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誇人很懂金融怎麼說

誇人很懂金融怎麼說

發布時間: 2022-06-17 18:17:41

⑴ 大家好,真心求教懂金融的行內人,或者是在金融行業干過的大俠們

做銷售不要技術含量的,和推銷的是一樣的。我之前在證券公司做過銷售主管,僱傭的人都門檻都很低的。至少在中國是這樣
證券公司和期貨公司你做什麼啊,如果也是銷售的話,那麼都差不多了,相比之下銀行待遇還要更好些,但都屬於比較低級的工種
如果是分析員之類的,還是不錯的,待遇薪資都會比較好,前景也相對樂觀些

⑵ 什麼人適合金融專業

什麼樣的人適合學習金融?

金融大概就是這樣,想要產生利潤,就是兩部分:承攬和承做。一個是可以找到生意的人,讓客戶買的你的產品,有點像銷售。另一個是,懂金融知識,知道金融產品怎麼設計,金融交易怎麼完成。

1、善於與人溝通,樂觀開放的人

從沒啥技術含量的民間高利貸,到負責資產管理的券商、投行,經紀業務就是需要一張會說的嘴,簡單的說就是一名金融銷售,能夠把金融產品賣給個人客戶,高凈值客戶,甚至是機構客戶。當然,銷售能力不算是金融行業特有的能力,但一定是賺錢的能力。

做銷售的人一般都很外向,態度樂觀,不能因為被客戶拒了一次就傷心落淚,一蹶不振,同事,金融領域很多「撮合」業務,也需要這種外向的人,如金融中介,你找買家,他找賣家,我認識你倆,然後湊合你倆認識,我拿個傭金。

2、數學好的人

很多人提到金融的時候,都會想起數學,沒錯,數學很重要。雖然數學課程在大學掛掉了很多人,但是你沒有辦法質疑數學對於金融的重要性。

一些非常規的金融產品定價方面,比如金融衍生品的設計、銷售和購買,以及一些比較復雜的數量化投資分析。如果你的數學好,做這兩塊就會很有前途。不過,學金融不等於學數學,你不用數學本科畢業,只要能夠熟練使用一些數學知識,幫助建模啊,分析就夠了。

3、愛學習的人

金融沒定數,就像資本市場一樣,你永遠無法知道明天的股市是漲還是跌,只是要考量各種因素,管理風險,把損失降到最低,把收益提到最高。

所以積極進取,愛學習的人適合學金融。活到老學到老成為行業共識,不想被行業淘汰的話,停止學習是不行的。圈外人都覺得做金融的人都是學霸,其實,哪個行業里沒有學霸呢,金融人比其他行業的人更重視自我提升,尤其是在人工智慧開始改變金融業發展的時候,大家爭相學習CFA,讓自己變得更有價值。

4、不怕吃苦,有野心的人

金融工作很辛苦,加班情況嚴重,但是,但你收到工資到達的簡訊通知的時候,你會覺得一切都很值得,所以人們才會不斷湧入金融行業。

如果你喜歡朝九晚五的生活,金融工作確實不太適合你。不是加班就是出差的工作很鍛煉人,也很累,但是對於成長和職業發展都很有幫助。你可以清楚的知道,幹完這個項目自己掙到很多錢,辛苦這兩年,你可以升職到一個更高的位置上。

最重要的是,想要實現自己的野心,不管是改變世界,還是給家人更好的生活,金融行業再合適不過。

5、「愛面子」的人

論裝逼,除了《歡樂頌2》裡面的舒展,還有誰能贏得了金融人嗎?西裝革履陸家嘴,吃飯就要米其林,出差必定頭等艙,拍照一定在國外,背景不是名人就是名人的蠟像。這些圈外人看上去像「毛病」一樣的生活習慣,其實是既然金融工作的常態。

⑶ 和懂金融的人 聊天 聊什麼好呢

和懂金融的人聊天當然要聊一些投資理財的一些話題。可以請他介紹你一些投資理財的好產品。

⑷ 誇一個人很懂金融怎麼說

看具體對象了啊:理論人才那就是「很有研究」,「涉獵廣泛」,「著作等身」;實操人才,那就要挑他專攻的方向和行業,比如「老信託」、「老財務」、「明星基金經理」啥的。。。得有所針對,空話誰都會說,關鍵要找准你要誇的人,他到底強在哪裡,特別是他心裡覺得他自己強在哪裡,讓他「得意洋洋」

⑸ 一個人是金融人才,怎麼看出來的

一個人是金融人才通過看她日常的言語和行為就知道了

⑹ 懂金融的人來~~

沒必要去看所謂專家學者寫的博客,文章什麼的
他們要不就是寫學術的,你看不懂,要不就是寫給老百姓看的,很膚淺又有嘩眾取寵的嫌疑
要學經濟學就得先看經典的教科書
我推薦 曼昆 的《經濟學原理》
可以直接到當當購買,鏈接是:
http://proct.dangdang.com/proct.aspx?proct_id=9201935
還有
http://proct.dangdang.com/proct.aspx?proct_id=9204166

⑺ 用小白的大白話讀懂金融的本質

很多人在學金融,學互金,想當金融的產品經理。那麼經常被問到這么2個問題!

