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如何創造金融資產
A. 簡述金融市場的功能
金融市場具有資本積累、資源配置、經濟調節和經濟反映等主要功能。
1.資本積累
金融市場的積累功能是指金融市場引導眾多分散的小額資金匯聚成可以投入社會再生產的資金集合的功能。在這里,金融市場起著資金「蓄水池」的作用,可以調劑餘缺、裨補缺漏。金融市場之所以具有資金的積聚功能一是由於金融市場創造了金融資產的流動性;二是由於金融市場上多樣化的融資工具為資金供應者的資金尋求合適的投資手段找到了出路。
2.資源配置
金融市場的配置功能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資源的配置,二是財富的再分配,三是風險的再分配。在經濟的運行過程中,擁有多餘資產的盈餘部門並不一定是最有能力和機會作最有利投資的部門,現有的資產在這些盈餘部門得不到有效的利用,金融市場通過將資源從低效率利用的部門轉移到高效率的部門,從而使一個社會的經濟資源能最有效地配置在效率最高或效用最大的用途上,實現稀缺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在金融市場巾,證券價格的波動,實際上反映著證券背後所反映出的信息來判斷整體經濟運行情況以及相關企業、行業的發展前景。從而決定其資金和其他資金資源的投向。一般地說,資金總是流向最有發展潛力,能夠為投資者帶來最大利益的部門和企業,這樣,通過金融市場的作用,有限的資源就能夠得到合理的利用。
3.調節經濟
調節功能是指金融市場對宏觀經濟的調節作用。金融市場一邊連著儲蓄者,另一邊連著投資者,金融市場的運行機制通過對儲蓄者和投資者的影響而發揮著調節宏觀經濟的作用。
B. 現實生活中金融市場是如何發揮其配置功能,實現財富的再分配的
發揮市場在資金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正是因為經濟領域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以及金融領域資金分布不合理等問題的存在,所以要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用,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就需要摒棄以往以貨幣高增長推動經濟發展的老路。只有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盤活貨幣信貸存量,才能更好地發揮金融對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支持作用。
(2)金融市場如何創造金融資產擴展閱讀:
1、優化金融資源配置,首先要繼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合理保持貨幣信貸總量。
統籌兼顧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防風險,合理保持貨幣總量;綜合運用數量、價格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組合,充分發揮再貸款、再貼現和差別存款准備金動態調整機制的引導作用,盤活存量資金,用好增量資金,加快資金周轉速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2、優化金融資源配置,還要從當前貨幣信貸的結構性矛盾入手,按照有扶有控的原則,做好存量貨幣信貸的「加減法」,盤活存量資金,防範金融風險。
既要將部分資金從低效行業或不合理領域退出,又要引導、推動重點領域與行業轉型和調整,整合金融資源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加大對「三農」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進一步發展消費金融促進消費升級,支持企業「走出去」。
C. 金融如何創造價值
一、消除信息不對稱,降低信息成本。在經濟知學中有一個理論,如果沒有交易成本,資源配置可以實現最優。金融中介的產生,原因是市場交易中存在信息成本,需要金融中介發揮作用。在互聯網道金融之下,藉助互聯網的力量,金融中介依然在起作用,但它的作用更為有效和直接,可以最大程度降低信息成本和信息。
二、更加便捷。
三、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互聯網金融包含的屬多種運行模式,悄然向傳統銀行務發起挑戰,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成為吸引用戶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拓展資料】
金融(Finaunce, Finance)的內容概括為貨幣的發行與回籠,存款的吸收與付出,貸款的發放與回收,金銀、外匯的買賣,有價證券的發行與轉讓,保險、信託、國內、國際的貨幣結算等。
從事金融活動的機構主要有銀行、信託投資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投資基金,還有信用合作社、財務公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郵政儲蓄機構、金融租賃公司以及證券、金銀、外匯交易所等。
