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金融監管
① 什麼是金融監管,並分析金融監管的必要性
金融監管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金融監管是指中央銀行或其他金融監管當局依據國家法律規定對整個金融業(包括金融機構和金融業務)實施的監督管理。廣義的金融監管在上述涵義之外,還包括了金融機構的內部控制和稽核、同業自律性組織的監管、社會中介組織的監管等內容。
金融市場本身的失靈及缺陷是金融監管存在的重要原因。金融市場失靈主要是指金融市場對資源配置的無效率。主要針對金融市場配置資源所導致的壟斷或者寡頭壟斷,規模不經濟及外部性等問題。金融監管試圖以一種有效方式來糾正金融市場失靈。
② 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必要性
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必要性如下。
1、對於金融監管,就是用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讓市場參與者自覺、自發地服從管理。這種管理形式在理想的市場狀態下可以更好地實施,但在非理想狀態下,市場參與者不會那麼容易服從管理。在很多情況下,由於缺乏金融監管或監管行為,市場參與者之間沒有公平的競爭環境。為改變現狀,利用信息時代的產品,互聯網理財應運而生。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管理還不是很嚴謹,市場參與者的數據信息偶爾會出現錯誤。為避免出現這種情況,金融監管部門不能完全放任市場發展,應及時監管。
2、對於市場參與者而言,能否在市場不可預測的情況下保持理性,成為金融監管的主要原因。許多個人行為通過銀行信貸完成高風險的金融投資。但是,這種行為畢竟不屬於集體信用。互聯網金融監管對其個人行為的判斷會存在一定的誤差。盡管互聯網會通過其個人數據系統地分析個體,但互聯網在分析人性方面仍難以預測其變化。而且,一個人的思想無法控制集體思想。在國內傳統中,少數服從多數。
3、這種習慣下的人習慣性地做出決策,卻得不到集體的認可,從而在參與市場的過程中被整個企業否定。互聯網理財無法了解它,也無法判斷其投資行為[1]。除了上述之外,互聯網金融機構的監管也源於其不穩定性。眾所周知,不少新聞報道稱某金融平台負責人攜款潛逃。各國提醒監管部門,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十分必要。
4、一些互聯網金融在其營銷過程中為人們規劃了一個極其美好的未來,這與實際情況根本不符,導致很多人被蒙蔽,對平台充滿期待。那麼,平台遭受風險後,根本沒有承擔風險的資本,將面臨破產。投資者也很難收回資金,這將深深地傷害到許多參與者。而且,在互聯網金融行為中,很多人都是非理性的,他們在非理性的情況下做出的投資行為欺騙了自己。因此,市場監管部門必須為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付諸實踐,讓監管力度大的市場參與者回歸安全的投資環境。
③ 金融監管的必要性
綜合世界各國金融領域廣泛存在的金融監管,我們認為,金融監管具有以下深層次的原因和意義:
金融市場失靈和缺陷。金融市場失靈主要是指金融市場對資源配置的無效率。主要針對金融市場配置資源所導致的壟斷或者寡頭壟斷,規模不經濟及外部性等問題。金融監管試圖以一種有效方式來糾正金融市場失靈,但實際上關於金融監管的討論,更多的集中在監管的效果而不是必要性方面。 道德風險是指由於制度性或其他的變化所引發的金融部門行為變化,及由此產生的有害作用。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存款人( 個人或集體) 必然會評價商業性金融機構的安全性。
但在受監管的金融體系中,個人和企業通常認為政府會確保金融機構安全,或至少在發生違約時償還存款,因而在存款時並不考慮銀行的道德風險。一般而言,金融監管是為了降低金融市場的成本,維持正常合理的金融秩序,提升公眾對金融的信心。因此,監管是一種公共物品,由政府公共部門提供的旨在提高公眾金融信心的監管,是對金融市場缺陷的有效和必要補充。 金融機構產品或服務創新其實質是一種信用創造,這一方面可以節省貨幣,降低機會成本,而另一方面也使商業性結構面臨更大的支付風險。金融系統是「多米諾」骨牌效應最為典型的經濟系統之一。任何對金融機構無力兌現的懷疑都會引起連鎖反應,驟然出現的擠兌狂潮會在很短時間內使金融機構陷入支付危機,這又會導致公眾金融信心的喪失,最終導致整個金融體系的崩潰。金融的全球化發展將使一國國內金融危機對整個世界金融市場的作用表現的更為直接迅速。
④ 金融監管的原因是什麼
1.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從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看,金融監管的理論依據源於一般管制理論。該理論認為,在現實經濟運作中,由於存在壟斷,價格粘性,市場信息不對稱,外部負效應等情況,競爭有效發揮作用的各種條件在現實中不能得到滿足,從而導致經常性的市場失效。因此,完全的自由放任並不能使市場運行實現規范合理和效率最優,需要藉助政府的力量,從市場外部通過法令,政策和各種措施對市場主體及其行為驚醒必要的管制,以彌補市場缺陷。
2.金融業得特殊性。
(1)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和作用。
(2)金融業的內在風險。
(3)金融業的公共性。
(4)維護金融秩序,保護公平競爭,提高金融效率。
⑤ 金融活動要全部納入金融監管,背後有什麼秘密
金融活動要全部納入金融監管,是中國的國情所決定,同當前金融市場的內憂、外患,息息相關:
完全開放,缺乏監管的金融市場會造成的惡果,戰後的英國,東南亞金融危機中的各國,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都已經給我們打了樣!國際游資,金融巨鱷曾經做空過英鎊、泰銖對相應國家造成的財富血洗——對應國家居民畢生的財富,一夜之間全部化為烏有。 這些無不在鞭策著中國:在國內金融系統的風險管理,體制建設等方面不健全的情況下,開放金融市場完全開放,金融市場肯定是會出問題的。金融活動全部納入金融監管,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系【財經問投】原創,上述內容,僅用作學習交流,特此聲明!如果您覺得文章內容講得有點道理,點贊轉發,關注一下唄,小編在這里先行謝過!
