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金融機構雛形是哪個朝代

金融機構雛形是哪個朝代

發布時間: 2022-09-26 08:19:39

Ⅰ 銀行是從什麼朝代創始的

正式的銀行是在清朝時期(道光二十八年)成立
我國銀行業的產生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代,當時出現了一些兼營銀錢的機構,如邸店、質庫等;隨後,宋代有錢館、錢鋪,明代有錢庄、錢肆,清代有票號、匯票莊等。這些機構雖還稱不上是真正的銀行,但已具備了銀行的某些特徵。
1845年在上海由英國人創辦的東方銀行,是由出現於我國的第一家銀行;1897年成立的中國通商銀行,是我國自辦的第一家銀行。
現代資本主義國家的銀行結構和組織形式種類繁多,按其職能劃分有: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儲蓄銀行和各種專業信用機構。以中央銀行為中心,股份商業銀行為主體,各類銀行並存,構成現代資本主義國家的 銀行體系。在社會主義制度下,銀行既是經營貨幣、辦理信貸、結算業務的經濟組織,又是國家調節經濟、管理經濟的重要機構。

中國最早的專門借貸機構是國家開辦的質庫,此後又有了民間經營的錢庄。它們融匯天下的貨幣,方便了往來的商旅。
日升昌票號是中國第一家專營存款、放款、匯兌業務的私人金融機構,開中國銀行業之先河。日升昌票號成立於清道光三年(1823年),
中國舊時的錢庄是由集市銀錢兌換業發展而形成的信用機構,大體上北方及華南稱為銀號,長江流域包括上海稱為錢庄。最早的錢庄誕生於明朝中期、晚清時期則為鼎盛期,民國時期錢庄增多,後期倒閉也多,解放後,錢庄多數停業,上海等地未停業者則於1952年12月實行公私合營而成為公私合營銀行。
1845年,英國的麗如銀行首先在香港設立分行,同年該行又在廣州建立它的機構;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該行在上海正式開辦了「東方銀行分行」(也叫麗如銀行或金寶銀行)。
1897年5月27日(光緒二十三年四月二十六日),中國通商銀行成立。該行是由清政府督辦全國鐵路大臣盛宣懷奏請清廷後成立的。是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家銀行,總行設在上海。

Ⅱ 中國封建社會科技文化最發達的朝代是什麼朝代

宋朝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社會科技最發達文化最為發達的朝代。

宋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 。北宋咸平三年即公元1000年,中國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 ,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2.7%,人均GDP為45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的400美元。 後世雖認為宋朝朝廷「積貧積弱」,但宋朝民間的富庶與社會經濟的繁榮實遠超過盛唐。

社會方面,宋朝商業繁盛,太宗時期,通行的貨幣每年鑄幣八十萬貫。到神宗熙寧六年,已達六百餘萬貫。由於商品入口,宋朝大量銅錢、白銀外流,造成硬通貨短缺。真宗時期,為擴大流通領域,開始印造紙幣,代替鐵錢在四川使用,是為交子, 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宋朝的城鎮商品經濟特別發達。北宋末期有四十六個十萬口以上的城市。包括開封、洛陽、臨安、大名、應天、鎮江、蘇州、江陵、廣州、成都、福州、長沙、泉州等。北宋首都東京開封府人口達到百萬以上,店鋪多達六千四百餘家。宋朝打破坊市分區的制度,商店可以任意開設,還出現夜市與曉市。南宋行在臨安府人口在1274年達到125萬,城內極其繁華,時人稱為東南第一州。

文化方面,宋朝時出現了宋明理學,儒學得到復興,傳統經學進入了「宋學」的新階段,產生了新儒學即理學。促進了儒、道、佛三家相互交匯的深入發展,完成了古文運動。在唐宋八大家中,宋人佔了六家,詞達到全盛,話本在中國文學史上開辟了新的紀元。史學體裁多樣,興起了方誌學、金石學;著作豐富,史家輩出,達到了中國古代史學發展的頂峰。書院制度的形成與發展。如書法、雕塑、石刻、繪畫等都達到了新的水平,佛教、道教亦有了新的發展。史學家陳寅恪曾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而西方與日本史學界中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學者不在少數。