1、什麼是金融 ,金融的本質?

2、金融和互金的關系

幾句話就說明白。大白話總結如下:

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的區別是?

一句話:是形式和手段的變化,不是本質的變化。更便捷的獲取金融紅利,更方便買理財,借錢。支付。

金融的本質其實就是三句話:

一、為有錢人理財,為缺錢人融資;

二、信用、信用、信用,杠桿、杠桿、杠桿,風險、風險、風險,實際上就三個詞「信用」、「杠桿」、「風險」;

三、金融不是單純的卡拉OK、自拉自唱的行業,它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金融如果不為實體經濟服務,就沒有靈魂,就是毫無意義的泡沫。在這個意義上,金融業就是服務業。

具體來講,金融的第一個特點,為有錢人理財,為缺錢人融資。

銀行是干什麼的?一方面,老百姓有錢存在銀行里;另一方面,企業需要錢,銀行就是在之間起著橋梁,起到中介和服務作用。降峰老師認為,保險是干什麼的?保險實際上是人在健康、安全的時候,有餘錢買了保險,發生生病、死亡等意外突發事件的時候拿來救急,這個過程是人自己給自己的一個平衡,當這筆錢放在保險公司,又可以為企業融資提供資金來源。證券市場更是如此,老百姓冒一定的風險投資買股票,取得回報,不管是賺的企業利潤分配,還是股價差價,總之是為有錢人理財的一個橋梁。租賃也一樣,一個企業沒錢一次性投資10億,就要借債,如果通過租賃,把一次性的巨額投資轉化為日常的租賃費用,那麼投資資本和資金就轉化為租賃公司的資金,而企業不出這筆錢,攤入運行成本,運行成本增加以後,少交一點所得稅,或者產生各種各樣的效益。這也一樣起到為需要錢的人融資的作用。

十幾個金融品種,不管是直接金融系統的資本市場發債券、發股票,還是間接的金融系統商業銀行或者非銀行金融系統,都是各種理財方式、中介方式,本質上就是為有錢人理財,為缺錢人融資。

金融的第二個本質,是信用、杠桿、風險。

首先是信用。

沒有信用就沒有金融,信用是金融的立身之本,是金融的生命線。金融的生命線,一種體現在是金融企業本身的生命線,金融企業本身要有信用;一種體現在與金融機構借錢的企業也要有信用;還有一種體現在老百姓在你這兒存款、投資的過程中,各種中介服務類的企業當然也要有信用。信用從哪兒來呢?對非金融企業來說,你跟金融單位融資,沒有信用就無法融資,任何在這個問題上投機取巧的人,最終一定會受到懲罰。說我不要信用也能融資都是胡扯,離開金融本源的任何理論都是不成立的,這個本源就是兩個字——「信用」,是金融安身立命之本。

企業的信用在哪兒呢?

第一,企業要有現金流,你向銀行借1億,銀行就要審核這個企業每天、每月、每季度、每年現金流怎麼樣,現金流比利潤還重要,哪怕利潤很高,如果某一個月資金鏈斷了,把你弄得崩盤了,後邊哪怕有暴利,你已經死了,也沒有用。所以,資本市場上考核企業的第一個信用就是分析財務報表裡的現金流。

第二,要講企業的利潤,我們說一年有1億利潤,10倍市盈率,股票市場價格可以值10億,增長很高,市盈率30倍、50倍還有人願意買,是買它的未來,因為利潤增長很快,買了以後,過三年、五年,高增長率會把這個市盈率從30倍又降到10倍,我買的股票就賺錢了,總之和回報率有關。

第三,和抵押物有關,如果回報率、現金流不大講得清,但這個企業很重要,擔保公司願意為他擔保,或者某個第三方企業幫他擔保,擔保物是充實的,銀行當然可以照貸無誤,如果萬一企業不行,擔保公司、第三方企業賠,只要這個事鐵板釘釘,也是可以的,也是一種信用。

第四,就是企業的高管人員,企業的經理是一個世界有名、中國有名、區域有名的非常實誠的優秀企業家,如果遇上金融危機,遇上特殊困難,暫時遇到困難,憑他個人信用的含金量,大家可以幫忙。另外企業的品牌等一些無形資產也是有價值的。

這些都是一些金融學的常識,但人們往往不按常識做事。我們有時候說現在大數據分析,不管怎麼分析,如果看不到企業的現金流,看不到企業的資本回報率,看不到企業的第三方擔保,看不到企業非常實際的一些信用物,大數據分析就能把幾百萬、幾千萬借出去?我覺得這也會很荒唐的。

