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货币流通名词解释是什么

货币流通名词解释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2-11 07:59:45

1. 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有什么区别

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
1、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运动形式为:商品——货币——商品。
2、货币流通:是指由商品流通所引起的,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形成的连续不断的运动过程。
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为商品形态的变化服务。

二、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商品流通所决定的货币需要量的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是:货币需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
如果考虑到货币执行支付职能的情况,则分子项的商品价格总额可调整为:商品的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应支付总额—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

三、纸币流通规律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它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纸币流通规律是指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特殊流通规律。其基本内容是:
1、流通中全部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2、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纸币发行总量

2. 什么是货币和流通货币

货币是指任何一种可以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和完全流动的财富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商品,都可被看作是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流通货币就是在社会上流通的货币,央行不会把印好的钞票全部发行,总会有大量的库存,只有当货币发行了,并在市场上流通,这些货币才能发挥作用。

3. 我国统一的货币流通就是指现金流通对吗

是。货币流通范围名词解释:货币流通范围包括现金流通和非现金流通两大领域。中国长期以来,人们观念中的货币流通就是指现金流通,这主要与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观点有关。

4. 货币流通职能的含义是什么

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一般等价物。本质:一般等价物。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5. 货币流通量

货币流通量(amount of currency in circulation)是指市场上实际流通的货币总量。目前我国货币流通量统计实际就是针对流通中的现金量,即M0进行统计,通常又称之为市场货币供应量。这是一个时点指标,实际工作中往往计算报告期末的货币流通总量。该指标的数值可以直接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综合信贷计划执行表“流通中的货币”项目获得。计算公式为:期末市场货币流通量=期初市场货币流通量+本期现金投放总额-本期现金回笼总额该式中,现金投入与回笼分别指银行将现金从业务库投放到市场上和现金从市场回到银行业务库的数量。投放货币就增加了货币流通量,反之,回笼货币就减少了货币流通量。增加或减少货币流通量主要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货币流通量过少,不能满足商品交换的需要,就会影响经济发展;货币流通量过多,超出了商品交换的需要,就会出现通货膨胀,同样会影响经济的增长。

6. 名词解释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流通速度是经济总收入(通常为国内生产总值)与货币供给量的比率。衡量单位货币承担的平均交易量,如果经济中货币流通速度是稳定的,那么通过简单地设定总量的目标,货币政策可以获得任何理想的收入水平。现实中,货币流通速度是不稳定的,经济总收入和各种货币总量之间的关系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货币流通速度是指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周转(或实现交换)次数,它等于名义GDP与名义货币供给量之比。商品实现交换后,一般会退出流通,进入生产或生活消费;而货币作为实现商品交换的媒介手段,是处在流通中不断地为实现商品交换服务。在一定时间内,多种商品交换活动不断继起,同一单位货币就可以为多次商品交换服务,从而实现多次周转。例如,在一定时间内,甲用10元向乙买花生,乙用这10元向丙买布,丙又用它向丁买衣服,这10元货币在一定时间内实现了30元的商品价值,其流通速度是3次。

7. 什么是货币流通

货币流通规律,是指一个社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其所交易的商品和服务量相一致的规律。基本的规律是费雪方程式,其公式是:PY=MV,其中,P是价格,Y是所需要进行交易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M是需要要得货币量,V是货币流通速度(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的次数)。该公式的意思是:一个社会所需要的货币量,是该社会所能生产或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总量的总价格,除以货币流转次数。因此,若一个社会所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总量不变,在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取决于该社会的银行等金融系统的结算制度),但发行的货币量增加,就会使价格上涨;相反,若社会所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总量增加,但货币量不变或减少,就会造成通货紧缩(即货币量在现行价格下显得不够用了),对交易造成不利影响。

8. 什么叫货币流通

货币流通是指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在经济活动中所形成的连续不断的收支运动

9. 货币 的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货币(Money)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俗称金钱。