⑥ 金融監管的目的是什麼
金融監管也被稱作為金融監管治理。該提法在國際學術界和監管實踐中是一個較新的領域。治理水平、金融機構的財務狀況、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有效性是決定金融體系穩健性的主要因素。逐漸採用良好的治理方法是金融機構和監管機構共同的責任,監管機構始終採取良好的治理結構,是其監管對象引入良好治理的前提條件。如果監管治理不完善,監管當局的公信力和監管權威將受到影響,難以有效地推動被監管機構改進公司治理,進而會導致道德風險。咱們國家最初的金融監管工作是由央行來執行的。但隨著和國際接軌,要求央行在制定貨幣政策的職能加強,因此央行的監管職能被獨立出來,形成銀監會和保監會。對所有金融機構包括銀行和非銀行監督管理。
意義:公共監管理論認為,金融業是外部效應和信息不對稱性均十分突出的公共行業,因而需要政府管制。以監管當局為代表的外部監管正是一種使公共利益不受侵害的強制性制度安排。但是這種監管的核心作用也是有限度和邊界的,諸如監管法規的滯後性、監管彈性不足等,從而使有效監管受到限制。與此同時,社會中介、行業自律、內部控制、市場約束也具有一定的監管優勢,成為防範金融機構經營風險的重要防線。從而在金融監管和上述各主體之間形成了一種相互整合、有機鏈接的機理。從長遠看,金融業合法、穩健的運行機制,不僅在於監管當局的監管,更在於通過監管鏈接,促使社會中介、行業公會、金融機構內部稽核與監管當局的監督管理形成一種默契,變成一種合作。
⑦ 金融監管的目的及意義
金融監管的目的是進行特定內涵和特徵的政府規制。
意義:
(1)維持金融業健康運行的秩序,最大限度地減少銀行業的風險,保障存款人和投資者的利益,促進銀行業和經濟的健康發展。
(2)確保公平而有效地發放貸款的需要,由此避免資金的亂撥亂劃,防止欺詐活動或者不恰當的風險轉嫁。
(3)金融監管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貸款發放過度集中於某一行業。
(4)銀行倒閉不僅需要付出巨大代價,而且會波及國民經濟的其它領域。金融監管可以確保金融服務達到一定水平從而提高社會福利。
(5)中央銀行通過貨幣儲備和資產分配來向國民經濟的其他領域傳遞貨幣政策。金融監管可以保證實現銀行在執行貨幣政策時的傳導機制。
(6)金融監管可以提供交易賬戶,向金融市場傳遞違約風險信息。
(7)為什麼要金融監管擴展閱讀:
我國現行的金融監管模式是分業監管模式。1983年,工商銀行作為國有商業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離出來,實現了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的分離,標志著現代金融監管模式初步成形。
2003年初銀監會的成立,使中國金融業「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框架最終完成,由此形成了我國「一行三會」的金融監管體制。
其中,銀監會主要負責銀行業的監管,包括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三家政策性銀行和十大股份制銀行,以及規模不一的各地近百家地方金融機構。
對於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將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將銀監會、保監會的職責整合,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作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
將銀監會和保監會擬定銀行業、保險業重要法律法規草案和審慎監管基本制度的職責劃入中國人民銀行。不再保留銀監會和保監會。
⑧ 金融監管的必要性是什麼
1、金融監管是政府通過特定的機構,如中央銀行、證券交易委員會等對金融交易行為主體作的某種限制或規定。本質上是一種具有特定內涵和特徵的政府規制行為。金融監管可以分成金融監督與金融管理。金融監督指金融主管當局對金融機構實施的全面性、經常性的檢查和督促,並以此促進金融機構依法穩健地經營和發展。金融管理指金融主管當局依法對金融機構及其經營活動實施的領導、組織、協調和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動。
2、綜合世界各國金融領域廣泛存在的金融監管,我們認為,金融監管具有以下深層次的原因和意義:金融市場失靈和缺陷。金融市場失靈主要是指金融市場對資源配置的無效率。主要針對金融市場配置資源所導致的壟斷或者寡頭壟斷,規模不經濟及外部性等問題。金融監管試圖以一種有效方式來糾正金融市場失靈,但實際上關於金融監管的討論,更多的集中在監管的效果而不是必要性方面。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1-0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⑨ 為什麼金融需要國家監管
金融
保險都是一個國家的支柱產業,關繫到國之根本,當然需要國家的監管控制。國家要對貨幣進行管控,要合理運用利率等經濟杠桿,提供多的交易平台,促進交流,這樣才能使得國家經濟穩定持續向好發展。比如貨幣,如果國家不進行干預,則像97年的泰銖還有以前的日元,都出現了崩盤,所以國家需要監管。同樣還有許多金融交易平台,必須監管,否則則沒有法制保障的經濟市場,只會更加亂套,看看那些無牌照害人的貴金屬農產品交易市場等等,你就知道了。但同時,政府應該起到你說的的監管作用,而不應該參與其中,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這樣也會阻礙金融健康發展....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