第二個就是杠桿。

金融的特點就是杠桿,沒有杠桿就沒有金融。為什麼要信用?因為信用是杠桿的基礎,你有信用,我才杠桿,如果什麼事都是1:1的,我拿100塊給你,你就我給100塊的貨物,大家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就不需要信用了。一旦有信用,就有透支,透支就是杠桿。

銀行的存貸比,就是一種杠桿比例。有10億注冊資本,可以搞100億貸款,資本充足率1:10,也是個杠桿比。租賃公司如果有50億資本,可以搞500億租賃,也是1:10的杠桿。搞期貨一般是1:20的杠桿,5塊錢的資金可以做100塊錢的投資,如果做遠期交易,1:5的杠桿,100塊錢的交易付20%,半年以後貨物到了再付剩餘的,這中間也有個透支,是1:5。最近,股票市場搞融資融券,也是個杠桿比,你有100萬的股票,跟證券公司可以融資也罷,融券也罷,借給你一定比例的透支,總之沒有比例就沒有金融。雖然這也是金融課堂的ABC,但是一切的金融風險都是背離了這些基本原理而所致的,所以這些基本原理要當真經來念,不管是行長還是科員,這個真經要天天念、月月念、年年念。所有的金融風險都是杠桿比過高造成的,沒有杠桿比就沒有金融,但杠桿比過高就產生風險。剛才我用了信用、信用、信用,杠桿、杠桿、杠桿,風險、風險、風險三個疊加詞,就是用最土的方法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降峰認為,一切金融的創新都是想方法把杠桿放大,一級杠桿1:3,二級杠桿再來一個1:3,整體系統疊加就變1:9,如果有三級、四級就更上去了,每一級都在策劃杠桿比,一切金融危機的本質就是杠桿比放大,真正的智慧就是設計一個風險比較小的、有一定信用基礎的、可靠的、不容易壞賬的杠桿比,那才是智慧,是金融的精髓。

我們說過分的杠桿比是一切壞賬、一切風險、一切金融危機的來源,壞賬是講具體的一個企業,風險是這個系統體系發生的事,危機就是延伸到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的事。所有的這些,都和杠桿比、和風險沒控制好有關系。降峰pm認為,解決金融危機的全部辦法也就是三個字:「去杠桿」,不管是國家級的去杠桿,還是某個行業的去杠桿,還是某個企業的去杠桿,實質就這么簡單。

這是金融的第二個本質,風險、杠桿和信用。降峰認為,這三件事是互動的,信用高的風險當然就低,杠桿比一般也不會太高;杠桿比高的信用就會降低,風險也就比較高。金融專家、企業的創新都是圍繞這三件事在運轉,最關鍵的是要把握好一個度。

第三個本質,金融是為實體經濟服務。

記得鄧小平老人家當年視察浦東,也就是1991年1月14號,大年初四,他說了一句話:「金融很重要,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招棋活,全盤皆活。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這個核心是怎麼形成的?要為實體經濟服務,如果不為實體經濟服務,這個中心就變成以自我為中心,就會異化為一個卡拉OK、自拉自唱、虛無縹渺的東西。金融只有在為實體經濟服務的過程中,圍繞著實體經濟運轉的過程中,才能成為中心。

要支持實體經濟、工商企業特別是「三農」、小微企業發展。去年國務院專門發了支持小微企業、支持「三農」、支持實體經濟的文件。

⑻ 為什麼許多投資專家很懂金融但賺不了錢

覺得可能是因為他們個人的能力不足,因為如果說你是投資專家的話,你很懂金融,那麼你對現實情況的就會有一定的了解,肯定的,你對現在的一些金融狀況會有一些非常好的自己獨到的見解,但是你賺不了錢,就說明你的這些專業知識還沒有到家。

⑼ 怎麼才能懂金融

買本有關金融的書,或者網上看看有關金融的內容,新聞可以關注一下金融頻道

熱點內容
公司股票交易量和交易價 發布:2025-05-14 04:38:25 瀏覽:247
炒股不適合什麼東西 發布:2025-05-14 04:00:38 瀏覽:62
原始基金怎麼來得快 發布:2025-05-14 03:59:54 瀏覽:996
基金經理虧多少清倉 發布:2025-05-14 03:57:41 瀏覽:373
雙一科技股票指數 發布:2025-05-14 03:38:48 瀏覽:123
在民國如何跟國外貨幣流通 發布:2025-05-14 03:38:16 瀏覽:592
買入股票交易密碼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14 03:38:11 瀏覽:472
南朝的貨幣長什麼樣 發布:2025-05-14 03:36:15 瀏覽:816
2019年4月29日股票交易嗎 發布:2025-05-14 03:36:13 瀏覽:59
長城貨幣a怎麼轉到銀行卡 發布:2025-05-14 03:35:23 瀏覽: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