科技方面,宋代在整個社會經濟、文化推動下,科學技術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兩宋的科技成就不僅成為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上的一個高峰,也在當時的世界范圍內處於領先地位,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中國四大發明,在宋代得到改進並應用。宋朝造船技術水平是當時世界之冠。太宗時期,全國每年造船達到三千三百餘艘。宋神宗年間,明州造出兩艘萬料(約600噸)神舟。提到兩宋科學技術時,人們還常常提到沈括及他的《夢溪筆談》。如李約瑟博士把沈括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而他的《夢溪筆談》則是「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在其他方面也有頗多成就,如醫學方面,醫學從此前的三科分為九科,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法醫學著作《洗冤錄》。針炙有了很大發展。《經史證類備急本草》所收葯物比《唐本草》新增四百七十六種。總體看,宋朝航海、造船、醫葯、工藝、農技等都達到了古代前所未有、後難比及的高度。宋朝還發展起一門新科學,技術科學。這些輝煌的科技成就,與宋的綜合文明有直接聯系。

Ⅲ 古代錢庄是在哪個朝代開始出現

唐代,那個時候還不叫錢庄,應該是叫櫃坊,是銀行的雛形

Ⅳ 隋唐時期的經濟發展

歷史:4.5《隋唐時期社會經濟的繁榮》教案(3)(舊人教版高三)
[教學目標]
一、 知識目標:
(一)、社會經濟繁榮的原因
(二)、農業發展特點:
1、江南土地資源的進一步開發
2、經濟重心開始南移
3、農田水利灌溉的發展
4、農具的改進:筒車、曲轅犁、鋼刃鐵農具
5、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三)、手工業發展特點:
1、手工業類型:官營手工業、私營手工業、農民家庭手工業
2、手工業發展特點:產地廣、規模大、分工細、產量和品種多、技藝高
(四)、商業發展繁榮:交通發達、貨幣統一、市場發達、商人隊伍龐大
(五)、城市的興旺:1、長安、洛陽 2、揚州、成都 3、汴州、廣州
二、 能力培養目標:
(一)、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和與兩漢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經濟的對比學習,幫助學生准確理解和把握隋唐時期社會經濟繁榮的表現及成就,培養其歸納、對比和概括歷史知識的能力。
(二)、通過指導學生對隋唐時期社會經濟繁榮原因的分析以及農業、手工業發展與商業繁榮和城市興旺關系的分析,加強學生對事物之間因果聯系的認識,培養其運用馬克思主義關於政治與經濟辯證關系的原理,分析和認識歷史現象的能力。
三、 思想教育目標:
(一)、通過對隋唐時期社會經濟繁榮原因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社會的穩定市場經濟發展和繁榮的前提條件。
(二)、通過對隋唐時期社會經濟繁榮的成就以及國際地位和影響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隋唐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繁榮時期,並處於當時的世界領先地位,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發起振興中華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重點和難點]
一、重點:為什麼說隋唐時期是中國古代封建經濟空前繁榮發展的時期?
說明:每一節教材的重點只有一個,那就是它所要闡述的中心問題。它與知識要點之間是統領與被統領的關系,每一個知識要點都是為了說明重點而設計的。本節教材所闡述的中心問題正是隋唐時期封建經濟的空前繁榮發展,教材中每一個知識要點都是在說明這一中心問題。
二、難點:隋唐時期社會經濟發展與政治的關系
有關的生產技術問題
說明:本課的重點是經濟的繁榮,經濟繁榮的原因分析就構成本課的一個難點,特別是將要涉及到政治與經濟的辯證關系原理,這一原理在歷史學習中的應用正是學生的弱點,因此運用這一原理來分析具體的歷史現象,就成了本課的一個難點。大多數學生缺乏社會生產實踐經驗,對古代社會的生產技術問題理解起來就會更加困難,而對生產技術的學習和了解,對於理解本課重點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中有關的生產技術問題就成為了本課的又一個難點。
[教學模式]
導讀和研討式
說明:什麼樣的課堂模式最能反映素質教育的要求,是當前課堂教學改革中心問題。導讀和研討這兩種方式能比較好的發揮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積極性,既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地位,使課堂教學能夠按照科學的計劃進行,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真正的成為主人,最大限度的激活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導讀和研討相結合的課堂模式,能較好地反映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妨一試。
[教學過程設計]
