文王二年(前336)“初行钱”,即指秦国开始由王室铸造货币的流行,标明秦国王室专铸货币制度的确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战国时期流通的刀、布、郢爰和贝币等大小、形制、重量和货值不一的庞杂混乱的六国货币,把秦统一货币的政策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史记平准书索隐》引《古今注》:“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今见秦半两钱大小轻重不一,钱径一般3.2-3.4厘米,重8克左右。钱文突起而狭长,略具弧形。无内外郭,背平素。有重过10克以上,甚至重达20多克的,或说即《索隐》所载的“当百钱”。
(2)秦朝在全国流通统一货币是什么扩展阅读:
秦二世“复行钱”以后的半两钱,体积明显较前轻小。如从始皇陵T2出土的半两钱,直径2.7厘米,重4.1克,合秦制6铢稍强。
始皇陵北鱼池村遗址出土的半两钱,直径在2.6至2.8厘米之间,重量在2.2至3.8克之间,合秦制3.3至5.7铢。这些钱例较秦统一不久铸的标准钱,均减轻一半左右,但钱型较整齐,钱文小篆,字形稍长,当属官钱,可能是二世所铸。
秦二世即位刚一年就爆发了秦末农民大起义,天下大乱,私铸蜂起。于是制作粗劣,穿孔较大,钱径不到2厘米,重不足2克的小半两,亦称“秦榆荚钱”也出现于市场。
可见一国之货币可以反映国力之盛衰。“复行钱”是秦王朝行将倾覆时采取的应急措施,敲响了“半两钱”走向衰落的丧钟。秦末货币的严重减重变质,与秦王朝的衰亡是同步的
③ 秦统一的货币叫什么
秦统一的货币叫秦半两,于公元前221年成为秦朝统一的法定货币。秦半两铸造于公元前336年,被称为“初行钱”,一直延用到公元前118年。
在秦始皇没有统一六国之前,各国使用的钱币并不相同,有的国家使用铲币,有的国家使用刀币,也有的国家使用环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不仅统一了度量衡,还统一了货币,将秦半两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秦半两是中国最早的统一青铜货币,从秦惠文王所处的先秦时期,一直还延续到汉武帝所处的汉初时期。秦半两的特征是钱径稍大,钱肉较早期稍薄,随着秦朝国势衰弱,秦半两也逐渐缩小、减重。
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得天下,战乱刚刚平定,社会的经济需要恢复,汉高祖任用秦半两作为统一货币。但是后来,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在公元前186年,恢复八铢钱。秦半两的官钱面文篆书方折,字体端正,笔画粗细均匀。秦半两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货币统一,也标志着中国古代钱币的初步成熟。
④ 统一货币的名称为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的名称为什么
统一货币的名称为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的名称为半两钱。
秦朝半两钱为青铜质地,铜占70%,其余是锡和铅。从出土的半两钱实物看,绝大多数没有边廓,周边较圆,面穿右“半”、穿左“两”,钱文突起较高,光背无文。
书体用小篆书写,“半”字上横及“两”字下横较短,“两”字中间的“入”缩短,俗称“短入两”,后期还有“连山两”。边缘浇铸口多部磨锉,铸工比较粗糙。
最早的货币立法
为保证半两钱顺利使用,维护半两钱信用,秦始皇还颁布了严苛的法律法规。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颁布货币统一政令,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废除战国时期庞杂的货币体系,珠玉龟贝银锡之属只用于宝藏,不再为货币;二是制造和行用新钱,新货币分为两等,黄金为上币,多用于大额支付,铜钱为下币,多用于日常市场流通。
⑤ 秦统一全国后 统一货币的名称
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的名称秦半两。
在秦统一六国之前,每个国家的钱币的形状都是不一样的,如铲币、刀币、环钱等,而且就只在在各自统辖的范围里面进行流通。半两钱是中国最早在全国通行的统一青铜货币,按时间可分为先秦时期、秦王赢政及始皇帝时期、秦末时期、汉初时期。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就确定了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战国后期六国旧钱就被废除了,在战国秦半两钱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从此以后,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就结束了。
秦朝的介绍
秦朝的国号来自于地名,据《史记》记载,秦之先祖为先贤皋陶、伯翳,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至周穆王,造父为周王御,千里平定徐国之乱,受封于赵城,其宗族乃为赵氏,嬴姓又盛,故赵也是秦的代名词之一。
早期的秦人由于给周王室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秦地。周幽王时期犬戎攻入镐京,秦襄公因为保卫周王室有功,正式被封为诸侯国,秦成为国号。而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只是一个诸侯国的称呼,统一以后由诸侯国名变为全中国的王朝称呼。由于统治者姓嬴,又有嬴秦之称。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秦朝
⑥ 秦国统一货币名称 秦国统一货币介绍
1、秦统一的货币叫秦半两。从秦惠文王二年初行钱(前336年)起算,到秦灭亡(前206年),秦半两钱(含战国)的生产共延续了130年。秦始皇统一币制后,“半两”钱就成了全国统一的法定货币。
2、“半两”钱外圆内方,无内外廓,背平无文;篆书“半两”二字分别列于穿孔两侧,钱文凸起,据说是丞相李斯所创,布局严谨,笔划方折,雅卓刚健。“半两”钱圆中有方,方外有圆,刚柔并济,静动结合,达到了匀称均衡之美的最高境界。
3、秦统一中国,也统一了货币,规定黄金为上币,单位“镒”(合20两或24两);铜为下币,单位“半两”。半两钱在战国秦即已铸行,初为圜钱,旋即改为方孔圆钱。
4、秦统一以后,将半两钱推行中国。自此,方孔圆钱这种货币形制一直沿用了两千余年。今见秦半两钱大小轻重不一,钱径一般3.2-3.4厘米,重8克左右。钱文突起而狭长,略具弧形。无内外郭,背平素。有重过10克以上,甚至重达20多克的,或说即《索隐》所载的“当百钱”。
⑦ 秦统一全国后统一的货币名称为
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叫秦半两。
秦在统一六国后,废止了战国后期六国旧钱,在战国秦半两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之后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秦朝半两与战国时期半两面文相同,钱型基本无变化,铸造工艺有改进。
统一六国后,秦始王确定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废止了战国后期六国旧钱,在战国秦半两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⑧ 秦朝统一的货币名称
秦朝统一的货币名称为秦半两。
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各国钱币的形状不一,如铲币、刀币、环钱等,且只能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流通;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确定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废止了战国后期六国旧钱,在战国秦半两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统一度量衡:
秦始皇用商鞅时制定的度量衡标准器,来统一全国的度量衡。今见秦朝权量,都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11年)颁布的统一度量衡的诏书。这种权量出土多,分布广,长城以外也有发现,可见统一度量衡是认真有效的。
(8)秦朝在全国流通统一货币是什么扩展阅读:
秦始皇简介: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政,嬴姓,秦氏或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 [5] 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秦朝
网络-秦半两
⑨ 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的名称为什么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统一货币叫秦半两。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各国钱币的形状不一,如铲币、刀币、环钱等,且只能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流通,确定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废止了战国后期六国旧钱,在战国秦半两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秦始皇的特点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到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嬴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前251年回到秦国,前247年即王位,前238年,平定长信侯嫪毐的叛乱,之后又除掉权臣吕不韦,开始独揽大政,自前230年至前221年,重用李斯、王翦等人,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秦统一六国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遂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秦始皇统治期间,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