关于货币的本质,学术界仍存在大量的争论。经济学的货币概念五花八门,最初是以货币的职能下定义,后来又形成了作为一种经济变量或政策变量的货币定义,专业术语为通货,主指“流通中的货币”。传统上,货币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人们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
2.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
3.超额供给或需求会引起对其它资产超额需求或供给资产;
4.购买力的暂栖处;
5.无需支付利息,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
6.与国民收入相关最大的流动性资产等等。

货币,就其本质而言,是所有者之间关于交换权的契约,不同形式的货币在本质上统一的。过去,由于人们对货币的本质认识不清,错误地从不同角度来将货币分为不同的种类,比如:根据货币的商品价值分为债务货币与非债务货币两大类, 根据是否约定贵金属的兑换比例分为可兑换货币和不可兑换货币等等。

形式上,根据货币的商品价值可分为实物货币和形式货币,实物货币本身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包含价值量,比如羊、贵金属等;而形式货币本身没有价值量,它的价值是契约约定的,只有契约价值。两者形式不同,但是本质上是统一的,即都被约定作为交换媒介,都存在契约价值。货币的购买力决定于货币的契约价值,但实物货币的购买力也会受到自身商品价值的影响,通常实物货币的商品价值小于其作为货币的契约价值。

高中教科书当中,货币的本质被解释为一般等价物。 这个定义仅仅从职能出发,实际上并没有说明货币的本质,也无法回答内在的逻辑问题,即货币为什么可以充当一般等价物。

10. 货币流通是什么行为

货币需求(money,demand for)指居民、企业和单位对执行流通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

居民、企业和单位持有的货币是执行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的。如居民用货币来购买商品或者支付服务费用,购买股票和债券,偿还债务,以及以货币形式保存财富等;企业以货币支付生产费用,支付股票、债券的息金,以货币形式持有资本等。

现代经济理论认为,居民、企业等持有货币是出于不同的动机,它包括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和投机性动机等。与此相对应,货币需求也可以分为交易性货币需求、预防性货币需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等。

其中交易性货币需求是居民和企业为了交易的目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居民和企业为了顺利进行交易活动就必须持一定的货币量,交易性货币需求是由收水和利率水平共同作用的。

预防性货币需求是指为了应付意外的事件而形成的货币需求;

投机性货币需求是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人们为了避免资本损失或增加资本利息,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分为在当前价格水平下的名义货币需求和剔除价格影响下的实际货币需求等两种形式。凯恩斯在凯恩斯总模型中指货币是为了交易目的(lt)和保值目的(ls)。货币的“投机需求”(ls)并非是为了投机的资产,而是为了降低损失风险而以货币形式保值的资产。货币的“投机需求”有机会成本。

安全需求指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了进行不可预知的交易而需要的流动性。这是必须的,因为经济主体对未来的状况是不确定,不能准确预知。收入越高,安全需求的实际范围就越大,即可预见的交易数额越大。另一方面,必须的更新购买和维修的不确定性也需要货币的“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在模型中一般不是独立的,一般被简化归入了“交易需求”。

因此货币流通属于经济行为。

热点内容
因科尔是什么货币 发布:2025-07-08 20:04:35 浏览:963
金融租赁怎么还款 发布:2025-07-08 19:50:47 浏览:518
货币兑换如何体现金融全球化 发布:2025-07-08 19:32:26 浏览:458
建行公户数字货币钱包怎么开通 发布:2025-07-08 19:10:50 浏览:699
为什么不等有钱再来理财 发布:2025-07-08 19:00:27 浏览:791
韩国的股市是多少钱 发布:2025-07-08 18:43:00 浏览:652
2000黄金基金能赚多少 发布:2025-07-08 18:32:40 浏览:860
股市三个点是百分之多少 发布:2025-07-08 18:12:31 浏览:189
怎么判断期货开单 发布:2025-07-08 17:46:57 浏览:224
怎么判断期货市场底部 发布:2025-07-08 17:45:24 浏览: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