一、 導言部分:
(一) 建議教師在講授新課之前,首先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社會經濟的發展都需要哪些條件?」讓學生展開討論。啟發學生從隋唐時期社會政治特點入手分析這一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因,進而導入新課。這樣做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迅速激活學生的思維;同時,教師可以藉此機會發現學生在政治與經濟的辯證關系認識上存在的問題,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正確的引導和規范,為解決本課難點奠定基礎。
(二)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概括隋唐時期社會經濟繁榮的條件。
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從國家統一、政治穩定、交通發達、經濟政策、對外關系、 民族關系等等幾個方面進行概括和總結。同時教師特別要注意講清隋唐時期封建的上層建築和反封建的生產關系,對社會經濟和生產力發展做起的積極推動作用,封建制度顯示出了它的生命力和先進性,在這樣一種經濟關系和社會環境中,生產者的生產積極性相對較高,勞動者的辛勤勞動從根本上推動了這一時期社會經濟的繁榮。
二、 關於農業發展。
(一)、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概括隋唐時期農業發展的主要特點
1、江南土地資源的進一步開發
2、經濟重心開始南移
3、農田水利灌溉的發展
4、農具的改進:筒車、曲轅犁、鋼刃鐵農具
5、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二)、同時建議教師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 對教材中有關「圩田」「筒車」「曲轅犁」「鋼刃鐵農具」等內容進行簡要介紹。 並注意與前代相關內容的對比,幫助學生對這些知識形成正確的概念,便於學生掌握。
2、 啟發學生認真理解經濟開發與自然生態平衡的關系,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可持續發展」觀點的教育。
3、 關於經濟重心南移的問題,建議教師首先要對教材中關於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內容進行概括說明。然後引導學生分析隋唐時期經濟重心開始南移的原因,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政治和經濟的辯證關系,特別是社會穩定對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4、 關於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的問題,建議教師對此問題進行重點分析,幫助學生弄清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的表現及意義。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是衡量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更是推動農業發展的動力之一。
5、 建議教師提醒學生注意,隋唐時期的農業也是在以前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他們之間既有繼承又有發展。而發展的內容正是隋唐時期農業發展的特點。
三、 關於手工業的發展問題。
(一)、建議教師首先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概括隋唐時期手工業發展的特點,提醒學生可以參照185頁「隋唐時期手工業者分布和大都會」的地圖進行理解和掌握,特別要注意提醒學生准確理解這一時期手工業「發達」的內涵,准確概括「發達」的具體表現。
手工業發展特點:
產地廣、規模大、分工細、產量和品種多、技藝高
(二)、手工業類型:官營手工業、私營手工業、農民家庭手工業
教師要注意對比官營、私營和農民家庭手工業的不同特點,加深學生對隋唐時 期手工業繁榮發達及其原因的進一步理解。
(三)、關於手工業發展中涉及到的技術方面知識以及代表作品、手工業技術成就等相關內容,教師在授課中應給予一定的重視。建議教師注意把相關內容與前代進行對比分析,對有關技術方面的知識進行必要的講解,可以把相關的代表作品的有關資料(圖象、文字)做成計算機課件,展示給學生,加深學生對這一時期手工業發展成就的認識,為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和拓展思維空間提供必要的條件。
四、 關於商業繁榮的問題。
(一)、首先建議教師指導學生分析這一時期商業繁榮的原因。
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從商業繁榮所需要的條件入手進行分析,商業的繁榮需要政治的穩定、國家的統一、交通的發達、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社會分工的發展、國家有關商業的政策等等,教師要從以上幾個方面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相關的結論。