一、金融是信用貨幣出現以後形成的一個經濟范疇,它和信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一)金融不包括實物借貸而專指貨幣資金的融通(狹義金融),人們除了通過借貸貨幣融通資金之外,還以發行股票的方式來融通資金。
(二)信用指一切貨幣的借貸,金融(狹義)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人們之所以要在「信用」之外創造一個新的概念來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是為了概括一種新的經濟現象;信用與貨幣流通這兩個經濟過程已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最能表明金融特徵的是可以創造和消減貨幣的銀行信用,銀行信用被認為是金融的核心。
二、金融是信用交易。
(一)信用。
經濟學上的信用,是一種商品交易的形式,對應於現貨交易(即時清結的交易)。
信用是金融的基礎,金融最能體現信用的原則與特性。在發達的商品經濟中,信用已與貨幣流通融為一體。
(二)信用交易的應有特點。
1.一方以對方償還為條件,向對方先行移轉商品(包括貨幣)的所有權,或者部分權能;
2.一方對商品所有權或其權能的先行移轉與另一方的相對償還之間,存在一定的時間差;
3.先行交付的一方需要承擔一定的信用風險,信用交易的發生是基於給予對方信任。
4.金融原則上必須以貨幣為對象。
5.金融交易可以發生在各種經濟成分之間。
D. 金融市場的運行機制
金融市場的運行機制
金融市場上資金的運動具有一定規律性,由於資金餘缺調劑的需要,資金總是從多餘的地區和部門流向短缺的地區和部門。金融市場的資金運動起因於社會資金的供求關系,最基本的金融工具和貨幣資金的形成,是由銀行取得(購入)企業借據而向企業發放貸款而形成的。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作為中間人,既代表了貸者的集中,又代表了借者的集中,對存款者是債務人,對借款者是債權人,因而,它所進行的融資是間接融資。當銀行創造出大量派生存款之後,為其他信用工具的創造和流通建立了前提。當各種金融工具涌現,多種投融資形式的形成,金融工具的流通軌跡就變得錯綜復雜,它可以像貨幣一樣多次媒介貨幣資金運動,資金的交易不只是一次就完成,金融市場已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市場。金融工具會脫離最初的交易場所反復地運動,這種運動,大多是藉助於直接融資工具如股票、債券的多次流通而實現的。這種直接融資是資金供求雙方的直接交易,無需藉助於中間人,或者只需中介者集中撮合即可。另外,藉助於中介機構發行的金融工具,形成金融流通市場,表現在支票、匯票、本票的流通及貸款證券化的流通。因而,在金融市場上,金融工具的賣出者可以轉化為買入者,金融工具的買人者可以轉化為賣出者。再加上新的交易夥伴的不斷涌人,推動著金融工具流通轉讓;與此同時,資金相應地作逆向的流動,使金融市場紛繁復雜起來。金融市場的范圍有多大?有人認為僅指銀行之外的資金交易和融通,不包括銀行所進行的融資活動。其實,當銀行走向市場化之後,以銀行所推動的金融產品交易,同樣是作為商品的交易,即使是在過去計劃經濟時代,資金交易也僅是有計劃的商品交易。因而,將銀行這一大塊資金交易排除在金融市場之外,顯然是不適當的。可以說,金融市場是各類金融機構、金融活動所推動的資金交易的總和,它是一個宏觀的概念,只要是資金交易,就離不開金融市場,它是無所不包的。
E. 什麼叫金融資產包括哪些內容
金融資產(FinancialAssets),是實物資產的對稱,指單位或個人所擁有的以價值形態存在的資產。是一種索取實物資產的無形的權利。是一切可以在有組織的金融市場上進行交易、具有現實價格和未來估價的金融工具的總稱。
金融資產的最大特徵是能夠在市場交易中為其所有者提供即期或遠期的貨幣收入流量。
盡管金融市場的存在並不是金融資產創造與交易的必要條件,但大多數國家經濟中金融資產還是在相應的金融市場上交易的。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法典:應用版》
F. 金融市場在經濟運行中主要功能
首先是投資功能,金融市場通過金融資產的交易,實現資金在供給者和需求者之間的轉移這就形成了資金融通,也就是資金流到了更需要它的地方。這是資金供給者和需求者之間的交易,那麼需求者和需求者之間會不會產生交易呢,當然也會,一個人買菜買多了,完全可以把一部分菜賣給其他人,這就是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功能,這兩大功能,資金融通是供給者和需求者之間的,流通功能是需求者和需求者之間的。
風險管理,金融市場的資產價格變化、借款人信用不好、經濟行為的操作錯誤,甚至是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等都有可能給經濟主體帶來損失。而金融市場可以防範風險發生,比如最典型的就是保險的方式,保險可以對潛伏起來的風險進行管理、防範發生甚至轉移影響。其次,金融市場設置的投資門檻,這樣一來,不是所有的籌資人都能金融市場,也不是所有的投資人都能買到金融資產。因此,在根源上防止了一些風險。
金融市場的積累功能是指金融市場引導眾多分散的小額資金匯聚成可以投入社會再生產的資金集合的功能。在這里,金融市場起著資金「蓄水池」的作用,可以調劑餘缺、裨補缺漏。金融市場之所以具有資金的積聚功能一是由於金融市場創造了金融資產的流動性;二是由於金融市場上多樣化的融資工具為資金供應者的資金尋求合適的投資手段找到了出路。
2.資源配置
