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展互聯網金融
A. 互聯網金融如何發展
利用互聯網的特點,給用戶多提供一些實惠點、安全、方便的理財產品,前提是互聯網金融平台也能賺錢。
B. 互聯網金融在國內的發展脈絡
1. 2005年之前,初始階段
2. 2005-2012年,萌芽階段
3. 2013年-2015.6,高速發展階段
4. 2015.7-2016年,發展、風險與監管並存階段
5. 2017年-至今,監管重拳下行業出清
自互聯網金融在我國興起以來,從曾經的興起、野蠻生長到如今的轉折,已經經歷了十餘年。十載風雨砥礪,十載春花秋實,縱觀互聯網金融發展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為這五個階段
拓展資料
一、互聯網金融發展前景怎麼樣?
第一,目前互聯網金融不論是發展方向,屬性以及監管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且未來發展空間非常的大,就目前的發展態勢來說,發展速度和發展前景是非常的好。
第二,互聯網金融發展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眾籌性的發展模式,二是融資性的發展方式,不論是什麼發展模式,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速度都非常的快,而且可以獲得高額的回報,對於整體的金融發展以及專業內容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互聯網技術正在不斷的滲透到銀行業務中,正在打破傳統銀行的霸主地位,而且越來越多的網路金融產品推出,也在不斷的稀釋銀行的客戶,讓很多銀行客戶轉投網路金融。 其次,大量的客戶通過網路交易,面對面的交易數量支線下降,這也在不斷的降低銀行的業務,從而豐富了多元化的服務渠道。
二、現代信息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現代信息私啦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帶來了巨大影響,尤其是以互聯網為主的各種信息技術,例如在大數據基礎L的數據挖掘、移動支付以及社交網路等,我們將這種以有關互聯網技術作為主導的金融行業,稱為互聯網金融。 在這種模式下,市場信息不對稱度非常低且支付快捷方便;資金供求雙方在資金期限的匹配上、風險分擔等上的成本要求比較低,能直接進行交易;債券、股票、貸款等的發行和交易以及券款支付可自接在網上進行操作。
C. 金融工作會議之後,「互聯網金融」未來該如何發展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概況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伴隨著互聯網在中國的快速發展,以及移動互聯網及其應用在國內的大范圍普及,自下而上地推動了整個行業的市場化進程。
聯網金融估值維持較高水準
當前互聯網金融板塊市盈率(TTM)73 倍,處於 2006-2017年(除 2015 年極高估值外)平均估值62倍上方。互聯網金融熱潮從2014年下半年開啟,第三方支付、P2P/消費金融相繼成為市場熱點。
行業發展迅速,業績持續暴發,屬於景氣度較高的行業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統計,以計算機板塊中14家互聯網金融相關股票為樣本,前三季度共實現營業收入171.12億元,同比增長19.25%,增速基本與行業平均持平。互聯網金融板塊前三季度共實現凈利潤24.56 億元,同比增長104.05%,行業發展迅速,業績持續暴發,屬於景氣度較高的行業。
移動支付線下滲透及快速增長
第三方支付牌照只減不增,續展從嚴,存量消化。①、自2011 年到2015 年央行一共發放271 張第三方支付牌照,且繼2015 年僅發放2張之後,2016 年沒有再新發牌照,與此同時,2016 年4月央行下發文件對支付機構分級分類監管,8月給首批支付牌照續展時稱「一段時期內原則上不再批設新機構,重點做好對現有機構的規范引導和風險化解工作」,標志著第三方支付牌照進入存量時代。
②、截至2017 年6 月底,市面上正常運營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還剩247 家,其中112家僅支持預付卡發行與受理一項業務,且絕大多數還受到地域限制;支持全國范圍銀行卡收單的僅剩37 張,支持移動支付的僅有48家,而同時具備開展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和銀行卡收單三項業務的僅有26 家。被注銷的24 家包括10 家被合並,10 家未能續展,3 家違規被注銷,1家主動注銷。
移動支付發展趨勢
截止到2016年12月,中國使用網上支付的用戶規模達到4.75億,較2015年12月,網上支付用戶規模增加了5831萬人,年增長率為14%。中國網民使用網上支付的比例從60.5%提升至64.9%。其中,手機支付用戶規模增長迅速,達到4.69億,年增長率為31.2%,網民手機網上支付的使用比例由57.7%提升至67.5%。
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快速增長,主要擴張動力同樣來自移動端
①、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支付用戶由PC 端向移動端遷移。移動端購物、網貸、在線貨幣市場基金等互聯網金融服務迅速增長,疊加掃碼支付和NFC
支付在線下場景的快速布局,我國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呈現出爆發式增長。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盛,通過手機購物的人群也逐漸龐大。有移動電子商務市場規模數據顯示,到2016年,移動電子商務的銷售額佔到中國所有網路零售額的一半以上。