(二)、建議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准確概括隋唐時期商業繁榮的特點及其表現。教 師可以提醒學生在交通、貨幣、市場、商人等方面對這一時期商業發展進行歸納和概括。
(三)、商業發展繁榮:交通發達、貨幣統一、市場發達、商人隊伍龐大
1、 關於交通問題,教師要強調隋唐時期的交通包括陸路、水路、海路三個方面,全國有比較完善陸路交通網以及陸上絲綢之陸,水路主要以運河、長江的水運為主,水路的發達也超過了前代,關於海路,主要是指東南沿海以及海上絲綢之路,發達的交通為隋唐時期商業的繁榮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2、 貨幣的統一,建議教師講清唐初幣制改革的主要特點和在歷史上的影響。
3、 關於市場的發達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重點掌握市場功能、市場管理、交易方式、市場規模等方面的有關內容,特別要提醒學生注意有關專營貨幣的存放和借貸的櫃房的出現,標志著隋唐時期市場發展的水平,它是我國最早的銀行出心雛形,這比歐洲地中海的金融機構要早六七百年。
4、 關於市場管理問題建議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從中分析隋唐時期國家的有關商業政策。
5、 關於商人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分析商人的構成、社會地位、作用等有關內容,從中看出唐朝商業的繁榮。
(四)、建議教師從「為什麼說隋唐時期的商業比前代更為繁榮?」這一角度提出問題,引 導學生通過與前代相關內容進行對比分析,加深學生對這一時期商業發展特點的認識。教師還可以從「隋唐時期的商業為什麼會比前代更為繁榮?」這一角度,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這一時期商業發展的原因,加強學生對隋唐時期時代特徵的整體把握和深入理解。
五、 關於城市的興旺問題。
(一)、城市的興旺是隋唐時期社會經濟繁榮的重要表現。建議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分析城市興旺的原因,加強學生對隋唐時期社會經濟繁榮的整體認識。
(二)、 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分析和概括不同城市的各自特點,注意引導學生根據相關圖示了解城市布局特點和各項功能;對長安和洛陽的繁榮與衰落以及揚州和益州的興起與繁榮進行對比分析,啟發學生進一步理解政治與經濟的關系。關於廣州和汴州,要注意其特有的商業功能和地位。
六、 關於社會生活的變化。
建議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教材中相關內容,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隋唐時期社會繁榮的 認識。教師可以安排自選性質的作業,指導學生就其感興趣的方面寫出體會或論文,升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七、 課堂小結。
教師在小結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對隋唐時期社會經濟繁榮的原因、表現、特點等方面進行概括和總結,幫助學生形成較完整的宏觀知識結構。同時要注意啟發學生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理性思考,形成自己的感悟和認識。
[補充練習]
一、簡要說明隋唐時期社會經濟繁榮的表現及特點。
二、試分析隋唐時期社會經濟繁榮的原因。從中你得出哪些啟示?
三、結合本課所學內容,就你感興趣的方面寫一篇體會或小論文。
[補充資料]
東晉魯褒著《錢神論》:「……親愛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強。無翼而飛,無足而走。解嚴毅之顏,開難發之口。錢多者處前,錢少者居後。處前者為君長,在後者為臣僕……」
關於隋唐以前中國古代的經濟重心變遷問題:
……中國古代農業經濟,最出發祥於黃河中游的黃土谷地,包括汾河、渭河、涇河、洛河、泌河等大支流的河谷,也就是仰韶文化分布的核心地區。遠在6000多年前,這一帶就存在著農耕的村落。……後來農耕線逐漸移向東推移,進入黃河的大沖擊扇以及太行山麓成串的小沖積扇,山東半島沿海,又有魚、鹽之利。大致到春秋時期,北方發達的經濟區域,以掩有黃河的中游和下游流域。秦漢時代,黃河中下游地區經濟繼續高漲。據西漢元始二年的統計,當時全國的戶口和墾田,絕大多數集中分布在本區。……在手工業方面,西漢政府在全國共設鐵官44縣,其中本區佔36縣;工官8縣,其中本區佔5縣;服官3縣,都集中分布於本區。當時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區,人口和物產,尚不受朝廷的重視。但到了東漢末年,由於北方政局動盪和南方較佳的農業生產條件的吸引,北方開始向南方做大規模移民運動。南方氣候溫潤,雨量充沛,河川滿布,便利灌溉河交通,雖然地多丘陵,土質堅實,當時的社會生產力,已足以解決這個問題。移民們帶著北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經驗,使南方的經濟發展出現前所未有的勢頭。……不過,直到西晉末年,北方經濟發展的水平,仍遠遠超過南方。關中和山東,這兩個經濟區,在全國的地位,絲毫也沒有動搖。永嘉之亂和晉室南遷,初步改變了上述傳統形勢。
……單盡管如此,思維、唐之際,北方在經濟上仍然雄視南方。唐初黃河以北百姓以殷富,只是在糧食的供應,已經有賴東南的接濟。待到安史亂起,繼之以藩鎮割據,北方一再受到破壞。從此在經濟發展上,南方終於超過了北方。……