金融市場的配置功能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資源的配置,二是財富的再分配,三是風險的再分配。
G. 金融市場的運行機制
金融市場的定義 金融市場是指貨幣的借貸、各種票據和有價證券的買賣等融資活動的場所。 市場主體通過買賣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等),使資金從買方流向賣方的市場,其存在為資金供給方和資金需求方提供了重要的融資渠道。 金融市場可以是有固定場所進行的各種融資活動,也可以是沒有固定場所,由參加交易者利用電訊手段進行聯系洽談而完成融資交易。只要在一定區域進行票據和各種證券的買賣行為或過程都應視為金融市場的業務活動。 二、金融市場的參加者 金融市場的參加者是資金供求雙方,具體來說有個人、企業、金融機構、經紀人、證券公司以及政府機構等。他們之間的交易都採用書面契約形式的金融工具進行。 三、金融市場的交易對象 金融市場的交易對象金融資產,是指一切代表未來收益或資產合法要求權的憑證,亦稱為金融工具或證券。 金融資產可以劃分為基礎性金融資產與衍生性金融資產兩大類。前者主要包括債務性資產和權益性資產;後者主要包括遠期、期貨、期權和互換等。 四、金融市場的特點: (一)、在金融市場上,市場參與者之間的關系已不是一種單純的買賣關系,而是一種借貸關系或委託代理關系,是以信用為基礎的資金的使用權和所有權的暫時分離或有條件的讓渡; (二)、市場交易的對象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即貨幣資金。 (三)、市場交易的場所在大部分情況下是無形的,通過電訊及計算機網路等進行交易的方式已越來越普遍。 五、金融市場的功能 (一)聚斂功能 金融市場的聚斂功能是指金融市場引導眾多分散的小額資金匯聚成為可以投入社會再生產的資金集合功能。 金融市場之所以具有資金的聚斂功能,一是由於金融市場創造了金融資產的流動性。另一個原因是金融市場的多樣化的融資工具為資金供應者的資金尋求合適的投資手段找到了出路。 (二)配置功能 資源的配置,金融市場通過將資源從低效率利用的部門轉移到高效率的部門,從而使一個社會的經濟資源能最有效的配置在效率最高或效用最大的用途上,實現稀缺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財富的再分配,這是通過金融市場價格的波動來實現的。 風險的再分配。利用各種金融工具,風險厭惡程度較高的人可以把風險轉嫁給厭惡風險程度較低的人,從而實現風險的再分配。 (三)調節功能 調節功能是指金融市場對宏觀經濟的調節作用。金融市場一邊連著儲蓄者,另一邊連著投資者,金融市場的運行機制通過對儲蓄者和投資者的影響而發揮作用。 首先,金融市場具有直接調節作用。這實際上是金融市場通過其特有的引導資本形成及合理配置的機制首先對微觀經濟部門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到宏觀經濟活動的一種有效的自發調節機制。 其次,金融市場的存在及發展,為政府實施對宏觀經濟活動的間接調控創造了條件。 (四)反映功能 金融市場歷來被稱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和「氣象台」,是公認的國民經濟信號系統。 (1)金融市場首先是反映微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指示器。 (2)金融市場交易直接和間接的反映國家貨幣供應量的變動。 (3)金融市場有大量專門人員長期從事商情研究和分析,能了解企業的發展動態。 (4)金融市場有著廣泛而及時的收集和傳播信息的通訊網路,使人們可以及時了解世界經濟發展變化情況。 六、金融市場的類型 (一)、金融市場按業務活動期限劃分,可分為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 貨幣市場是指以期限在一年及一年以下的金融資產為交易標的物的短期金融市場。它的主要功能是保持金融資產的流動性,以便隨時轉換成現實的貨幣,因此風險較低。 資本市場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資產交易的市場。流動性低,但能給投資者帶來較高的回報。資本市場主要指的是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 (二)、按成交後是否立即交割,可分為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 (三)、按證券是否新發行,可分為證券發行市場和證券流通市場; (四)、按地域范圍劃分:地方性、國內性、國際性金融市場; (五)、按中介特徵劃分:直接金融市場與間接金融市場 (六)、按市場職能劃分: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外匯市場、黃金市場 外匯市場是指由銀行等金融機構、自營交易商、大型跨國企業參與的,通過中介機構或電訊系統聯結的,以各種貨幣為買賣對象的交易市場。 黃金市場是專門集中進行黃金買賣的交易中心或場所。目前,由於黃金仍是國際儲備工具之一,在國際結算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因此,黃金市場仍被看作金融市場的組成部分。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黃金非貨幣化趨勢越來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