2016年,我國第三方移動支付行業交易規模則達58.8萬億元,移動支付將逐步成為網民購物的常態支付手段。
消費金融成為互聯網金融企業轉型的重要方向
我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交易規模在2017年預計突破1萬億元,到2019 年有望達到3.4萬億元,三年復合增速接近 100%。
從中美對比來看,美國的消費金融佔GDP 的19.7%,而我國這一比例是6%。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嘗試和使用消費金融服務,尤其是85後、90後消費人群正在崛起。
第三方移動支付雙寡頭格局穩固,戰火已經從線上蔓延至線下場景
①、截至2017 年Q2,支付寶和財付通占據國內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份額超過94%,其餘包括壹錢包、聯動優勢、京東支付、銀聯商務等在內的40餘家移動支付牌照方合計佔有份額不足6%,預計大多尾部公司幾乎處於無業務狀態。
②、以淘寶為代表的電商以及互聯網金融的興起給移動支付帶來了足夠的線上成交額,但巨頭已經開始搶占線下,例如阿里積極布局新零售,收購三江股份、銀泰集團,入股百聯集團,推動傳統門店升級,盒馬鮮生、永輝超市更是「新零售」的代表,同時支付寶還推動線下支付收款碼激勵政策,移動支付將逐漸成為線下實體零售領域的標配。
D. 金融工作會議之後,「互聯網金融」未來如何發展
1、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 2、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權,這是前提 3、有風險未發現是失職,發現風險未及時提示和處置是瀆職 4、金融監管科技,發展空間巨大 5、避免變相抬高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E. 請問政府如何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政府通過以下途徑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
1、項目限制,監管要求單個借款人20萬以內,企業借款100萬以內,避免大額壞賬一次性爆發;
2、銀行存管,銀行存管可以保證政府清楚資金的流向;
3、信息透明,政府要求平台公布相關的信息,保證投資人能夠了解項目情況、了解平台真實情況、了解網站的資金進度等多方面因素;
4、政府監管,目前網貸平台收到銀監會監管,說明政府是認可互聯網金融平台的;
還有很多,建議可以閱讀一下最新的網貸行業協會監管暫新辦法。
F. 如何促進互聯網金融規范發展
一是支持鼓勵互聯網金融發展,為行業發展預留空間。現階段,國家應支持和鼓勵互聯網金融創新和發展。對於發展比較成熟的,例如互聯網第三方支付,可以出台比較完善的規章制度;而對於現在規模比較小、以前沒有監管的領域,應該以更加開放、包容的思維和理念,更多地觀察其發展態勢、研究其潛在影響,而不是充分論證風險之後才允許做。
二是密切關注行業發展動態,引導行業規范健康發展。第一,對於市場規模相對較大、主要風險基本暴露的業務模式,鑒於其具有較強的外部性,一旦發生惡性事件,對經濟、社會的危害性更加難以防控,因此,應進行重點監管。第二,對於眾籌融資等仍處於起步階段的互聯網金融業務模式,可在明確法律底線的基礎上,鼓勵其繼續創新發展。第三,對於傳統金融業務轉到互聯網線上開展的,應當要求其嚴格遵守線下業務的監管規定。第四,「一行三會」應研究推動建立互聯網金融領域第三方資金託管,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制定有針對性的信息安全防護指南,優化互聯網金融發展環境。與此同時,應推動互聯網金融成立行業協會,加強自律管理。
三是適時出台監管部門規章,界定互聯網金融業務邊界。首先,對於融資類和理財類業務,應要求互聯網金融企業不觸碰非法集資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紅線;不設立資金池進行期限錯配、短貸長投;不虛構債權,不進行長標短拆、大標分拆;不對產品虛假增信、不以企業自身名義向投資人承諾保證本息收益。其次,對於支付類業務,應要求企業建立健全統一的反洗錢內部控制制度,通過指標對異常交易進行記錄,並報備央行等監測監管部門。再次,互聯網金融企業應明確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原則,真實、客觀地提示業務風險,明確、清晰地闡明投資人權利及義務,杜絕業務和產品的虛假宣傳,引導理性投資。第四,對於涉及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暴力催收的互聯網金融企業,應積極協助和配合公安機關查詢、凍結涉案財產,配合案件取證,自覺維護金融秩序,保障互聯網金融的健康、規范發展。
G. 經濟背景怎麼推動網路金融的發展
移動支付、網路信貸等領域發展突出
從金融科技應用的主要領域來看,中國金融科技服務在移動支付、網路信貸等領域的發展最為突出,以手機支付為代表的新型移動支付已經成為中國消費者應用最普遍的支付方式,號稱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
移動支付應用領域方面,2018年我國移動支付持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其交易規模達到277.4萬億元,較2017年增長了37%,居全球首位。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科技金融服務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H. 互聯網金融迅速崛起,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