Ⅳ 我國最早的銀行雛形是出現與唐朝的

銀行在我國起源於唐朝,在唐宣宗時期(公元847~858年),蘇州就有「金銀行」出現。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蔡襄知福州時,作《教民十六事》,其中第六條為「銀行軋造吹銀出賣許多告提」,這是「銀行」一詞單獨出現最早的時間。到了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建康(今南京)城內不僅有遠谷市、紗市、鹽市、牛馬市,而且「銀行、花市、雞市、鎮淮橋、新橋、筐橋、清化橋皆市也」。可見,銀行那時在南京就已存在,而且成「市」。到了景定元年(1260年),竟成了一條「銀行街」,其街非常繁華。「大清戶部銀行」是我國最早的官辦銀行,建於光緒三十年,即公元1904年。

Ⅵ 1824年在山西誕生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家金融機構是什麼

1824年在山西誕生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家金融機構是日升昌票號,他是第一個現代銀行的雛形,很快各省有了分支機構。其後業務發展到日本,新加坡等地!

Ⅶ 我國金融機構的雛形始於哪個朝代

我國的金融機構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朝時期,那時候中國最早出現了當鋪。

當鋪起源很早,在南朝時已有寺院經營為衣物等動產作抵押的放款業務。唐朝當鋪成為質庫,唐玄宗時有些貴族官僚修建店鋪,開設邸店、質庫,從事商業和高利貸剝削,它與櫃坊同在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唐會昌5年,皇帝的一個文告中說:「朝到衣冠」,「貸承華胄」以及「清途」們都私置質庫樓店,與人爭利。

宋代當鋪稱長生庫,由於宋朝社會經濟日益發展,長生庫(質庫)亦隨之發達。富商大賈、官府、軍隊、寺院、大地主紛紛經營這種以物品作抵押的放款業務。

(7)金融機構雛形是哪個朝代擴展閱讀:

金融機構通常提供以下一種或多種金融服務:

1、在市場上籌資從而獲得貨幣資金,將其改變並構建成不同種類的更易接受的金融資產,這類業務形成金融機構的負債和資產。這是金融機構的基本功能,行使這一功能的金融機構是最重要的金融機構類型。

2、代表客戶交易金融資產,提供金融交易的結算服務。

3、自營交易金融資產,滿足客戶對不同金融資產的需求。

4、幫助客戶創造金融資產,並把這些金融資產出售給其他市場參與者。

5、為客戶提供投資建議,保管金融資產,管理客戶的投資組合。

上述第一種服務涉及金融機構接受存款的功能;第二和第三種服務是金融機構的經紀和交易功能;第四種服務被稱為承銷功能,提供承銷的金融機構一般也提供經紀或交易服務;第五種服務則屬於咨詢和信託功能。

Ⅷ 隋唐時期我國最早銀行雛形是什麼

唐宋在城市中替別人保管銀錢的商戶,跟現在的銀行要付給存款人利息不同,而櫃坊則不僅不付息,存放者還要向櫃坊繳納租金。但櫃坊的存在使得原來長安的生意人不必攜帶大量的銅錢,方便了遠方客商的貿易活動。櫃坊是由邸店衍生出來的,在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已出現。是我國最早的銀行雛形,比歐洲早幾百年。經營的業務是代客商保管金銀財物,收取一定的租金,商人需用時,憑帖(相當於支票)或信物提取,為最早的銀行雛形。 他們勾結富家子弟,從事賭博、盜竊等活動,在宋代屢有嚴禁。《武林舊事·游手》就把櫃坊放在賭局、詐騙、盜竊等「游手奸黠」一類中,官府常加取締,到元代已不復存在。

Ⅸ 關於中國古代各朝代商業的特點

(1)商業興起於先秦時期

中國人很早就學會經商,商朝人善於經商。周武王滅商後,商朝的遺民為了維持生計,東奔西跑地作買賣,日子一長,便形成一個固定的職業。周人就稱他們為「商人」,稱他們的職業為「商業」。這種叫法一直延續到今天。商朝人使用的貨幣是貝類,有海貝、骨貝、石貝、玉貝和銅貝。銅貝的出現,說明商代已經有了金屬鑄造的貨幣。到了西周,商業成了不可缺少的社會經濟部門。當時在「工商食官」的制度下,商業由國家壟斷。在商業交換中,主要的貨幣仍然是貝,但銅也被用作交換手段。銅本身是一種重要的商品,同時也擔負著貨幣的職能,後來就發展為鑄造銅幣。春秋戰國時期,官府控制商業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現許多商品市場和大商人。春秋時期著名的大商人有鄭國的弦高、孔子的弟子子貢和范蠡;戰國時期著名的商人有魏國的白圭、呂不韋。戰國時期各國鑄造流通的銅幣種類增多,形狀各異,有的模仿農具,有的模仿各種工具,也有的模仿貝的形狀。貨幣的數量大,種類多,反映了商業較過去發達。商品交換的發展,促進了城市的繁榮。

(2)秦漢時期商業初步發展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了改變戰國時期貨幣種類繁多,度(長短)量(容積)衡(輕重)不一的現狀,決定統一貨幣,把原來秦國流通的圓形方孔錢作為全國流通的標准貨幣,這就是通稱的「秦半兩」。他還統一度量衡,修建馳道,這些措施都有利於商業的發展和國家的統一。特別是統一貨幣對後世影響深遠。以後各封建王朝大都掌握鑄幣權,錢的形制也保持著類似「秦半兩」的圓形方孔模式。兩漢時期,伴隨著統一局面的形成、鞏固和農業、畜牧業、手工業的發展,特別是兩漢政府實行「開關梁,弛山澤之禁」的政策,商業出現了初步的發展。當時的都城長安和洛陽,以及邯鄲、臨淄、宛(南陽)、成都等大城市都發展成為著名的商業中心。每個城市都設有專供貿易的「市」,長安城東、西有市,後來發展為九個市,當時官府對城市的商業活動採取嚴格限制的政策。市區與住宅區嚴格分開,周邊有圍牆。市內設有出售商品的店鋪、官府設有專職官員市令或市長進行管理,按時開市、閉市,閉市後不許再有經營活動。市內的物價也由官員統一管理。

與以往不同的是,兩漢又開通了陸上和海上兩條絲綢之路,中外貿易也逐漸發展起來。張騫通西域之後,陸上絲綢之路開通,路線是從長安出發,經過河西走廊、出玉門關或陽關、再經過今天的新疆進入中亞和西亞。漢武帝之後,還開辟了與南海諸國及印度半島等地交往的水上交通線,從事經常性的貿易往來,這就是海上絲綢之路。兩條絲綢之路的開通,有利於中外貿易的發展。

(3)隋唐時期商業的進一步發展

隋唐是我國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由於農業經濟的發展、手工業的進步,特別是隋朝時開鑿的貫通南北的大運河,促進了商品流通范圍的擴大。唐代還出現了櫃坊和飛錢。櫃坊專營貨幣的存放和借貸,是我國最早的銀行雛形,比歐洲地中海沿岸出現金融機構要早六七百年。飛錢類似於後世的匯票。櫃坊和飛錢的出現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結果,它們的出現又促進了商業的便利與發展。

隋唐時期商業發達的城市,除黃河流域的長安、洛陽外,長江流域的揚州、益州也成為繁榮的商業城市。唐代長安城有坊、市;市有兩個,東市和西市。市與坊用圍牆隔開,白天定時開市、閉市。東市和西市各占兩坊之地,各有220行。東市肆邸千餘,貨物山積,商賈雲集。唐朝政府允許外商在境內自由貿易,胡商遍布各大都會。西市就有西域,以及波斯、大食商人,「胡風」、「胡俗」流行。長安城的人口不下百萬,這樣龐大的人口對商品的需求,造成長安城商業的繁榮。農村集市也有了進一步發展。尤其是在水陸交通要道附近,集市不斷增多,有些還發展成重要的市鎮。

隋唐時期對外貿易不斷發展。唐朝前期陸上絲綢之路暢通無阻,出現商旅不絕的繁忙景象。安史之亂後,對外商業交通的重點,由西北陸路轉移到東南海道。廣州是南方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是外國商船的聚集之地。唐政府在這里設有市舶使,專管對外貿易。

(4)兩宋時期商業繁榮

兩宋商業空前繁榮,首先,北宋建立以後,消除了晚唐、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的局面,社會經濟得以正常發展,農業、手工業的高度發展,為商業的興盛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其次,政府逐漸放鬆對商品交易的限制。從唐代後期起,市坊嚴格分開的制度逐漸被打破,到宋代,店鋪已可隨處開設,買賣時間也一改日中為市的限制,早晚都可經營。第三,宋代市場上雖然仍然使用金屬貨幣,但在北宋時,四川益州的富商開始發行紙幣「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後來,官府在益州設立交子務,印製和發行交子。南宋時,紙幣使用的地區廣、發行量也大大增加。建議教師引導學生觀看課本插圖北宋的紙幣,歸納出紙幣的出現對商業發展的影響。紙幣的發行使用便利了商業活動的進行,促進了商業的繁榮。第四,兩宋時水陸交通便利,特別是海上絲綢之路暢通,有利於對外貿易的發展。

兩宋時期商業的繁榮首先表現為城市商業的繁榮。繁榮的大都會首推北宋的都城開封和南宋的都城臨安(杭州)。開封自五代開始日益繁華興盛,到北宋時已發展成為當時世界上超過百萬人口的特大城市,商業也空前繁榮。城內既有繁華的商業街區,又有專業交易場所。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形象地反映了開封城內商業的繁華景象。南宋定都臨安,全盛時期臨安的人口也達百萬,取代開封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城內店鋪林立,貿易興隆,早市、夜市晝夜相連,酒樓、茶館、瓦子等錯落有致。

商品種類增多,各種類型的集市出現。許多農副產品和手工業品開始轉向市場,成為重要的商品。如蘇湖地區農民剩餘的糧食,南方篾匠所做的竹木器都變成了商品。北宋時商品種類增多,商家注重商品的包裝,還注意為自己的商品作廣告。說明北宋時商人經商的水平已有大大提高。城市中還出現了定期和不定期、專業性和節令性的各種不同類型的集市。商稅收入,越來越成為政府的重要財源。

兩宋時期,邊境貿易繁榮。北宋與遼、西夏對峙,南宋與金對峙。兩宋在與遼、西夏、金相鄰的邊境地區設榷場,進行雙邊貿易,互通有無,獲利甚豐。

兩宋時期,海外貿易發達。宋代海上絲綢之路暢通無阻,政府還特別重視海外貿易。這樣,海外貿易發達起來。北宋時,東南亞、南亞、阿拉伯半島以至非洲,有幾十個國家與中國進行貿易。南宋時,海外貿易更加發展,外貿稅收成為國庫財富重要來源之一。

(4)元代商業的繼續繁榮

元代實現了國家的空前統一,為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重新疏浚了大運河,疏浚後的大運河從杭州直達大都;開辟了海運,海運從長江口的劉家港出發,經黃海、渤海抵達直沽(天津);元政府還在各地遍設驛站,橫跨歐亞的陸上絲綢之路也重新繁榮起來,這些都促使元代商業繼續繁榮。

元代的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華的國際商業大都會。從東歐、中亞,從非洲海岸,從日本、朝鮮,從南洋各地,都有商隊來到大都。城內各種集市三十多處,居民不下十萬戶。國內外各種商品川流不息地匯聚於此。「百物輸入之眾,有如百川之不息。」據說每天僅運入城中的絲即達到千車。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業和手工業中心,「貿易之巨,無人能言其數」。泉州是元代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經常有百艘以上的海船在此停泊,外國旅行家譽之為世界第一大港。元政府在這里設有市舶司,嚴密控制對外貿易。

(5)明清時期,小農經濟與市場的聯系日益密切,農產品商品化得到了發展;城鎮經濟空前地繁榮和發展,許多大城市和農村市場都很繁華。其中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商貿城市,匯集了四面八方的特產。在全國各地,涌現出許多地域性的商人群體,叫做商幫,其中人數最多、實力最強的是徽商和晉商。

徽商

徽商即徽州的商人。徽州有經商的傳統,徽州人很團結,注重互相幫助,並且還崇尚節儉。經過幾百年的經營,徽商積累起驚人的財富。建議教師利用課後閱讀與思考中引用的顧炎武的一段話歸納徽商致富的原因。徽商幾乎「無貨不居」,經營范圍很廣,但「首魚鹽」,對食鹽的經營尤為重視。徽商的興起就是從經營食鹽開始的。明代食鹽的生產由官府壟斷。為了解決邊疆守軍糧餉不足的問題,明政府允許商人將糧食運到指定的邊防地點交納,然後給予他們販賣食鹽的權利。徽州距邊防地點遙遠,徽商起初在鹽業的經營中不佔優勢。但到明中期以後,明政府將納糧改為納銀,徽商紛紛投資鹽業而暴富。徽商經營鹽業積累起商業資本之後,又擴大經營范圍,經營茶葉、木材、糧食等行業,活動范圍遍及全國各地,民間俗諺有「無徽不成鎮」的說法。在海外諸國也留下他們的足跡,有「遍地徽商」之說。徽商憑借雄厚的商業資本,經營大宗商品交易和長途販運;並且插手生產領域,支配某些手工業者的生產活動;還經營典當等金融行業,獲取高額利潤。徽商從明初至清末興盛了數百年,出現了擁有資產百萬乃至千萬以上的大富商。建議教師請學生觀看課本插圖「徽商的房舍」,然後向學生指出:這是幾百年前徽商建造的房舍,到今天還完好無損。

晉商

晉商即山西商人。他們是和徽商齊名的明清時期我國又一大商幫。他們興起和發展的經過與徽商如出一轍。晉商的興起也是經營鹽業。晉商在明初利用地接北部邊防之便,為官府運送軍糧,獲取販鹽的權利,經營鹽業致富,成為富有的大鹽商。他們積累起巨額商業資本之後,逐漸擴大經營范圍,販賣絲綢、鐵器、茶葉、棉花、木材等。到清代乾隆年間,晉商開始興辦金融機構票號,經營存款、放貸、匯兌,也可以為官府代理錢糧。經過長期的經營和積累,晉商的財力不斷壯大,到清代時,資產達百十萬者不可勝數,晉商首富亢氏的資產多達數千萬兩。晉商的活動范圍極為廣泛,許多人甚至走出國門,到日本、東南亞、俄羅斯等地去做生意。

Ⅹ 中國最早的金融機構在哪一朝代

唐朝
那時候出現了櫃坊和飛錢,其中櫃坊相當於現在的銀行

當然其實從秦始皇開始,三公九卿制度之下,就有專門負責金融的官員,但是這個是官方的金融機構。

熱點內容
加密貨幣拼音怎麼打 發布:2025-08-15 20:35:16 瀏覽:941
基金經理是怎麼投資股票 發布:2025-08-15 20:26:24 瀏覽:659
基金最貴多少錢一隻 發布:2025-08-15 20:02:41 瀏覽:615
金融投資人看什麼 發布:2025-08-15 20:00:55 瀏覽:913
一百元的理財哪個好 發布:2025-08-15 19:59:23 瀏覽:755
物管用房如何分攤大修基金 發布:2025-08-15 19:57:52 瀏覽:933
炒股如何知道最新消息 發布:2025-08-15 19:47:30 瀏覽:166
男人如何看待女人炒股 發布:2025-08-15 19:32:23 瀏覽:201
期貨進場點什麼意思 發布:2025-08-15 19:19:31 瀏覽:471
海外瑞士股票交易所 發布:2025-08-15 19:03:24 瀏覽:506